Yoana Wong Yoana Wong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2023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圖片來源:香港政府新聞網)雙程雙線的將藍隧道全長約3.8公里,其中約2.2公里為隧道路段。 隧道東九龍出入口在藍田、茶果嶺一帶,接駁到將軍澳市中心或者經跨灣大橋,去到將軍澳工業邨的環保大道。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與將軍澳---藍田隧道連接工程完成,該連接路將成為本港首條兼具行車道路、單車徑和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

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外型設計彷如代表無限的數學符號「∞」,以帶出「活力無限」的設計主題。 但因應「合龍」工序所需及空間限制,起重船需穿過雙拱鋼橋底進出將軍澳內灣以建造連接路,我們這次採用靈活性較高的起重船。 這起重船吊重量雖然較輕,但足以應付工程所需;同時又可按實際環境需要升降,把起重裝置降低以穿越大橋底的吊重船。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其中蘇小姐表示,她是第一次參加百萬行,之前在得悉將軍澳跨灣大橋會有百萬行,立即報名參與,大橋設有單車徑及行人道設計新穎。 她說初次踏足大橋感到十分興奮,「今日天氣好,幾舒服」,她說對輪椅人士來說,上斜路較吃力,但大家「一夥心,一團人」,可以克服困難。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將軍澳藍田隧道及跨灣大橋詳情

隨着兩年前屯馬新單車徑開通,以及政府舉辦單車節等大型活動,加上香港單車代表健兒屢創佳績,本地的單車風潮日見熱烈,許多單車發燒友更早已騎遍港九新界,若要發掘雙輪遊的新據點,將軍澳該是近期熱門的目的地,皆因區內剛有全新的跨灣連接路正式落成啟用。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其實,上月曾有市民疑體力不支在橋上昏迷,由醫療輔助隊急救單車隊發現救治後送院,幸無大礙,但該次事故暴露橋上急救設施不足的問題。 西貢區議員張美雄指,遇到緊急事故除了報警,若當局在橋面增設緊急求助電話及自動體外心臟去顫器 (AED),應可起急救作用。 他過去視察曾發現有長者上斜行到觀景台後體力不支,預期未來有更多市民到訪,「橋面全露天,冬天凍、夏天曬,需要增加長凳等休息設施。」他續稱,不少市民以為大橋靠近港鐵站,事實上若由將軍澳站前去日出康城的登橋位,步行至少40分鐘,提醒市民量力而為。 昨晨有市民專程抵達跨灣大橋遊逛或做運動,惟因強風封路而敗興而歸。 市民王小姐表示,昨日天氣清涼,適合跑步,她由寶林出發,擬經大橋跑往日出康城,惟因封路未能如願;另有市民專誠從港島區前來,本來希望親踏大橋,如今只能沿海濱散步。

  • 在繁忙時間用跨灣連接大橋及將藍隧道,來往將軍澳及東九龍,可節省20分鐘車程。
  • 連接將軍澳康城至觀塘茶果嶺,今日開放傳媒參觀,工程大致完成。
  • 正因將軍澳單車網絡完整,區內亦有不少單車舖,今次「貪方便」選了澳南海岸的一間,正因其在將軍澳海濱附近,容易規劃路線,各位也可以選擇區內其他心水。
  • 陳帆直言,留意到將軍澳區市民的失望,但現時距離明年底的原訂竣工目標仍有逾一年時間,政府會加倍努力追落後,內部仍以明年底作竣工目標。

如今市民可利用這條全新道路往來將軍澳至觀塘和東區海底隧道,早上繁忙時段往返日出康城和觀塘市中心,行車時間最多可縮減約20分鐘。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2023 跨灣連接路將會是香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路、單車徑及行人路功能的海上高架橋。 屆時,除了駕駛者可以更快捷地往返將軍澳東南部及將軍澳市中心,喜愛單車及跑步的市民亦多一段可飽覽美景的運動路徑選擇。 他認為大橋非常特別,因為過往大部份跨海橋都只是行車,但今次結合單車徑及行人路,相信全港市民都期待,通車後會繼續使用。 「香港基礎設施愈來愈完善,方便咗呢個區」,他指跨灣大橋屬多功能,「多咗一個活動點」,故要一早來體驗。 羅世柏又透露,雖然跨灣大橋可抵禦超強颱風,但大風下在橋上行車或路過仍存在一定風險,所以政府正制定大風封橋機制,有關指標正交由相關部門審批,一旦落實會適時公布,並做好公眾教育。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全港首條多功能的海上高架橋

十二份得獎作品昨日起至本月二十九日,在將軍澳多個商場及港鐵站作巡迴展覽。 建議中的將軍澳-藍田隧道採用直線隧道走線,於照鏡環山的地下層中通過,並設有分支隧道以直接接駁東區海底隧道。 單位座擁新寶城最佳景觀, 飽覽開揚海景山景及將軍澳跨灣大橋, 特大一房設計, 原兩房及客廳間隔打通, 配以活動趟門, 單位更見寬敞, 可靈活放置傢私, 適合夫婦及單身人士. 運輸及物流局日前表示,將藍隧道通車後運作大致暢順,研究開設行走將藍隧道的過海巴士線,有望最快今年3月試辦。 今早(21日)運輸署聯同巴士公司向西貢區議員交代過海巴士線詳情,指暫訂增設兩條線,分別為坑口北往中環交易廣場的聯營路線690S,以及調景嶺站往小西灣的城巴694S線,暫定只各設早上8時及8時15分兩班車,料於3月啟航。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項目建成後,將是繼青馬大橋、昂船洲大橋後香港又一地標性大型跨海橋樑,是全港首條同時設有行車道、行人路、單車徑及觀景台的海上高架橋梁。 不少人會趁新春佳節外遊度歲,惟若未有打算出門遠行,留港一樣可以轉個大運。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2023 將軍澳近期便成為熱門的「行運」遊點,全因區內剛有矚目地標跨灣大橋落成開幕,大眾除可在這條全港首條同時供行人、汽車及單車使用的跨海高架橋上騎遊,更可通過區內四通八達的單車徑網絡,遍遊多個單車主題景點,感受動若脫兔、貨如輪轉的吉祥新氣象。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將藍隧道分流「將隧」 將軍澳至東九慳20分鐘

【Now Sports】被爆承認違例投注的賓福特前鋒東尼,反咬英格蘭足總一口,要求他們內部徹查洩密者。 東尼(Ivan Toney)早前被控在2017至21年間違例投注多達262次,而他日前傳出承認控罪,將面臨可能長達半年的停賽處分。 不過,這位前鋒周三在IG控訴英足總,抨擊有人將消息洩露給傳媒。 「環保大橋」的設計中,主橋部分是拱形結構的懸吊式鐵橋,車道旁有綠化地及植物屏障,而且裝有太陽能發電板收集能源供照明用途。 另一優異作品「生態光塔」設計除起用外形獨特的螺旋網狀橋塔外,橋塔上又裝有風力發電設備,使之成為一座無需外界供電的環保大橋。 此外,這個設計亦突破性地將景觀餐廳設於橋塔上,令大橋能成為別具特色的遊覽消閒勝地。

安裝過程的每個環節都經過工程人員精密計算,早上7時開始開工,當日中午12時完工,雙拱鋼橋成功安裝在將軍澳灣的橋墩上,歷時僅約5小時。 將軍澳跨灣大橋贏得「建造業議會數碼化大獎」比賽金獎,它的工程設計和建造過程有哪些特點? 工程團隊現正全速推展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後續工序,以期兩項基建能在今年同步開通,提供更便捷的道路聯繫,直接往來將軍澳和觀塘,以及東區海底隧道。 還記得去年2月16日,長達200米的主跨雙拱鋼橋經水路由內地運抵將軍澳灣。 隨後五個月,大橋中央的三段鋼橋面,和前後九段鋼筋混凝土橋面,如「砌積木」般陸續在海面上架起,全長一公里的海上高架橋亦逐步呈現眼前。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將藍隧道及跨灣大橋下月11日通車 運輸署料分流四成車輛行新隧

張美雄指,曾接獲同類求助,估計與車輛駛過大橋橋躉接駁位的伸縮篷有關,另有居民指,其實全日不同時段都出現噪音,只是深夜及假日較明顯。 同時,張亦發現假日有大量單車停泊在日出康城第六期及第九期之間的行人路,令行人要步出馬路,險象環生。 不過,隨着更多市民到訪,相關大橋在實際應用層面的缺陷也陸續浮現,例如早前曾有市民疑體力不支,在橋上昏迷,暴露急救設施匱乏,亦有市民跨區到訪才發現大橋因強風關閉,認為通報不足。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2018年10月26日,利基土木工程有限公司中標將軍澳跨灣連接路-D9路及相關工程,合約總額約7.57億元,工程包括興建D9路及進行相關的土木、結構、環境美化及環境保護與緩解工程。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2018年7月12日,中國路橋工程有限責任公司中標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主橋及相關工程,合約總額25億元,工程包括興建將軍澳跨灣連接路的主橋及附屬高架道路,以及進行相關的土木、結構、海事、機電、環境美化及環境保護與緩解工程。 【體路專題】將軍澳跨灣大橋剛於上月11日正式開通,難得今次的新大橋設有人行道和單車徑,實在沒有不去「走一轉」的理由。 當然新路線開通早期,香港慣例就是人流難免會比較密集,不過作為休閒為先風景為主的路線,在運動型高速踩踏之外,來一趟單車景點慢遊,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工業邨來往調景嶺更直接

發展局前日發文,指經過工程人員的精密計算及周詳安排,興建中的將軍澳南橋已於6月2日跨越跨灣連接路到達將軍澳內灣,並於前日早上順利放置在臨時存放區,而東邊水道兩岸的地基工程亦在進行中,預期南橋可於明年安放在橋躉上。 開通早期尤其是假日難免人會較多(平日前往會踩得較為舒適),所以大家在「踩車」時建議多慢速前行,也要多禮讓非運動型一家大小或是入門車友,高速飆車或是「叮叮叮叮」不停按車鈴催促前車就可免則免,慢行跟車正好也可以放鬆心情慢慢欣賞風景,也是不錯的玩法。 今次的路線,初次到來或比較入門的車友,較推薦將軍澳跨灣大橋至南海岸的環迴路線。 出發點在將軍澳綫康城站,一方面該處商場可先作各樣補給,康城港鐵站也距離這路線起點較近,新開路線指示算是清晰。 由康城站B出口先下一層往公共運輸交匯處出發,向臨海方向出發就已經可以看到「橋影」,由附近的單車停泊處作起點面向海岸可以選擇向左先上橋或是向右先行將軍澳南岸,今次拍攝的路線就向左先行剛開通新鮮感滿滿的跨灣大橋出發。

參賽者在活動期間可以隨時進行比賽,主辦方將記錄所有參賽者的成績。 為爭奪獎項,參賽者必須在 3 月 11 日下午6時或之前完成整條賽道。 跑澳南2023|隨疫情放緩,社交距離逐步放寬,唔少市民重拾戶外活動嘅興趣。 澳南海岸第一屆慈善比賽現已接受報名,通過跑步、單車同寵物行三種方式為香港盲人體育總會及導盲犬協會籌款,有益身心之餘又可以做善事,梗係要參加啦! 此外,土木工程拓展署及工程顧問將於三月十一日晚上八時,在調景嶺健彩社區會堂舉行公眾簡報會,介紹六個設計方案及意向調查的詳情,歡迎市民參與。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日出康城

剛進入隧道行車管道後,我們得出最高達658.06Mbps的下載速度,速度反而有所提升。 進入管道中段之後,數字上亦能維持在 Mbps左右,萬一遇上塞車,睇4K影片打發時間絕無問題,我們試過快放或跳過影片,完全沒有「窒格」情況,上網體驗令人滿意。 何偉基指,運輸署預計將藍隧道開通後,3到4成以往行將軍澳隧道的車輛將轉用新隧道,減輕將軍澳隧道擠塞問題。 他又指,將軍澳北部寶琳坑口一帶,使用舊將軍澳隧道較便捷,將軍澳南部康城一帶就使用將藍隧道較方便。 署方會在區內設指示牌及隧道內使用時間顯示屏,供使用者提前選擇路線,而開通當日起將豁免將軍澳隧道收費。

土木工程拓展署回覆表示,署方一向嚴格要求承建商確保施工安全及管控工程質量,以確保將軍澳跨灣連接路大橋的結構是安全的,就媒體所指大橋需修整的部分,因應現時大橋正在進行開通前的後續工序,署方已訂立相關計劃,並已要求承建商跟進。 橋身上行車護欄杆已經穩固地安裝,但在個別位置需要作最後調校,署方在大橋開通前會作最後檢查並確保所有部件安裝妥當及完成校正。 將藍隧道(將軍澳─藍田隧道)及跨灣大橋於上周日正式開通,至昨日已踏入第7日,大橋除車輛行駛外,因設有單車徑及行人路,可以欣賞海景,吸引不少市民進行騎單車、跑步及散步等活動,但當風速超過40公里,據悉大穚單車徑及行人路均會封閉。 從12月11日通車當日起,將藍隧道及將軍澳隧道均獲豁免收費,可以免費過隧道往返將軍澳。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將軍澳跨灣大橋明啟用 設行人步道及單車徑

工程團隊盡量發揮跨灣連接路的地理優勢,計劃將海上高架橋將與將軍澳海濱單車徑連接,組成沿海環迴單車徑,為單車愛好者提供一條既安全又風景優美的專用通道。 隨着將軍澳的持續發展,人流車流日益頻繁,我們一直關注區內的交通情況和籌劃完善交通配套。 土木工程拓展署於2018年7月着手興建這條長約1.8公里的跨灣連接路,直接連繫康城站一帶,至將軍澳---藍田隧道的將軍澳出入口,日後市民來往康城站一帶及九龍的交通將更為便捷。 新路亦將直通調景嶺和將軍澳市中心,未來可分流環保大道及將軍澳市中心附近道路的車輛,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計劃於2022年竣工。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公益金百萬行於11月20日在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舉行,即是代表公益金百萬行會率先踏足將軍澳跨灣大橋。 跨灣連接路連接將軍澳–藍田隧道和將軍澳第86區的環保大道,為進出將軍澳東南部提供另一條通道,以應付將軍澳的預期交通需求。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當跨灣連接路完成後,將軍澳東南部的交通可使用跨灣連接路往返將軍澳西部、或經將軍澳–藍田隧道往返東九龍,而無需行經環保大道及將軍澳市中心,從而紓緩這些道路在繁忙時間的交通負荷,減低對附近居民在交通和環境方面的影響。 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軍澳—藍田隧道(將藍隧道)」及連接隧道的將軍澳跨灣大橋已在2022年12月11日通車,為將軍澳開創一個全新景象!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將軍澳跨灣預製雙拱鋼橋快安裝

根據政府土木工程拓展署資料,將軍澳跨灣大橋、將藍隧道海上高架橋橫跨將軍澳灣,為全港最長的拱橋。 有助紓緩現有將軍澳隧道、將軍澳市中心以及環保大道一帶的䌓忙交通。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2023 在繁忙時間用跨灣連接大橋及將藍隧道,來往將軍澳及東九龍,可節省20分鐘車程。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將軍澳連接路與將藍隧道成功連接

其實在跨灣大橋啟用之前,將軍澳已是香港著名的單車朝聖地,皆因這裏設有全港首個符合國際自行車聯盟標準的室內單車場館,內裏一條長二百五十米的木製場地單車賽道,便曾舉辦過世界場地單車錦標賽等頂級盛事,李慧詩及世界各地單車名將便是在這裏一較高低。 雖然一般單車友未必有機會在鑊形單車場內試踩,但館外卻設有租借單車的店舖,以及適合初學者試踩的單車園地,新手或幼童大可在此租車練習一番,再到館外的單車徑上享受單車樂。 持續數年的疫情,令大眾培養出不少健康習慣,除了郊遊遠足,騎單車也是有益身心的熱門消閒節目。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藍田

這座海上高架橋長約一公里,是整條將軍澳跨灣連接路中間一個主要部分。 大橋是全港首條附設有汽車通道、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多功能」高架橋。 「將軍澳跨灣大橋」的設計是採用拱橋形式建造,是全港最長的拱橋,主跨度有200米;橋拱最高點離海面約70米;橋面闊34米。 大橋的創作意念是「活力無限」,以橋上主跨兩個向外傾斜的橋拱,設計成代表無限的數學符號「∞」。 2022年11月20日,公益金百萬行是公益金自疫情爆發以來首度恢復舉辦實體步行籌款,在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舉行,1.5萬名市民可以在這個將軍澳新地標正式啟用前,親身踏足全港首條同時具備行車道、單車徑及行人路的海上高架橋上步行。 不過所有參與者須持「藍碼」及符合疫苗通行證的接種要求,活動當日亦需出示快測陰性結果及在活動範圍內全程戴口罩等。

綜合收集到的意見和創意概念,工程顧問制訂了六個大橋設計方案。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2023 政府在進行詳細技術評估及考慮收集到的公眾意向後,會甄選出最終的設計方案。 陳帆直言,留意到將軍澳區市民的失望,但現時距離明年底的原訂竣工目標仍有逾一年時間,政府會加倍努力追落後,內部仍以明年底作竣工目標。

將軍澳跨灣大橋設計: 將軍澳連接路雙拱鋼橋將運抵本港

參賽者選擇以跑步、單車及寵物行三種方式參與全長 7 公里嘅跑步和單車跑道或 3.5 公里嘅寵物跑道。 起點為 Monterey Place 草坪、Capri Place、將軍澳跨灣大橋、 Savannah Place,最後回到 Monterey Place 草坪的終點。 呢項活動十分具意義性,50%嘅報名費將捐給香港盲人體育總會及香港導盲犬協會。 消息指將軍澳藍田隧道及將軍澳跨灣大橋或會在12月11日通車。 【本報訊】為增加房屋供應,政府自2017年起計劃在將軍澳多幅政府土地興建公營房屋。

受疫情影響移師線上兩年的「公益金百萬行」今早(20日)實體重來,參加者可以率先踏足12月11日才啟用的將軍澳跨灣連接路,踏上這條海上高架橋,迎接柔柔海風,全程6公里,行畢時間預計1.5小時。 行人天橋雖有單車徑,但三個出口均沒有斜道連接地面,因此如帶單車,需使用升降機或樓梯。 行人天橋高度高於雙層巴士,在上方可望向將軍澳一帶景色,相信會成為將軍澳又一打卡勝地。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