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2023詳細介紹!內含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發言人又認為,除本地可再生能源,未來還要透過區域合作,增加零碳能源,逐步以氫能取代天然氣發電等,配合減碳措施,相信要「多條腿走路」,香港才能在2050年達至碳中和。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2023 中電解釋,調整後的項目設計,會沿用原有框架,但計劃引入更巨型的風車,估計在2030年,每台風車發電容量有望增至15兆瓦。 因引入巨型發電風車效率更高,興建數目可減至17台,總發電容量達255兆瓦,發電量等於337.5兆瓦的天然氣機組的四分三。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系統的實際發電量是取決於多種因素,例如水塘水位、濾水廠的出水量以及水力發電設施因保養和修理而導致的停機時間等。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中電早已選定在香港東南水域發展海上風力發電場,在2009年通過環評,獲發環境許可證,並於2012年安裝海上測風塔,24小時收集及分析風力數據,包括風力大小、風向、濕度及氣壓等,目前已累積近10年數據。 由於香港地狹人稠的關係,幾乎已沒有多餘適合發展風力發電的土地,未來,香港將朝海上風力發電廠發展。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中國大陸風力發電廠概況

這裡空氣清新,因此不難發現有很多長者選擇在此做運動,令這裡成為休憩的好地方。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2023 香港的電力按地區分別由兩間公司供應,兩者均屬私人投資公司,並非由政府授權專營,但分別自願與政府就財務事宜簽訂《管制計劃協議》。 成立於1889年的香港電燈為香港島、鴨脷洲及南丫島提供電力;而成立於1901年的中華電力則為九龍、新界及南丫島以外的絕大部分香港離島提供電力。

放眼望去南丫島,除了有標誌性的「三支香」南丫發電廠,還有遙遙相對的「大風車」——南丫風采發電站(Lamma Winds)。 這是全港首個風力發電站,象徵著綠色能源的採用,是香港電力發展史的里程碑。 發電場採用丹麥諾德克斯(Nordex)(英語:Nordex)出品的N50/800千瓦型發電風機 ,風車直徑20米,塔杆高度46米,總重80公噸,風機的額定功率為800千瓦。 切入風速為3米/秒,停機風速25米/秒,最高可承受風速為65米/秒[2]。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風車須具抗颱風能力 曾評估對附近雀鳥未有大影響

風機塔桿底部的顯示屏會展示風力發電站的即時運作情況,包括風速、即時產電量等數據。 南丫風采發電站位於南丫島大嶺(Tai Ling),由香港電燈公司(Hong Kong Electric Company)斥資 1,500 萬港元興建,於 2006 年啟用。 風機高 71 米,葉片直徑為 50 米,塔桿長度 46 米,裝機容量為 800 千瓦,全自動運作,在風速達 3 至 25 米時會產生電力,直接駁入港燈電網。 風力發電站每年平均可生產 100 萬度電,預料可為 250 戶家庭提供一年電力。 南丫風采發電站(Lamma Winds)位於香港離島區南丫島大嶺,為香港首個使用風力的商用發電站,由香港電燈公司斥資1,500萬港元興建,於2006年2月23日正式啟用,預料可為250戶家庭提供一年電力。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每年實際產電量會受其他因素影響,例如水塘水位高低、濾水廠的出水量及產電設施因保養和修理而導致的停機時間等。 至於港燈的風電場項目,港燈表示,本港風力發電潛力雖未必能跟歐美國家及內地相比,但根據過去收集的風力數據,認為香港有一定潛力發展風電,故一直積極探討如何提升香港風電比例,並持續與政府磋商,研究風電在香港的技術可行性及應用。 海上風力發電場雖可24小時運作,但中電稱,市民用電時間並不平均,風力不能適時加大,需要引入可控的發電機組支持。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發電站內設展覽

若中電的海上風力發電場計劃落實,香港東南面水域或將豎立17座逾半幢ICC高的巨型風車。 建置風力發電廠除了需要豐沛的風能與足夠的資金外,還需要注意建置地點、土地的取得、維修的便利度、風力發電機的高度(對飛航安全可能造成威脅)、與供電區域的距離與法令等相關問題的產生。 風力發電廠並不會產生廢熱,亦沒有溫室氣體的問題,只需穩定風力即可順利發電。 被問到風車安全方面,港燈解釋風力發電場發展已30多年歷史,甚少因颱風倒塌,而設計施工都有國際嚴格條例規管,包括須具備抗颱風能力。 港燈又指,發展風場首要須避開候鳥飛行航道,亦曾做過調查,發現選址中的雀鳥主要低飛覓食,而風葉與水面距離20多米,專家評估風場不會對雀鳥有大影響。 港燈又指,近年外國及內地風力發電技術發展迅速,價格甚至對比煤亦有競爭力,估計過去10年風車成本下跌40%,每1千瓦風能的設備成本,已經由2萬元降至約1萬多元。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一般常見的風力發電機主要結構可分為葉片(Blade)、主發電機(Primary generator)、塔架(Tower),除此之外,還具備自動迎風轉向、葉片旋角控制及監控保護等功能。 香港中通社8月4日電 8月4日,中國東北地區強降雨仍將持續,局地雨勢猛烈,華北一帶降雨再度增多,西南、華南未來一周將進入雨水持久戰。 近年來,廣元緊抓國家政策機遇,依託豐富的石英砂資源,大力佈局矽能源材料、玻璃新材料等產業,加快打造全國矽基新材料產業綠色發展基地。 文化村介紹漁民傳統文化及日常生活,你更可以近距離接觸龍舟、漁排、古漁船和搖櫓舢舨,甚至還能登上一艘極具歷史的三桅漁船。 場內亦設有展館,陳列著漁民昔日的生活照片和用具,以及提供適合一家大小一同參與的遊戲和活動,包括垂釣、繩索編織和鹹魚製作等。 文化村內的紀念品店,出售由當地漁民製作的海味、地道小吃、醬料等。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風能

另外中電也在香港推出一個商用風力發電的試驗及示範項目,初步物色了滘西洲和喜靈洲兩個選址,作進一步風力量度。 預計建成的風力渦輪機可於2007年投產,可為香港三百個家庭提供電力。 梁慧嫻建議政府效法外國的措施,規定電力公司的電網中必須有一定的百分比來自可再生能源。

  • 因為台灣有明顯的東北季風吹拂與西南氣流交替,而且由於台灣中央山脈與大陸東南的丘陵形成台灣海峽峽管效應增強東北季風風速,使得台灣冬季之風力資源豐富[21],在空氣品質較差的冬季、可以藉此讓燃煤發電廠降載甚至關機。
  • 水力發電屆時能為廠內設施每年提供300萬度電力,節省240萬元電費,佔濾水廠現時電費的10%,並減排約2,000公噸二氧化碳[18]。
  • 據中電講法,未來香港係太陽能方面所佔比率唔會好高,核能、氫能和電池儲能系統將會係構思中未來用電關鍵,未來中電不排除係中國投資的可能性,如今也不斷積極拓展越南再生能源市場。
  • 風采發電站佔地 2,500 平方米、發電機達 71 米,經 5 年時間建成,在 2006年 正式啟用,每年基本可生產 100 度電,足夠250 個 4 人家庭使用。

近幾年隨着風場風力觀測技術進步而使風力發電量預估準確性提高,使得部份國家或地區的風力發電使用率快速增加。 港府去年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料2035年可再生能源比例將增至7.5%至10% ,而風力發電能應付約3.5%至4%電力需求。 港燈今日(6日)公布,計劃在南丫島西南面水域興建大型離岸風力發電場,料2025年進行海上施工,最快於2027年初啟用,但因暫未開始招標,未能確定工程成本。 港燈預計,風電場面積達600公頃,將建13至19台發電風車,每台總高度最高達200至270米,大約與長江中心高度相若。 港燈預料,風電場每年可生產約四億度電,佔港燈總發電量4%,可供應12萬戶家庭年度使用。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設施

2020 年中電係香港的發電比例為 48% 天然氣、36% 核電(中國大亞灣核電供應)、以及 15% 煤炭。 工程成本方面,港燈指,現時仍未選定風車型號,亦未開始招標,故未能確定。 港燈強調風場發電量少,相信對電費影響輕微,並認為不須任何燃料,可確保不受燃料費價格波動,「尤其最近地緣政治,令燃料費升得好勁」。 港燈解釋,2006年起研究在港興建大型風場的可行性,很快確認沒有可供發展風場的陸地,而評估八個地點後,確認南丫島西南水域為最合適的風場選址,除了因水深合適外,位置亦接近南丫電廠,後勤可迅速支援,減少項目成本。 而選址的平均風速每秒約7.1米,港燈形容是「和緩風速,會見到樹葉明顯搖晃」。

香港高度城市化兼人口稠密,直接燒煤和柴等固體燃料已近乎絕跡,但香港人仍常用「炭」用來燒烤;位於大磨刀島的石墨礦場五福礦場營運中開採的較低質產品用作香港本地製磚業的燃料[23]。 坐落於榕樹灣碼頭旁的榕樹灣大街,是遊覽南丫島的必經之路,中西美食、手工藝精品、海味雜貨、紀念品等應有盡有,風格迥異的店鋪亦展現出小島中西文化共融的特色。 這裡的美食也會帶給人驚喜,中式海鮮餐廳提供新鮮捕獲的大蝦、蜆肉、海魚等鮮味海產、受歡迎的西式美食如披薩和意粉、土耳其烤肉串、泰式咖哩、日式壽司,以及許多咖啡館和酒吧,絕對能滿足你的味蕾。 中電發言人解釋,風車數目減少可更有效降低風阻的影響,而採用更大風車則可減低營運開支,同時使用較大的葉輪尺寸,能提高產能。 香港各區不少商場都是寵物友善,九龍狗商場有圓方、Mikiki,港島狗商場則有赤柱廣場,部分狗狗商場不但有寵物專用設施,更開設了狗可入餐廳。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香港發電廠列表

發電機額定容量為800千瓦,容量因素過去幾年平均13%,即是平均發電量104kW[1]。 該風力發電機自2001年籌備,2005年9月底試用後,港燈指從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期間,該風車曾錄得34.9萬度電,估計全年可生產近100萬度電。 屯門濾水廠淡水來自七公里外的大欖涌水塘,由於水源增加,水塘供水日趨穩定,成為濾水廠用水力發電的契機。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2023 水力發電屆時能為廠內設施每年提供300萬度電力,節省240萬元電費,佔濾水廠現時電費的10%,並減排約2,000公噸二氧化碳[18]。

現時安裝工作已完成,正展開後期工作,包括調試風力發電機及綠化工程。 其實,機電署的報告也承認香港擁有一定的風力資源,但較環保團體估計的數字為低。 報告指香港的郊區風力發電場能滿足1999年全年電力需求的百分之七點五,而近岸的海上風力發電場可滿足香港全年電力需求的百分之二十三。 中電又估計,日後離岸風電場落成,風力發電佔中電燃料組合約2至3%,有望取代煤電機組,「一定比化石燃料貴,但對電價影響不會去到不能接受水平,建成後沒有營運成本可言,主要涉及實時監測、定期維修」。 被問及每台風車預計成本,中電表示,興建全港首個風電場,希望能做到「平靚正」,認為市面上供應商較10年前多,有來自歐洲、美國及內地的風車,希望在招標過程中,以好價錢買到合適產品。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香港能源

中電發言人稱,新設計下,需要興建的風車數量是原計劃四分一,可減少風阻,提升成本效益及風能產量。 項目亦按計劃使用「吸力式沉箱地基技術」,避免挖泥及打樁,減少對海床及海洋生態影響。 風力發電機可簡稱風機,是構成風力發電廠的必要條件之一,主要由塔架、葉片、發電機等三大部分所構成。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2023 從2020年開始,三峽集團按照“基地化、規模化、集中連片化”的總體思路,加快推進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項目建設。 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後,年上網電量超過2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6萬噸,減排二氧化碳近17.3萬噸,減排二氧化硫超20噸。 外國不少風力發電場亦變成旅遊景點,港燈指,每座風車50米範圍內,將來會劃為安全區,不准船隻進入,不過其他位置則十分安全,將與持份者小組溝通發展成景點的可行性,強調「南丫島風采發電站得一支(風車)都變景點,商戶好歡迎」。

小 型 風 力 發 電 機 的 額 定 功 率 可 以 從 幾 百 瓦 到 幾 萬 瓦 。 小 型 風 力 發 電 機 還 可 應 用 在 帆 船 上 為 電 池 充 電 。 從 二 十 一 世 紀 開 始 , 風 力 發 電 場 開 發 者 開 始 在 海 床 上 興 建 風 力 發 電 機 , 從 而 利 用 海 面 上 更 為 強 勁 的 風 力 。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大 型 風 力 發 電 機

因為台灣有明顯的東北季風吹拂與西南氣流交替,而且由於台灣中央山脈與大陸東南的丘陵形成台灣海峽峽管效應增強東北季風風速,使得台灣冬季之風力資源豐富[21],在空氣品質較差的冬季、可以藉此讓燃煤發電廠降載甚至關機。 但是台灣電力的主要尖峰負載在炎夏期間,此時離岸風力的發電量平均只有裝置容量的6%左右[22],此時可以使用太陽能及燃煤補足,台灣夏季污染物擴散條件良好,因此燃煤發電全力運轉空氣品質仍佳。 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表示台灣風力發電能量密度含量居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新西蘭。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2023 因為台灣有明顯的東北季風吹拂與西南氣流交替,而且由於台灣中央山脈與大陸東南的丘陵形成台灣海峽峽管效應增強東北季風風速,使得台灣冬季之風力資源豐富[21],在空氣質素較差的冬季、可以藉此讓燃煤發電廠降載甚至關機。 但是台灣電力的主要尖峰負載在炎夏期間,此時離岸風力的發電量平均只有裝置容量的6%左右[22],此時可以使用太陽能及燃煤補足,台灣夏季污染物擴散條件良好,因此燃煤發電全力運轉空氣質素仍佳。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香港的燃油主要由在香港的多間石油公司提供,包括蜆殼、埃克森美孚、加德士、華潤石化、中國石化等。 燃油主要以車輛使用之燃料為主,所提供的分為柴油及無鉛汽油兩種,由分佈於香港各地的加油站負責供應。 海路交通仍以柴油為主要燃料,航空則主要使用航空煤油,由中國航油提供。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海上風電場|港燈擬南丫島西南建最多19座風車發電 高如長江中心

現時全港共有21個濾水廠,水務署將全面評估使用該技術的可行性。 而政府計劃將沙田濾水廠重置於岩洞內,經水務署初步估計,新位置亦能夠加入水力發電裝置,以便利用來自萬宜水庫輸水的剩餘水壓[19],在經過詳細評估後,有望將發電機組工程加入重置計劃內,進一步善用再生能源減排[20]。 目前世界上有超過70個國家擁有風力發電廠,大多位於歐洲、北美洲、亞洲等地;而風力發電較發達(技術、設備等)的國家包括:丹麥、西班牙、德國、美國等。 若依據裝置容量來分,2015年前五名的國家依序分別為中國、美國、德國、印度、西班牙。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至於新投資對電費的影響,港燈強調風力發電場佔整體發電量很少,開支將攤分25多年,相信對電費影響輕微。 中電表示,目前也在考慮採用新型風機得可行性,將更適合香港海域的風速。 據中電講法,未來香港係太陽能方面所佔比率唔會好高,核能、氫能和電池儲能系統將會係構思中未來用電關鍵,未來中電不排除係中國投資的可能性,如今也不斷積極拓展越南再生能源市場。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港府提出2050年要達致碳中和目標,中電早年研究在清水灣對出的香港東南水域,興建海上風力發電場項目再有進展。 中電原計劃投資數十億元,在海上興建67台發電風車,組成大型風電場,最新計劃透過引入更巨型風車,換取削減風車數量。 中電表示,擬引入的巨型風車,單計風車葉直徑可達230米,意味一座風車高度,已相當於半座環球貿易廣場(ICC)。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台灣風力發電廠概況

南丫風采發電站位於南丫島大嶺的南丫風采發電站,是香港首個風力發電設施,屬試驗性質。 風采發電站佔地 2,500 平方米、發電機達 71 米,經 5 年時間建成,在 2006年 正式啟用,每年基本可生產 100 度電,足夠250 個 4 人家庭使用。 在發電站旁有一個展覽中心供遊人認識風力發電和發電站歷史,遊人站在中心旁邊的小亭,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海港,再加上有風車做布景板,絕對是攝影取景的好選擇。

  • 屯門濾水廠淡水來自七公里外的大欖涌水塘,由於水源增加,水塘供水日趨穩定,成為濾水廠用水力發電的契機。
  • 此路線有別於一般家樂徑,一方面能感受到居民的悠閒生活,從高處遠眺南丫島的景色,有機會親身站在南丫風采發電站下,感受風力發電力的奇妙。
  • 風機高 71 米,葉片直徑為 50 米,塔桿長度 46 米,裝機容量為 800 千瓦,全自動運作,在風速達 3 至 25 米時會產生電力,直接駁入港燈電網。
  • 中電解釋,調整後的項目設計,會沿用原有框架,但計劃引入更巨型的風車,估計在2030年,每台風車發電容量有望增至15兆瓦。
  • 環保團體和學者都表示,香港要發展風力發電,港府必須改變現行電力政策。
  • 高用電量的用戶(例如:機場和港鐵)可獲132千伏(kV)、33kV或11kV配電。

台灣風力發電產業始於1980年代初期的能源危機,政府委託工研院陸續開發小型風力發電機,但在能源危機解除後就停止研發。 直到西元2000年,台灣電力公司、台朔重工和正隆公司在政府的鼓勵之下,分別在澎湖、雲林和新竹設置三個總容量共8.64百萬瓦特(MW)的風力發電系統[18]。 台灣大電力研究試驗中心表示台灣風力發電能量密度含量居全球排名第二、僅次於紐西蘭。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但是陸域優良風場大都開發殆盡,因此必需發展離岸風力發電[20]。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風力發電】中電建離岸風場最快2024年動工屬全港首個 環境局指時機成熟技術進步成本降

根據港燈資料,今次引入的800千瓦風車,每千瓦的裝機成本約1.87萬元,傳統燒煤發電機每千瓦裝機成本約7000元之間。 雖然風能裝機成本高,但可免卻燒煤及脫硫裝置,令每千瓦電力的生產成本減至每年0.78元。 不過,香港環境運輸及工務局資料指,即使把風車插滿整個港島,仍只能供應本港8%電力,因此要在陸上建立龐大風車並不可行。

香港首個風力發電站: 晨豐科技多位董事、監事辭職 公司實控人七家公司四家高負債

繼中電早前公布計劃興建風力發電場後,港燈今日指,昨日(5日)收到環保署更新環境許可證,在香港水域興建大型離岸風力發電場,有關計劃將納入港燈2024至2028年的發展計劃中,料待政府批准後,2024年進行招標,而2025年中則進行海中施工。 風力發電場料位於南丫島西南面水域,距離南丫發電廠四公里,根據港燈構想圖,在南丫發電廠大灣肚沙灘,將隱約見到巨型風車。 中央政府在二月中發表了《可再生能源利用法》,要求每一省也要訂出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指標及日期、電力售價及如何攤分成本,從政策上鼓勵風力發電。 在2017年,美國的風力發電裝置容量88.9GW與風力發電量2542億度都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中國,風力發電量佔美國總發電量6.3%。 美國能源署的報告認為到2030年美國風力發電有可能佔總發電量20%[27]。 有 些 小 型 風 力 發 電 機 會 與 太 陽 光 伏 板 一 起 使 用 , 以 獨 立 於 電 網 方 式 提 供 電 力 。

本港討論風力發電多年,港燈早前曾投資1,500萬元興建南丫島風力發電站,其後兩電分別提出興建大型海上風力發電場建議,並認為果洲群島東南水域及南丫島西南水域具發展潛力,惟風電項目多年「只聞樓梯響」。 目前,台灣有經營風力發電廠的公司除國營的台灣電力公司外,民營亦有德商達德能源、沃旭能源等公司。 西藏措美哲古風電場位於喜馬拉雅山北麓的山南市措美縣哲古鎮,風機建設在海拔5000米至5200米之間,總裝機72.6兆瓦。 措美哲古風電場是西藏自治區首個超高海拔風電開發技術研究和科技示範項目,也是首個併入西藏主電網的風電項目,創造了世界高原風電建設奇蹟。 南丫風采發電站-位於香港離島區的南丫島大嶺,為香港首個使用風力的發電站,由香港電燈公司斥資興建,於2006年2月23日正式啟用。 此路線有別於一般家樂徑,一方面能感受到居民的悠閒生活,從高處遠眺南丫島的景色,有機會親身站在南丫風采發電站下,感受風力發電力的奇妙。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