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黑脸琵鹭2023懶人包!(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黑脸琵鹭

2013年,韩国鸟类学者李喜燮博士在一只黑脸琵鹭身上安装了GPS信标,这只代号E44的琵鹭在10月14日从朝韩边境启程,当天横跨黄海抵达盐城,只是稍作歇息就于当夜开拔,第二天下午2点已经到达了台南的栖息地。 全程1800公里的迁徙之旅,此君总用时不到30小时,扣除中途休息的时间,恐怕只有“速度七十迈,心情是自由自在”才能描述它的范儿。 黑脸琵鹭 近年来东亚地区采取统一规格对黑面琵鹭进行环志研究,迄今为止已经环志的黑面琵鹭信息如下。 在野外看到佩有下述脚环的黑面琵鹭就应该尽快联系当地的鸟类环志机构,以协助搜集关于黑面琵鹭繁殖迁徙的相关资料[22]。 有琵琶的大嘴是琵鹭类鸟类共有的特征,而黑脸琵鹭是六种琵鹭种体型最小者。 黑脸琵鹭长的很像可能混群的白琵鹭,但与白琵鹭比较,黑脸琵鹭的体型稍小一点(也是琵鹭家族中体型最小的),且面部黑色裸露皮肤延伸至眼睛后方。

黑脸琵鹭

本性機警,生活於河口、潮池、濕地或潮間帶,具群居性,偶爾會與警戒性較高的水鳥聚在一起;主要在濕地或魚塭等淺水域覓食,以喙微張並在水裡掃動的方式搜尋魚蝦或甲殼類。 在远处100米我发现有三个白鹭,在海边找吃,突然我发现了一个吃相很特别,它的嘴巴是左右扫的,我通过镜头看,哎呀,太兴奋了,发现的话,它真是琵鹭。 近日,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庙宫水库迎来一批黑脸琵鹭,这也是黑脸琵鹭首次把庙宫水库作为中转“驿站”。 近年來東亞地區採取統一規格對黑面琵鷺進行繫放研究,迄今為止已經繫放的黑面琵鷺信息如下。 在野外看到佩有下述腳環的黑面琵鷺就應該儘快聯繫當地的鳥類繫放機構,以協助搜集關於黑面琵鷺繁殖遷徙的相關資料[22]。

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因其脸部的前额、眼线、眼周至嘴基的裸皮呈黑色,嘴似中国乐器琵琶而得名,俗称“饭匙鸟”“黑琵”;飞行其姿态优雅,亦称“黑面舞者”;又因其浪漫爱情称其为“爱鸟”“神鸟”。 黑脸琵鹭2023 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但常常3-4月就来到繁殖地区。 黑脸琵鹭 国内分布:迁徙时见于东北、贵州、湖南、浙江,在江西、贵州、福建、广东及海南等地越冬。

香港观鸟会从2003年开始每年进行全球黑脸琵鹭种群的同步普查,黑脸琵鹭的数量从1069只增加到今年初的3941只,比2016年增加了585只,增速喜人。 然而,考虑到黑脸琵鹭又窄又“亲人”的分布范围,这种增长态势能否保持还很难说,再加上我国的滨海湿地依然在遭受工业污染和围海造陆等破坏,黑脸琵鹭要摘掉“濒危”的帽子并不容易。 2019年7月5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举行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我们对大连庄河黑脸琵鹭繁殖种群迁徙路线的卫星跟踪数据表明,黑脸琵鹭的停歇地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些地点恰好位于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范围内,这也间接反映了这一地理区域的重要性。

黑脸琵鹭: 香港渡冬棲地分布

许多候鸟在迁徙途中会途径一些“驿站”,它们在此歇息觅食,为后面的旅途积蓄力量。 大多数的黑脸琵鹭也是如此,它们跨越渤海、黄海后,就沿着华南沿海走走停停。 有琵琶的大嘴是琵鷺類鳥類共有的特徵,而黑面琵鷺是六種琵鷺種體型最小者。

黑脸琵鹭

2020年全球普查结果显示,黑脸琵鹭种群数量达到有观测记录以来最高的4851只,而全球最早普查记录始于1994年,当时仅有300只左右。 黑脸琵鹭(学名:Plataleaminor)是鹳形目、鹮科的鸟类,又称饭匙鸟、琵琶嘴鹭。 因其扁平如汤匙状的长嘴与中国乐器中的琵琶极为相似,因而得名;平时栖息在苇丛、近浅水具有低树的沼泽间亦因其姿态优雅,又被称为“黑面天使”;越冬期栖息于沿海滩涂、河口、沼泽以及内陆湖泊的浅水湖滩,以小鱼及水生动物为食,觅食、休息、睡眠多集群活动。

黑脸琵鹭: 越南小斗笠

黑脸琵鹭在世界上已发现6种琵鹭中分布区域极为狭窄,种群数量极为稀少,是全球最濒危的鸟类之一,已被列入ICBP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国在2021年2月颁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同著名的朱鹮齐名,堪称“鸟中熊猫”。 目前,在中央和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已对海岛周围采取围栏保护,并派人负责看岛,禁止游客和渔民上岛,避免干扰黑脸琵鹭正常的繁殖活动,与此同时,我们为黑脸琵鹭营巢提供巢材。 根据卫星跟踪数据,庄河沿海滩涂也非常重要,它们已成为黑脸琵鹭主要的觅食地,从庄河湾至洋河口沿海岸线约60公里的范围都成为黑脸琵鹭繁殖后期的栖息地,特别是庄河湾、庄河港滩涂养殖区、黑岛镇韭菜坨子十八点滩涂养殖区和洋河口等4个地点尤为重要。 黑脸琵鹭2023 黑脸琵鹭2023 同时当地政府也加强了对觅食地的保护,停止了觅食地范围内围海造湖项目,黑脸琵鹭栖息地得到了有效保护,种群数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然而,随着大家对黑脸琵鹭的爱慕和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爱鸟者、摄影师、粉丝涌来庄河,渴望得到近距离观赏它们。 尽管黑脸琵鹭性格温和高雅,能够与鸥同栖共舞,不惧人员靠近,呈现人、鸟、大自然的和谐景象。 但黑脸琵鹭毕竟是珍稀的野生濒危鸟类,当人员过多靠近,船舶过多干扰,一旦使它感到不舒服、安全受到威胁,便会远走高飞,弃巢不归。 所以,应当严格执行黑脸琵鹭保护区的规定,严禁观光人员上岛,船舶适当远离岸边,给黑脸琵鹭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它们安稳地栖息、产卵、孵化、繁衍,成为它们永远理想的家乡。 黑脸琵鹭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带,内伶仃福田红树林、海丰鸟类自然保护区是黑脸琵鹭在广东的主要越冬地。

黑脸琵鹭: 香港渡冬栖地分布

经过我们鉴定,它是一只珍稀鸟种黑脸琵鹭,黑脸琵鹭它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球濒危鸟种,本次(拍摄)记录,证明了我们防城港市是黑脸琵鹭的越冬地和中继站。 由于黑脸琵鹭对生态环境的要求特别高,数量少,也再次说明了我们防城港市的生态环境是健康、稳定、良好的。 目前黑脸琵鹭的越冬地主要在中国台湾曾文溪口、香港米浦、福建莆田、广东海丰和深圳福田、海南东方和临高、澳门路凼区、越南红河口、日本福冈和韩国济州岛等地。

黑脸琵鹭全长约74厘米,其特征是全身羽毛大体上为白色,有黑嘴和黑色腿、脚,前额、眼线、眼周至嘴基的裸皮黑色,形成鲜明的“黑脸”。 繁殖期间头后枕部有长而呈发丝状的金黄色冠羽,前颈下面和上胸有一条宽的黄色颈环;非繁殖期冠羽较短,不为黄色,前颈下部亦无黄色颈环。 这听起来让人很“懵”,名字里一个黑一个白,这么鲜明的对比怎么还能搞混? 黑脸琵鹭 其实,除了体型稍小外,黑脸琵鹭成鸟的羽毛从头后部开始都和白琵鹭一样通体雪白,腿部和嘴部也都是黑色的,所谓的黑脸是指它从嘴基部到眼周、脑门有一部分裸露的皮肤是黑色的,而白琵鹭只有两颊的皮肤裸露,而且呈黄色,脸部其余地方都有白色羽毛覆盖。 身长60~78厘米的黑脸琵鹭,体重1.46~2.05公斤,属于中型涉禽,是6种琵鹭中个头最小的。 夏季时,黑脸琵鹭后脑勺有很长的发丝状桔黄色羽冠,脖子下面至前胸之间还有一个桔黄色的颈圈。

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剧情简介

如果不仔细看,黑脸琵鹭的长相很容易被错认为白琵鹭。 黑脸琵鹭 石城列岛由岛礁、坨石构成,似一串明珠洒落在庄河海域,庄河沿岸是大洋河、英那河、碧流河的出海口,浅水地带禽鸟饵料十分丰富。 “形人坨”是一个只有0.3平方公里的小岛,因从空中俯瞰成“人”字形而得名。 飞行时颈部和腿部伸直,有节奏地缓慢拍打着翅膀,姿态十分优美。 通常多在白天于水边浅水处觅食,用铲子一样的长喙插进水中,一边涉水前进,一边晃动头部扫荡,捕食底层的鱼、虾、蟹、贝和水生植物。

黑脸琵鹭

目前,全球黑脸琵鹭数量达5222只,较去年上升7. 黑脸琵鹭每年9-10月抵达曾文溪口,一直栖息至翌年的3-5月才陆续飞离台湾,中间这一时期是观赏黑脸琵鹭的最佳时机。 黑脸琵鹭白天休息,傍晚或者夜间觅食,因此白天看到的黑脸琵鹭几乎都是一动不动地群聚在一起,有的单腿站立,有的俯卧在地上,有的在理羽;到了下午4时以后,它们开始玩耍、洗澡,然后觅食。

黑脸琵鹭: 繁殖

大连台商蓝珮绮女士是一位“台湾媳妇”,她生于台湾,随经商的父亲到大陆,后嫁在大连。 黑脸琵鹭2023 他数十次往来沈阳、庄河之间,为拍摄到黑脸琵鹭的生活习性、栖息规律的理想照片,多年夏季都在形人坨上的帐篷里度过,他把特制的帐篷隐蔽在离黑脸琵鹭鸟巢20米处,日夜观察、记录黑脸琵鹭的生活细节,记录到了许多难得一见的珍贵图片。 胡毅田是一名记者,一次跨海登上庄河石城岛采访,在“黑脸琵鹭监测点”见到台湾摄影爱好者王徵吉拍摄的黑脸琵鹭照片,优美体态美丽动人,令他着实入迷,辞去了记者工作潜心拍摄黑脸琵鹭。

  • 到10~11月份,经过几个月成长的幼鸟就可以随亲鸟向南飞往越冬地了。
  • 只有在繁殖期间,头后枕部长有发丝状的黄色冠羽,前颈下部有黄色颈圈,显得格外美丽。
  • 浊水溪沿岸长年扬尘影响民眾生活品质,水利署第4河川局因此拟定扬尘防制计画,透过200公顷大沙洲及20公顷大沙丘抑尘措施,已获良好成效,并持续进行整体生态环境改善,藉由「浊水溪出海口生态园区」工程,将沙洲变成绿地,吸引眾多鸟类栖息,成为爱鸟人士的赏鸟新地点。
  • 近年来,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对形人坨黑脸琵鹭迁徙路线及重要的迁徙停歇地进行了研究。
  • 黑脸琵鹭亦因姿态优雅,又被称为“黑面天使”或“黑面舞者”。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