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曾繁光2023詳細攻略!(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曾繁光

醫生也情緒低落:精神病如此平常當初他歪打正著入行「靠把口搵食」,三年前離開青山醫院,自立門戶開私家診所,每天依舊接觸大量情緒受困擾的人。 他說這份工的意義不單在診症治病,還在治好別人的心病。 他有時診症會問及對方的生活遭遇,問及其內心深處,像在跟他們經歷一趟人生。 「我在他們身上其實也學到很多,反而是他們教我做人處事。」他自言曾因工作待遇、人事升遷耿耿於懷,也會回想那些安慰過病友的道理:不愉快很多時源自太多比較。 「一個做得好的精神科醫生不止要懂開藥面診,還要似個談判專家、男朋友,甚至終極目標是做病人的『風水師』,令他全然相信你的說話,才能把他的心病治好。」歐陽國樑說罷哈哈大笑,自言目前仍未做到「風水師」的境界,但自覺已至少像個談判專家,有病人喜歡他、肯聽他話。

  • 「你俾八個星期我,讓我可唔可以幫到你。」曾醫生對女生說道:「你唔駛心急,你要乖乖地食藥,除非你受不了副作用,你慢慢食,我會慢慢增加份量,我相信你的病會好轉的。」配合藥物和心理治療,三星期後她復課,還在考試中考取第一名。
  • 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在議事堂上,曾經語出驚人,認為「精神科醫生聽精神病人講太多說話,自己都黐線了。」長久以來,社會人士對精神科醫生和情緒病患者,抱著牢不可破的偏見。
  • 根據醫管局資料,2011至2014年,出院人次維持在每年約16,000至17,000宗。
  • 他說這份工的意義不單在診症治病,還在治好別人的心病。

作為精神科醫生,他很享受成功治療病人的感覺,但不因此而滿足,反而力求更有效更便捷的治療方式,例如引入高端治療儀器。 而在找新目標上,他由多年前撰寫第一本散文,直至去年共寫了三十多本書籍,有個人見聞、有嘲弄社會問題,讓市民讀者就不能即時解決的事也可以「出出氣」,有共鳴之餘也提倡心理健康。 精神病院不是監獄第一次聽見某位院友大叫,歐陽國樑會探頭查問,第二三次再聽見他經已司空見慣,知道那院友每日差不多時候就會大叫。 歐陽國樑說外界以往把他們想像如恐怖分子,「以為啲病人思路混亂,入到去隨時都俾人襲擊,但這些都是憑空想像的偏見。」電影裏的精神病院陰森恐怖,把病人困在嚴密監控的病房裏。 歐陽國樑解釋,其實醫護人員只在突發時,無法阻止病人自殘、干擾儀器或傷害他人,才會把他們「上綁」,甚至送入牆壁鋪滿軟墊的房間,但並非常見或是他們的日常住所。 很多人覺得工作、生活壓力繁重,需要一門藝術、興趣藉以舒緩壓力,曾繁光卻恰恰相反,直言畫畫不是為了減壓:「有時,我畫畫的壓力比看症更大!」開弓沒有回頭箭,畫筆一揮,顏料塗在畫布上,不能輕易再改,有時畫多了便要重頭來過。

曾繁光: 曾繁光醫生

曾醫生提到,自己有不少目標已達到,所以他甚少怨天尤人:「一個人到五十多歲能完成大部分的人生目標是真的很感恩。」曾醫生卻不會因為缺乏下一個目標而感到無奈,因為他會定期找新目標,同時在現有目標上再找改善空間,畢竟只要認真去找,每件事都總有不完美之處。 曾繁光 曾繁光2023 曾醫生喜歡畫畫,卻不是每種風格的畫都愛畫:「我畫不了蘋果、籃子等實物,就算依著畫,也會畫得很古怪、可笑。我本身是這樣,所以畫的東西,也是這樣。」所以曾繁光畫的,沒有一幅不是抽象畫。

曾繁光

根據醫管局資料,2011至2014年,出院人次維持在每年約16,000至17,000宗。 曾繁光 據醫管局數據,青山醫院約十年前重建後,提供1,100張床位,入住率維持約65%。 過去三年每年入住青山醫院的病人人次大約為2,700,其中被強制入院接受觀察的病人約佔三成。 曾繁光2023 精神科醫生及護士、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及醫務社工等團隊,會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及臨床需要,提供適切的治療和跟進,包括住院、專科門診、日間復康訓練及社區精神科服務等。

曾繁光: 香港九龍灣臨興街32號美羅中心一期19樓22室

最後,在機緣巧合下,他真的上大學讀醫科,畢業後更當上冷門的精神科醫生。 他說重症病人如思覺失調或精神分裂症,服藥便能痊癒。 「他們有時是鑽牛角尖或把事情想歪,我們要跟他們講好多道理,轉換他們的想法。」精神病科醫生有時也要為人解心結。

曾醫生與女生傾談,得悉她為了學業成績緣故,一直瞞騙醫生,沒有按時服藥。 「你俾八個星期我,讓我可唔可以幫到你。」曾醫生對女生說道:「你唔駛心急,你要乖乖地食藥,除非你受不了副作用,你慢慢食,我會慢慢增加份量,我相信你的病會好轉的。」配合藥物和心理治療,三星期後她復課,還在考試中考取第一名。 他說很多個案源於遇上挫折,壞情緒日積月累,最終出現精神問題。 他希望精神健康日後能走入社區,讓更多人察覺自己的心理需要,懂得主動求助。 對許多學生而言,〈我的志願〉是耳熟能詳的作文題目,曾繁光也不例外:八歲那年,他希望自己長大後當農夫,發明在海水生長的稻米,卻被老師責備,於是,他撕掉重作,寫自己畢業後當醫生,結果老師評予高分。 自此以後,每次遇上〈我的志願〉之類的題目,他都說「長大後想當醫生」,情節和內容越來越曲折、豐富。

曾繁光: 診所地址

曾醫生每日卸下白袍,寄情的不是紅酒跑車,而是畫畫。 曾繁光2023 原來曾繁光繪畫已逾20年,在火炭更有自家工作室,他小時侯已然很喜歡畫畫,但卻因曾被人取笑,而不敢再畫。 直到他三十多歲時,忽有一種頓悟,便開始重執畫筆,以塑膠彩畫抽象畫。

目前香港有五間法定精神科住院單位,青山醫院之外,還有九龍醫院、葵涌醫院、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大埔醫院。 病人可選擇自願入院:經醫管局的醫生評估後,認為有需要接受醫管局精神科住院服務,並願意入院接受治療的病人,醫管局會根據《精神健康條例》第136章第30條,要求病人簽署「自願留醫申請書」,申請書遞交醫院院長後,該院院長便可收納該病人為自願入院病人。 病人若認為被誤導簽署「自願留醫申請書」,或在住院期間不滿其主診醫生的治療手法或其精神評估,可向醫管局投訴。 曾繁光2023 至於強制入院,根據《精神健康條例》第136章第31條,基於病人本身的健康或安全,或是為保護他人着想,醫管局可向區域法院法官或裁判官申請將患有精神紊亂,其程度足以構成理由,將他羈留在精神病院內至少一段有限的期間的病人,羈留以作觀察。 曾繁光2023 因此條例被羈留在精神病院的病人,可透過《精神健康條例》第136章第59B條,向精神健康覆核審裁處提出申請,要求覆核其個案。 醫生會不時評估病人的情況,並會為適合出院的病人安排社區復康等服務。

曾繁光: 曾繁光

電影《無間道》女配角李心兒(陳慧琳飾演)扮演心理醫生,只要讓病人睡在催眠床上,調校鬧鐘,自己在電腦熒光幕前玩「接龍」遊戲,數小時的「療程」便「大功告成」。 曾繁光 立法會議員蔣麗芸在議事堂上,曾經語出驚人,認為「精神科醫生聽精神病人講太多說話,自己都黐線了。」長久以來,社會人士對精神科醫生和情緒病患者,抱著牢不可破的偏見。 曾繁光2023 現在,就讓曾繁光醫生從專業和藝術兩方面,向讀者逐一澄清。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