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海葬香港9大好處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海葬香港

借寓鑽石永恆之意來表達對逝去親人永久的祭奠、懷念、愛和陪伴。 它將所有傳統殯葬的元素都融合在一顆美麗優雅且閃閃發光的鑽石中。 並且超越了傳統葬禮要求的空間資源和高昂費用,也不會出現像海葬或者紀念花園葬導致逝去親人最後遺留的骨灰都消失殆盡的問題。 骨灰鑽石還可以根據客戶不同的喜好將其鑲嵌成各種珠寶首飾,如戒指,項鏈、骨灰吊墜,手鐲等。

據自由亞洲電台引述「一位接近江家的人士」的消息,江泽民自2022年11月26日起病情急转直下陷入昏迷状态[12]。 以陽明山臻善園為例,園區內種植有櫻花、杜鵑、茶花、桂花等 22 個花種,四季輪流綻放。 樹木落地深根、與自然相依相存的性質,它的不輕易移動與生命韌性,會讓人有種安全感。 於是,樹葬也像是用某種形式,與愛過的人從此不再分開。

海葬香港: 環保海葬

香港在1967年11月16日為怡和街爆炸案中殉職的高級督察麥基雲在西博寮海峽舉行官方海葬儀式[1]。 2007年7月舉行歷來首次公共海葬儀式,死者親友將先人的骨灰撒落大海,直至2009年12月30日,只有五百多宗。 自 2007 年 7 月起,食環署推行新的申請程序,方便市民在指定海域 ( 即東龍洲以東、塔門以東及西博寮海峽以南 ) 撒放先人骨灰。 有關申請數目在過去三年有顯著增長,從 2007 年的 160 宗增加至 2009 年的 279 宗,顯見市民已開始接納這種環保的方式處理先人骨灰。 然而,目前只有少數非政府機構及私營公司提供渡船服務供此用途,為推廣海上撒灰的風氣,食環署決定推出此項服務,方便市民。

海葬香港

儀式後,家屬親友可以撒放鮮花瓣,讓花香陪伴先人骨灰回歸自然。 如果傳統的土葬,海葬及紀念花園葬不適合你,Algordanza骨灰鑽石或許是適合你的。 人體的火化灰燼中含有碳元素,瑞士公司Algordanza 憑藉其擁有先進的碳萃取技術,從人類的骨灰中提取高純度碳,進而在瑞士實驗室高溫高壓的複雜環境中合成骨灰鑽石。 海葬香港2023 這個殯葬方式在德國及日本等土葬昂貴的地方已經非常流行。

海葬香港: 紀念鑽石從甚麼時候興起?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於 2010 年 海葬香港 1 月 23 日開始提供免費渡船服務,方便巿民將先人骨灰撒海。 為提升市民對海上撒灰服務的認識,食環署現於每月安排一日(星期六)提供有限名額予市民報名參觀海上撒灰渡輪服務,費用全免。 無論是技術還是服務層面,Algordanza都成為了骨灰鑽石服務行業的領航者。

巿民在渡船上可進行簡單悼念儀式,惟不可製造滋擾或妨礙他人的行為或活動。 此外,除先人骨灰及小量鮮花瓣外,也不可將任何物品拋下海中。 碳存在於所有有機元素中,從動物到人再到植被;碳甚至存在於其他自然形成的物質中,包括石油、天然氣和煤。 碳必須承受自然發生在地幔中的毀滅性高壓和高溫,經歷數億年,才能形成驚人優雅的天然鑽石。 將骨灰轉化為完美無瑕的鑽石,這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但其實只要利用骨灰中的碳便可實現。

海葬香港: 免費海上撒灰服務介紹

像大多數香港人一樣,這時候你可能沒有任何方向,但事情擺在眼前,即使千頭萬緒,也要思考下一步的安排。 在香港,可供選擇的殯葬方式不多,現有的殯葬方式,並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市民可在食環署網頁()下載申請表格和相關服務須知。 填妥的申請表格須於擬撒灰日期前最少十天送達食環署香港或九龍墳場及火葬場辦事處。 海葬香港2023 海葬的進行方法,即是將骨灰在規定的合法海域進行拋灑,一樣可以裝進可分解的盒子或直接拋灑。 台灣四面環海,對許多人來說,死後回歸海洋,繼續隨波逐流,或許是一種回歸大自然的象徵。

更多關於怎樣製造骨灰鑽石,歡迎閱讀我們的關聯文章《怎樣製造骨灰鑽石?》。 所有流程及手續走完之後,即可在紀念花園中安排骨灰拋撒儀式,骨灰可以選擇由申請人自己拋撒或食品環境衛生署工作人員拋撒。 除了上述提到的常規的殯葬方式:傳統土葬,海葬,紀念花園葬之外,還有哪些可行的殯葬選項? 許多Algordanza客戶都通過將火化骨灰製成鑽石的方式來處理剩餘的骨灰,因為製作一顆骨灰鑽石只需要500g骨灰。 你可點擊瀏覽Algordanza骨灰鑽石指南了解更多關於骨灰鑽石的詳情。

海葬香港: 海上撒灰

而在傳統上,有家屬可能會認為這些新式環保自然葬,既沒有碑墓,未來也無法追思,並且有「靈魂無家可歸」的想像。 近幾年開始推行的「環保自然葬」的方法,如樹葬、花葬與海葬等,讓骨灰回歸自然,也是以另一種形式,長久存在於世界。 要將於外地身故之親屬遺體移送返港,或將先人之骨殖由外地移送回本港火葬或安葬金塔墓穴,有關申請須遞交衞生署港口衞生處及食環署。

由社署管理的四個主要慈善信託基金,為面臨經濟困難(如失去供養家庭成員或無法籌措足夠殮葬費)的家屬,提供臨時的經濟援助。 成本低廉、程序簡單成為推行新式禮俗的優點,但過份簡化甚至摒棄傳統禮俗亦為老一輩人所詬病。 傳統生命禮俗如何承傳,在未來的發展將會是一大考驗。 如參觀當日上午7時或之後,香港天文台懸掛任何颱風信號、紅色或黑色暴雨警告信號,當日的所有行程將會取消。 目前大家對於樹葬與海葬所掌握的資訊來源有三處:其一是政府部門的宣導。

海葬香港: 骨灰鑽石的製作過程

不足十年,增幅有五倍以上,可見海葬概念開始為人所接受。 海葬香港 不過,相比於全年死亡人數46,000多人而言,海葬觀念仍未普及。 著名作家李純恩於2011年為親人安排海上撤灰,指出海葬有助先人回歸大自然。

海葬香港

至於將骨灰移送離港,個別國家或要求提交火葬證明書及許可證;就此,死者親屬可向食環署申請簽發有關文件。 參觀時,食環署會安排專人作簡介,唯參觀人士必須保持安靜,切勿拍攝先人骨灰撒放過程,以及避免對使用撒灰服務人士造成滋擾。 紀念花園葬與海葬相似,只不過紀念花園葬是將火化後的骨灰拋撒在指定的紀念花園中,而海葬是將骨灰撒在海面上,區別在於一個拋撒在地上,一個拋撒在海上。 紀念花園葬是指將逝者經過火化處理後,將其骨灰撒向指定的紀念花園中,讓逝者回歸大地,從某一種程度上說,是入土為安,也是落葉歸根。 不過,審計室查核也發現,全台灣已有11縣市提供民眾申請海葬服務,內政部考核新竹市2021年殯葬管理業務時就要求新竹市應積極推動海葬,提供市民多元環保葬法。 市府殯葬管理所統計,「詠生樹」樹葬園區啟用迄今使用1510人,超乎市府預期,其中新竹市民741人、占比49.07%,外縣市769人、占比50.93%過半,又以新竹縣民居多。

海葬香港: 海上撒灰服務

但據業內有關人士表示,目前僅有約一半的私營經營者符合新法案的要求,這就意味著寬限期到期後,大約會有300,000個骨灰盒可能會被返還逝者家庭。 海葬香港2023 顧名思義,土葬是指人類死亡後將人的遺體裝在棺材裡,然後再把棺材埋於土中,有些雕刻有墓碑,有些則沒有,有些地方只立墳頭石,沒有墓志銘。 12月11日中午12时35分,在蔡奇和江泽民亲属等人的陪护下,江泽民的骨灰按其生前意愿在长江入海口撒入长江大海[31]。 政府的目標是在2013年第四季把條例草案提交立法會審議。

海葬香港

如以電子表格、郵寄或傳真方式遞交申請,食環署接獲表格後將聯絡申請人,安排免費渡輪服務(如適用)及遞交「領取骨灰許 可證」正本。 過去數年選擇海上撒灰的人數增長達五倍,由二○○七年的一百六十宗申請,飆升至二○二二年的超過一千宗。 市民除可把火化後的人類骨灰安放在私人或政府墳場的骨灰安置所、或撒放在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紀念花園等之外,在取得食環署的批淮,亦可把人類骨灰撒放在本港海域的三個指定地點內。 “海撒”服務是香港首創的專業海上管家服務,我們將海上撒灰地點座標記錄在精美的手飾上,每個座標都是獨一無二的,記錄家屬對先人或竉物的愛。 遊艇款式方面選用寛敞的中式遊艇配上宗教佈置,我們會安排整個流程,由醫院出殯至租船海葬,目的希望使家屬能用最舒適的心情完成整個撒灰儀式。

海葬香港: 「我們24小時不停歇地燒,至少兩三百具大體...」那場國難,讓火化師體悟人生真相

花葬儀式與樹葬的模式是相同的,差別只在於骨灰將拋灑於花卉根部。 海葬香港 在過程中,可以依照個人的宗教信仰進行葬前的祈禱與追思,接著會在花卉根部周圍進行挖穴以安葬骨灰。 已故國家領導人周恩來、鄧小平、著名作家巴金等皆選擇海葬,對破除入土為安的傳統喪葬觀念起帶頭作用。 骨灰鑽石的意義非凡,好比我們所愛之人的星塵,每一顆都是獨一無二的,承載著我們對於所愛之人深深掛念和美好回憶。 在香港訂購骨灰鑽石的過程是很簡單的,每個步驟都無縫銜接。。 在COVID-19的特殊時期,我們甚至可以實現無接觸訂購。

  • 目前,食品環境衛生署分別在全港的8個骨灰龕場總共設置有紀念花園11處,專門供市民拋撒火化灰燼用。
  • 到了樹葬區工作人員早已在地上挖了個不深不淺的洞,用手一指:「倒進去!」骨灰倒進去後工作人員在上頭覆蓋泥土,然後收工閃人。
  • 並且超越了傳統葬禮要求的空間資源和高昂費用,也不會出現像海葬或者紀念花園葬導致逝去親人最後遺留的骨灰都消失殆盡的問題。
  • 骨灰鑽石的價格根據客戶選擇鑽石的大小和形狀而定,價錢由HKD32,990起。
  • 最早起源於北歐海盜,儀式十分的簡單,以小船載屍,掛上風帆,驅使西行,任其在大海中漂游。
  • 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僅香港每年就有46,000人死亡。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