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走塑10大著數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走塑

據國家郵政局發佈的《2018年度快遞市場監管報告》,2018年中國快遞業共消耗編織袋約53億條、塑料袋約245億個,國內使用的包裝膠帶一年可纏繞地球1,077圈,為內地推動可持續發展帶來隱憂。 2020年發佈的《意見》(民眾稱為「限塑令2.0」)在多個層面提出了不同程度的禁塑及限塑措施,並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範一批」的原則,分2020年、2022年、2025年三個階段進行,加強塑膠污染治理。 措施包括禁止生產和銷售超薄塑料購物袋、全面禁止廢塑料進口、分階段禁止生產銷售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 上述措施因應現時內地民眾的生活模式改變,網購及外賣平台等新興產業的發展,作出適當規管,有效提高減塑成效。

走塑

至於政府方面,《施政報告》首次提及減少使用塑膠包裝物料,會與零售業界合作,推廣及鼓勵走塑。 過往,不少人認為是貨物供應商主動使用即棄塑膠包裹,但我們的調查揭露,逾八成(84%)被即棄塑膠包裹的超市貨品當中,超過一半(52%)是超市自行加上。 超市走塑項目推出後,短短5個月已經有超過15,000名市民透過聯署、參與「全城超市查膠隊」、落區遊說社區店鋪加入走塑行列、參與「超市收塑大作戰-行動篇」等行動。 環境諮詢委員會今(6日)就「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召開會議,政府代表會上表示將於2025年推行第一階段,然而多名委員質疑計劃進度太慢。 走塑 政府代表回應指,現時市面尚未有物料能完全取代塑膠餐具承載熱食,目前政府亦有就走塑進行先導工作,如試行租用可重用飯盒等。

走塑: 相關推薦

無論你是專業滑板手抑或是初階的愛好者,我們都希望你可以填寫這份調查。 這份調查並非由政府提出,但我們希望更了解不斷增長中的滑板社群的需要,共同推動海濱成為滑板友善的公共空間。 在塑膠餐具管制方面,文件指出,首階段擬提早於明年第四季實施,措施包括全面禁止零售及使用發泡膠餐具和其他體積細小的即棄膠餐具,包括攪拌棒、飲管、刀叉匙等。 原因除牽涉重重細節外,持分者的意見不一亦令相關政策一拖再拖。

她希望能通过《2023 中国年轻人塑形与运动白皮书》,可以为年轻人提供科学的塑形与运动方面的指导,让年轻人根据自身需求,选择科学的塑形和运动方式;同时向社会传递正确的塑形与运动观念,促进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 這篇文章介紹了一款新型的塑身馬甲,並分享了相關藝人的使用心得。 該產品的設計兼顧了美觀、舒適性和機能性,並采用了Triflex專利材質布料和活性銀抗菌保護,可降低細菌感染和避免皮膚過敏等問題。 走塑 此外,設計上的三排釦設計也有助於向內調整,提高舒適度和塑身效果。

走塑: 食肆餐具「走塑」 倡提早至明年底實施

環境諮詢委員會今就「管制即棄膠餐具計劃」召開會議,多名委員質疑2025年才開始實施第一階段進度太慢,或可以先尋找切入點「就走塑做工夫」。 計劃的第一部分是邀請親子參加海洋公園「探索港島南」系列「小探險家 – 鯊海樂游」活動。 泰國和印度早前分別宣布推行新的走塑措施,於明年起停用多種即棄塑膠,藉以減輕全球日趨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 孔灵芝对现在塑形与运动大环境表示担忧,她表示,现在伪科学信息满天飞,对大众造成塑形与运动误导的现象仍十分普遍。 许多人为了追求理想的身材,盲目地听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饮食和运动方法,不仅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给健康带来了危害。

而現時市面上亦有不少以「美食廣場」形式營運的食肆,以外賣方式於附近地點進行堂食,環境諮詢委員會主席黃遠輝指,署方承諾會詳細研究,場所若提供座位或會被界定為堂食,於可行情況下「可減盡減」。 在 2019 年的施政報告中,政府宣布以「一地多用」模式發展多用途公共設施大樓,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如果能看到同樣的政策適用於食環署的公眾街市和環保署的回收便利點,雙劍合璧為環保和市民締造雙贏方案,那就更理想。 就此建議,我們曾跟食環署聯絡,署方卻回應,目前提供回收便利點不屬於公共市場的服務範圍。 一個能夠緩解公園的空間衝突的滑板場地需要滿足滑板愛好者的需求。

走塑: 政府歡迎管制即棄塑膠建議

環境局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提交文件,指廢塑膠的棄置量於2020年,約為平均每2,312公噸,佔香港堆填區都市固體廢物棄置量約21%。 另外,由於塑膠可在環境中殘留極長時間,對環境及生態造成深遠威脅,故要加強「走塑」政策。 海洋公園為鼓勵更多市民一起體驗Baby Shark「鯊海樂游」玩樂時光及推廣海洋教育,特別為社職用戶提供專屬優惠。 我們現誠意邀請大家參加「海洋公園 x 社職——戶外不留痕」計劃一系列活動,一家大細邊玩邊學,齊齊保護海洋。 CheckCheckCin為響應環保月及鼓勵大家潮做「走塑」達人,減少浪費並以行動感染身邊人。

走塑

目前不同能力的滑板手都共同使用東岸公園的空間,但就性質而言,東岸公園的空間其實較適合小童或其他初學者練習。 其他經驗較豐富或能較高的滑板愛好者因需要障礙完成部份的花式,他們也希望可能有一個不必與行人和小童爭奪空間的地方練習。 而所需的障礙可以簡單至一個體積、高度和位置適中的槓台已經能夠供不同能力的滑板手使用,而外國其他城市(例如溫哥華)的調查亦顯示,槓台是其中一個最受滑板愛好者歡迎的設備。 走塑 只要在設置合適的設備,公共空間的衝突將會減少,並讓不同的公園使用者更安全地享受港島的海濱。

走塑: 環保產品

隨著滑板在社區逐漸普及,海濱事務委員會和康文署都需要改變現有的管理思維。 最近,堅尼地城卑路乍灣海濱長廊附近居民不斷投訴滑板的嘈音(見文章),這凸顯了我們需要審視滑板與公共空間的關係,並了解滑板如何與城市共存。 走塑 慶幸的是,政府中亦有官員了解到滑板的正面影響,並開始將滑板融入社區。 走塑2023 首篇文章我們將著眼於東岸公園—砲台山一個備受喜愛的全新海濱遊樂區—的滑板運動發展。

  • 歐美、台灣等地已定立了不同政策,限制塑膠物料使用,鄰近地區台灣更已立例由明年開始,大型連鎖食肆禁止向堂食食客提供塑膠飲管。
  • 在海鳥或海洋生物眼中,膠袋可能就像水母──牠們的日常食糧,悲劇亦由此而起。
  • 與香港教育大學團隊合作,隨彩虹勇士號出航 20 個採樣點,發佈香港首個全面海岸塑膠污染研究《塑膠圍港》,揭發本地全面海岸塑膠污染情況。
  • 即使可進行回收,也因為塑膠回收價難以抵銷高昂的再造成本,令不少從回收箱收集得來的廢膠,最終仍是送往堆填區。
  • 就此建議,我們曾跟食環署聯絡,署方卻回應,目前提供回收便利點不屬於公共市場的服務範圍。

他說,過去兩年多的疫情令市民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文化出現改變,引致即棄塑膠廢物大增。 有見及此,當局會盡快落實委員會的建議,他會在本月25日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作進一步回應。 舉辦一連四次社區走塑工作坊及定期「走塑大 Hunt」活動,擴展「全城走塑」計劃參與店鋪至超過 1,100 間,在全港各區形成走塑友善環境,鼓勵更多市民實踐源頭減廢。

走塑: 香港年耗十億飲管 疫境如何「走塑」?

公眾較多意見認為,提高收費可讓大家重新思考使用塑膠購物袋是否必要,並認為收費應由現時0.5元提高至一元或兩元。 集合超過 1.2 萬名市民參與聯署,成功推動本地大型連鎖超市百佳率先承諾擴展裸裝蔬果試行計劃,及於旗下超市增設「裸買補充站」。 實情是:這些資源龐大的超級市場可迅速扭轉過度使用塑膠的情況,但香港的超級市場仍未真正採取任何真正行動,解決其製造大量塑膠的問題。 除了促請當局投放資源引進可行替代方案,綠色和平與本地初創公司合作推出「重用杯借還計劃」,最新已擴展至 36 間咖啡店參與,方便顧客以手機 App 借用咖啡杯,以重用代替即棄,從而探討可重用借還系統的可行性。

走塑

马冠生表示,在塑形方面,建议首先要保证膳食营养均衡,合理安排餐次,控制总能量摄入,在此基础上保障优质蛋白质的摄入。 2023年7月28日,《2023 中国年轻人塑形与运动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在北京发布。 该白皮书由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国民营养素养提升计划”基于问卷调查,特邀权威专家指导编写,旨在为年轻人提供科学的塑形与运动方面的指导。 今年8月23日,港澳全線KFC都已經停止提供塑膠飲管及杯蓋。 另外亦開始使用三指手套,望進一步減廢,但就引來網民熱烈討論。 大快活自11月1日起,已經停止向顧客提供凍飲飲管,並將會逐步以紙飲管代替。

走塑: 推動重用容器時間表必不可少

局方指,留意到市場上大部分的供應商,已為首階段所管制的飲管、攪拌棒、進食用具及碟提供非塑膠替代品,例如紙、軟木等,其價錢與同類塑膠餐具一般相差不多。 在滿足當代人基本需求並改善生活的同時,儘量減少服務或產品生命週期內對自然資源和有毒物質的使用,以及廢棄物和污染物的排放量,從而不會危及子孫後代的需求。 可持續消費與生產要求人們具備「生命周期思想」,以至在生產和消費領域加強對資源的可持續管理,並提高資源效率。 走塑2023 涉及的持份者包括企業、消費者、研究人員、零售商及媒體等。

潮流興「走塑」,近年世界各地政府已積極推行「走塑」政策,從源頭減廢。 走塑 很多香港人一日三餐都外出用膳,餐廳願意推行「走塑」措施的同時,亦需得到食客的配合,有人予以支持、有人感到不方便,亦有人反對至極。 環境及生態局日前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提交《產品環保責任(修訂)條例草案》文件,擬最快於 2023 年第四季實施首階段管制即棄膠餐具及其他塑膠產品,並首次提出以 2025 年作為第二階段目標。 新冠疫情來襲,口罩等防疫用品衍生的垃圾或難以避免,坊間卻同時出現不少走塑迷思與誤解。

走塑: 餐具禁膠|環境局提前走塑 擬明年第四季禁發泡膠餐具、膠遮袋等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YMCA)今年8至9月期間進行了「郊遊時使用塑膠物品的意識和習慣」問卷調查,訪問近2,000名6至24歲兒童、青少年及其家長。 調查發現雖然超過一半受訪者有減塑、保護環境及大自然的意識和動機,但亦有約一半受訪者指出避免使用即棄塑膠物品會帶來不便,以及近兩成半受訪者會認為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帶來改變而放棄「走塑」。 青年會建議郊遊地點可加強配套,如提供添水、清潔、共享物資的安排,創造市民減少購買及即棄塑膠物品的有利條件。 走塑2023 重用代替即棄,是綠色和平團隊去年的重心方向,尤其經過2021年動員5,300位市民於公眾諮詢期間發表意見,當局終於追趕全球走塑步伐,提出最快2023年第四季首階段管制即棄塑膠,包括堂食塑膠餐具及發泡膠產品等。 在管制之後、回收之上,自備容器尚未普及時,綠色和平由香港人年均消耗4億個的外賣咖啡杯做起,與初創企業合作研發手機 App #ch00ze,建立一套屬於香港的重用借還系統。 當局同時擬在明年第4季禁止銷售及派發雨傘袋、膠牙籤、熒光棒,以及酒店洗漱梳妝用品等。

横跨沪苏浙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 开发者联盟为经营主体参与示范区建设,提供了一个开放、共享、共治的创新平台。 联盟自2020年成立以来,朋友圈持续扩大,近期新增13家成员单位,总数达64家。 对于防止运动损伤的方法,吴佳提醒关键是确保适当的休息时间以及避免过度使用相同的肌肉群。 走塑 同时建议在运动后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以满足骨骼所需的营养,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

走塑: 我們不要塑膠密密送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加強治理塑膠污染的力度,推進內地的可持續發展。 反觀香港雖然有立例規管塑膠廢物,但法規相對滯後,未能配合社會狀況,具有修訂的必要。 環境保護署副署長胡偉文回應指,綜合各界意見,2025年落實措施已是最好平衡,目前政府亦有就走塑進行先導工作,如試行租用可重用飯盒、於學校推行「走塑午膳」、在政府食堂全面落實棄用塑膠餐具等。 六場海灘清潔活動的目標是合力清走120公斤垃圾,藉此喚起各界對海洋垃圾的關注,推廣海洋保育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 由於傳統的棄置塑膠餐具難以分解,持續遞增不但加重堆填區的壓力,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為此,不少人探求一些易降解並可持續的物料如牛油果核、植物糖分等製成餐具。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