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頭頸癌10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頭頸癌

尤其頭頸癌因為發生位置上分布著豐富的血管及神經,關係著包括吞嚥、呼吸、講話、聽力等日常生活重要的功能,在治療過程中,容易引起一些無法避免的後遺症,像是外觀的改變、疼痛、出血、呼吸與吞嚥問題、聽力受損等。 頭頸癌2023 也因此,用心的治療團隊在治療前,也必須思考如何兼顧療效與後遺症的發生,讓患者有最佳的生活品質。 晚期:晚期頭頸癌的腫瘤,可能已未必適合採用手術切除,以往通常只能進行化療,透過低劑量、短期的治療去控制徵狀。 10多年前起,醫生會按病人情况,可安排標靶治療來提升腫瘤控制率和患者存活期。

  • 患者本身的體力或家庭資源是否足以支持病人承受後續而來的副作用,將會是醫師拿捏藥物劑量時很重要的考量,必須非常謹慎。
  • 周:如果病人把喉嚨切除,雖然他喪失自己的聲帶,但仍可以利用一些儀器發聲,例如電子咪、喇叭仔和人工聲瓣等。
  • 正因為如此,正在進行的臨床試驗正在研究HPV陽性癌症患者是否可以採用強度較低的治療方案,如強度較低的放射治療或免疫治療。
  • 一開始治療效果都不錯,腫瘤完全緩解,之後幾年他也規律地回診追蹤。
  • 頭頸癌依不同癌別有不同症狀,如口腔癌為口腔周圍出現潰瘍、破皮、嘴巴張不開、吞嚥或發音困難,提醒千萬不要自以為嘴破是火氣大,而延誤治療。

頭頸癌的治療包括手術切除、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以及合併療法等,不過治療方法的選擇,需視患者罹患何種癌症與嚴重情況而定。 一般而言,若發現時間早且病患體況佳,通常會以手術切除腫瘤或搭配放射線治療清除殘餘腫瘤。 侯勝博說,無論是口腔癌、口咽癌、下咽癌和喉癌,國人的頭頸癌8、9成和吸菸、嚼檳榔和喝酒有關。 治療方面,頭頸癌為固體腫瘤,原發部位是固定的,建議盡量手術切除,但鼻咽癌治療以放射線治療合併化療為主,也可採用免疫治療。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教授張凱評說,鼻咽癌對放射線治療效果不錯,即使鼻咽或頸部淋巴結復發也可用手術切除,不論病程是第一至第四期,治癒率均達七至八成,呼籲患者應積極治療、不要放棄。

頭頸癌: 三立海董癌逝!5大致命頭頸癌早期症狀 頸部硬塊、口腔潰瘍、喉嚨卡...別輕忽

三立「海董」當年從小黃司機搖身變為影視霸主,光是他的故事就可以變成一部精釆連續劇,他對台灣戲劇的用心,讓金鐘、金馬雙料影后的資深藝人陳淑芳聽到他過逝的消息也不捨。 海董近年傳出罹患頭頸癌的消息,在病中,連總統蔡英文在2021年也兩度探視,不過據說因為他拒絕開刀,日前傳出病危,今日他傳奇的一生竟畫下句點。 頭頸癌2023 當病患存活率在一定時間之後不再有顯著的惡化,且時間維持得愈久,代表治癒的機會愈大。 而且進一步再追蹤長期的療效也發現,患者的存活期會有所謂的「長尾效應」【註3】。 (圖3-2)這種趨勢在一些較早開始進行的研究中,甚至已經穩定維持到五年、七年以上,也因此被認為有治癒癌症的潛力。

頭頸部包含許多器官,例如上呼吸道、上消化道,而且具有呼吸、發聲及吞嚥等重要功能。 倘若罹患頭頸癌,患者可能因腫瘤而影響外觀或造成講話不清晰,影響日常生活。 頭頸癌 2015年全球有550萬人罹患頭頸癌(口腔的有240萬、喉嚨的有170萬、喉頭的有140萬)[3],已造成超過379,000人死亡(口腔癌146,000、喉癌127,400、喉頭癌105,900)[4]。 頭頸癌合併來看,是第七常見的癌症,也是第九常見的癌症死因[2]。 美國約有1%的人曾罹患頭頸癌,男性罹患人數是女性的二倍[1][6],常見於55歲至65歲的成年人[6]。 在發達國家,在診斷後的平均五年存活率為42-64%[6][7]。

頭頸癌: 頭頸癌年輕化!出現4大症狀要注意

從頭顱底至頸部及上胸腔內所有器官都屬於頭頸範圍,因此頭頸癌涵蓋多個器官,包括口腔、鼻、鼻竇、喉嚨、喉頭、唾液腺及頸部淋巴,但不包括腦部;而當中鼻咽癌是本港最為常見的頭頸癌症1。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每年約有一千五百宗唇、口腔、咽及鼻咽癌個案,鼻咽癌佔當中的八百多宗1。 由於頭頸屬於外露的部位,生長在這範圍的惡性腫瘤會影響病人外觀,甚至可能影響他們說話、進食、吞嚥及聽覺的能力。

同時如果病人有免疫系統問題,例如曾經接受過器官移植,又或是有糖尿病,都有較高患上癌症的機會。 除了飲食習慣及檳榔、菸、酒等致癌物質會引響罹癌率外,國外研究也發現,被 HPV 病毒所感染的頭頸癌罹癌率也增加不少。 頭頸癌2023 頭頸癌好發於25~44歲,比其他癌症提早10年,近來更有年輕化的趨勢。 而且因為飲食習慣的問題,台灣頭頸癌的罹患率為全世界的前幾名。 頭頸部癌症顧名思義,就是頭頸部的構造出現癌病變,由前述得知頭頸部的構造極為複雜,所以又以其原發部位命名,如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等。 頭頸部癌症的病理表現多以鱗狀上皮細巴癌為最主,約占 85% 至 95%,其餘則為淋巴癌、腺癌、肉癌等,但數量相對減少許多。

頭頸癌: 婦癌、乳癌和攝護腺癌改變親密關係 癌症治療手術後還能有性生活嗎?

在這篇訪問中周令宇醫生會和我們詳細解釋頭頸癌手術治的各方各面,包括不同的種類、不同的治療方法、副作用和如何應對等。 頭頸癌 頭頸部包含鼻腔、口腔、咽、喉、頸及唾液腺,依據腫瘤原發部位不同,分成口腔癌、鼻咽癌、口咽癌、下咽癌、喉癌,病理表現以鱗狀上皮細胞癌占85%到95%為大宗。 頭頸癌 醫師強調,頭頸癌患者在治療後,約半數會在治療的三到五年以上於原處或局部區域復發,若不幸復發,可選擇的治療方式相當有限。

我有一位五十四歲的病患,二○一二年診斷出局部晚期的下咽癌,因為無法手術,他先後接受了紫杉醇的化療、放射與標靶治療。 一開始治療效果都不錯,腫瘤完全緩解,之後幾年他也規律地回診追蹤。 頭頸癌 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部長李達人說,鼻咽癌好發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區,如廣東、福建、台灣等地,又稱為「廣東癌」,好發症狀十分不明顯,當出現症狀或被診斷發現時,患者已多為晚期癌症,不可輕忽。 光動力療法(Photodynamic therapy ) —— 這個在頭頸癌治療方面較為少用,主要是用於治療皮膚癌。 這是使用藥物使癌細胞容易受到高強度光能的影響,例如來自激光的光能。 在藥物被目標組織吸收後,醫生會將癌細胞暴露在特定波長和能量的光下,從而激活藥物並破壞癌細胞或癌前細胞。

頭頸癌: 健康管理

傳統上口咽癌是因為病人吸煙和喝酒,但近年來越來越多個案是因為一種HPV 頭頸癌2023 病毒的感染。 病人通常是三、四十歲的年青人,而他們仍是在工作「搏殺」階段。 幸而這些由HPV病毒感染的口咽癌相對傳統因吸煙喝酒引致的口咽癌沒有那麼兇猛,而且治愈率高達95%。 周:由於身體其他部份組織並非舌頭本身的組織,它們當然沒有舌頭組織原有的功能,例如分別食物味道。 同時,雖然我們會盡量駁回一些神經線,但始終感覺一定不一樣。

每個狀況都會因為原發部位的不同,而使的呈現的症狀不盡相同,若有以下症狀,宜給專業醫師安排檢查,以免錯失治療良機。 常見的好發因子包括生活習慣 (如抽菸、喝酒、嚼檳榔)、病毒感染 (人類乳突病毒 HPV、EB 病毒 Epstein-Barr virus)、遺傳因子改變。 且罹頭頸癌的患者以男性占多數,好發年齡群依診斷不同而略有差異,大致以中年人為主。 其中口腔癌的發生比率,更是九成都為男性,而口腔癌也常會發生在青壯年男性身上,是好發年齡最低的癌症,平均罹癌歲數在50歲左右,和罹癌年齡平均超過60歲的其他十大癌症相比較,甚至早了十幾年發生。

頭頸癌: 頭頸癌會不會遺傳?

頭頸癌目前治療方式有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婁培人醫師指出,若及早發現且為早期頭頸癌患者,五年存活率可達70-80%以上。 但是頭頸癌患者手術後,往往面臨顏面損傷或是藥物副作用,對回歸正常生活產生很大的影響,所以更需要家人及社會大眾的支持。 針對一般民眾的癌症篩檢目前還看不出作用,不過篩檢高危險群,針對其喉部檢查可能有效果[2]。 若頭頸癌早期發現,一般是可以治療的,若是太晚診斷出來,預後多半不佳[2]。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