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喇叭擺位2023全攻略!內含喇叭擺位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至于摆放距离方面,Kris 就话用家大约离喇叭 1 米至 2 米左右就最好。 「太近的话容易有相位问题,尤其多单元喇叭比较容易出事,有机会『最啱听』的位置去了后面。太远的话,就会有音量衰减的问题。」另外,喇叭后面其实预留愈多空间愈好。 如果位置所限,一定要摆得比较贴墙的话,就可以利用吸音绵之类的配件来减少后面低音反声的影响,或者以窗帘隔一隔其实也可以。 部分喇叭有提供 EQ 调校,让用户贴墙摆放的时候可以减少低频输出,当然也可以选购一些反射孔设于喇叭前面的款式,受摆位的影响也会少一点。

喇叭擺位

高音单元由半吋、3/4 寸到 1 寸不等,而区分高、中、低阶不同「级数」可以留意低音单元尺寸,常见由最小的 3 寸到最大的 8 寸、10 寸不等。 通常低音单元尺寸愈大,喇叭就愈高阶,低频亦可以潜得较深。 當完成高度設定指引的要求後,接著就要處理左/右聲道兩喇叭之間,喇叭與聆聽位之間,以及喇叭跟喇叭後牆與側牆等之距離。 Enabled 喇叭的另一個要求,是天花的反射位要平直,同時要使用測試聲音調校 Enabled 喇叭的位置與反射角度,令聲音反射位置接近皇帝位的頂部。

喇叭擺位: 距離有限制:1 米至 2 米最佳、周邊要留位

大家都知道,高清音效有DOLBY TRUE-HD同DTS HD-MA,係DOLBY的擺位設定上,基本都係以上面提及到既ITU-R標準衍生出來既,所以,係DOLBY LABS的5。 1的系統上,DOLBY就建議後中置的擺位以135-150度之間來擺放就可以了,咁樣講,DOLBY的擺位即是跟ITU-R的一樣嗎? 喇叭即揚聲器或稱為音箱,人們大都將它概括地分成兩大類別。 一是座地式,一是書架式,但無論書架或座地的,擺位的方法都差別不大。

假設中間的圓心是最佳的聆聽位置,左右聲道的擺放夾角角度盡量各為聆聽者的30度,如果有中置聲道,那當然是正前方啦! 延伸到了5.1的時候左後與右後的夾角分別為110度,再來就是進階到Auro 喇叭擺位2023 3D的配置。 這個不是隨便說說的,而是ITU 組織所制訂出來的(ITU-R 喇叭擺位 BS.775-3)。

喇叭擺位: 理想與現實的距離

Toe-out要多Out,就是直到兩耳聽道左右等效為止。 左喇叭不動,右喇叭往聽者方向靠前,讓右聲道的效率更高。 關於第二點原則,各位也要曉得喇叭廠提供的頻 率響應範圍都是面對喇叭正中央,也就是俗稱In Axis條件下作測試,但鮮少廠家會提供離軸時,如15度角、30度角、45度角使用下,效率衰減-10db、-8dB、-5dB時所聽到的頻寬是多少 呢?

既然購買了5.1音響,你的客廳面積一定也要夠大,兩個後置音箱的位置需要擺放在與兩個前置音箱相對的位置上,這樣才能形成一個5.1環繞聲場。 如果室內空間小不便於擺放專用支架,這裡給大家的建議是可以將兩個後置音箱掛牆安裝(高度與前置音箱保持一致),同樣可以帶來不錯的效果。 喇叭擺位2023 人與音箱的距離,不知大家是否聽過“正三角形擺法”,首先將左右箱分別向內旋轉一定角度(儘量讓喇叭面向耳朵的位置),讓高音單元與耳朵保持水平位置(可以獲得最佳的指向性),人的位置與左右箱的距離可以保持一致,使之形成一個等邊三角形。

喇叭擺位: 音響工程專頁

效果:高頻尖銳、中頻、低頻薄弱時使用,可以讓中頻與低頻飽滿起來,整個高、中、低頻可以得到平衡。 但是,若與刺耳難聽的聲音兩相權衡,犧牲音場的表現而求取好聽的聲音是正確的作法。 將喇叭貼近後牆擺,不論是距離後牆50公分或30公分、20公分都沒關係,自己去調配即可。 方法:將喇叭反其道擺,以房間的長邊為喇叭後牆,其餘按照正三角形擺法。 喇叭擺位與牆壁之間的關係也影響到頻率的峰值點,擺位恰當不但可令喇 叭的頻應自然伸展,而且可以避免出現谷峰。

喇叭擺位

Hobrough進一步研究,才知道1910年左右已經有人提出這個問題,1925年在磁場內使用導電金屬片的喇叭已經於德國取得專利,當時人説這是帶狀喇叭。 1920年與1930年代分別有兩種帶狀喇叭上市,不過曇花一現很快就沉寂了。 帶狀喇叭的原理是在兩塊磁鐵中裝設一條可以震動的金屬帶膜,當金屬帶通過電流,就會產生磁場變化而震動發聲。

喇叭擺位: Sony HT-A9 無線喇叭家庭影院組合 – 設定小貼士分享!|影音教學

動圈式喇叭是從舌簧喇叭的基礎演變而來,在環狀磁鐵中間有一個圓筒型線圈,線圈前端直接固定紙盆或振膜上,但線圈中通過音頻電流,磁場受到變化,線圈就會前後移動而牽動紙盆發聲。 動圈式喇叭問世之初由於永久磁鐵強度難以配合,所以多采用電磁式設計,在磁鐵中另外纏繞一個線圈來產生磁場,這種設計曾流行廿年之久。 但電磁喇叭有它的問題,比如通過電磁線圈的直流脈衝容易產生交流乾擾;而電磁線圈的電流強度隨音頻訊號而變動,造成新的不穩定因素。

  • 「太近的話容易有相位問題,尤其多單元喇叭比較容易出事,有機會『最啱聽』的位置去了後面。太遠的話,就會有音量衰減的問題。」另外,喇叭後面其實預留愈多空間愈好。
  • 法國的Trinnov Audio針對多聲道系統也有這樣的調校系統。
  • 這永字剛好有側、勒、努、趯、策、掠、啄、磔八種筆畫,每個筆畫的寫法又都是中國書法中的重要技巧。
  • 在慶祝50週年前夕,Diatone曾推出限量紀念產品,造成一陣小小的轟動。
  • 距離很近之下,喇叭後面裝10cm厚的吸音板有助於避免梳形濾波失真。
  • 喇叭單體從單一的全音域設計,逐漸發展成多音路設計,工程師發現到不同頻率單體間有許多銜接的問題,包括分頻點、分頻斜率、靈敏度、相位等都可能產生誤差,於是有兩種新的思考方向被提出來,一種是全音域喇叭,一種是同軸喇叭。

為的就是要提供音響系統用家不必屈就於超低音的擺位,也能夠調整出適當的相位角度。 相位(phase)是敘述訊號波形變化的度量,通常以角度作為單位。 喇叭擺位2023 當一個完整的波型從波峰到波谷再回到原點所形成的正負弦波總共為360度,也就是說當波型進行到一半的180度相位,正好與0度及360度形成反相波型。

喇叭擺位: 先由基本講起   影院的基本 5.1 或 7.1 聲道

即使您使用了高效率的左右聲道與大功率輸出的AV功放,但低頻表現應該都不比內建AV功放,採用個別單體的主動式超低音還要來得好上多少。 再來,專屬專用的主動式超低音喇叭可以獨立的調整音量、分頻點與相位,個別的箱體更可依照空間與喇叭擺位而自由選擇擺設地點,對於整個多聲道系統的中低音域調校部份,也比採用5.0聲道更具有靈活的調整空間。 然而,以上的並非金科玉律,仍有許多非一般例子要視乎個別喇叭的設計來設定,好像Martin Logan、Magnepan等屏風喇叭,又或Bose的直接/反射技術喇叭,便不能套用上述的高度設定準則。 所以,無論要設定什麽 類型的喇叭都要先參閱說明書,看看有沒有廠方建議的高度指引實屬必須程序。 喇叭擺位2023 上面提到的要點只是理想的擺位情況,實際上喇叭擺放的環境和方式多種多樣,最好因應自己的需要來調整。

喇叭擺位

因此當喇叭發出低頻的時候,在室內空間幾乎都會往 四面八方散開。 即使在室外的大型演唱會,喇叭距離地面也很難高達數十公尺,因此低頻永遠都會有繞射的現象。 在展演空間、音樂餐廳裡經常可以看到凹凸起伏的牆面,那可不是裝置藝術唷! 那其實就是為了擴散而設的,除了看起來好看,也是讓聲音聽起來好聽的秘密。 從發出聲音的源頭,到聲音在空氣中傳遞,一路進到我們的耳朵裡面,這中間的路徑上發生的所有事情,都會影響到我們最終的聆聽品質。 德川音箱為減少消費者盲目摸索的過程,提供音響入門者的科普知識與音響設備資訊整合,所規畫的一系列音響入門雜誌。

喇叭擺位: 音響該如何擺位 擺位八法簡介︰

一名永遠的入門玩家, 對電影, 音樂, 影音等玩意永遠雀躍, 其後為了可以將這個毒海無涯信念推展開去, 故建立了這個毒人唔洗本的影音娛樂資訊平台, Post76玩樂網. 有擴散功能的傢俱,通常是表面為「硬材質」,且表面的幾何形狀具有相 當的凹凸特性的傢俱。 例如開放式的櫃子、層架、椅子、小茶几,這些都是 具有擴散效果的傢俱。 音響知識網的誕生,是有眾人支持音響入門誌的實體商品,集眾人之力所誕生的免費資訊網站,在此服務更多的人,期待可以用音響設備好好享受音樂。

因為人耳對於聲音的辨識會因為身體狀況不同而出現不同的狀況。 譬如說:如果今天你帶病去聽,你的耳朵可能會無法輕易辨識出哪個頻段有問題,或是一起床你的耳朵就時不時會耳鳴……等狀況,這些都會影響;無論是不是金耳朵,身體因素還是會影響判讀。 壁掛式喇叭相較於傳統的兩聲道喇叭,音像的定位比較沒有那麼清晰精準,這聽起來像是缺點,也恰恰好是壁掛式喇叭的優點! 因為音像的定位沒有那麼清晰精準,所以壁掛式喇叭不需要非得坐在音響聆聽的「皇帝位」上,就能聽到清晰的聲音品質,傳統的兩聲道喇叭,在「黃帝位」上聲音表 現清晰精準,但一但離開皇帝位,聲音的落差就會比較大。 如果選擇有門的櫃子,一但櫃門關上以 後,表面就變成一片平板的硬材質了,對於聲音的反射就只能單純形成平面 的反射,沒有辦法達到「擴散」的效果了! 另外,有門的櫃子一但關上櫃 門,裡面又是空的,那就會形成聲音容易共振的空腔,這對於聲音會有更不 喇叭擺位2023 好的表現。

喇叭擺位: 蝸居、書檯、睡房小空間 3D 音效大升級:LG Eclair QP5 Soundbar 慳位靚聲多功能

將喇叭放在靠近前壁附近有助於驅動它們,可提供更大的輸出和更少的失真。 但是,它也會增強低音響應(類似於將聲源靠近指向性麥克風時發生的鄰近效應)。 喇叭擺位 一些喇叭具有邊界增益補償(BGC)控制,可讓使用者盡量校正。 更好的是,校準器有內建的EQ曲線,可以幫助準確補償遇到的邊界效應。 如果您使用偶極喇叭(在某些HI-HI音響設置中使用),則吸音板要用多一些。

因应需要,将喇叭反转摆、落脚架加高,或者加吸音棉等做法都会用到。 喇叭擺位 玩家庭影院的朋友,除了器材選購之外,另一個常問的,就是喇叭擺位問題,家庭影院喇叭與兩聲道喇叭的擺位完全不同,兩聲道就是一左一右,喇叭擺位講求空間、角度、第一反射點處理等等,務求改變聲音結象、空間感、減低反射波的干擾等。 但家庭影院就不同了,單是講天花喇叭能否用 Dolby Atmos Enabled 喇叭或天空聲道(Height Channel)代替,在討論區已是一個有趣的話題了,今次就同大家講一講2019年家庭影院喇叭擺位的五大重點。 當單體運動時,如果背波傳到前方,會造成低頻訊號抵消,所以有無限障板的概念產生。 一個密閉的箱子也可以當作無限大障板,使前、後波彼此作用的機會降到最低。

喇叭擺位: 喇叭電磁式

至於擺放距離方面,Kris 就話用家大約離喇叭 1 米至 2 米左右就最好。 「太近的話容易有相位問題,尤其多單元喇叭比較容易出事,有機會『最啱聽』的位置去了後面。太遠的話,就會有音量衰減的問題。」另外,喇叭後面其實預留愈多空間愈好。 如果位置所限,一定要擺得比較貼牆的話,就可以利用吸音綿之類的配件來減少後面低音反聲的影響,或者以窗簾隔一隔其實也可以。 部分喇叭有提供 EQ 調校,讓用家貼牆擺放的時候可以減少低頻輸出,當然也可以選購一些反射孔設於喇叭前面的款式,受擺位的影響也會少一點。 雖然不同設計的喇叭都可以擺桌面使用,不過比較常見擺在桌面的喇叭,都是所謂「近場喇叭」或者「近場監聽喇叭」。 由於比較多用於錄音室,所以又稱為「Studio Monitors」。

喇叭擺位: 擴散

經過我多年的實戰經驗與觀察,喇叭擺位也有八種擺法可以應付各種不同的環境與搭配情況,我稱之為「擺位八法」。 而這「擺位八法」就像書法中的「永字八法」一般重要,只要您能夠確實試過「擺位八法」,應該都能夠讓音響發出相當好的聲音。 一般來說﹐喇叭離後牆越遠﹐音場越深﹐喇叭接近後牆很難營造出深闊音 場,將喇叭拉出幾呎,音場表現可有天淵之別,可惜的是,很多客廳都不 可能讓你把喇叭拉到很接近聆聽區,如果你一定要把喇叭擺近後牆的話,便 要在牆上作適當的吸音處理。 房間諧振模式指某些頻段出現低頻峰值,或稱駐波 ,即某個 低音頻段特強﹐令聲音有渲染﹐駐波的模式是取決於房間的尺寸及發音點 的位置﹐只要將喇叭與聆聽者放在最佳位置﹐低音便會出得比較圓順。

喇叭擺位: 喇叭發聲原理

喇叭往聽者移動時,直接音所賦予雙耳的音壓級會越強,效率感越高,高音延伸會越高,低音延伸越越短,反之則反。 喇叭往聽者Toe 喇叭擺位 In,除了高音延伸會越高,低音延伸越越短,還會 聽到衰減更少,密度更高的有效頻寬,反之則反。 一般來說,低音炮靠近牆擺放,會有比較平均的低音表現。 建議將低音炮放在桌面的正中央,箱面向後,效果會更好一些,這樣低音經過兩次反射後才到達人耳,能使人產生一種音場被拉伸的感覺,臨場感更為強烈。 音響系統播出的低音會嗡嗡響,換了喇叭或擴大機,嗡嗡響會消失,這樣的嗡嗡聲就是音響系統的低頻振盪。 換了喇叭或擴大機,低頻嗡嗡聲不會消失,這樣的嗡嗡聲就是空間的低音共振。

事實上,如果空間允許的話,第一反射點的吸音板,也可以換成低頻陷阱,聲音的表現會更好。 因為低頻陷阱本身其實就是吸音板,而且能吸音的頻率到達更低的頻率。 也有人用擴散板來處理第一反射點,這種做法會讓音場更濕潤、高頻更明亮。 此外,也可以利用吸音綿之類的配件來減少後面低音反射的影響。 部分喇叭有提供 喇叭擺位 EQ 調校,可以讓用家貼牆擺放的時候減少低頻輸出,改善整體音效。

喇叭擺位: 入門定價但部分功能不再保留

一些簡化的摺疊號角陸續被提出,有些設計以短的號角和房間牆壁加強喇叭背面所發出的中低頻,同時直接從錐盆前方發出高音,這種背後負載的摺疊式號角喇叭通常都有不錯的效果。 氣墊式喇叭除了單體本身的改良,從五○年代開始,工程師也在音箱上動腦筋,希望用同樣的單體就能表現出更好的效果。 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愛迪生留聲機公司倒閉了,其它人也好不到哪去,需要擴大機驅動的喇叭因此推廣不順,老Victorla留聲機直到二次世界大戰前都還很流行。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