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粉蝨2023詳細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銀葉粉蝨的寄主植物,全球總計超過700種,由於為害種類廣泛,再加上繁殖快速,蔓延速度相當驚人。 在溫室、或於戶外栽培園藝作物者可能有過此經驗,原本健康的植株一旦發現銀葉粉蝨,數日內便迅速蔓延開來,難以根除。 當成蟲及若蟲群集取食植物,將造成葉片黃化、萎凋。 由於粉蝨類會分泌蜜露(排泄物),當大量蜜露積聚,將孳生病原菌而引起煤煙病,影響植物行光合作用,使得植株衰弱。 除了蜜露與取食影響作物生長外,銀葉粉蝨也會媒介上百種植物病毒,能導致植物患病,引起發育不良而無法收成。

農業防治的另一重要措施就是培育抗性品種。 適宜的抗蟲品種可以增強植株抵抗力,減輕煙粉蝨為害程度或增強對蟲傳病毒的耐受力。 粉蝨 粉蝨寄主範圍非常廣泛,可危害農作物、蔬菜、花卉、果樹和綠化植物等,其中不僅包括單子葉植物和雙子葉植物,還有蕨類植物。 煙粉蝨寄主植物達74科420多種,後來又增加到500多種,而且新的寄主還一直在不斷的被發現。 全台唯一針對銀葉粉蝨的生物製劑問世! 天氣炎熱瓜果類容易爆發銀葉粉蝨蟲害,以番茄來說,因銀葉粉蝨蟲吸食葉片,而感染黃化捲葉病毒,但有機栽種的農民根本無藥可施;而一般慣行農民若正值番茄連續採收期,也無法噴藥防治。

粉蝨: 粉蝨特徵

林立說明,十年前花改場人員在番茄葉片上,發現異於一般的銀葉粉蝨,該銀葉粉蝨不僅一動也不動,且體積膨大、呈棉絮狀。 實驗室分析後證實其受到爪哇擬青黴菌感染,其有大量粉狀孢子,可透過飄散感染其他蟲體,具有商品潛力,因此開始著手研發。 經過一系列的分析試驗、量產製成技術、製劑配方、田間試驗等,終於試驗成功。 由於螺於粉蝨族群密度於秋季呈現突然激增 現象,寄生蜂若以一般接種式釋放方式釋放,不易見其成效。 但寄生蜂若以氾溢式釋放方式 釋放,則又受限於寄生蜂之繁殖成本與寄主雜食之特性,亦不易實行。 若蟲與成蟲直接以口針於葉背吸食寄主植物汁液,在該蟲嚴重發生時雖可使寄主葉片提前落葉,但尚不會致死寄主植物。

據報道不同種類粉蝨成蟲壽命有所不同,短的僅2-3天,長的達100天以上。 銀葉粉蝨寄主植物多達500種,包括番茄、小黃瓜、南瓜、茄子、青椒等。 花改場助理研究員林立指出,以番茄為例,銀葉粉蝨蟲吸食葉片,造成葉子黃化、植株生長不良及果實產量大減。

粉蝨: 瓜果類飽受銀葉粉蝨危害 影響果實產量

雌成蟲會選擇一片良好的葉片產蟲,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一頭雌成蟲一次最多能產卵 粒。 粉蝨2023 粉蝨在不同地區發生代數不同,在温帶及熱帶每年可發生多代,有明顯世代重疊現象。 其生活週期有卵、4個若蟲期和成蟲期,通常將第4齡若蟲稱偽踴(puparium)。 粉蝨2023 卵一端具有卵柄插入葉片組織中,通常被產在葉背面上,少數在葉上面或葉緣。

粉蝨

交配後,1頭雌蟲可產100 多粒卵,多者400~500 粉蝨 粒。 此蟲最適發育温度25℃~30℃,在温室內一般1 個月發生1 代。 此外,蔡也表示,爪哇擬青黴菌不僅可用於防治銀葉粉蝨,對於其他蟲害也有防治潛力,目前也跟藥毒所研發,期望未來針對蚜蟲也能有專用生物製劑防治。

粉蝨: 銀葉粉蝨之綜合防治

煙粉蝨的體表佈滿蠟質,有世代重疊現象,有着較快的繁殖速度,因此化學藥劑很難防治,並且煙粉蝨對多種化學藥劑具有抗藥性,但合理施用農藥仍是發生初期非常重要的應急防治手段。 煙霧法和噴霧法是常規用藥方法的主要形式,可選擇使用的藥劑包括:阿維菌素、昆蟲幾丁質酶抑制劑、撲蝨靈、吡蟲啉、鋭勁特等。 應選擇在煙粉蝨成蟲活動性弱的清晨進行噴藥。 粉蝨2023 當煙粉蝨蟲口密度較大時,應適當增加噴藥次數。

  • 寒冷的氣溫可殺滅本物種的成蟲與若蟲。
  • 成蟲不擅長距離飛翔,遷移主要靠風力協助,寄主植物廣,鄰近之田園實施共同防治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其他寄主或雜草都要清除或時防治。
  • 而在台灣,該蟲之寄主植物則廣達65科、156種,其中又以番石榴、聖誕紅、欖仁、桑、鐵莧、木瓜、辣椒、茄子、朱槿、猩猩草、番荔枝、楓樹 、枸杞、洋紫荊、大理花、杜鵑花、茉莉花、美人蕉及櫻桃等受害較嚴重。
  • 2.根除蟲源: 育苗或定植時,清除基地內的殘株雜草,燻殺或噴殺殘餘成蟲。

能殺死卵、若蟲、成蟲,當蟲量較多時可在藥液中加入少量擬除蟲菊酯殺蟲劑。 蛹:早期,身體顯著比三齡加長加寬,但尚未顯著加厚,背面臘絲髮達四射,體色為半透明的淡綠色,附肢殘存;尾須更加縮短。 中期,身體顯著加長加厚,體色逐漸變為淡黃色,背面有臘絲,側面有刺。 末期,比中期更長更厚,成匣狀,複眼顯著變紅,體色變為黃色,成蟲在蛹殼內逐漸發育起來。

粉蝨: 粉蝨物理防治

一項由中國和澳大利亞完成的研究顯示,其交配行為能致危害性較小的土著煙粉蝨滅絕並取而代之。 它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侵入我國,取食蔬菜、棉花等葉片汁液,傳播病毒,殃及多種農作物。 煙粉蝨有許多不同遺傳羣或“生物型”,而B型煙粉蝨可能起源於小亞細亞——地中海一帶,已傳播到世界大多數地方,被認為是危害性最大的農業害蟲。 若蟲:煙粉蝨的若蟲不同時期或不同寄主上有一定變化,有的淡綠色,有的淡黃色。 1 齡若蟲體長約 0.29 mm,體寬約 0.16 mm,2 齡若蟲體長約 0.40 mm,體寬約 0.24 mm;3 齡若蟲體長約 0.55 mm,體寬約 0.39 mm。

粉蝨

銀葉粉蝨防治方法,成蟲偏好黃綠色,可利用綠色或黃色黏板或水盤誘殺,以降低族群,亦可利用為蟲口密度之偵測及防治上之依據。 宜五公尺置一塊,高度以不超過作物生長點上五十公分,以一尺為宜。 粉蝨2023 自80年代銀葉粉蝨在美國聖誕紅上發生後,即逐漸開始向世界各地擴散。 1989年時,日本地區的盆栽聖誕紅遭到銀葉粉蝨的侵襲;而台灣北部也在同年記錄到牠們入侵,此後成了棘手的新進害蟲。 銀葉粉蝨於1995、1996年,曾在苗栗、花蓮、台南、屏東、雲林、嘉義等地區造成龐大災情;花椰菜、芥藍、蕃茄、豆類作物等均受危害而造成損失,當時受害面積達五百公頃以上。

粉蝨: 白粉蝨形態特徵

若長期下雨或高濕,對其甚為不利,故露天栽培發生較少。 反之,設施栽培之菊花園因有遮雨和防風功能,極適於粉蝨之繁殖,故發生較為嚴重。 粉蝨在臺灣一年四季均可發生,而以春末秋初時最適宜其傳播孳生。 銀葉粉蝨在露天環境比溫室粉蝨較能適應,應注意其發生。

粉蝨

不過,在此提醒小朋友,由於此時容易下雨,出門別忘了帶把傘,以免因為淋雨而著涼喔! ◎節氣小農夫在「雨水」時節,下雨與否是農夫們最重視的事,因為稻苗播種最需要雨水來灌溉。 有句農諺說「春南夏北,無水磨墨」,它的意思是:如果春天吹南風,夏天吹北風,都是無雨的象徵,對於日後農作物的生長是非常不利的。 ◎節氣小漁夫由於大陸沿岸的冷水海流持續南下,「等水溫線」往南移動,海水的溫度正好適合鰆魚生長,所以這個時候漁夫們可以在釣魚台海域捕到豐富的鰆魚漁獲喔! 此外,在蘇澳以北和高雄外海也可有豐富的鯖魚漁獲。

粉蝨: 黑水虻軍團01》超級小蟲大食怪,廚餘雞糞極速秒殺,「生物精煉」變飼料肥料

洋香瓜成蟲與若蟲分泌蜜露在葉上誘發煤病影響光合作用,果實上如 灑了一層黑膠水,失去商品價值。 因成蟲偏好黃色,可利用黃色粘板或水盤誘殺,以降低族群,亦可利用為蟲口密度之偵測及防治上之依據。 宜5公尺置一塊,高度以不超過作物1尺為宜。 (印度種;台灣栽種品種無此藥效),對人體無毒性,可用於有機栽培之蔬菜上防治銀葉粉蝨、小菜蛾、蚜蟲等害蟲, 唯較緩效、價高。 同翅目之害蟲均會分泌蜜露誘發黑煤病,其中又以銀葉粉蝨分泌物較濃稠較多,導致植株上如灑了一層黑膠水,妨礙作物行光合作用及呼吸作用,污染果品,致低商品價。 如葫蘆科之瓜類作物,宜以套袋為上策, 可防病蟲、防污染、防農之殘留。

粉蝨

政府宜採共同防治策略,篩選較佳之藥劑交互使用,宣導或教育農民了解其生態,對症下藥,配合田間管理與生物防治才能使族群降低或根絕。 果菜類:如番茄被害,提早落葉,傳布捲葉病或斑點萎凋病,果實硬化畸形。 粉蝨2023 洋香瓜成蟲與若蟲分泌蜜露在葉上誘發煤病影響光合作用,果實上如灑了一層黑膠水,失去商品價值。

粉蝨: 白粉蝨地理分佈

成蟲則具翅,往往集體棲息於葉背吸食汁液,能在寄生植物之葉片間做短距離飛行。 通常能在植物間發現行動力較強、外表較顯眼的白色成蟲,若蟲則因個體小、體色不顯眼而較不易為人所察覺。 煙粉蝨具有寄主廣泛、體表蠟質、世代重疊、繁殖迅速、傳播途徑多、對農藥易產生抗性等特點,對其防治困難大,因而必須採取農藝的、生物的、物理的、化學的綜合防治措施。 當前要特別加強冬季保護地的防治,如在物理防治上,煙粉蝨對黃色、特別是橙黃色有強烈的趨性,可在有煙粉蝨的地方和温室內設置黃色板誘殺成蟲。 通常採用纖維板或硬紙板,將其表面塗成橙黃色,再塗上一層黏性油(可用10號機油),每667平方米設置30塊至40塊黃色板,置於與作物同等高度的地方。

煙粉蝨的天敵資源豐富,其寄生性天敵有膜翅目昆蟲,捕食性天敵有鞘翅目、膜翅目、半翅目昆蟲和捕食蟎類等,以及一些寄生真菌。 荷蘭和英國釋放麗蚜小蜂(Encarsia formosa)並配合使用撲蝨靈,可有效控制煙粉蝨達 10 周之久。 東方蚜小蜂對銀葉粉蝨具有較高的抑制能力。 亞熱帶年生10—12個重疊世代,幾乎月月出現一次種羣高峯,每代15-40天,夏季卵期3天,冬季33天。

粉蝨: 植物醫師助農減藥有成,何時才有正式名份?近百個農會連署催生立法,破千農民響應

牠們通常頭部小,觸角發達,胸部小,腹部大,腹末端具尾片。 同一種蚜蟲有的具有翅與無翅兩型,但在食物缺乏或於秋末,多數蚜蟲會長出翅膀,這些長翅膀的蚜蟲隨即進行交配,至隔年春季,孵化出的蚜蟲,則以胎生的方式產生第一世代。 蚜蟲以吸食植物莖枝為食,尤其在枝條的嫩葉處,數量多時會造成植物生長不良或萎枯。 粉蝨2023 農試所表示,木瓜是台灣普遍的果樹,並外銷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卻面臨危害果實的炭疽病與蒂腐病、危害幼苗與新葉的白粉病、危害幼苗與果實的疫病和紅蜘蛛等病蟲害威脅。 如番茄被害,提早落葉,傳佈捲葉病或斑點萎凋病,果實硬化畸形。

粉蝨: 銀葉粉蝨之生態與防治

這種情形在幼嫩的植物上特別明顯,另一方面,粉蝨成蟲相對於蛹殼是較為顯眼易見,但是目前粉蝨成蟲在分類上可用的特徵仍然十分缺乏,尚未有系統地建立,為成蟲方面的鑑定上一大困擾。 因此有系統地建立粉蝨成蟲特徵乃迫切需要。 對温室作物而言,可應用防蟲網來阻止粉蝨進入;煙粉蝨對黃色有強烈趨性,可在温室內設置黃板誘殺成蟲;也有利用苘麻進行誘集防治的報道。 另外一種減少農藥使用次數、延緩害蟲抗藥性產生的方法就是高温悶殺法。 該方法的具體處理方法是:温度在 ℃左右,相對濕度 90 %以上,保持 2h 的悶棚時間,這樣處理煙粉蝨可使其死亡率達到 100%。 粉蝨較喜歡生活在高溫乾燥環境,有遮蔽或不通風處發生較嚴重。

粉蝨: 螺旋粉蝨之發生與防治

全世界共記錄有3亞科、166屬、1631種。 田間鋪設反光膜驅避成蟲,或懸掛黃板誘殺成蟲,另外覆蓋作物殘茬或種植誘集作物對減輕煙粉蝨的危害也有一定作用。 粉蝨亞科共有記錄149屬、1436種,當中分佈最多的是東洋區,有73屬,佔了粉蝨亞科所有屬的49%,接近一半;種類有542種,佔粉蝨亞科所有種類的37.7%。 其次為非洲區和古北區,分佈的屬、種都各佔約36.2%和18.5%。 粉蝨2023 分佈最少的是新北區,其中屬分佈29屬,佔粉蝨亞科所有屬的約19.5%,分佈126種,佔約義8.8%。

粉蝨: 白粉蝨

害蟲發生時7天噴藥一次,其他作物可先行局部試用,如無藥害發生,必要時可供緊急防治之參考,並注意安全採收期(表一)。 通風不良與日照不足之環境,尤其設施內助長其族群之增長,宜保持通風。 花卉、豆類及蔬菜類氮肥不宜施用過量。

腹部側下方有四個彎曲的黃褐色曲紋,是臘板邊緣的一部分。 四對臘板位於第二、三、四、五腹節上。 我們相信知識就是力量,客觀專業的新聞可以促進公共利益、刺激社會對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十年來,我們透過新聞揭露問題,監督政策改變;我們從土地挖出動人的故事,陪伴農民同行;我們也以報導讓消費者與農業更加親近,透過餐桌與土地的連結,支持本土農業茁壯。

腹部末端有產卵瓣三對,( 背瓣,腹瓣,內瓣),初羽化時向上折,以後展開。 腹側下方有兩個彎曲的黃褐色曲紋,是臘板邊緣的一部分。 腹部末端有一對鉗狀的陽莖側突,中央有彎曲的陽莖。

(二)粉蝨科:俗稱粉蝨,生活史為卵→若蟲→成蟲,屬於不完全變態昆蟲。 舊的分類被歸入同翅目、同翅亞目,這個分類在1991年更改為半翅目、胸喙亞目,本亞目體型皆小,觸角長,絲狀,喙從前足基節之間伸出,前胸背板小,跗節1-2節。 若蟲及成蟲會分蜜蠟粉、絮毛及排放蜜露,若蟲一般固定於寄主,被著生的部位會造成枯萎或捲曲,影響植物生長。 進入「雨水」這個節氣後,降雨的機率明顯增高。

第1齡若蟲從卵殼中孵化後會呆一段時間,最多12小時後會緩慢爬行,很活躍,具有觸角與足,搜尋一個適宜短暫停留並且可W取食的位置後將自己與葉片表面相連;1齡若蟲通常較透明或者顏色較淡,而且體型較小。 第2、3、4、齡若蟲觸角和足退化至只可見一節,固定在葉面取食。 成蟲從4齡若蟲背面的“T”形線羽化出來。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