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2023介紹!(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18位當時的華人領袖向殖民政府提出建立一個屬於華人的永久性墳場。 1913年政府在香港仔撥地,興建首個無宗教背景的華人永遠墳場。 這裏現時葬着逾3萬華人,不少是早期香港的名人望族,其中就包括北大校長蔡元培。 前香港歷史博物館總館長丁新豹說,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是一個非常好的認識香港歷史的地方,可以看到那時候香港的一部分華人真的富起來,開始扎根在香港,不是「落葉歸根」,而是「落地生根」了。 【本報訊】下月4日就是清明節,不少孝子賢孫仍希望拜祭先人,盡一點孝心。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昨日公布,轄下柴灣華人永遠墳場、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及荃灣華人永遠墳場4個墳場,將根據節日運作安排實施特別服務及交通措施。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條例確保了新界原居民及1898年前開始於香港居住的漁民享有安葬權利,他們及其家屬去世後可於其居住鄉村附近山邊、由政府劃定的認可殯葬區 (Permitted Burial Ground)下葬。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2023 1911年辛亥革命後,在香港社會上擁有高等地位的華人爭取有一個專為香港華裔永久性居民下葬的地方,香港政府遂於1913年6月16日在香港仔撥地,由一群華人自資興建墳場,墳場於1915年10月17日啟用。 這群華人成立了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以便管理墳場,獲時任華民政務司出任主席。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九龍墳場(新九龍1號墳場)下葬名人

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將於3月14日至4月18日起延長開放時間,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由早上7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4月3日及4月5日由早上7時30分至下午6時30分、而清明節當日會提早至7時開門,延至下午6時30分才關閉。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2023 非宗教團體相關的墳場,有與軍人相關的軍人墳場和廓爾喀軍人墳場,有為香港歐亞混血兒提供安葬服務的昭遠墳場,有骨灰龕場寶福山,和華人永遠墳場等。 葬於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的包括不少香港望族先人,例如鄧肇堅、馮秉芬、周壽臣、傅老榕及高可寧和名人如唐紹儀等。 中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於香港逝世後,因為戰亂未能夠安葬於故鄉,結果也葬於此墳場。 1966年,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增設露天靈灰位,提供2,825個露天靈灰位,其後於1971年新建一座樓高兩層、提供1,584個靈灰位的靈灰閣,再於1973年新建一座樓高5層、提供4,498個的靈灰閣落成。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荃灣華人永遠墳場亦會新增8700個新骨灰龕位,預計在明年中落成,詳情稍後公布。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昨日宣布,計劃在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興建一座六至七層高的靈灰安置所,預計可提供72000個龕位,預計2024年中後期分階段落成,現時設計已完成,正準備動工。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2023 柴灣華人永遠墳場的靈灰閣於3月14日至5月1日起延長開放時間,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由早上7時30分至下午5時30分、4月3日及4月5日由早上7時30分至下午6時30分、而清明節當日會提早至7時開門,延至下午6時30分才關閉。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

和合石墳場、長洲墳場、大澳墳場及禮智園墳場均設有棺木墓地。 不過,如欲把死者以土葬方式安葬於長洲墳場、大澳墳場或禮智園墳場,申請人必須出示由有關鄉事委員會發出的證明信及先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最近親作出的法定聲明文件正本及副本一份,證明死者是島上原居村民、真正居民、或為他們的未成年子女,申請才獲批准。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簡稱香港仔墳場,係香港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第一個設立嘅墳場,嚮香港島香港仔同田灣之間山頂一帶,總面積約98,542平方米。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重陽,是緬懷先人的日子,不少孝子賢孫在這一天到墳場掃墓。 今集港故事就帶大家探秘香港第一個安葬華人的永久性墳場——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簡稱香港仔墳場,是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轄下第一所成立的墳場,位於香港香港島香港仔與田灣之間一帶,總面積約為98,542平方米,車路入口位於香港仔海旁道及石排灣道的東面交界,此外,可以經由貝璐道直達墳場比較上流的位置。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簡稱華永會或BMCPC)成立於1913年,於1964年根據法例 (第1112章)《華人永遠墳場條例》而成為法定非牟利公營機構。 華永會轄下墳場均為私人墳場,包括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荃灣華人永遠墳場、柴灣華人永遠墳場及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 香港《基本法》第四十條規定新界原居民的合法傳統權益受香港特別行政區的保護,而於1987年的新界原居民權益研討會的文件中,列明新界原居民的安葬權利是合法傳統權益之一。 香港政府於1977年訂立《公眾衛生及市政事務條例》付予新界原居民可申請將其去世的家屬葬於鄉村附近山邊而無須在公眾墳場安葬的權利。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於1983年後去世合資格的的新界原居民和漁民,其後人需到其所屬地區的民政事務署領取原居民安葬許可證,並須要在墳上刻上許可殮葬編號以證明其先人合法下葬的身分。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政府在1983年及以後劃定共有525個原居民認可殯葬區,總面積約4,000公頃,均指定予不同鄉村或漁村的原居民或漁民下葬。 認可殯葬區分佈在新界各區,包括離島、北區、西貢、沙田、大埔、屯門、元朗、荃灣及葵青。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但有部份認可殯葬區與70年代開始劃定的郊野公園和1990年代開始制訂的法定分區計劃大綱圖重疊。 該等重疊地方,有部份是規劃作綠化地帶,而有813公頃更已劃作「自然保育區」,按規定不能興建新墳墓,只可以修葺舊墳墓。 但有原居民繼續在被納入「自然保育區」的「認可殯葬區」內修建新墳墓,亦會在「認可殯葬區」以外的地方興建墳墓,違反《城市規劃條例》及「山邊殯葬政策」,且有關墳地並沒有呎吋和建構物限制。 由於「自然保育區」多是樹木密佈的山坡,興建墳墓要先斬樹毀林,而在墳墓建成後,拜祭後遺留的火種經常引起山火,再進一步破壞林木。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香港墳場列表

2016年申訴專員公署作出主動調查報告,認為申請人必須於許可證夾附的地圖所示的認可殯葬區範圍之內安葬身故者遺骸,並在墓碑上刻上許可證編號。 此後政府開始在部分龍認可殯葬區設立界線標記,並核對墳墓資料。 有關認可殯葬區的地圖亦上載到民政事務總署網頁和地政總署的地理資訊地圖和手機認用程式MyMapHK供市民在室內或現場查閱。 柴灣華人永遠墳場第15至18段,將會提供8064個新骨灰龕位(禁香),4月12日起接受認購申請,其中普通龕位佔1683個,可以安放多於兩位先人,收費2600元,家族龕位則可安放多於四位先人,收費21000元。 華永會提醒申請者,龕位將以抽籤決定編配,而非先到先得,毋須急於首天遞交申請。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為了滿足公眾對靈灰龕位的需求,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於2011年向食物環境衛生署申請在香港仔墳場辦事大樓位置興建一座樓高6樓的靈灰閣,預計提供多達15,000個龕位。 本署轄下有六個政府火葬場(分別位於港島哥連臣角、九龍鑽石山,新界富山、葵涌、和合石以及長洲)及十一個公眾骨灰安置所(分別位於港島哥連臣角、黃泥涌道;九龍鑽石山;新界富山、葵涌、曾咀、和合石,以及長洲、南丫島、坪洲和禮智園)。 本署亦負責管理十個公眾墳場:香港墳場、掃桿埔咖啡園墳場、新九龍8號墳場(鑽石山金塔墳場)、赤柱監獄墳場、和合石墳場、長洲墳場、大澳墳場、禮智園墳場及兩個位於沙嶺的墳場。 另外,將軍澳華人永遠墳場內將增設第二個撒灰紀念花園,佔地約1060平方米,提供逾4800個牌匾,預計今年底投入服務。 紀念花園以「人生月台」為設計理念,比喻人生就如登上列車旅程,月台設有三個專屬區域,包括為未滿24周離世胎兒提供埋置或撒放骨灰服務等,當中約2600個牌匾提供予公眾人士。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2023 華永會並首次與醫管局眼庫合作,捐贈眼部組織者的骨灰,可在專區撒放,頌揚無私奉獻。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 公眾墳場

與宗教團體相關的墳場相當多元,當中有較多是與基督宗教相關的,例如道風山基督教墳場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接納天主教、基督新教和東正教及其家屬)、跑馬地天主教聖彌額爾墳場及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九龍墳場等。 亦有佛教墳場,有道教的骨灰龕堂思親公園,有回教墳場,有猶太墳場,有印度墳場,甚至有祆教墳場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等。 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2023 本港「陽宅」難求,公屋輪候時間升至5.7年,「陰宅」亦需大排長龍。 有殯儀業界人士表示,骨灰龕位的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0個月,即平均等候四年多才可以上位。 華永會建議市民避免在清明節當日人多擠迫的高峰期掃墓,應盡量分散在該節日前後前往拜祭,減少疫情傳播風險,市民進入墳場時亦需戴上口罩,盡量縮短逗留時間,亦要盡量避免聚餐,保持環境清潔,以及妥善處理垃圾和積水。

  • 華人永遠墳場管理委員會(簡稱華永會或BMCPC)成立於1913年,於1964年根據法例 (第1112章)《華人永遠墳場條例》而成為法定非牟利公營機構。
  • 【本報訊】下月4日就是清明節,不少孝子賢孫仍希望拜祭先人,盡一點孝心。
  • 認可殯葬區分佈在新界各區,包括離島、北區、西貢、沙田、大埔、屯門、元朗、荃灣及葵青。
  • 大公文匯全媒體報道:重陽,是緬懷先人的日子,不少孝子賢孫在這一天到墳場掃墓。
  • 華永會提醒申請者,龕位將以抽籤決定編配,而非先到先得,毋須急於首天遞交申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