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港島徑第三段12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港島徑第三段

下降至薄扶林水塘的山徑後林蔭較多,周遭視野亦相對受阻。 打爛埕頂山(英語:Shek O 港島徑第三段 Peak,意即「石澳山」,又稱「龍脊」)是香港一座山,高284米,位於香港島東南部的石澳郊野公園內。 由打爛埕頂山至雲枕山之間的一段山脊路,因為高低起伏如龍的骨脊,所以稱為「龍脊」。

打爛埕頂山之山頂 港島徑第八段經過此山,遊人可以在這裏觀賞石澳、大浪灣,甚至東龍洲的優美景色。 登上打爛埕頂山一段有碎石,遊人宜小心走。 2019年4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選了龍脊為全球最佳23條遠足徑之一。 04年11月時代周刊亞洲版也稱香港的龍脊為亞洲區最佳的市區遠足徑。

港島徑第三段: 交通:台北車站去基隆八斗子

在山中走著走著,只能在後段間中一瞥香港仔水塘。 最後下降至灣仔峽的香港仔水塘道,到達港島徑第三段的終點。 「港島徑第二段」是全港島徑第二短的路線,由薄扶林水塘道中間出發,繞過奇力山的山腰,經過一段引水道,最後接上貝璐道完結。 港島徑第三段 港島徑第二段的起點是由薄扶林道往薄扶林水塘道方向約1.5公里的道路分支處。 路線一開始便離開薄扶林水塘道右轉馬路上行,不久便需隨指示牌左轉梯級上走再接另一道水泥馬路,而路旁建有好些健身設施供遊人使用。 港島徑(英文:Hong Kong Trail)是位於香港香港島的遠足徑,於1985年4月1日啟用,全長50公里,共分為8段。

到達引水道後,在奇力山東南坡的山腰行走。 由此路往,最後便可走至港島徑第二段的終點貝璐道。 由此起,走在田灣山的山腰徑,不時需跨越澗道。 這段路徑平緩而迂迴曲折,差不多全程都在林蔭下行走,自然氣息頗重。

港島徑第三段: 港島徑

隨後接港島徑指示牌所示的方向踏石級下降,走過西高山西坡,再下降至配水庫,再左走與薄扶林家樂徑重疊的山徑。 這路段樹蔭較多,只可間中下瞰薄扶林水塘。 沿徑而走,最後走至薄扶林水塘道的水泥車道,完成港島徑第一段的行程。 這道環繞著太平山山腰的步行徑依山而建,位置優越,可環視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色,而路上古舊的街燈與石椅都甚具特色。 這步行徑的植物生長得非常茂盛,沿途都見各種各樣的苔蘚類植物,而且設有相關的解說牌。 其中一棵巨大的印度橡樹(印度榕),粗壯的氣根如長鬚般下垂,值得駐足細賞。

港島徑第三段

續走馬路下降至支徑,需左走(右方山徑可通往置富花園)踏上較小的水泥徑。 沿路直走至涼亭,可觀看田灣及香港仔的風光。 隨後左轉,走過山腰徑,與市區高樓更是在咫尺之間。

港島徑第三段: 香港機場食早餐

往後大部份時間喺田灣山、香港仔水塘鄰近的林木區內遊走,景色獨沽一味係樹木,間中經過河溪,可惜太耐冇落雨乾晒塘。 第五段由黃泥涌峽出發,沿大潭水塘道到達陽明山莊後攀上渣甸山,再經畢拿山的石礦場、攀上畢拿山後下抵大風坳。 第四段由香港仔水塘道出發,途經金夫人馳馬徑後沿中峽道上山,經中峽觀景台後沿金馬倫山山腰和布力徑直行至黃泥涌峽。 港島徑第三段 第一段由港島山頂爐峰峽出發,沿盧吉道及夏力道,經過西高山山腳後,沿薄扶林家樂徑,直至薄扶林水塘道為止。 港島徑第一段初段的路線平緩易走,沿途空氣清新,綠蔭處處,更可盡覽維多利亞港的景色。

  • 沿途的觀景點的位置上佳,可飽覽大潭郊野公園內的大潭谷及大潭上水塘,可惜路經的畢拿山石礦場卻如郊野中的一道疤痕,略嫌不足。
  • 起點位於山頂爐峰峽,而終點則為石澳大浪灣。
  • 此徑各路段的支徑及退出點極多,但沿途都有指示。
  • 喺龍虎山觀景台,瞻仰將被明日大嶼吞噬的交椅洲、喜靈洲一帶島嶼風景。
  • 在此右轉行走夏力道(左方可走回山頂廣場),便會到達下一個休憩點。

由凌宵閣開始,往西高山的一段盧吉道,是意想不到的美麗。 記得第一次行走這條山路,站在路旁觀看,那一望無際的維多利亞港,及其兩旁的港島及九龍半島壯麗景色,展現眼前。 如此景色,乘坐飛機固然可以看到,在山上觀看,卻比飛機來得仔細。 路線初段沿著較急斜的道路上山,走至一座涼亭後,便需離開貝璐道,往右轉入泥徑。 到達同夏力道(Harlech Road)交界的公園,轉走夏力道再選行左路。 喺龍虎山觀景台,瞻仰將被明日大嶼吞噬的交椅洲、喜靈洲一帶島嶼風景。

港島徑第三段: 港島徑第2段

港島徑遊走於繁華都市旁的郊野中,對比強烈,是一道獨特的長途遠足徑。 港島徑第三段2023 只有在中段才有較開遠的景致,如遠眺南丫島及鴨脷洲等地。 其後的路段非常接近市區,而且走的是引水道旁的小徑,整體上較遜色。 沿著石壆行1分鐘,便會見到由居民搭成的海邊鞦韆,掛在樹上的鞦韆加上背後的無敵海景,坐上鞦韆十分寫意。 不過因為經常有人坐在鞦韆上,導致樹木負荷過重,大家去打卡時不要破壞鞦韆。

港島徑第一段有第十四任港督盧吉,嚟到第三段就換上第十八任港督貝璐(William Peel)。 維基資料記錄貝璐任內都好忙,包括解決合法存在的香港妓院問題。 現存的公共衛生設施──貝夫人診所同貝夫人美沙酮診所,提到的貝夫人就係貝璐嘅老婆。

港島徑第三段: 📍 港島徑第三段 📍

登山不久,回望便可見剛才走過的陽明山莊。 港島徑第三段2023 由此再微升一段,便可到達渣甸山,在此可下瞰跑馬地一帶市區。 「港島徑第四段」由灣仔峽出發,經林蔭的金夫人馳馬徑,轉入中峽道上山,再沿金馬倫山山腰的布力徑行,最後去到黃泥涌峽完結。 沿貝璐道(Peel Rise)上斜,係全日最索氣路段。

港島徑第三段

在沙灣徑最特別的就是沙灣泳棚,沙灣泳棚是一條石造小橋,比起西環泳棚更有舊式風情,大家最好在黃昏時前往打卡,可以拍下石造小橋加上日落美景。 港島徑第三段2023 不過大家在打卡前要留意潮漲時間,因此小橋在潮漲時會被淹沒。 接入港島徑第二段冇耐,俾薄扶林二號配水庫吸引住,建築物外牆上的英文字款有種優雅、温柔的文學格調,好喜歡。 另一個開心發現就係馬仔路牌,代表嚟到昔日的馳馬徑。

港島徑第三段: 港島徑第三段

在山莊對面,有一個標示著港島徑的樓牌,易於辨認。 未幾,便見一個解說牌,介紹渣甸山的歷史。 路徑初時較緩,慢慢上升,隨後斜度漸增,但走的都是清晰的梯級。

港島徑第三段

若想瀏覽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的詳情可到新界單車徑網絡專題網站,「香港出行易」一站式交通運輸流動應用程式亦載有三門仔海濱單車徑的路線圖。 單車徑盡頭的休息處有洗手間、飲水機、有蓋座椅和單車泊位等設施。 第七段由大潭道開始,沿着大潭水塘的引水道向南行進後,途徑爛泥灣、東丫村、土地灣後沿石級上行至石澳道。 港島徑第五段的路段多屬泥徑或梯級,上落差較大,頗為費勁。 沿途的觀景點的位置上佳,可飽覽大潭郊野公園內的大潭谷及大潭上水塘,可惜路經的畢拿山石礦場卻如郊野中的一道疤痕,略嫌不足。

港島徑第三段: 第五段

步道引路循西高山山腰前走往香港仔水塘方向,同南丫島的距離漸進式拉近。 從山頂繞經三條山腰(西高山、力奇山、田灣山)步道,抵達灣仔峽,冇大上大落,唔使曝曬,輕鬆自在。 如曾特首的藍天行動取得空前成功,空氣污染大幅改善,屆時站在這裡,天天也可清楚看到遠處的獅子山、藍田建築物、五桂山等,所以非常推介港島徑第一段。 港島徑是本港第三條長途遠足徑,位於香港島,於1985年啟用。 港島徑共分為八段,全長約50km,是本港路程最短的長途遠足徑。 路線主要由香港島西部的山頂至東部近石澳的大浪灣。

港島徑第三段

國際旅遊指南《Lonely Planet》曾評選全球最佳城市遠足徑,港島徑入選頭十大,獲得第十名[2][3]。 於香港四大長途行山徑 (麥理浩徑、衛奕信徑、鳳凰徑及港島徑) 而言,港島徑的距離最短、路徑設施最好、並且上落坡幅度最少的長途行山徑。 不論是長途或短途都是非常良好的入門行山徑。 在渣甸山與小馬山間的山坳近標距柱H056,可左走沿渣甸北引水道行走一段,再在右方爆炸品處理課基地旁的石級下降至畢拉山道。

港島徑第三段: 港島徑第五段

此後從渣甸山下降,不久便見左方的荒禿礦場,與右方的茂密綠林成強烈對比。 下降至山坳,大潭翠谷更是一覽無餘,下瀉的山谷引導著您的目光直奔遠處的大潭上水塘。 隨後上攀一段石級,走過了小馬山的路口,很快便可上走至畢拿山,飽嚐更為寬遠的景致。 最後急降約600級天梯至大風坳,完成港島徑第五段。 港島徑的部分路段為引水道及車路,較為沉悶;但也有不少路段是林蔭下的泥徑,令人彷如置身原始森林中。 此徑各路段的支徑及退出點極多,但沿途都有指示。

起點位於山頂爐峰峽,而終點則為石澳大浪灣。 每年綠色力量都舉行綠色力量環島行,為香港環境教育工作籌款。 沿徑一直行走至夏力道與克頓道交匯的休憩處,可稍作休息。 在此右轉行走夏力道(左方可走回山頂廣場),便會到達下一個休憩點。

港島徑第三段: 香港好去處|大埔三門仔海濱單車徑開通 全長900米飽覽八仙嶺和吐露港等景色

由此可沿路下走至近畢拉山道111號乘小巴離去。 沿海石壆是沙灣徑的打卡熱點,擁無敵大海景! 不少人都會坐在石壆上看海或在石壆上漫步,十分浪漫。 大家都開心上山,安全落山,一起行山闖蕩去! 歡迎以  Payme  港島徑第三段 AlipayHK 港島徑第三段2023  贊助 Tim Sir 的努力!

港島徑第三段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