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泌尿上皮細胞癌好唔好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但是,泌尿上皮細胞癌的麻煩之處就在於症狀不明顯,常見的症狀像是背痛,很容易就被病人當成自然老化或是其他疾病;就算是血尿,早期的血尿可能也是肉眼無法的血,不好掌握」賴逸萱說。 美國去年發表的臨床研究報告顯示,如果每天3 Gy劑量只要做20次,大約是四周,與過去兩個月的照射,治療結果是相近的,毒性也沒有較高,但是對病人的便利性提高很多。 基於近期的機器進步,精準度也提高,有人建議是否可以把20次的治療再縮短或用更高的劑量,例如每天10Gy做五次,周一到週五。 當然,這件事需要長期追蹤,探討對PSA控制是否更好,膀胱與直腸的傷害是否減少,或至少和之前做法的結果一樣? 隨著軟硬體的進步,加上現代對攝護腺癌高精準度的治療,治療時間確實縮短非常多,病人不用再舟車勞頓。 和信已開始採用比較快的方式,大約一個月內就讓病人完成療程。

或是,當病人在外院已接受治療,第一線荷爾蒙治療失敗,此時我們要啟動第二線荷爾蒙治療,或是開始化學治療,但可能傷及骨髓或神經系統,或腎臟功能受到影響,基於這些考慮,包括腎功能,年紀,用藥史等,我們會參考後再決定用藥次序。 所以,對於這種比較複雜的病人,會經過稱為多科整合治療程序,才能提供病人完整周全的治療計劃。 簡而言之,面對病人絕非就是不變的第一線,第二線,第三線,而是一個多科整合會談的結論,然後與病人討論,才按照治療計劃去進行,這些都需要家屬,病人與各科醫師之間完整的溝通。 有時病人因為兩側的輸尿管腫瘤必須要同時切除腎臟及輸尿管時,因為尿液是由腎臟輸尿管流到膀胱,輸尿管內有腫瘤,膀胱發生癌症的機會也相當高。 何況病人必須切除兩側的腎臟及輸尿管,留下一個膀胱已經沒有用處,此時我們便會採取將兩側的腎臟、輸尿管、以及膀胱全部切除的手術,使得病人體內的尿路上皮全部被切除乾淨,來避免腫瘤的復發,或是發生遠處轉移的機會。

泌尿上皮細胞癌: 腎臟及輸尿管尿路上皮癌

這幾年的經驗顯示,新的機器對病人的毒性沒有特別增加,病人的治療相對輕鬆。 手術時在肚子上打幾個洞,器械伸入到最深的骨盆腔裡去做切除。 過去手術後容易有尿失禁與勃起功能障礙,這是因為要切除病灶時,亦即攝護腺,可能傷及旁邊神經與血管組織。 微創手術系統可以放大整個畫面十倍,同時又有3D立體空間視野,看起來非常清晰,我們使用小的器械伸進去,只做必要的切除,減少損傷正常組織的機會,好處就是創傷減少,且能把腫瘤切除乾淨,病人自然恢復快。

舉例來說,美國50歲以上男性每兩年有一次PSA篩檢;反觀臺灣,我估計需要抽血做PSA檢查的男性,大約只有三到四成會固定去遵行。 PSA是目前唯一可以早期篩檢攝護腺癌的工具,但是醫界反而聚焦於是否過度治療的問題。 對此,這些年來手術技術成熟、微創手術的引進,大幅減低尿失禁等嚴重併發症,同時 “積極追蹤,暫不治療” 的觀念也被引進預後良好的極早期低惡性癌上,過度治療的問題事實上已經解決了,我們會諮詢病人,視其意願提供治療建議。 對於零期或是第一期的膀胱癌可採行經尿道膀胱腫瘤刮除手術合併膀胱局部化學藥物灌注治療,保留正常的膀胱生理功能。 侵犯性膀胱癌則需要考慮進行膀胱部分切除或是全切除手術治療。 傳統的方法是取一段小腸作導水管,將尿液經腹壁上的腸造口引流出體外。

泌尿上皮細胞癌: 泌尿關鍵字

1978年,中華民國泌尿科醫學會成立,榮任第一屆理事長,連選連任,於1986年卸任。 1982年,謝教授於貢獻領導本科四十二年後,光榮退休改任臨床教授。 1986年因腎癌與世長辭,先生可說是本科光復後開創者,並為本省泌尿科醫學界第一人,貢獻卓著,學生遍佈全台灣,可謂桃李滿天下。 答:林醫師:早期攝護腺癌病人年齡偏高,不必然死於攝護腺癌。 早期攝護腺癌其實進展不快,年紀大或身體狀況不好時,手術的好處不見得比害處多,所以才出現這些不一定每個人都要做篩檢的想法,但前提是:「要諮詢泌尿科醫師評估風險利弊,再由病人決定是否要做檢驗」。

泌尿上皮細胞癌

本部的營運狀況良好---過去半年來的平均佔床率,已經從88%升到94%,這是過去從未達到的,也讓院方相當驚喜。 此外,我們的“收支比”(即收入除以支出) 約為1.30~1.40,表示我們每付出10塊錢成本,可以有3~4元之盈餘,比全院之平均收支比1.01~1.05,要好很多。 因此,在爭取全院資源之分配上,也較佔便宜 (例如:健康大樓規劃)。 我們每個月替醫院賺進400~500萬元,比其他許多科部,呈虧損狀態要好。

泌尿上皮細胞癌: 手術治療潛在優勢

這個研習營有提升泌尿科專科護理師水準的使命,讓我們教學相長,也為我們未來臺大泌尿體系儲備相關人才。 泌尿上皮細胞癌2023 泌尿上皮細胞癌 研習營會後,會頒發證書,我們希望未來每年辦一屆,成為楓城必辦的年度任務。 「臺灣楓城泌尿學會」成立---從今年一月正式成立,不足一年,已經辦了20場以上之各式活動,參加人次超過千人,在泌尿科界已打響名號。

  • 超音波檢查可初步判斷腫瘤腫瘤大小、腫瘤位置有無腎水腫等等。
  • 然而對於某些選擇性的病人(如較小的腫瘤體積,腎功能嚴重異常…等)腎臟保留的部份腎臟切除手術,可以減緩腎衰竭的發生,減輕對於透析治療的依賴,進而改善生活品質。
  • 而在世界衛生組織(WHO)還有台灣自己的研究中,都發現綠茶具有一定程度的癌症保護作用。
  • 研究指出,接受標靶治療的患者,縮細腫瘤的成效達四成,存活期中位數約14個月,比傳統化療的6至8個月更為理想。
  • 如果另外提供類固醇,應該可以控制的不錯,但需要定期追蹤。
  • 當然,這件事需要長期追蹤,探討對PSA控制是否更好,膀胱與直腸的傷害是否減少,或至少和之前做法的結果一樣?

2015年開始,醫界討論重點是上述這些藥物可否提早於去勢療法敏感性階段(即傳統去勢療法仍有效的時候)使用? 目前我們挑選的病人對象是對去勢療法具敏感性,但存在比較高的風險,定義是轉移病灶有四個(含)以上的骨轉移,其中至少有一個骨轉移病灶在脊椎骨,或是骨盆骨以外;或是有臟器轉移,例如肺或肝臟轉移。 泌尿上皮細胞癌 泌尿上皮細胞癌 這群病人我們認為是高風險,如果把化療(歐洲紫杉醇)提早到這個階段,併用傳統的荷爾蒙療法,已證明會明顯延長病人存活時間。

泌尿上皮細胞癌: 輸尿管腫瘤

由於只剩下一顆腎臟,應避免高鹽等不良飲食習慣,對腎功能有影響的藥物(如:抗發炎止痛藥物等)及來路不明的中草藥等避免服用。 四十歲以後定期健康檢查,如有無痛性血尿、腰痛、腰部摸到腫塊等,應儘早就醫,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其次是腰痛(30%),大部份為漸進性的悶痛;有些則發生急性腎絞痛,乃因血塊或腫瘤堵塞泌尿道造成腎水腫。 其餘症狀包括解尿疼痛不順、體重減輕、疲倦、貧血、食慾不振、骨頭疼痛等。

於1963年進入本科,1966年奉派至利比亞醫療服務,順道至英國倫敦大學進修,1969年回國,1983年升任副教授,從事泌尿系統之超音波研究,目前已廣泛應用於臨床上,並於1991年繼主任職。 日後,本科相繼有闕士傑、黃鶴翔、黃國皓、黃昭淵等專任主治醫師取得博士學位。 1954年,臺大醫學院開始實施醫學教育改革,修訂課程及教學方法。 鑑於皮膚科與泌尿科實為兩個完全不同的學科,並於同年進行分開作業,學生上課也分開授課,但住院醫師仍接受雙重訓練。 泌尿上皮細胞癌2023 靜脈注射尿路攝影檢查:於靜脈注射顯影劑,顯影劑經由腎臟濃縮,排經輸尿管、膀胱、尿道,以腹部系列X光攝影,可顯示腎臟的腎盞、腎盂、輸尿管及膀胱的影像,偵測腫瘤的位置、大小及腎臟變形程度。 讓晚期泌尿上皮癌的患者在化學治療的藥物選擇上受限,不僅藥物治療反應不佳,存活期甚至不超過一年,治療面臨困境。

泌尿上皮細胞癌: 疾病背景

膀胱被切除的病人要同時做尿路分流術,也就是讓尿液改道,不再經過膀胱。 技巧純熟的醫師能取一段腸子,做成人工膀胱來貯存尿液,這是一種精細而費神的手術。 表淺腫瘤(還沒侵犯到肌肉層者)或者僅侵犯淺部肌肉層者,可以用膀胱鏡經由尿道加以"刮除"(實際做法是用圓弧狀電刀切除),不用開刀。

後來陸續有口服的新一代荷爾蒙藥物出現,目前健保給付兩個藥,阿比特龍(abiraterone,商品名澤珂)與安可坦,這兩個藥物在此階段皆具有療效,可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時間。 另一個藥物叫做鐳223,屬於放射性同位素治療,對於僅骨頭轉移病人,不但可減輕疼痛,延緩骨轉移相關併發症發生,也可有效延長病人存活時間。 早期腎盂及輸尿管(尿路上皮)癌的治療方式,主要以腎臟輸尿管及膀胱袖口切除手術為主,手術方式可以傳統開腹手術或微創腹腔鏡手術施行,切除患側的腎臟及輸尿管。 對於只有一個腎臟或腎功能不全之病人,可以考慮內視鏡切除手術,但缺點是復發率高,並非標準的治療方式。 因此,術後一年內每三個月需以膀胱鏡追蹤檢查一次,之後可視病情延長膀胱鏡檢查時間。

泌尿上皮細胞癌: 臺灣楓城泌尿學會於2014年成立

這是一種經由口服或者靜脈注射的系統性療法(即摧毀全身的尿道癌細胞)。 常用的藥物包括順鉑(cisplatin )、長春新鹼(vincristine)、以及氨甲蝶呤(methotrexate)。 比起傳統化療,以副作用而言,荷爾蒙的危險性較低,而傳統化療的副作用較高,後者包括感染,白血球低下等。

泌尿上皮細胞癌

1940年四月,台北帝國大學醫學部第一屆畢業生謝有福與陳登科兩位進入皮膚泌尿器科任副手,同年六月升任為助手。 泌尿上皮細胞癌 別忽視腸胃不適恐成癌 定期吞「膠囊」照胃鏡及早治療 【胃痛專題】到底是胃痛還是胃癌? 作者:謝政興 尿路感染是泛指人體泌尿道受到微生物的感染,而其中的細菌感染是最常見的,如感染到膀胱就是...

泌尿上皮細胞癌: 攝護腺癌診治的近期發展

如今,能有效治療攝護腺癌全身轉移的藥物,已超過五種以上,合併使用,能讓病人存活超過五年,所以,現在考慮的點是,該用哪一種治療或合併什麼治療,可以達到最佳效果,局部治療也是選項之一。 局部治療可以移除最大的病灶,也就是攝護腺,轉移出去的病灶或可使用放射線治療加上其他治療,根據病人的狀況,因為手術或放射線治療只是整體治療的一部份。 所以,對於已轉移的病人,如果局部症狀比較嚴重,轉移的病灶在比較有效的控制下,病人若有意願,可以考慮用手術或放射線治療來控制局部症狀。 答:林醫師:十多年前美國醫界盛行”不應該用PSA篩檢攝護腺癌”的聲浪,儘管泌尿科醫學界並不同意。 當時手術技術不成熟,併發症多,許多病人在根治癌症的同時,承受終生尿失禁之苦,當時臺灣也跟進了。 比起歐美國家,臺灣的家庭醫師制度並不成熟,錯失了建立普及化應用PSA偵測早期攝護腺癌的機會(PSA曾經是五大癌症篩檢項目之一)。

泌尿上皮細胞癌

相信當我們逐漸補足3名主治醫師之缺額,會有更好的業績。 持續建立泌尿部的各種SOP---我們仍然積極持續推動部內作業制度化,及醫療作業標準化,希望大家在實際作業中,不斷修正及改善制度及SOP。 制度化或標準化,其實是一種工作及生活態度,建立一種解決未來類似問題的相同作法,減少同仁們重複摸索,浪費時間。 第一次建立制度及製作SOP的同仁們最辛苦,但是貢獻也最大,請同仁們體會他們的辛勞,若有建議,也歡迎隨時提出。 首先感謝各位臺灣楓城泌尿學會會員和新任理監事的支持,讓本人在2020年1月12日被推舉成為新任理事長。

泌尿上皮細胞癌: 泌尿上皮細胞癌早期不容易發現 轉移後需要全身化療

若是曾經做過骨盆腔的放射線治療,例如攝護腺癌或子宮頸癌的治療,可能增加2-4倍的罹癌風險。 健康大樓規劃及攝護腺中心---根據院方規劃,泌尿部未來將與其他數科,遷入西址健康大樓。 從2014年7月起,本部就積極配合參與院方及企劃室的規劃過程,目前已經完成未來泌尿部門診區的規劃,取得比現在門診區大一倍以上的空間 (含通過的攝護腺中心),為將來長遠 (未來20年) 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其中要感謝黃國皓醫師、陳忠信醫師、珮玲、欣霈、慶元等人的無數次的開會,蒐集資料,實際勘查,及計算規劃。

泌尿上皮細胞癌: 泌尿系統腫瘤常見的檢查:

但是總有一天會產生抗藥性,這時就是進入所謂的去勢療法抗性階段。 這個階段過去沒有方法治療,但近十幾年來藥物治療已有新的進展。 我先回顧一下藥物治療史,約從2004年第一個對病人存活期延長有幫助的就是歐洲紫杉醇,這個藥奠定了去勢療法一段時間後,產生抗性時,使用化學治療的角色,多年後才有其它的藥物誕生。 第二個化療藥是去癌達 ,為新一代紫杉醇類藥物,2010年研究報告指出,於歐洲紫杉醇治療無效後,此藥對病人存活期延長亦有助益。

泌尿上皮細胞癌: 免疫治療泌尿上皮癌僅20%有效 提升成功率先做這個檢查

若腫瘤侵犯深度於固有層與黏膜層之上,叫做非肌肉侵犯型膀胱癌,包括T1、Ta及原位癌。 若腫瘤侵犯深度為肌肉層以下,叫做肌肉侵犯型膀胱癌,侵犯深度包括肌肉層、漿膜層、膀胱週圍脂肪組織甚至旁邊的附屬器官,包括直腸、攝護腺、子宮、陰道等等。 而在世界衛生組織(WHO)還有台灣自己的研究中,都發現綠茶具有一定程度的癌症保護作用。 因為綠茶中含有兒茶素,而兒茶素中的茶多酚,可以抗氧化,進而保護細胞,抑制腫瘤的新生血管,只要腫瘤失去血管供應的養分來源,就會自己慢慢萎縮、死亡。 因為是泌尿道上皮,所以足量的水份可以直接排除泌尿道的有毒物質,建議每天一定要喝到2000~2500cc,但不建議喝山泉水、井水、地下水,因為並不知道這些水有沒有被污染、水質檢驗有沒有合格。 我們將試辦全國的 「第一屆台灣泌尿科專科護理師研習營」,除了楓城的醫師之外,本部現任的護理長及專科護理師,也要粉墨登場,擔任講員。

泌尿上皮細胞癌: 膀胱癌術後憂終身放尿袋? 醫:「1手術」傷口小、零漏尿

答:黃醫師:所以,攝護腺癌的化學治療,主要就是歐洲紫杉醇docetaxel),但當第一線歐洲紫杉醇治療失效,癌細胞產生抗藥性,可以考慮使用第二線化療藥物去癌達。 泌尿上皮細胞癌 黃醫師:我個人的建議是,病人的身體狀況很重要,年紀太大要小心,即使年紀輕,我們醫療端也要提供衞教說明,因為化療會影響血球,所以要加強營養照顧,營養要好,高蛋白飲食要夠。 醫師幫病人做很好的追蹤,一個禮拜到十天左右要回診追蹤,了解血球有否下降,如果太低,就使用白血球生成素,保護病人在化療期間避免不必要的感染發生。 此外也要提醒病人,萬一有異常的發高燒或畏寒不適,宜提早返診接受檢查評估及適當的處理治療。 對於某些骨頭轉移風險較高的泌尿系統腫瘤病人,或是需要接受腎臟切除的病人,這時候就會需要核醫科的醫師來進行全身骨骼掃描評估。

本院有最強大的放射腫瘤治療團隊提供病人最完善的服務。 若病灶為非肌肉侵犯型膀胱癌,可接受經尿道膀胱腫瘤刮除手術,佐以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或化學治療(Mitomycin、Epirubicin)的膀胱灌藥,有機會治癒。 但仍有高達46-78%的五年復發機率及6-45%的五年進展成肌肉侵犯型膀胱惡性腫瘤的機率。 已知的危險因子包括抽菸,佔50-65%的罹癌男性及20-30%的罹癌女性。 職業暴露於化學染劑及染髮亦是可能的危險因子,佔25%的罹癌病患。

泌尿上皮細胞癌: 肌肉侵犯型膀胱癌 傳統術後恐置放終身尿袋

由於沒有儲存尿液的功能,需要在肚子上貼尿袋,不但行動不便,也會有異味,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本院目前採用”史都德人工新膀胱”與”曼因茲二型人工膀胱”兩種新方式來取代傳統的導水管方式。 新的人工膀胱可利用尿道擴約肌或肛門擴約肌來排尿,具有儲存與排泄尿液的功能,不需使用尿袋,大大地改善了病人的生活品質。

泌尿上皮細胞癌: 泌尿上皮細胞癌 免疫療法戰勝病魔

放射診斷科醫師在泌尿系統腫瘤的診斷及治療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儘管泌尿上皮癌相較於其他惡性腫瘤有較低的發生率及死亡率,但因其極易復發且難以根治,更需審慎面對,如有無痛性血尿、腰痛、腰部摸到腫塊等,應儘早就醫,以利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在台灣的臨床研究中,發現抽菸是泌尿上皮癌最主要、最明顯的致癌因子,比沒有抽菸的人高出2~5倍的罹癌機率,復發率也比沒抽菸的人來得高。

未來我們仍會努力辦活動,持續加深我們的影響力,為國內外泌尿科界的成長卓越,貢獻一些心力。 此外,楓城的官方網站,經過無數次的改善,才成為今天豐富友善地的面貌,大家可以看到,此網站可以輕鬆獲取楓城重要的訊息及資源。 在此要感謝姜宜妮醫師(秘書長)、珮玲、小明、欣霈、聖鑫,所有會員、理監事及所有無私善心的捐款人。 他於1950年到校,那一時期的前輩尚有張錦樂、林達尊、高義勇、吳建堂、周恆衡、彭明俊、胡寶珍、呂耀卿等諸醫師。 對後輩之教學指導,更以各種影像教學法及研究影像化來提高研究人員品質,功不可沒,1991年榮退並聘任為本科臨床教授,1995年改聘為兼任教授。

泌尿上皮細胞癌: 腎盂輸尿管泌尿上皮細胞癌:

大約對2/3患者有效,一般是先以電刀切除肉眼可見的腫瘤後,再為患者灌卡介苗。 治療期間也參加大小女兒的婚禮,回診時病人還開心的帶著喜餅來診間,一同分享感動。 蘇柏榮醫師感嘆,若是在過去只有傳統化療的年代,這位病人的願望恐怕是無法實現,所幸免疫療法的出現,實在為泌尿上皮癌患者帶來很大的希望。 在接受過手術治療、化學治療後,副作用嚴重影響到生活,治療效果也不理想,當時患者希望自己至少可以熬到女兒出嫁,後來便主動向醫師提出想嘗試免疫療法,如今治療至少兩年,轉移的腫瘤幾乎完全消失。 賴逸萱指出,早期的泌尿上皮細胞癌是以手術切除為主,只要有切除乾淨,復發的機率其實不高。

泌尿上皮細胞癌: 症狀

另外,像是化學物質的接觸,比如空氣中的化學氣體、染頭髮的染劑、指甲油、油漆、汽油,工作環境的化學物質、農藥、有機溶劑等,這些無論是經由呼吸或是直接觸碰到,都可能增加泌尿上皮癌的風險。 尿路上皮癌(Urothelial Carcinoma)是起源于尿路上皮的一种多源性的恶性肿瘤,可分为膀胱尿路上皮癌、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输尿管癌和肾盂癌)。 泌尿上皮細胞癌 增進學會會員情感,強化會員的聯繫溝通,提供更多會員交流的平台與機會,例如:聯誼活動、學會官網及社群網站的經營。 健康促進活動---泌尿部及楓城於2014年4月13日,聯合舉辦了今年春季的員工及家屬健康促進活動,共有破紀錄的130人參加,分乘3輛大型遊覽車,到苗栗縣數個景點踏青旅遊,大家與同事及家人度過美好的一天,盡興而歸。 泌尿上皮細胞癌2023 我們預計將在11月中旬,再辦一次秋季活動,相信也會是美好的一天,歡迎大家參加,讓我們拭目以待。 建立科部內獎懲制度---在團體中,「公平」是讓大家和諧無爭,很重要的原則。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