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標靶藥抗藥性2023必看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抗癌標靶藥多由西方藥廠製造,原廠藥動輒數萬元一瓶或一劑,因負擔不起的病人可能會轉而考慮購入仿製藥(Generic 標靶藥抗藥性 Drugs,坊間又稱副廠藥),原本仿製藥其他藥廠待原廠藥專利期過去後,循合法途徑製造的複製藥物。 標靶藥抗藥性2023 購買危疾保險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障患病時失去工作能力期間的收入。 危疾保險是直接賠付一筆過現金,假如自己有家庭負擔,或者不希望原有的理財規劃可能因患病而受影響,便需要考慮危疾保險。 而香港最常見的危疾主要為癌症、心臟病發作及中風,大多數年輕人都以為自己患上危疾機會不高,沒有購買危疾保險的必要,但其實這些危疾可於任何年齡人士身上發生。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 當腸胃不適或腹瀉,須採少量多餐,清淡低纖的飲食,避免油炸、油膩、辛辣的食物,以免刺激腸胃蠕動加重腹瀉症狀,必要時請醫生開給止瀉藥。
  • 德國的腫瘤學家Barbara Grüner就把接受過不同療法的癌細胞注射進實驗室老鼠身上,再察看兩天後的情況。
  • 臨床腫瘤科醫生曾憲玲提醒市民,若持續咳嗽、容易氣喘等症狀時(見表),便應該盡早求醫,至少要照一張肺片,以免錯失發現病變的黃金機會。

因此,醫生用藥後需密切監察,若發現早期副作用出現,要馬上採取應對措施,確保免疫療法安全。 而第一線治療如先使用第三代標靶藥物,無惡化存活期雖為18.9個月,但當出現抗藥性,約有一成五的病患檢測具有MET基因突變,因後續藥費昂貴難以銜接,多數還是步入化療,整體存活期約3年。 梁廣泉醫生解釋,最理想的治療次序是把握「黃金機會」,將最新、療效較好的治療放於第一線治療,以最強力度打擊癌細胞,盡快抑制腫瘤。

標靶藥抗藥性: 晚期肺癌有ALK? 第三代標靶藥療效更進一步

讓自己在這趟人生的旅程中,快快樂樂、痛快地、有趣地生活下去,不枉此生。 《青囊經》成書於秦末漢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本有文字記載的風水經書,確立了中國「風水學」的具體思想和理論。 「地球在廣大無垠的宇宙中,不過是⼀粒塵,那我們是不是更渺小?」江老師感慨道。 」如同之前所述,房舍的風水,其實是與人和自然之間的運行息息相關。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標靶藥抗藥性

目前,第三代EGFR肺癌標靶藥已獲本港衞生署批准用於第一線治療,根據最新研究報告內容,第三代標靶藥的整體存活期中位數達38.6個月,較傳統標靶藥延長了6.8個月;無惡化存活期亦較優勝,第三代與傳統標靶藥的無惡化存活期分別是18.9個月和10.2個月。 標靶藥抗藥性 治療方面,ALK抑制劑乃晚期ALK NSCLC的主要治療方案。 ALK抑制劑是一類口服標靶藥物,能針對性地阻斷癌細胞的增生訊號,從而抑制和減慢癌細胞的增生和擴散。 雖然大部分患者對 ALK抑制劑的治療反應理想,惟抗藥性始終是個無可避免的難題,這是由於狡猾的癌細胞為了存活下去而進一步發生基因突變,最終使正在使用的標靶藥物失效。

標靶藥抗藥性: 產生抗藥性 可試免疫治療

過去幾十年,人類在和癌症的對抗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肯定不是完全失敗,但是由於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匱乏,目前的很多研究還很初級。 「楊生,基因測試報告有了,你適合食標靶藥。」招醫生難掩內心的興奮,在未到平時巡房的時間已先來到病房向我報告喜訊... 雖然食用標靶藥相對化療來說舒服得多,但服用標靶藥也意味癌症屬於三、四期,故在問候癌症病人時,請不要說︰「你真好,可以吃標靶藥;我另外一位朋友真慘,要做手術。」若是如此,人家都不知如何回應你。 「楊生,基因測試報告有了,你適合食標靶藥。」招醫生難掩內心的興奮,在未到平時巡房的時間已先來到病房向我報告喜訊。 我見過有乳癌病人打標靶針,她説D標靶藥影響心臟,所以要照心藏,已照好幾次,當時在核子部,她共要打18針。 「撒瑪利亞基金」及「關愛基金」兩個資助計劃,只要是香港居民,符合臨床條件,並經資產審查便可申請,惟資助方式及項目各有不同。

標靶藥抗藥性

美國FDA在2001年5月核准Glivec上市用來治療慢性骨髓細胞白血病,隔年,2002年2月又核准Glivec用來治療無法切除或轉移的胃腸道基質瘤 。 在2001年Glivec正式上市以前,科學家對於研發高選擇性抗癌標靶藥物,一直將重心放在單株抗體,並且幾乎完全不看好小分子藥物可以成為抗癌標靶藥物。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鄭志堅表示,早期患者在康復後一至兩年仍有復發風險,其中如二期及三期患者的復發風險分別為62%及75%,甚至1B期患者亦可高達45%復發率。 而復發性腫瘤中,大多數會轉移擴散至其他器官,使病情更難控制。

標靶藥抗藥性: 癌細胞中特定物質

然而,潘醫生指出,ALK NSCLC的特別之處是好發於年輕人、輕度吸煙或非吸煙者。 此外,ALK NSCLC的另一特性是較常發生腦轉移(brain metastases)。 約10%至25%患者在確診之時已經出現腦轉移的情況,而約30%至40%患者在治療期間難逃腦轉移的命運。 標靶藥抗藥性2023 能夠追蹤腫瘤細胞在人體中的改變與擴散,對研究癌症的抗藥性十分重要。 縱然一些療法能夠在剛開始的時候有效壓抑腫瘤細胞,但其後往往會出現抗藥性,以致療法不再有效。 要深入了解抗藥性在什麼時候開始、在哪些癌細胞中首先出現,就需要追蹤癌細胞的演化,知道昨天哪些細胞分裂成今日的什麼細胞。

標靶藥物分為静脈滴注及口服兩種,視乎個別病情可單獨使用或結合化療藥物來獲得最佳療效。 標靶藥物的誕生,使某些癌症由不治之症變成可長期用藥的「慢性」,患者得以保持一定的生活質素並可以存活較長的時間。 對風水老師江名萱來說,「風水」原本只是她廣泛且龐大的學習領域中的一個項目。 熱愛學習的江老師,對許多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從武術、跆拳道,到八字命理,甚至重型機車,在先生的鼓勵和支持下,江老師都有所涉獵。 IgG1單株抗體欣銳擇(VEGFR-2抗體)併用剋癌易(Docetaxel),適用於治療正接受或接受過含有藥物Platinum的化學治療,但病情仍持續惡化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

標靶藥抗藥性: 化療不是洪水猛獸 – 問問醫生和營養師!癌症同路人學堂 – 相片

【明報專訊】應對已擴散肺癌(第四期)之療法,近10年發展迅速、百花齊放。 肺癌一般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後者較常見,非小細胞肺癌又可以再分為腺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 現在基因診斷技術進步,所以每一種肺癌在診斷之後會做各類基因檢測,才斷定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標靶治療是一種自90年代末才開始使用,用以打擊癌症的新技術。 但標靶治療只針對癌細胞獨有的快速生長訊號,繼而截斷相關訊號的傳遞。

標靶藥抗藥性

致癌基因活化或抑癌基因去活化:祇要致癌基因活化或抑癌基因去活化,則癌細胞的訊息傳遞路徑不受限制,因而造成癌細胞大量增生,如乳癌PIK/Akt/mTor之訊息傳遞就是典型的例子。 大笑治療於70年代已經用於醫學上為輔助療法,鍛煉肌肉、增加呼吸及血液循環、改善消化以及令情緒得以宣洩。 現時常用的乳癌標靶治療藥物包括PARP抑制劑、CDK4/6抑制劑、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拉帕替尼等等 。 ,像是肋骨轉移會引起胸痛,脊髓轉移會引起後背部正中或病變部位疼痛,而四肢或軀幹的骨轉移會引起該部位的單點疼痛。 社會中心/林昀萱報導前美職大聯盟球星王建民目前擔任台灣隊投手教練、為3月即將開打的世界棒球經典賽(WBC)備戰中,卻爆出遭台南知名醫美醫師蕭嘉蓉丈夫提告介入婚姻、求償1000萬元。

標靶藥抗藥性: 腫瘤化療抗藥性機轉具多樣性

若有,例如T790M突變,便可以轉服第三代標靶藥奧希替尼(osimertinib)。 目前非小細胞肺癌的標靶治療藥物主要以抑制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tyrosine kinase活性的藥物為主。 這一類的藥物在台灣目前已上市的有兩種:一為Gefitinib(Iressa,艾瑞莎),健保核准的適應症為限於單獨使用於先前已使用過其他化學療法後,仍局部惡化或轉移之非小細胞肺癌的第三線用藥;另一為Erlotinib (Tarceva, 得舒緩)。 Iressa由於對無法開刀之末期肺癌病人有良好的療效,且副作用小,根據一份名為BR21的跨國試驗,受試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存活期間可增加42.5%,一年存活期增加10%,亞洲患者的存活中位數為13.6個月,而西方人平均6.7個月。 但歐美的大型試驗發現Iressa並不能有效延長病人的生命,因此自2004年12月起,藥廠已停止Iressa在美國之促銷,並同時撤回Iressa在歐洲上市的申請。 而日本、台灣、香港、大陸、以及韓國的研究一致發現,亞洲人的肺腺癌上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率比歐美人高出甚多(45-60%),因此用Iressa的反應率也高出甚多。

  • 11月17日是世界肺癌日,而肺癌一直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的第一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發現時多半已經是晚期,但接受標靶藥物治療卻平均1年就產生抗藥性。
  • 由疾病症狀、治療方案、預防檢查,到健康生活和養生貼士,解答你種種健康疑問。
  • 以腎癌為例,蔡清淟表示,組合式治療方案效果較理想,同時使用標靶藥及免疫治療,互相有加強作用。
  • 明白了這些,就更應該把握時間,透過先聖先賢的留下來的風水方法,去探求在這個人生空間中,我們需要怎樣來學習?

臨牀腫瘤科專科醫生蔡清淟解釋,「正常細胞透過PD-1蛋白與身體免疫系統溝通,『是自己人,不要攻擊我』。」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統中的淋巴細胞能辨識敵人並作出攻擊,而淋巴細胞表面有PD-1蛋白,可保護正常細胞免受攻擊。 但癌細胞利用此機制來瞞騙免疫系統,扮作「自己人」逃過免疫系統的攻擊,「免疫治療藥物就是希望糾正這個弊端」。 標靶藥抗藥性2023 對付癌症,化療是毒死癌細胞,標靶治療是點擊癌細胞「死穴」;近年最火熱的標靶藥物治療,不是直接打擊癌細胞,而是激發自身免疫系統消滅腫瘤,賣點是療效高、副作用少,但藥費高昂。 由於標靶藥物仍欠缺大量的臨床應用經驗,故目前暫用于已不適合手術或術後復發的晚期病例。 標靶藥物本來是由過去的抗癌藥物進化而來,不管是抗癌藥還是標靶藥物,都是含有劇毒的,所以並非全無副作用。

標靶藥抗藥性: 健康好人生

此外,即使患者曾經服用多於一款第一、二代ALK抑制劑,其客觀反應率也達致約40%,治療反應持續時間中位數及無惡化存活期中位數分別為5.6個月和5.5個月。 而近年出現第三代標靶藥(Osimertinib),針對T790M,為化療以外提供多一項選擇。 總結,從1997年第一個標靶單株抗體藥物MabThera上市,至今方才邁入標靶藥物治療的第一個十年。 隨著Avastin、Erbitux 、Iressa、Sutent和Nexavar近年來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標靶藥物不但提供癌症醫師在臨床上的新選擇,甚至有一些過去認為棘手的癌症,如末期肺癌、肝癌和腎癌,都因為新型標靶藥物的問世,病人存活率有顯著提昇。

台灣肺癌學會理事長陳育民表示,近十年來,肺癌一直是國人十大癌症之首,其中最常見的種類就是肺腺癌,但因早期肺腺癌沒有明顯症狀,6至7成患者發現時已是晚期。 在出院後,隨著對肺癌認識的加深,才知道標靶藥需要長期服用,它是把癌細胞上皮生長因子當成靶,如藥物正中靶心,它能精準擊中癌細胞,避免傷害正常細胞,藉以阻斷癌細胞生長,所以又稱作「導彈式治療」。 標靶藥抗藥性2023 目前,除了肺癌外,其他如乳癌、血癌、大腸直腸癌、肝癌等癌症也有標靶藥物可用,有的是口服的,有的是注射的。

標靶藥抗藥性: 香港標靶藥物費用表

化療一般需要6個周期,每個周期約3星期,所以病人會接受4個月左右的化療。 之後會因應情况停藥,進入藥物假期(drug holiday)。 另外,某些藥物如培美曲塞+卡鉑混合化療,在4至6個周期之後,可以選擇單一藥物培美曲塞用作長期維持性化療(maintenance chemotherapy),有助阻止病情惡化。

該基金期望,新藥可免卻令肺癌病人面對復發時已為晚期或面對死亡的風險。 可是,化療除帶來多種副作用之外,研究亦發現,過往20年採用化療作為術後輔助治療,患者的5年存活率也只能夠提高4%至5%。 鄭志堅解釋,免疫治療簡單來說即是令到免疫系統能夠重新識別癌細胞,並作出攻擊將之消滅。 標靶藥抗藥性 研究指出,採用免疫治療的第二至三期PD-L1高表現量患者,5年整體存活率有84.8%;3年無惡化存活率有75.1%,比化療分別的67.5%和50.4%高出不少。 基因檢測結果顯示其肺腺癌細胞之EGFR基因具有DEL-19突變,所以便開始使用第二代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張晟瑜醫師回憶,張女士對標靶藥物的反應很好,幾個月後肺部腫瘤從原來的五公分縮小至一公分,惡性胸腔積水也消失了,不再呼吸困難,生活品質改善許多。 研究證實,在第一線治療先使用第二代標靶藥物,無惡化存活期為13.7個月,在藥物治療失效後,檢測有超過六成病患具有T790M基因突變,可接力使用第三代標靶,整體存活期將近4年。

標靶藥抗藥性: Gilead 分食乳癌標靶藥物市場,Trodelvy 獲准用於 HR+/HER2- 轉移性乳癌

鄭續指,惟患者若在接受手術切除腫瘤及化療後,再進行最新免疫治療技術作輔助治療,將可刺激自身免疫系統消除「漏網」的癌細胞,從而降低復發風險,對早期肺癌治療來說是一個重要的突破。 鄭解釋,免疫治療是用作消除癌細胞對免疫細胞的抑製作用,重啟免疫功能,並激活T細胞消滅癌細胞。 由於以手術切除腫瘤癌細胞,一些隱藏的癌細胞可能產生抗菌性仍然存活,因此免疫治療料可將「漏網」癌細胞殺清。 醫學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今年發表研究報告,發現同時採用標靶藥(阿西替尼/Axitinib)及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匹博利組單抗/Pembrolizumab),對治療晚期腎細胞癌效果非常理想。 861名病人分成兩組作對照實驗,對照組採用舊有標靶藥,實驗組接受阿西替尼及匹博利組單抗。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