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15大分析2023!內含遠位膽管癌生存率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先就位置而言,肝臟位於橫隔膜下方、胃的右方,而膽管則位處肝臟下方。 肝癌泛指任何生長在肝臟的惡性腫瘤,其中一類為原發性肝癌,當中約一成的個案屬膽管癌。 鑑於前文提到,膽管癌腫瘤的實際成因未明,醫學界仍未找到有效預防膽管癌的具體方法。

因應這些因素,治療目標可以是完全消除腫瘤,或盡量減慢腫瘤的生長或避免造成更大的傷害。 肝切除術的副作用可能包括疼痛、虛弱、疲勞和暫時性肝功能衰竭。 醫療團隊會在術後觀察患者有否出血、感染、肝功能衰竭等跡象。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肝癌風險因素

隨機對照試驗的結果顯示化療在這些患者中能增進生活品質並延長壽命[82]。 目前沒有單一的化療用藥常規,若狀況允許,也常會建議患者申請臨床試驗[79]。 治療膽管癌的化療藥物包括5-氟尿嘧啶/亞葉酸(英语:Leucovorin)[83]、單用吉西他濱[84]或吉西他濱加上順鉑[85]、愛萊諾迪肯[86]或卡培他濱[87]。 一個小型的可行性研究指出酪氨酸激酶抑制劑厄洛替尼在後期膽管癌患者中可能是有益的[88]。 雖然腹部造影在膽管癌的診斷上很有用,但针对性的膽管造影也是必須的。

如果患者有黄疸症状,可能会通过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进行内窥镜评估,这样可以收集样本并放置内部支架以打开胆管,进行适度的引流,以缓解胆道阻塞的症状,比如食欲不振、黄疸和瘙痒等,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胆管癌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但与胆道疾病、感染、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遗传等因素有关。 患有肝硬化、慢性胆道感染或胆结石的人群患胆管癌风险更高。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癌症實況

對於一些無法通過手術切除的腫瘤患者,栓塞療法可以是其中一種治療選擇。 它可用於腫瘤過大而無法通過消融治療且肝功能正常的病人,也可以與消融治療一起使用。 栓塞療法會減少正常肝臟組織的部分血液供應,因此對於有肝炎或肝硬化等疾病的患者來說,未必是理想的治療方案。 由於有高達85%的膽管癌患者在手術後三年內復發,患者術後常會使用輔助性化療或放療以期增加治癒機會[72]。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肝癌分期和其他癌症不同,其他癌症發生器官轉移就屬於第 4 期,在肝癌則是第 3期,屬晚期肝癌,最常見的轉移處是腹腔淋巴結,其次是肺臟或骨轉移。 二、放射線治療:利用高能量的X光或其他粒子來殺死癌細胞。 其常見的副作用如:疲倦、輕度皮膚反應、胃部不適、腹瀉、等;而大部分的副作用在放療結束後可以很快的改善。 肝內膽管癌方面,顧名思義,腫瘤生長在肝臟內部的小膽管,但早期一般沒有十分顯著和獨特的症狀,有時只出現側腹痛、噁心、食慾不振、疲勞及體重減輕等日常的身體不適,患者未必輕易察覺或聯想到患癌;惟一旦發覺有確實病徵時,大多已到達不能治癒的階段。 在膽管癌篩檢的部分,除了衛福部目前提供40~65歲成人每3年1次健康檢查外,未補助對象也建議每1~3年自費接受健康檢查,尤其是肝炎患者,更應透過腹部超音波確認膽管是否有惡性腫瘤存在。 雖然可以透過手術治療膽管癌,但治療成效通常不如預期,腫瘤長在肝臟裡面的膽管癌5年後的存活率約25~33%;腫瘤長在膽管附近的膽管癌,5年後存活率更低,僅10~15%。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肝癌復發與轉移

完全手術切除是唯一的治癒希望,但有約三分之一的病人腫瘤會進犯總膽管(英语:common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bile duct),而此類腫瘤無法手術切除,因此僅有少數腫瘤可以進行完全切除。 有些符合特定條件的病人可以進行肝臟移植(英语:liver transplantation)[2],但術後的五年存活率仍不到五成[5]。 在這些無法治癒的病人可進行和緩醫療,包含手術切除(英語:surgical resection)、化學療法、放射線療法,以及置放膽道支架等等。 完全手術切除是唯一的治癒希望,但有約三分之一的病人腫瘤會進犯總膽管(英語:common bile duct),而此類腫瘤無法手術切除,因此僅有少數腫瘤可以進行完全切除。 有些符合特定條件的病人可以進行肝臟移植(英語:liver transplantation)[2],但術後的五年存活率仍不到五成[5]。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肝癌放射治療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接受治療位置的皮膚發紅、起水泡和脫皮、噁心和嘔吐、疲勞、腹瀉、食慾不振等,通常會在治療結束後數週內消失。 放射治療對肝臟一個比較嚴重的副作用是放射誘發的肝病,這通常會發生在治療後 3 到 4 個月,大多只會持續一段時間,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致命。 對於一些肝臟因肝炎或肝硬化等疾病而嚴重受損的患者來說,未必是理想的治療方案。 消融術通常會通過超聲波或電腦斷層掃描將針頭或探頭引導到位,穿過皮膚插入腫瘤,無需手術即可進行消融。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有時,為了確保治療針對準位置,消融可能會在全身麻醉下進行,並且可能需要像進行部分肝切除術那樣進行切口。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肝癌的最新治療趨勢為何?

男性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於女性,患者也較多為50歳以上的中年人,本港肝癌確診年齡中位數約為66至71歳。 此外,醫學研究也已證實,黃麴毒素會增加B肝患者罹患肝癌的機會。 國際研究也發現,吸菸者罹患肝癌機率最高可達將近五倍,甚至比酒精影響更高。 Note 1:肝門部膽管癌局部的淋巴結包括:在肝十二指腸韌帶中肝門部(總膽管、肝動脈、門靜脈和膽囊管)和膽管附近的淋巴結。

美國癌症協會資料顯示,當地確診膽內和膽外膽管癌的平均年齡分別為70歲及72歲。 成語有云「肝膽相照」,意指肝與膽是彼此相連、關係密切的器官;一般民眾對於肝癌的預防與重視日漸提升,但對於致死率更高的膽管癌(Cholangiocarcinoma),卻不甚了解;究竟少見的膽管癌有何症狀? 哪些人屬於膽管癌的高風險群,以及該如何降低自己罹患膽管癌的機率。 近年來,免疫療法已成為癌症治療新趨勢,不論是單獨治療或是合併其他治療策略,臨床應用上都有不錯的成果,2023年也獲衛福部核准用於膽管癌治療。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2023 由於膽管癌治療進展慢,且治療選項少,若無法採取手術治療,過去10多年來只能選擇化學治療,以及局部輔以放療,但副作用也嚴重影響病友的生活品質。 鑑於現有證據不足,不建議為較高風險人士進行劃一的胰臟癌篩查。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肝癌第 3 期

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還發現,「脂肪肝」、「糖尿病」及「三酸甘油酯過高」是除了病毒性肝炎以外的致癌3大危險因子,且癌化過程不一定會有肝硬化。 隨著生活型態西化,國人脂肪肝和代謝症候群的患者數持續增加,可預期無慢性病毒肝炎感染的肝癌患者比例將會持續攀升。 晚期的病患,若無法手術,可以利用電燒、酒精注射與血管栓塞等方式清除腫瘤。

  • 由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發展而來的膽管癌患者情況通常更糟,這或許是因為腫瘤在診斷出來前就已經惡化[17][95]。
  • 同屬膽道系統(英語:biliary tract)癌症的疾病還包括膽囊癌和十二指腸乳頭癌(英語:ampulla of Vater)[7]。
  • 肝內膽管癌(腫瘤發生於肝內膽管)患者通常會將部分肝臟移除(英語:hepatectomy),不同的系列報告估計術後存活率為22%–66%,存活率差異取決於手術移除的完整度和癌細胞是否侵犯到淋巴結[93]。
  • 如果病患已合併明顯肝硬化建議做肝臟移植手術,一併解決肝癌和肝硬化問題。

肝臟是任勞任怨的器官,因為它只有表面有神經分佈,內部沒有,所以出問題時常常沒有症狀。 如果腫瘤沒有長到一定大小,病人不見得會感覺到它的存在;等到腫瘤太多顆,或是惡化長大造成壓迫,引起腹痛或影響肝功能出現黃疸等症狀時,往往已是晚期。 膽結石和膽管癌沒有明顯的關聯;肝內膽管結石(英语:hepatolithiasis)和膽管癌卻強烈相關,後者在西方國家並不常見,但在亞洲部分地區(如臺灣)卻非常普遍[33][34][35]。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肝癌第 1 期

消融術是一種在不去除肝臟腫瘤的情況下破壞肝臟腫瘤的治療方法。 這技術可用於有幾個小腫瘤的患者,及不適合接受切除手術者。 肝臟移植對於腫瘤較小的患者來說是一種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因為移植可以去除腫瘤和受損的肝臟。 但是,由於捐贈者很少,等待肝臟移植的人可能需要等待很長時間才能獲得肝臟。 移植中心會告知病人可能需要等待多長時間以及使用哪些規則來優先考慮等待名單上的人。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台灣癌症基金會執行長賴基銘教授指出,國人對於「癌王」胰臟癌已經耳熟能詳,但同樣早期難發現、具有高死亡率的膽管癌,卻鮮為人知,過去在診斷上,也常被界定是肝癌。 膽管癌(英文為Cholangiocarcinoma)又稱膽道癌,依腫瘤發生位置可分為:肝內膽管癌、肝外膽管癌、遠端膽管癌(即靠近壺腹的膽管癌)這3種類型,其中肝內膽管癌發生率較高。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東南亞等肝吸蟲流行的地區發生率較高,如泰國約每年每10萬人60例[4]。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肝癌概況

肝臟所製造的膽汁會透過膽囊儲存,當食物被消化時,膽汁會被膽囊釋放,並通過膽管進入小腸,幫助消化脂肪。 胰臟是一個位於腹腔深處的腺體,位置在胃及背脊中間,連接十二指腸,屬於消化道器官。 體外放射治療將來自體外的放射源聚焦在腫瘤上,過程無痛,一般每次治療持續數分鐘,每週 5 天、持續數週。 以區域來看,造成肝癌的原因也有所差異,北部肝癌病因以B肝為主,中南部則是C肝、脂肪肝較盛行,東部山區則是以酗酒或肥胖的比例較高。

免疫組織化學方法在診斷上很有用,能協助醫師區別膽管癌、肝細胞癌與其他腸胃道癌的後期轉移[64]。 細胞刮削(英语:Cytopathology)通常對膽管癌診斷的精確度很低[65],這和癌細胞周圍促纖維細胞(英语:desmoplasia)產生的基質有關[66]。 膽管癌的症狀不明顯,即使接受超聲波檢查,也未必能發現膽管出現腫瘤,電腦斷層檢查亦能看到隱約有陰影,部分患者發現時,是因為腫瘤擴散至其他器官,經過詳細診斷才發現癌症源自膽管。 細胞刮削(英語:Cytopathology)通常對膽管癌診斷的精確度很低[65],這和癌細胞周圍促纖維細胞(英語:desmoplasia)產生的基質有關[66]。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手術ができない場合の一つの手段

本港醫院普遍使用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第七版(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 AJCC)的TNM分期系統,以數字0至4期區分,期數愈大,表示腫瘤擴散範圍愈廣。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與其他大部份癌症一樣,醫生通常會透過各種診斷成像檢測及活組織切片,按腫瘤的大小和數量(Tumor, T)、有否擴散至鄰近淋巴結的程度(Node, N)及擴散程度(Metastasis, M)為癌症分期,以提供最適合的治療方法 。 至於肝癌晚期,腫瘤可能已經侵犯肝臟的大血管,甚至於經由血液、淋巴轉移到肝臟以外的器官,例如骨頭、肺臟、腎上腺、腦部等。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在後續覆診期間,醫生可能會進行測試和血液檢查,例如甲胎蛋白、肝功能檢查,也可能進行影像檢查,例如超聲波、CT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2023 或MRI掃描。 這些檢查有助評估癌症復發的跡象或評估治療副作用對患者的影響。 放射治療有助於治療無法通過手術切除、消融或栓塞治療,或對這些治療反應不佳的肝癌患者;已經擴散到大腦或骨骼等其他區域的肝癌患者;因肝臟腫瘤具大而感到疼痛的患者;以及腫瘤血栓阻塞肝門靜脈的患者。 移植後,醫療團隊將密切觀察患者身體是否有排斥新肝臟或腫瘤復發的跡象。 患者亦必須服用藥物以防止排斥,這些藥物會引起面部浮腫、高血壓、體毛增加等副作用。 肝臟移植有嚴重併發症的風險,包括因感染而死亡、身體對供體肝臟排斥,以及增加其他與癌症無關的疾病的風險。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膽管癌診斷方法

釔90體內放射治療可精準對付肝癌,覆蓋面積也較傳統體外放療為大。 根據一項名為ENRY的研究,325名不能接受手術的中或晚期肝癌病人接受選擇性體內放療後,存活率平均延長超過一年。 英國NICE指引亦建議以Y-90治療作為原發性肝癌的經動脈化療栓塞或標靶藥物等標準療法之替代療法。 在手術過程中切除腫瘤和周邊部分健康組織,對於肝功能良好,而且腫瘤可以從肝臟安全切除的患者較為適合及有效。 但如果腫瘤佔據肝臟過多、肝臟受損嚴重、腫瘤已擴散到肝臟以外或病人患有其他嚴重疾病,手術則未必合適。 但不是所有小型肝癌都適合使用無線射頻燒灼術,像是肝功能很差,有明顯黃疸、腹水或肝衰竭,或腫瘤已經出現肝外轉移現象,或腫瘤靠近膽管、肝靜脈或門靜脈等大血管附近,都不建議射頻電燒治療。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胰臟癌是入侵性強的癌症,由於在胰臟的惡性腫瘤生長緩慢,位置隱蔽,初期病徵並不明顯,即使定期每年接受身體檢查的病人,也很難從一般檢驗中測試出患上胰臟癌。 因此不少病人到了癌症晚期才察覺患病,因而耽誤治療,影響生存率。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2023 因此,即使可以進行手術切除,病人的存活時間仍較其他癌病患者為短。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膽管癌發病及存活率

病毒感染(如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23][24][25]、酒精性肝炎、肝硬化或其他形式的慢性肝臟疾病,都會大幅提升患者罹患膽管癌的風險[26][27]。 一份研究中指出愛滋病也可能是膽管癌的風險因子,但目前還不清楚此現象是愛滋病毒本身還是相關的干擾因子(如丙型肝炎感染)所造成的[26]。 膽型螺旋桿菌(英語:Helicobacter bilis)和肝型螺旋桿菌(英語:Helicobacter hepaticus)等細菌感染也可能造成膽道癌症[28]。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膽管癌患者為何出現黃疸?

進入肝癌晚期後,過去以化學治療為主,隨著藥物的進步,目前已有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可供選擇。 目前為止,除了化學治療使用的藥物可紓援膽管癌的症狀外,並無其他食品或藥物獲充分證實可起預防或治療作用。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據Mayo Clinic的資料,2016年曾有學者研究近4,800名病人,發現阿士匹靈可能有效減低膽管癌加劇的風險,但長期服用阿士匹靈對預防癌症的效用及安全性,仍需進一步考究。 膽管癌初期幾乎沒有任何明顯病徵,但晚期又不適合透過外科手術直接切除腫瘤,因此定期(或按醫生建議)進行身體檢查十分關鍵,即使不幸發現有膽管癌細胞生長,也很大機會是較早期的腫瘤,相對容易施手術。

阻塞性黃疸的病人可能疑似患有膽管癌,其中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是造成膽管癌的高風險因子,但它本身的症狀和膽管癌難以分辨,在這種情形下,造影上顯示的團狀物或膽管擴張等診斷線索不具有代表性,因此要有效診斷出膽管癌相當困難[47]。 阻塞性黃疸的病人可能疑似患有膽管癌,其中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是造成膽管癌的高風險因子,但它本身的徵狀和膽管癌難以分辨,在這種情形下,造影上顯示的團狀物或膽管擴張等診斷線索不具有代表性,因此要有效診斷出膽管癌相當困難[47]。 雖然多數膽管癌患者形成腫瘤的原因並不明確,但目前已發現相當多的風險因子。 西方國家最常見的風險因子為原發性硬化性膽管炎(PSC),這是一種和潰瘍性結腸炎高度相關的膽道發炎疾病[15],流行病學統計指出PSC患者一生中罹患膽管癌的概率為10%–15%[16],法醫病理的一系列研究則顯示此比率可能高達30%[17]。

膽管癌最常見的生理變化為肝功能異常、黃疸(膽管阻塞後,膽汁導致眼睛和皮膚變黃)、腹痛(30%–50%)、全身搔癢(66%)、體重減輕(30%–50%)、發燒(小於20%)、糞便和尿液顏色改變[10][11]。 症狀的類別取決於腫瘤在膽管中的位置:位於肝外膽管者較可能發生黃疸;位在肝內膽者則較常發生腹痛,但不常伴隨黃疸[12]。 一些治療副作用可能會持續很長時間,甚至可能在治療完成後幾年才出現。 肝癌康復者如發現任何新的症狀或問題,應盡快告知醫護團隊,以檢查症狀是否由癌症復發或繼發性癌症所引起。

手術完成後,醫生或會要求繼續跟進情況,患者應參與醫生為你安排的所有診治,確保康復狀況良好,或盡早發現任何可能引發的併發症。 如有需要,醫生甚至會為患者照X光或進行其他測試,了解癌腫復發的機率。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根據美國學者James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2023 E Everhart一份文獻,膽管癌的1年死亡率雖有改善跡象,其5年存活率竟長期低於10%,而晚期膽管癌的整體存活期一般更只有12至14個月,可算是殺傷力最大的癌症種類之一。 膽管癌猶如其他癌症,膽管癌可能發生於任何年齡,惟一般而言,年紀越大,患病機率就越高。

遠位膽管癌生存率: 膽管癌治療1. 手術

Note 3: 腫瘤若擴散至腹腔動脈幹(celiac)、主動脈旁(periaortic)、或下腔靜脈(IVC)的淋巴結則視為遠端轉移(M1)。 Note 1:右肝的肝內膽管癌局部的淋巴結包括:肝門部(總膽管、肝動脈、門靜脈和膽囊管)、十二指腸附近和胰臟附近的淋巴結。 Note 1: 腫瘤若擴散至腹腔動脈幹(celiac)、主動脈旁(periaortic)、或上腸繫膜動脈(SMA)的淋巴結則視為遠端轉移(M1)。 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的治疗方案包含化疗、靶向疗法、免疫疗法(PD-1/PD-L1抑制剂)、放射疗法、栓塞治疗等。 这些治疗往往组合进行,具体哪些治疗方案进行组合和组合顺序则是取决于肿瘤的亚型,以及疾病的严重程度。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