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堅信號翠華7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翠華的分店從2010年的13間,增至2014年的41間(香港27間、內地13間、澳門一間),直至2016年達到61間(包括香港35間、內地24間及澳門兩間)。 當時有市場人士認為,翠華的擴充步伐過快,導致營運開支急增。 另外,2022年度,集團因政府的防疫抗疫基金及「保就業」計劃而獲得政府補貼約950萬元;然而,比起全年虧損1.18億元,補貼仍有如「杯水車薪」。 據公司公告顯示,2022年一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小有增長,虧損幅度有所減少。

  • 1998年,李遠康藝高人膽大,以月租21萬元租下協成行旗下樓高四層、總樓面逾8,000呎的威靈頓街鋪位,24小時經營,生意愈做愈好。
  • 較矚目為中環威靈頓街、鄰近蘭桂坊的4層高旗艦店,自1998年起租用,高峰期月租230萬元,惟2020年3月已棄守並遷出。
  • 後來有關物業股權,有傳由新地(0016)郭氏兄弟親戚、「釘王」郭炳燊接貨,翻查按公告資料,李遠康目前仍持有四成翠華的權益。
  • 出身梅窩的何庭枝,1995年跟妻子以231萬購入梅窩自海愉花園一個單位,隨著翠華發展順利,他也愈買愈貴,由購入屯門的景峰豪庭,到後來買入堅尼地道御花園豪宅單位自住。
  • 其中,由翠華(1314)租用逾十年的荃灣眾安街地舖,上月放棄續租,舖位剛以每月約39.5萬元重新租出,租金下跌近18%。

翠華(1314)公布,截至今年3月底全年業績,年內虧損1.18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24億元,每股虧損8.6港仙,不派股息。 期內,最大成本為員工支出,錄得約3.34億元,按年增7.1%。 隨着其他四名創辦人退出集團,有關物業股權市傳由新地郭氏兄弟親戚、「釘王」郭炳燊「接貨」,而按公告資料,李遠康目前仍持有四成權益。 記者聯絡到老闆張汝彪,其指自己早就離開翠華,現已不便評論「舊公司」情況;並指在五、六年前已退休,是近兩年有感生活沉悶,才重開茶廳。

堅信號翠華: 生煎派對🥰

由於五人於上市前一同簽訂了「一致行動同意書」,把各人牢牢綁在一起,公司決定都要經一致同意才能執行,結果引致內訌,先是何庭枝及張汝彪被「高票」踢出局,連任董事失敗;後是執董張汝桃及非執董張偉強陸續辭任。 由於只有一人反對就不能賣股,故其他股東現繼續共同持股,間中收息,對營運不再過問。 中環威靈頓街的翠華有「老蘭」照妖鏡之稱,食正「蒲點」蘭桂坊,成為名人明星的早餐或消夜飯堂。 1998年,李遠康藝高人膽大,以月租21萬元租下協成行旗下樓高四層、總樓面逾8,000呎的威靈頓街鋪位,24小時經營,生意愈做愈好。 業主協城行不斷加租,租金一度升幅9倍,達200萬元以上,但翠華「食得起」,依然無有怕。 據官方最後一次披露在港的翠華分店數目已是2018年9月,當時公布有30間。

堅信號翠華

翠華在最新年報未有公布各品牌的分店數量,據本地網上飲食平台資料顯示,單計本港,「廿一堂」目前有4家分店,「揚食屋」、「川辣堂」、「From Seed to Wish」共有3家分店,「錫蘭」有3家分店,「堅信號上海生煎皇」有13家分店。 惟因集團的財務報表並未細分各品牌的收入貢獻,故多品牌策略成效仍成疑。 翠華正是沿著這條道路,根據消費者偏好及時調整品牌戰略,利用網紅、社交媒體等新管道弘揚「老字號」,充分發揮其品牌價值。

堅信號翠華: 沙田 @中原樓市片區

翠華餐廳現任董事會主席為李遠康,曾經是上環「海安咖啡室」送外賣的低層員工(香港俗稱「外賣仔」),後來亦做過水吧(負責沖製飲品)、餅房(負責製作餻餅)等工作;於1989年白手興家,接手由蔡創波創辦的翠華餐廳。 後來有關物業股權,有傳由新地(0016)郭氏兄弟親戚、「釘王」郭炳燊接貨,翻查按公告資料,李遠康目前仍持有四成翠華的權益。 Fusion Media謹此提醒,本網站上含有的數據資料並非一定即時提供或準確。 網站上的數據和價格並非一定由任何市場或交易所提供,而可能由市場作價者提供,因此價格未必準確,且可能與任何特定市場的實際價格有所出入。

要救亡,李遠康與同為執董的兒子李堃綸及女兒李倩盈身先士卒,在上月初宣布全體董事局及高級管理層成員,由該月起減薪30%,為期三個月,作為調節成本方案的第一步,又另設危機處理委員會。 知情人士指:「其實康哥係個踏實嘅人,佢到今時今日都覺得翠華係有得救。」其子李祉鍵近日才改名李堃綸,從新出發。 本人已查閱貴公司的 私隱政策 和 收集個人資料聲明 ,並同意貴公司使用本人於此所填寫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 2019年7月29日,銅鑼灣景隆街20至22號新安大廈地下分店,是日正式停止營業,該舖面積約2,600方呎,每月租金約52萬元,呎租約200元。

堅信號翠華: 堅信號上海生煎皇menu

而翠華控股旗下的品牌與之不同,翠華茶餐廳的歷史悠久底蘊豐富,「翠華」品牌甚至可以追溯至1967年。 數十年如一日的高品質以及極具特色的港式風格,「翠華」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香港老字號,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味蕾回憶。 不僅如此,翠華還致力於在全球各地推廣港式茶餐廳文化,將奶油豬、港式奶茶、鳳梨油等招牌菜品深深地打入人心,給消費者留下了良好的口碑並樹立品牌形象。

堅信號翠華

據目前資料,翠華尚餘約12間實體門市(其中赤鱲角店長期裝修中),即三年多時間分店銳減六成,且多保留商場舖,街舖只餘下筲箕灣及銅鑼灣各一間。 沙田區的沙田@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4,191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27,071人。 堅信號翠華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堅信號翠華 好運中心,沙田中心,富豪花園,河畔花園,博康邨。

堅信號翠華: 「一生一世」不容易 翠華三招救亡靠生煎包圖翻身

筆者認為一些前期受大環境影響而虧損但自身實力仍舊強勁的餐飲公司尤其值得關注,一旦市場有所好轉,這些公司的業績有望扭虧為盈,基本面也將大幅改善。 去年在逆權運動下,翠華因刊登「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被列為藍色商家,而被黑衣人「裝修」。 堅信號翠華 疫症當前,中環不少公司都批准員工在家辦公,加上自由行絕跡,翠華最終忍痛選擇在22號休業該店。 2020年5月27日,集團中標機管局在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的食肆經營權,為期5年,將開設旗下翠華餐廳、廿一堂及堅信號上海生煎皇食肆,期間授權經營費合共約1.71億元。 2017年4月,收購翠華集團中心交易很快遭股東反對而泡湯。 2018年6月19日,據最新資料顯示,翠華集團中心主要業權,疑已易手至新地(0016)郭氏兄弟親戚、「釘王」郭炳燊手上,意味4名翠華創辦人可成功套現,物業亦可能將於2019年收回,不再租予翠華。

  • 把重心投資放在農地之上的他,在2012年起大手買入大嶼山的多幅農地,當中四幅由其名下持有,三幅以妻子之名戴銀霞買入。
  • 1998年承租中環威靈頓街4層鋪位,成多年來地標之一,其後食正自由行熱潮,造就翠華於2012年上市,股份代表「1314」曾被管理層喻意為「一生一世」。
  • 內地方面,期內於深圳、廣洲及南京開設3間「翠華」茶餐廳、並與美團(03690)及「餓了麼」作送餐服務合作。
  • 據知情人士透露,白手興家的李遠康對阿仔成績有不滿,經常對其鞭策,望兒子能早日接手生意。
  • 該報曾就相關結業事宜,向翠華集團中心持有人李遠康查詢,惟未獲回覆。
  • 翠華(01314)公布截止3月底財年業績,股東虧損按年收窄4.72%至1.18億元,因持續控制食材及營運成本,及確認非現金項目如使用權資產的減值及折舊;收入按年增3.9%至9.93億元;不派息。

先有股東被踢出董事局,再有核心股東請辭,目前「五虎」只剩李遠康及兒子打理,其餘4人只作為大股東身分,未有過問生意,部分人亦另起爐灶,建立其他餐飲品牌。 翠華在內地名氣大,不少遊客慕名而來,過往旅遊區分店外不時「大排長龍」,不少內地網民在「小紅書」上發文,稱「翠華是香港必吃美食茶餐廳之一」,又介紹各款翠華「必點餐品」,例如馳名的「奶油豬仔包」、咖喱牛腩、魚蛋河、絲襪奶茶等。 疫情下中港通關無期,本港零售及餐飲行業不景氣,依賴內地客的翠華自然大受影響。 翠華由小小的茶餐廳,變成大型連鎖茶餐廳,再成為上市公司,背後是五位廚房佬的奮鬥故事。

堅信號翠華: 翠華餐廳銳減至12間  旗下「堅信號」追平

2017年,英國對沖基金Noster 堅信號翠華2023 Capital LLP公開反對翠華收購大股東物業,翠華最後主動終止了交易;該對沖基金又批評翠華管理層只想「簡單地擁有更多餐廳」。 2018年,翠華以925萬港元入股正宗上海生煎皇65%股權,正宗上海生煎皇其後易名為堅信號上海生煎皇。 翠華控股有限公司於2012年11月26日於香港股票市場上市,現時法定股本為100億股,股票面值為0.01港元,每買賣單位2,000股,截至2022年12月已發行1,411,226,450股。 股價方面,翠華現價約0.34元,市值由最高峰時的81億港元縮水至4.8億元,蒸發逾7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0年3月全年業績公告後,集團亦無再公布毛利率或純利率。 不少港人稱翠華為「貴價茶記」,更指自從公司上市後,食物質素和服務水準均每況愈下,愈來愈「唔抵食」,加上市場上出現更多競爭者,消費者的選擇增加,翠華的收入也因而受壓。

堅信號翠華

展望未來,消費回暖餐飲復蘇是接下來較具確定性的大趨勢,翠華控股已經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刻,自身實力強勁長期價值仍在,未來觸底反轉值得期待。 翠華近年業績表現一直未見起色,並且由早年目標香港分店達80間,轉為縮舖策略。 當中翠華品牌門店數目近年不斷「縮水」,包括集團位於中區威靈頓街、鄰近蘭桂坊的「旗艦店」去年已告不敵疫情結業。 堅信號翠華 集團最後一次披露在港翠華分店數目,是在2018年9月底止共有30間,至今銳減至12間,核心區門市只剩下銅鑼灣糖街分店。

堅信號翠華: 堅信號上海生煎皇 Ging Sun Ho King Of Bun

集團指受全球經濟環境不明朗,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影響全球經濟,加上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以及全球爆發疫情,入境旅客及出外用膳市民都急劇下跌。 總體而言,翠華如今重點發展的中國內地和新加坡等市場將會成為業績增長的爆發點,在這些地方公司的品牌價值將持續釋放。 此外,翠華的多元化戰略安排也為公司的業績增添韌性,在大環境如此艱難的背景下依舊保持正常經營。

筆者認為,翠華的多元化戰略安排是完全正確的,未來還將進一步催動業績回暖。 可以預見,隨著公司基本面的逐步改善,其價值回歸也是指日可待。 向來最有「大佬」的風範的他,出身於屯門山景邨,十多歲輟學,曾在上環港澳碼頭對開的「海安冰室」打工,貪其有飯吃有屋住。 而曾甘苦與共的五兄弟,則結緣於李遠康師傅蔡創波(波叔)創辦的新蒲崗翠華冰廳,原先只是打工仔的他們,在1989年時以20萬從決定移民的波叔手上接手餐廳。 堅信號翠華2023 波叔在2012年時接受本刊訪問時回憶道:「當年想送仔女去澳洲讀書,於是全家一齊移民。賣翠華時無諗住賺錢,難得班夥記咁有心,咪廿幾萬頂手畀佢哋。」他指李遠康為人有諗頭,人品好亦念舊,對他讚不絕口。 而另外四名創辦人,也各有千秋;緊接李遠康地位的是何庭枝,而張偉強負責財務監控及採購,張汝彪看管中央廚房,張汝桃則監督業務。

堅信號翠華: 堅信號生煎皇2018年925萬購入

何庭枝去年更當選為第三十五屆鄉議局南約區的特別議員,顯而有新路數。 堅信號翠華 翠華當時租金本來在200萬元以上,想要求業主減租,於是首先傳出結業的新聞,後來協成行找不到其他客,才願意減至133萬元與翠華續約,租約期三年。 租金雖減價逾四成,但依然不菲,以呎租達159元計算,翠華要每月做夠600萬生意額、即每日20萬才能生存。

堅信號翠華

筆者認為,兼具二者特色的「國潮風」或許是未來餐飲發展的重中之重,而這背後又代表了包羅萬象的文化融合思想。 商戶名單有的店舖,於該店舖內使用此活動之現金券可享有特別禮品或優惠(以店舖實際供應為準並受條款及細則約束),詳情請向店員查詢。 據了解,翠華租用上述舖位初期月租為30萬元,直至上月結業前,租金約為48萬元,呎租約178元。

堅信號翠華: 翠華觀塘總部再停業? 中環翠華旗艦店開停業原來已經兩年?一生一世3件港人共鳴事

反而是集團在2018年底以925萬元收購的「堅信號上海生煎皇」品牌,近年卻「愈做愈有」,由集團入股初期,品牌只經營3家分店,隨後密密擴大店舖版圖,現時已擁有12家分店,包括今年10月於青衣城開設門市,當中不少更已進駐大型商場。 該公司經營品牌包括翠華、BTW、廿一堂、揚食屋、錫蘭、堅信號上海生煎皇、川辣堂、From Seed to Wish。 翠華根據外部形勢和行業趨勢及時調整發展戰略,未來業績修復可期,公司也將大有可為。 在中國內地以及新加坡,翠華將真正實現品牌創新與價值釋放,煥發成長活力,開闢「第二增長曲線」。

堅信號翠華: 經濟

其後多年來家族成員在經營理念及運作上不時磨擦,導致分家收場,2008年譚仔拆開以三哥為首的「譚仔三哥」及五弟譚澤均主導的「譚仔」品牌,每方平分12間店,雖餐廳食品大同小異,但各自各精彩。 利益在前,渣哥與毛記葵涌(1716)在買股作價上不咬弦,令雙方關係決裂。 堅信號翠華2023 堅信號翠華2023 本港多年來不少公司因業務越做越大,引起創辦人之間理念不合反目,最終分道揚鑣,《星島頭條》盤點近年矚目拆夥事件,有一間在分手後卻以另類方式「破鏡重圓」。

堅信號翠華: 香港寬頻接獲HGC股東收購要約 擬進一步討論 午後復牌

,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集團合共經營83間餐廳,當中香港34間、中國內地43間、澳門3間、以及新加坡3間。 香港, 2022年11月1日 - (亞太商訊) - 「民以食為天」,餐飲行業不僅涵蓋了人們的剛需,而且還適配經濟發展所伴隨的消費升級,無疑是一個經久不衰的永恆產業。 雖然餐飲行業受到疫情影響蟄伏許久,但是其長期向上的趨勢始終未變。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