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5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1950至60年代香港製造業興起,紡織、塑膠、成衣及假髮等半技術工業成為主導,使勞工需求大增,社會上工業意外受傷者亦因而增加。 當年「復康」的概念並不普遍,不少因工業意外而受傷的人士沒有得到適切的復康治療。 為了幫助香港的殘疾人士謀求福祉,「復康之父」方心讓教授於1959年成立香港復康會。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調查結果亦顯示,完成計劃的參加者在體重、身高體重比例(BMI)、腰圍及血壓指數亦有顯著的正面轉變。 參加者在課後亦明顯增加對自身健康指數的關注度,包括空腹血糖、糖化血紅素、好及壞膽固醇值、三酸甘油脂值。 參加者可在三個月的活動,從「健康嚮導」身上學習健康知識,並培養日常運動的習慣及改善飲食,從而令身體健康指數有明顯改善,以及增加對健康的關注,為患上「三高」的人士打了強心針,參加者亦了解到日日運動和健康飲食便是保持身心健康的不二法門。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香港復康會主辦「賽馬會健康起步計劃」逾半參加者成功改善體重、BMI、血壓等健康指數

參與計劃的非政府組織包括:香港仔坊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基督教靈實協會、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聖雅各福群會、香港復康會、九龍樂善堂及基督教聯合那打素社康服務。 香港賽馬會今日(29日)宣布,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超過1億港元,聯繫非政府組織推出「賽馬會長新冠復康計劃」,為新冠康復者,特別是弱勢社群,提供3項全面復康支援服務,包括社區支援、院舍支援及自我管理支援服務。 香港復康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健康教育及促進健康中心,為152名完成計劃的參加者進行前後測的跟進研究。 調查結果顯示參加者在飲食及運動習慣方面均有進步:計劃後養成每星期運動習慣的參加者有明顯增加,由接近八成升至近九成。 香港2022年9月25日 /美通社/ -- 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兩年多,不少市民的起居生活模式均有所改變,「三高」、失眠、痛症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在疫情的壓力下更為嚴重,而患者年輕化的趨勢亦更為明顯。 香港復康會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的捐助,於 2020 年起在沙田推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健康起步計劃」,計劃迄今已招募逾200人參與三個月健康投資計劃服務。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醫學院賽馬會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一千二百萬港元,開展為期三年的「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為本港長者提供相關服務、健康教育及研究,推廣痛症緩解方法和增加大眾對長者慢性痛症的關注。 計劃於去年一月啟動,團隊於首十個月訪問近400名參與計劃的長者,發現接近九成有兩個或以上的疼痛部位,最常見為膝部、背部及肩膀。 另外,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推出「自我管理應用程式」,為長新冠患者提供重要提示和建議,協助用戶制定復康目標,並建議適合的綜合專業復康護理訓練,又為用戶的身心狀態進行自我監測及跟進進度。 有關教學資源由醫護、中醫師、物理治療師等專家制定,可建議用戶如何有效管理不同的長新冠症狀。 針對不同長新冠患者的復康需要,「賽馬會長新冠復康計劃」3項服務已於9月分階段推出,預計大約4萬人將直接受惠,3萬人將透過自我管理應用程式加速康復。 其中社區支援服務將設為期1年的先導計劃,以弱勢社群為優先服務對象,8個非政府組織會透過其分布在12區的指定服務單位,為10,000名合資格的長新冠患者,以個案管理模式,按患者個別的復康需要,制定不多於12星期的個人護理計劃及訂立復康目標。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機構名單

該程式除了線上免費身體健康評估,還有提供運動指引及示範短片,讓用戶在家中練習;亦可助用戶輕鬆獲得健康和運動資訊,以及體育及健康知識,是用戶的電子健康顧問。 有報告指出,大約一半的五歲香港兒童患有兒童早發性齲齒,而超過九成兒童更未有接受治療。 據統計,本港逾七成長者患有長期病患,當中有超過廿八萬名長者需要長期服用五種或以上藥物。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2023 就如今期的主角陳柏強(強哥),高峰期需服用十五種以上藥物,而因為一次機緣,讓他決定正視身體病痛,重拾健康人生。

63歲姚女士(左)被編配接受「融入生活防跌訓練」(LiFE),由職業治療師根據其家居環境及日常生活習慣為她設計訓練項目。 負責開發該手機應用程式的團隊包括浸大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主任周碧珠教授、副主任張小燕教授及副主任雷雄德博士,以及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教授兼系主任容樹恒教授。 慢性痛症是指身體間歇或持續出現三個月或以上的痛楚,成因各異,例如受傷或手術癒後、肌肉關節勞損、關節退化、慢性發炎或感染亦有可能導致長期痛楚。 慢性痛症患者除了身體感到不適,情緒和心理亦會受影響,繼而影響正常工作及社交。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統計,每五名成年人就有一人患有慢性痛症(不包括癌病所引起)。 計劃邀請了沙田區議會鞍泰選區區議員鄭仲恒先生, 聯同護士姑娘示範健康煮食,大顯身手,同時分享選擇健康食材心得。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計劃流程

結果發現,近四成(37%)參與計劃的長者,發生跌倒的風險達「中等」至「非常高」,而年紀愈大風險亦愈高,「高」及「非常高」風險組別中,七成為70歲以上長者。 一如其他馬會捐助的慈善項目,馬會對此項目的支持有賴其獨特的綜合營運模式,透過稅款及慈善捐款,將博彩及獎券收入回饋香港。 涵蓋1.識別正常老化、2.提供長者舒適環境、3.掌握與長者溝通技巧、4.掌握與家屬溝通技巧、5.促進長者進行有意義活動等課題,亦可按需要選取個別單元上課。 參照上述八大範疇,本計劃為不同類型的屋苑提供「長者友善屋苑模式」諮詢服務,協助物業管理公司、業主團體與居民檢視屋苑內與長者友善的相關設施、服務及政策,以幫助長者住客在熟悉及安全的環境中安享晚年。

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赴香港中文大學培訓合作交流並參觀本中心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2023 本中心總監中文大學醫學院老人科教授郭志鋭醫生於2023年6月14日接待了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代表並到訪本中心。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兩分鐘識別 長者髖骨折

為了及早發現及讓更多高危長者可適時接受治療,郭結合現有的FRAX(未來十年的髖骨骨折風險)及SARCF(少肌症的風險)評估,設計出一份只需兩分鐘便能完成的網上問卷。 研究團隊在十五年前開始追蹤四千名本港長者,發現FRAX對於評估男女性老年人髖骨骨折風險的敏感度分別只有約六成及七成,而SARCF更只有約三成二及三成八,但SARCF可以顧及FRAX忽略的問題,例如曾否跌倒。 郭結合兩者後,受訪者完成問卷便可即時獲知是否高危人士,此評估的敏感度接近八成。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1962年,香港復康會籌建的全港第一所復康院在藍田落成啟用,除了是第一所全亞洲最現代化的復康中心,亦是香港第一所無障礙建築物。 隨著社會對復康需要日增,我們的服務亦擴展至其他層面,例如於1978年開展復康巴士服務,1994年成立社區復康網絡及職業復康及再培訓中心,1997年成立社會企業華康便利店等,到2000年後陸續成立易達旅遊、鄭德炎日間復康護理中心,以及成立深圳首間跨境養老院舍頤康院。 「賽馬會健康起步計劃」項目經理陳美瀅(右二)表示,計劃推出迄今已吸引逾2,300人參加,逾半參加者成功改善多項健康指數。 假如你使用桌上型電腦瀏覽「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近代的瀏覽器可讓用家按著Ctrl鍵(在Macintosh鍵盤上是Command鍵)和+/-鍵來放大或縮小字型,而按著Ctrl鍵和0則可回復預設大小。 使用智能電話和平板電腦時,你只需在螢幕上滑動手指便能放大或縮小圖文。 此外,中心亦進行各項大型的骨質疏鬆症研究計劃,包括基因研究、大型臨床及藥物研究計劃、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及跟進計劃,以及推動海內外有關骨質疏鬆症之計劃及活動的合作。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服務對象

郭表示,現時能準確地檢測骨質疏鬆的方法為雙能量X光骨質密度掃描(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但長者卻鮮會主動進行DXA,因為骨質疏鬆並無徵狀,患者難以察覺,另外還有心理及費用等因素。 他認為,長者接受問卷的心理關卡較低,故問卷可以用作初步篩查,如果結果顯示為高危,長者可再去進行較詳細的DXA檢查。 據指,若在發現骨質疏鬆時接受治療,如骨質疏鬆丸、平衡力及肌力訓練,便能降低四成骨折的風險。 「嶺大賽馬會長者健康及理財教育計劃」,為屯門、元朗及天水圍區的長者,提供消費、理財及健康規劃相關培訓,增進長者長者在退休後需要面對生活上種種需要。 三高、痛症、失眠困擾很多香港人,不少人即使知道要改善問題,往往都無從入手。 香港復康會去年8月開展的健康起步計劃,除了有護士、營養師、物理治療師等專業人士跟進,更邀得一群曾受上述問題困擾的過來人分享經驗,與病友同行,齊齊向健康進發。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個人化諮詢及跟進 健康計劃事半功倍現年58歲的盧雅然女士,本身患有高膽固醇及抑鬱症,參加「賽馬會健康起步計劃」後,成功建立每星期運動的習慣,體重在三個月內減輕了6公斤,更改善了困擾她多年的膝痛問題。 盧女士表示,「健康嚮導」和個案經理為她提供一對一的指導,因應她的情況,在改善個人飲食及運動習慣提供更貼心、更切實可行的方案,讓她的健康計劃事半功倍。 計劃今日透過網上平台舉行第二期啟動禮暨國際研討會,嘉賓包括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執行總監張亮、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教授、香港大學校長張翔教授及香港大學署理副校長(研究)顏慶雲教授。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參與計劃的社福機構之一、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總幹事李正儀博士表示,對馬會能迅速聯同各界推出計劃,短時間內為基層長者提供智能手機連免費流動通訊基本服務,以解長者燃眉之急表示歡迎。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行「賽馬會幼童健齒計劃」,向全港學前兒童提供牙科檢查服務,以檢查及控制蛀牙情況,防止兒童蛀牙情況惡化。 為加強屋苑物業管理人員的護老支援技巧,讓他們能及早介入護老危機及預防問題惡化,本計劃向物業管理及保安業的管理層及前線人員(包括準僱員),提供各項的護老技巧培訓。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健康諮詢

專職人員透過家訪,將運動融入長者的日常生活之中,並同時為長者進行家居安全評估及建議,以進一步提升防跌的成效。 過去研究顯示,超過75%長者在六個月後仍能依從訓練計劃持續做運動,而在一年的跟進期內跌倒情況更減少31%。 有見晚年抑鬱的社會現象持續,支援長者精神健康的社區服務資源分散,大眾對長者精神健康認知不足等情況,基金早於2016年主導推行「賽馬會樂齡同行計劃」,由香港大學與非政府機構合作籌劃服務内容,透過結合跨界別力量,建立以社區為本的支援網絡。 社工會初步評估參加計劃之長者的狀況,將個案轉介予指定長者地區中心以進一步核實需要及審批。 參與計劃的12間社福機構包括﹕香港仔坊會社會服務、香港明愛、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部、基督教靈實協會、香港聖公會福利協會有限公司、香港耆康老人福利會、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鄰舍輔導會、救世軍、聖雅各福群會及仁愛堂。

2020/21年度,馬會回饋社會共294億港元,當中包括透過各項博彩稅、利得稅及獎券基金撥款,向政府貢獻249億港元,以及已審批慈善捐款45億港元。 馬會是全港最大的單一納稅機構,也是香港主要僱主之一,其慈善信託基金位列全球十大慈善捐助機構。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治療中心總監郭志銳教授表示,髖骨骨折患者主要是七十歲以上的長者,據二○一二年對接近三千名髖骨骨折患者進行的調查,九成三患者年齡在七十歲以上,死亡率達兩成。 調查又發現,患者的骨質疏鬆確診率只有約四點二個百分比,顯示大部分患者當初都未能發現自己是骨折高危患者,錯過進行預防工作的時機。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長者痛症緩解計劃初步數據顯示九成受訪長者有兩個或以上疼痛部位

(2) 即場招募經評估後的高危長者參與中大醫學院的護骨防跌免費項目 。 參加計劃的人士全都是曾於過去12個月跌倒的60歲以上長者,數據顯示其中三成會於隨後一年內再跌,這些平衡力較差的長者同時患骨質疏鬆症的比例也較高,故此其骨折,尤其是髖骨骨折的風險大增。 故長者於第一次跌倒後不應掉以輕心,需要注意防跌功能訓練並約見醫生檢查骨質密度。 為繼續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建構長者及年齡友善城市,以顧及不同年齡人士所需,「賽馬會齡活城市『全城.長者友善』計劃2020」(「本計劃」)現已正式開展。 來自不同界別的公司或機構,只須在其業務或營運單位中推行最少一項長者及年齡友善措施,或提供針對長者需要的產品或服務,即可參加本計劃及獲得認證。 「香港浸會大學─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由今日(10日)起,推出「長者保健資助計劃」, 資助65歲或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半價做健康評估,領綜援的長者更可獲全費資助,估計約6.3萬名長者受惠。

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直屬北京大學醫學院,組建於 2017 年 5 月,由原北京大學醫學網路教育學院(成立於 2000 年)和原北京大學醫學部在職教育培訓中心(成立於 2002 年)整合而成。 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來訪香港中文大學,主要是為增進瞭解交流和商談學歷及非學歷課程合作,並為每年全國醫療系統人員繼續進修及業務素質提升短期培訓課程開拓合適機會。 北京大學醫學繼續教育學院來訪成員名單為張娟執行院長、 融媒體中心姜卉主任、 教育培訓中心王麗莉主任和學院辦公室孫寶芝主任。 中心亦率先引入由澳洲悉尼大學Lindy Clemson教授提出的「融入生活防跌功能」訓練計劃,幫助長者在家居環境做運動。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參加計劃

李婆婆受膝關節痛困擾多年,本來已排期在公立醫院進行置換膝關節手術。 她在半年前開始參與計劃,經過痛症緩解運動訓練後,其膝痛情況得以舒緩,行動能力亦大為改善。 賽馬會健康起步計劃的專業團隊將於現場提供即時的健康建議,你可以查詢你的健康疑難。 展覽車內容包括計劃介紹、即時評估和健康諮詢,展覽車將會於沙田區內遊走,歡迎查詢。 個案經理及健康嚮導為你提供個人化健康諮詢服務,助你於計劃三個月內實踐健康行動,陪著你走,活出健康生活。

  • 現年67歲的退休護士黃苑興女士,本身是「三高」及抑鬱症患者的照顧者,而她自己亦患有柏金遜症。
  • 研究團隊在十五年前開始追蹤四千名本港長者,發現FRAX對於評估男女性老年人髖骨骨折風險的敏感度分別只有約六成及七成,而SARCF更只有約三成二及三成八,但SARCF可以顧及FRAX忽略的問題,例如曾否跌倒。
  • [JOCOC X 50+ 博覽2023 圓滿結束]
  • 現時完成評估的1,500多位長者中,有400多人已完成或正進行由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主理的防跌功能訓練。
  • 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推行「賽馬會幼童健齒計劃」,向全港學前兒童提供牙科檢查服務,以檢查及控制蛀牙情況,防止兒童蛀牙情況惡化。

現年67歲的退休護士黃苑興女士,本身是「三高」及抑鬱症患者的照顧者,而她自己亦患有柏金遜症。 她參加「賽馬會健康起步計劃」成為「健康嚮導」,至今已協助兩個個案重整個人飲食及運動習慣。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黃女士並未因為自己患有柏金遜症而影響對其他參加者的跟進工作,反而利用作為護士的專業知識及經驗為參加者提供協助,亦因為自己也是長期病患者,她更能身同感受地了解其他患者的身心狀況,這份非一般的同理心,讓她得到其他參加者的信任,成功與他們同行,一同踏出健康生活新里程。 【社福機構外展活動JOCOC x 基督教服務處樂暉長者地區中心】 於2023年2月,本中心獲邀出席基督教服務處樂暉長者地區中心《新。里。情十週年典禮暨嘉年華》。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健康計劃

合資格長者在進行審批時必須正接受社會福利署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年滿65歲、非居住於安老院舍、未擁有智能手機,並必須經由參與計劃的12間社福機構轄下的長者地區中心及長者鄰舍中心的社工轉介。 為增強疫情防控,特區政府宣布由12 月 9 日起,市民必須在大部份公共場所及所有持牌食肆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2023 有見部份貧困長者因沒有智能手機而無法使用「安心出行」,香港賽馬會今天(12 月 21 日)宣布透過其慈善信託基金撥捐 2,700 萬港元推行賽馬會「智融易」長者數碼支援計劃。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有份參加「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的62歲林女士,在醫護人員協助下示範跌倒風險評估的平衡力測試項目。 四間本地流動通訊網絡商包括﹕3香港、中國移動香港、CSL、和SmarTone將透過企業社會責任模式支持計劃,並為社福機構夥伴提供技術支援。 免責聲明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香港賽馬會

完成計劃的參加者中,超過86%認為計劃能夠幫助他們控制疾病,超過一半亦成功改善了體重、身高體重比例(BMI)、腰圍及血壓等健康指數,改善「三高」、失眠及痛症,重拾身心靈健康生活。 中大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總監郭志銳教授(左三)與「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的負責團隊,連同發布會嘉賓包括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醫生(左六)、香港賽馬會慈善事務經理列浩然先生(左五)及中大醫學院院長陳家亮教授(右六)大合照。 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助,香港浸會大學許士芬博士體康研究中心與香港中文大學攜手合作,於2019年推出「賽馬會『肌』不可失大行動」。 這個為期三年的計劃為長者設計了一系列簡易家居運動訓練,以助他們強化肌肉骨骼系統。 香港復康會認為,計劃反映推動地區持份者的合作能有效提升社區的健康意識,建議透過鼓勵及推動社區持份者對基層醫療健康工作的溝通和發展,提升市民關注個人健康的意識,掌握有效方法管理健康,減少患上長期病患或其他嚴重疾病的風險,長遠減輕公營醫療服務的負擔。 長者完成評估後,會由註冊護士講解評估結果及提供專業指導,並因應跌倒風險高低而被編配參加運動介入治療或家居「融入生活防跌功能訓練」,以提升他們的防跌知識及能力。

中心推出為期五年的賽馬會「擁抱健康」中醫計劃,包括今次的長者保健資助,希望長遠提升市民健康。 由香港中文大學主辦嘅賽馬會長者髖骨骨折預防計劃透過社區篩檢髖骨骨折計劃,以預防性策略,減低相關風險;另外,就減少患上長期病患的健康管理支援,香港復康會在去年推行「賽馬會健康起步計劃」,透過一站式健康管理服務模式,建設健康社區。 該計劃會為參與的長者提供防跌教育及訓練,提升他們的防跌意識及能力。 現時完成評估的1,500多位長者中,有400多人已完成或正進行由物理治療師或職業治療師主理的防跌功能訓練。 中心會於隨後一年內每三個月追訪參加者的跌倒及骨折情況,並分析數據,希望能有效預防長者跌倒,減低骨折率。

他續稱,「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推行至今,為逾千名來自全港各區的長者進行評估和分析,發現他們再跌倒的風險不低,反映問題必須予以正視。 如能為長者於社區提供有效的防跌及防骨折計劃,相信可有助減少長者因為骨折的入院率及死亡率。 本港人口老化嚴重,十八年後、即二○三六年,六十五歲以上長者人口將佔總人口的三成。

「香港中文大學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並沒有認可特定的瀏覽器或建議使用哪一個瀏覽器。 本文內容包括部分常用的瀏覽器,但提及某一個瀏覽器並沒有暗示任何認可或建議的意思。 演藝界老友記胡楓及羅蘭今日到位於太子的浸大賽馬會中醫疾病預防與健康管理中心,出席計劃啟動禮及參觀。

計劃簡介 : 香港老年學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於今年九月展開「賽馬會長者友善屋苑計劃」,為期三年。 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 此計劃延續本會「護老關愛網絡計劃」及「屋苑關顧護老計劃」的豐盛成果,以「屋苑為本」模式,支援物業管理及保安行業成為社區上重要護老團體;並促進社會人士關注護老需要,共建長者及護老者友善社區。 治療中心現正進行為期三年的賽馬會長者骨骼健康計劃,目標為二千一百名六十歲以上、過去一年曾跌倒的長者進行跌倒及骨折風險評估及跟進,費用全免。 為照顧人口迅速老化為社會帶來各種需要,馬會於2012年宣布撥款1.1億港元推行「賽馬會智安健計劃」,配合獎券基金九億元「長者中心設施改善計劃」,優化全港超過200間長者中心內的設施,包括添置健身器材和平板電腦等,直接讓20萬名長者中心服務使用者更投入社區生活。

【JOCOC x 50+ 博覽 2023】 中文大學賽馬會骨質疏鬆預防及治療中心繼續接受大會邀請參與今年的活動。 我們的攤位是A22及A24, 會有 (1)「健骨防跌提富機」評估活動 (50歲或以上); 及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