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夫婦合併免稅額2023全攻略!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夫婦合併免稅額

若你使用網上報稅,可到帳戶中的「補充資料」一欄填寫需補充的資料並遞交申索。 申請書必須在繳付暫繳稅限期前 28 天,或在繳付暫繳稅通知書發出日期後14天內送抵稅務局。 若然你的暫繳稅款是分兩期繳交,而你在限期前已繳交了第一期稅款,你仍可申請暫緩繳第二期的全部或部分稅款。 如果你們英國房子夠大,有多餘房間,其實可以用作出租如 AirBnB。 條件是業主必須也住在同一單位,如果房租收入超過7,500鎊就要繳稅。

夫婦合併免稅額

若採用分開評稅的話,陳先生在扣除基本免稅額、子女免稅額及稅款寬減後,須繳交17,900元稅款;而陳太太在扣除基本免稅額及稅款寬減後,則須交17,900元。 採用合併評稅的話,兩人扣除強積金供款後的入息合共92.4萬元,在扣除已緍人士免稅額、子女免稅額及稅款寬減之後,應繳稅款達63,800元。 夫婦合併免稅額 在覆核申索時,税務局可能會要求申索人提交證據以證明受養人 符合申索政府傷殘津貼的資格。 如果受養人有向社會福利署申領 傷殘津貼的話,納税人可提供申領津貼的檔案編號以資證明。 而税務局也會接受該份醫療評核報告作為符合免税額的證明。

夫婦合併免稅額: 報稅2023︱夫婦應合併或分開報稅著數啲?

稅局亦有製作了個人入息稅「計稅機」,讀者們可以試輸入兩夫妻的情況,然後依上面四個選項試出最低稅款的組合。 不過,這個計算機不會考慮納稅人分別以薪俸稅/物業稅及利得稅評稅的組合,所以也未算盡善盡美。 但是,他可以在「為賺取租金收入而支付的按揭利息」中扣除部份入息,所以,他的實際稅款會比納稅人A為低。 如果你於該課稅年度,入息高於13.2萬元(即月薪平均達1.1萬元),稅局將在指定日期向你發出報稅表,你需要在1個月內交回報稅表。 納稅人亦可以使用由税務局製作的簡單税款計算機,計算應繳的薪俸税或個人入息課税税款。 在薪俸税下,已婚人士及其配偶是作為獨立的個別人士分開評税。

夫婦合併免稅額

而小資族夫妻選合併計稅較優,有可能遇到一種狀況,就是夫妻收入落差太大,也建議用合併計稅比較有利。 夫妻計稅有三種方式,分別為全部所得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各類所得分開計稅,後兩種分開計稅又可再細分成「以夫或妻」分開計稅,細算下來可以有五種繳納金額。 在上述情況下,選擇合併評税反而會交更多稅,税務局會在評税通知書內評税主任附註一欄通知納税人及其配偶,並為他們分開評税,分別發出評税通知書。 稅務局已發出約247萬份2021/22課稅年度的個別人士報稅表,納稅人需要在一個月內,即7月2日或之前遞交報稅表,經營獨資業務人士的交表限期為三個月,即9月1日或之前。 值得留意的是,根據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政府將會於2022/23年課稅年度為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提供一次性寬減,每宗個案上限為6,000元。

夫婦合併免稅額: 合併評税

如你就你或你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扣除長者住宿照顧開支,則你不得在同一課税年度就同一名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獲給予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 如你或你配偶在有關課税年度內獨力或主力撫養兄弟姊妹,則該兄弟姊妹方被視為由你或你配偶供養。 如除你以外有其他人士在同一課税年度均有資格就同一兄弟姊妹申索該免税額,你們必須互相議定由誰人提出申索。 由於在2021/22年度,利得稅、薪俸稅及個人入息課稅可獲寬減100%的稅款,每宗個案以10,000以為上限,因此以下計算會套用此情況。

夫婦合併免稅額

如欲申索「供養父母及供養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免税額」,受養人必須通常居住於香港。 因此,如受養人於該課税年度居於內地,你便沒有資格申索該項免税額。 如納税人、其分居或已離婚的配偶及其他人士就同一未婚子女均有資格申領子女免税額,税務局局長會請所有申索人自行協議他們之間應由誰享有該免税額或協議如何分攤該免税額。 如未有作出協議,税務局局長會根據各申索人對該名子女的供養及教育作出的貢獻來決定分攤這子女免税額的基準。

夫婦合併免稅額: 免稅額填錯/填漏如何補救?

所以英國有不少家庭都會出租一兩間房做Bed and Breakfast,不過需要申請B&B牌照及早上提供English 夫婦合併免稅額 Breakfast。 法例訂明父母不能因曾支付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而申索單親免税額。 夫婦合併免稅額 父母亦不會因照顧和監護第二名或其他子女的起居生活而得到更多的單親免税額。 倘多於一名人士有資格就同一位受養人申索免税額,他們須議定由那一位提出申索。 如這個女兒符合其他申領子女免税額所須的規定,無論她的父或母有否正式結婚,他們都可申索這個女兒的子女免税額。 如果不依時交稅(第一期),稅務局會徵收包括第二期稅款的全部欠款之5%作為罰款。

一般來說,假如兩夫妻均有入息,分開評稅便可以好好利用兩人各自的個人入息稅或薪俸稅的稅階,達至慳稅的效果。 由於今年財爺已提出個人入息稅及薪俸稅二萬元稅務寛免,每人月入若不超3萬元,更可以接近完全寛免。 相反,如果選擇個人入息稅合併報稅,在合併後只剩一條稅階,稅務寛免亦只剩下一次二萬元,所繳的稅款便會較高。 假如選擇合併評税,已婚人士及其配偶的入息會被歸納一起計算。 如合併評税不能減省税款,評税主任會為他們分別發出評税通知書。 如已婚人士或其配偶其中一方的入息少於他/她應得的免税額,採用合併評税對他們應該有利。

夫婦合併免稅額: 報稅懶人包2022|6項可扣稅的項目

你已經就你的祖父母享有供養祖父母免税額,所以你的父母並不能就同一受養人申索供養或額外供養父母免税額。 法例規定,納税人可申索已故配偶的父母、祖父母或外袓父母的免税額。 可是,由於你已與你的配偶離婚,因此,他的父母並不屬於你已故配偶的父母。 在報税時,請細閱「個別人士報税表指南」,確認你符合申索供養父母免税額的資格,然後按你供養父母的情況,如實填妥報税表第 11.4 部。 你亦無須在提交報税表時附上證明文件,但須保留有關文件 6 年(由有關課税年度完結起計),以便税務局日後抽查時可提交查驗。

如果你的兒子修讀的是全日制課程,他亦即是接受全日制教育,你可申領他的子女免税額。 如果只是一些短期課程或部分時間制課程,他便不是接受全日制教育,你不能申領他的子女免税額。 在學徒訓練計劃下所簽訂的學徒合約,是學徒與僱主之間的僱傭合約。 一般來說,賺取較高入息的一方申索子女免税額,會較為有利。 不過,如果其中一方是以標準税率評税,則由另一方申請申索子女免税額會較為有利。 如果資金許可,不少借款人希望提早償還稅貸以減省利息支出,要注意大部份銀行或財除機構均會為提前還款收取額外費用,一般為貸款額的若干百分比。

夫婦合併免稅額: 「物業稅」vs「個人入息課稅」

在供養父母免税額的規定下,居住單位的業權,並不是釐定是否同住的因素。 你雖與你父母同住,但要享有供養父母免税額及額外免税額,你須符合供養的申請規定。 如你父母與你同住至少連續 6 個月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供養父母免税額。 如你父母與你全年同住而無須付出十足有值代價,你便可享有額外免税額。 如你的受養父母遷移內地定居後,只是間中回港探親,他們不是通常居住於香港,因此不符合申索條件。

如果在繳稅日起計6個月後,納稅人仍未有交稅,稅務局會再徵收10%附加費。 另外提供一個小貼士,一般來說,賺取較高入息的一方申請「子女免税額」會較為有利。 夫婦合併免稅額 不過,如果其中一方是以標準税率評税,則由另一方申請「子女免税額」會較為有利。 夫婦合併免稅額 稅務局局長譚大鵬鼓勵納稅人透過「稅務易」電子服務平台提交報稅表,指電子平台不但方便、安全又環保,更可確保報稅表能準時送達稅務局。

夫婦合併免稅額: 父母免稅額可以多人攤分嗎?

子女免税額是父母因出錢支付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而給予的免税額,而單親免税額則是因父母照顧和監護子女的起居生活而給予的免税額。 因為該漏報金額約9萬多小於20萬元,故銀行承辦人依法讓客戶提領,不用先去國稅局補申報遺產稅後,再回頭提領現金,免去舟車勞頓。 個案中的客戶,在被父親往生2個月內就提出遺產稅申報,因為遺產中只有銀行定存及房屋一戶,繼承人只有母親和客戶共兩人,所以很快就取得國稅局的遺產稅免稅證明書。 當遺產稅申報時,實務上會有不動產、現金、存款或是股票等等,依照遺產及贈與稅法規定,應該按被繼承人遺有財產課徵遺產稅,所以必須合併申報遺產稅。 正業地政士聯合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說,當繼承發生時,如果要拋棄繼承權,應該於知悉有繼承權3個月內向法院提出聲請,死亡發生後6個月申報遺產稅,具正當理由不能如期申報者,可以申請延長期限以3個月為限。

法例規定在納税人與配偶分居或離婚的那一個年度內,納税人不能享有「單親免税額」。 舉例說,納税人在2022年8月離婚,他/她在2022/23年便不會得到「單親免税額」,要到2023/24課税年度的評税才能提出申索「單親免税額」。 夫婦合併免稅額2023 夫婦合併免稅額 夫婦合併免稅額2023 因此,你應首先向你父母查詢,憑他們所持有的資料及記憶,確定他們的出生月份。 夫婦合併免稅額2023 如你的父母在2022/23課税年度年滿55歲,你便可在有關報税表的11.4部,填上有關資料,包括他們的正確出生年份及月份。 夫婦合併免稅額 職業訓練局屬下訓練中心提供不同程度的課程,如一年及兩年全日制課程、職前的訓練課程和部分時間制課程供在職人士修讀。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