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體恤安置10大分析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體恤安置

1983年,她聽從社工建議,與丈夫離婚並以「精神受壓迫」為由,申請體恤安置,並於兩個月後獲派公屋。 但其實多年來,她一直與前夫同住,而負責個案的社工亦知道他們的夫妻關係。 鍾於1980年嫁到香港,當年木屋的居住環境惡劣,而公屋輪候時間估計需時三年。 為了快要出生的兒子,她找社工求助,得知單親家庭可獲特快「上樓」安排,亦可為兒子申請單親綜緩。

體恤安置

當年建議鍾假離婚的社工已經離職,接手鍾個案的黃姑娘,亦坦言知道鍾藉假離婚騙取公屋,「當年輪候公屋的情況不樂觀,而鍾所住的木屋實在不適宜孕婦居住,這只是逼不得已的做法」。 黃姑娘續說,她每一次都會很小心處理所有個案,處理個案時會跟從社會福利署的工作指引,她亦相信前線社工有獨立的判斷能力。 不過,社署回覆本報查詢時,卻不肯透露每年有多少體恤安置戶獲搬遷津貼。 至於梁勤友的個案,署方指沒有拒絕梁的申請,只是負責個案職員在梁取得配房通知書後未能與她聯絡。 大坑西邨居民權益關注組主席歐陽潔珍表示,上星期已向居民信箱派發「大坑西邨重建項目居民遷置回箋」,收集居民意見集體回覆平民屋宇。 信中有兩項選擇,分別促請政府「一屋換公屋」需求,無需發放過渡期居居所租金津貼,或要求業主承擔及安排住戶重建後,遷置入住永久及過度居所責任,清楚交代回遷單位的詳情及條件。

體恤安置: 區議員質疑「體恤安置」申請多被拒絕

(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69歲的曹伯伯居住在深水埗一幢唐樓的九樓劏房,本任職點心師傅的他,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失業,其後中風,不良於行,現時倚靠綜援金生活。 輪候公屋未獲配屋上樓,又無力遷往有升降機的大廈居住,出入要拄着枴杖「撐」九層樓的樓梯十分辛苦,令他不敢踏出家門。 69歲的曹伯伯居住在深水埗一幢唐樓的九樓劏房,本任職點心師傅的他,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失業,其後中風,不良於行,現時倚靠綜援金生活。

體恤安置

平民屋宇重申,大坑西新邨的重建及回遷建議「合情、合理」,能夠滿足絕大部份合資格租戶的需要;相關的工作亦跟步驟、按程序,提供足夠時間讓租戶考慮。 有議員指不少單身殘疾人士,與其他非長者單身申請人一樣,輪候公屋需時甚久。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書面回覆指,單身殘疾人士有各種途徑申請公屋,包括「體恤安置」,過往數年約預留2千個單位作「體恤安置」,而過去5年經社署推薦獲「體恤安置」入住公屋的殘疾人士個案為291宗。 體恤安置本是為有特別需要的家庭而設,卻成了部份人快速「上樓」的捷徑,對社會上輪候公屋多時的家庭造成不公。 曾任檢控官的大律師黎安妮表示,香港現時未有監管假離婚的法例,社署應做好把關工作,加強巡查。

體恤安置: 香港文匯網

緊急救濟是為天災或其他不幸事故的災民,及因樓宇成為危樓而遭發出封閉令以致被着令撤離家園的受影響人士提供食物(或現金代替膳食)及救濟物品。 緊急救援基金旨在提供現金援助給因火災、颱風、水災或其他自然災害而需要緊急救援的人士。 「上樓」半年,社署的社工只進行過一次家訪,但會不定時約劉小姐到中心面談,了解生活情況。 民興樓互委會前主席王碧娟表示,對平民屋宇失去所有信任,亦要求他們「白紙黑字」寫清楚5年後的回遷安排及詳細資料,並呼籲在場街坊「諗清楚唔好簽住」。 15⾄59歲⾝體健康正常的申請⼈,如失業或每⽉從⼯作中所賺取的收入或⼯作時數少於社會褔利署(社署)所定標準,必須積極地尋找全職工作及參加自力更生支援計劃。 早幾個星期下身疼痛得無法動彈,她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待感覺好轉後,慢慢扶著兩旁的床架才可以坐起來。

「體恤安置」如要獲推薦,當事人及其家庭成員,必須符合五大條件:1. 必須擁有香港入境權並現居於香港;未獲香港入境權或並非現居於香港的人士不能包括在推薦內;2. 迫切需要一個長久居所,並因特殊境遇而出現社會及醫療需要(如適用),及已嘗試其證實沒有其他可以方法解決其居住問題;3. 經個案工作員,及公立醫院/公立診所醫生(如適用)分別評估為具備特殊的社會及醫療需要(如適用),而透過「體恤安置」可以解決/改善他們的問題或困境;4.

體恤安置: 大坑西邨居民批未妥善安置拒簽紙接受遷置 關注組或呈請司法覆核

譚國僑補充,已經有居民申請法律援助,並收到紙條表示收到申請表,換言之現正探討在司法程序檢討平民屋宇的做法。 交通意外傷亡援助計劃的目的是向道路交通意外受害人士,或這些人士的受養人(如受害人因傷死亡)迅速提供經濟援助。 此計劃無須考慮受惠人的經濟狀況,或有關交通意外是因誰人的過失而造成。 體恤安置2023 截至現時,房屋署從未拒絕社署轉介的體恤安置個案,於2012/2013年度獲批的體恤安置個案達2039個。

暴力及執法傷亡賠償計劃的目的是提供經濟援助給因暴力罪行或因執法人員使用武器執行職務以致受傷的人士或這些人士的受養人(如受害人因傷死亡)。 符合資格而選擇到廣東或福建省養老的綜援受助長者,可申請綜援長者廣東及福建省養老計劃,以繼續領取每月的標準金額及每年一次的長期個案補助金。 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計劃的目的,是以入息補助方法,為那些在經濟上無法自給的人士提供安全網,使他們的入息達到一定水平,以應付生活上的基本需要。 體恤安置 然而,中西區區議員甘乃威向區議會提交文件,指其辦事處經常收到要求安排盡快入住公屋的個案,但轉介至社署之後,絕大部分個案都被拒絕體恤安置的申請。

體恤安置: 假離婚騙公屋 體恤安置成上樓捷徑

通過房屋署的「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符合香港房屋委員會公布的公屋申請入息及總資產淨值限額)及符合「住宅業權審查」的規定(即沒有位於香港的住宅物業業權);及5. 有能力支付公屋租金(包括以綜合社會保障援助計劃之租金津貼或其他經濟來源支付)。 對於「一屋換公屋」的提出,平民屋宇重申,公共房屋是社會寶貴資源,必須公平善用及合理編配給真正有需要人士,才符合大眾利益。 平民屋宇一直與政府保持溝通,明白為確保對現時公屋輪候冊上的人士公平,不適宜動用公共房屋資源安置有關居民,因為有關安排如同「插隊」,有違公平原則。 平民屋宇相信,今次大坑西新邨重建項目的租戶支援及回遷安排計劃已經平衡社會、社區、有意置業人士及居民需要。

體恤安置

李女士再向社署爭取多撥津貼,卻多次被拒,最終被迫轉向志願團體求助,在團體協助下,三個多月後才獲社署再提供有限援助。 深水埗區議員李庭豐表示,整個大坑西邨重建計劃聽得最多是重建、共識、協助及安置,直言「除咗重建係真,其他都係假」。 他指上屆政府於施政報告提到大坑西邨重建項目,惟只是讓市建局做規劃而非重建,質疑政府在該項目有多少的協助。 有關注精神健康政策組織今年三月時曾表示近年政府收緊體恤安置審核條件,要求政府重新檢討體恤安置審批情況。

體恤安置: 綜援安全網難保障 長者隱居劏房

新報人財經(TYFP)為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財經專業的實驗平台,由學生自主編採,為社會大眾提供中港相關的金融財經消息。 另外,入伙時租客亦要繳付二、三千元公屋按金,及水電煤等逾千元按金。 陳坦言,除非體恤安置戶原居所的家電物品可搬往新居繼續使用,否則要為新居添置齊所有必需品,費用絕對不菲。

另外亦會推出一系列宣傳和教育活動,教育市民對善用公屋資源的認識,並鼓勵市民舉報濫用公屋。 關於濫用體恤安置計劃的問題,房屋署指個案主要由社會福利署審批。 劉指,申請程序比想像中簡單,她透過地區組織辦理「體恤安置」,請求地區組織的社工為她寫信。 其後她再把信交到社會福利署,社署要求她提供報警求助的證明,表明需要法律文件才會受理體恤安置的申請。 最終劉在長沙灣政府合署的民政事務處進行宣誓,這份宣誓文件具有法律效力,可代替報警記錄作證明文件,證明劉曾被丈夫虐打,並已單方面申請離婚。 「都係為個女,劏房得八十呎,佢喺床度做功課,做到要戴眼鏡!」陳直指,該家庭服務中心認為她與女兒身體健康狀況良好,並未符合體恤安置的申請資格。

體恤安置: 社會保障如何協助市民大眾

然而,有中西區區議員表示,當區的市民申請「體恤安置」,多被社署拒絕。 社署回覆中西區區議會時提出數據指,當區多數申請也獲得推薦,部分不獲推薦者,則是不合資格人士。 「 體 恤 安 置 」 並 不 是 一 般 的 公 屋 申 請 , 而 需 由 專 業 社 工 或 授 權 人 士 為 個 案 作 全 面 評 估 。

公屋輪候時間不斷創新高,截至去年12月底,房委會共收到150,200宗一般公屋申請,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5.5年。 一些有迫切及長遠房屋需要,但因特殊境遇出現社會及醫療需要(如適用),而沒有其他可行方法解決其居住問題的申請人,可以申請「體恤安置」,由專業社工或非政府機構社工評估後,社署會向房屋署推薦個案,之後可加快編配進度。 秀琴曾申請「體恤安置」房屋援助計劃,希望儘早上樓,不過近年經「體恤安置」成功獲編配公屋的個案數字由2011年至2012年度開始逐年下跌。 根據社署數字,2015年至2016年財政年度中房屋署共編配1,458個「體恤安置」公屋申請。 曾跟進劏房個案的循道衛理亞斯理社會服務處社工薛家進估計,社署或認為秀琴可以透過搬較大的房屋解決椎間盤突出的腰痛問題,因此未必能成為申請「體恤安置」的有力理據。 他又舉例指出,過去曾為一個患有腎病的個案申請「體恤安置」,由於腎病病人需要較大的空間及良好的衛生環境,無論病人搬遷到任何劏房環境都不能滿足他需要,最後成功獲醫務社工轉介成功申請「體恤安置」。

體恤安置: 曾申請「體恤安置」不獲批

另外,平民屋宇表示,社會福利署就因重建計劃而向大坑西新邨租戶建議發放的各項津貼(包括租金津貼、一次性津貼、特惠搬遷津貼等),對現居邨内領取綜援及長者生活津貼人士的影響作出了酌情處理,解除了受影響租戶的顧慮。 平民屋宇回應稱,公共房屋是社會寶貴資源,「一屋換公屋」如同「插隊」,有違公平原則。 房屋署除了用公屋計分制分配公屋,亦會為有個別困難的申請人提供體恤安置,讓單親家庭及家庭暴力受害者,於三個月內獲派公屋。 體恤安置2023 但本報記者發現有人利用房屋署體恤安置的漏洞,以假離婚騙取公屋,將輪候時間縮短至三個月,對輪候冊上苦苦等候的家庭造成不公。 房屋署每年平均處理約二千宗體恤安置的個案,綜援人士獲分配入住公屋後,可按照綜援指引向社署申請搬遷津貼,購買家具電器等必需品。 一般情況下,社署會按照綜援家庭中年老、殘疾或經醫生證明健康欠佳的合資格成員人數,發放定額津貼。

「 體恤安置 而家睇醫生我都覺得冇咩希望,我只係希望早啲排公屋,唔洗擔心俾人查到冇地方住。」秀琴幽幽地說。 新報人(SPY)創刊於1970年,因應傳媒業變革及科技進步,發展成多媒體資訊平台,並持續更新新聞資訊。 「飲咗酒佢就控制唔到(情緒)!」三十多歲的朱女士(化名)曾因被前夫虐打而報警六次,上月她終於獲得暫准離婚令。 她憶述,自○九年誕下兒子後,前夫性格愈趨暴躁,常因小事動手,令她血流如注,有次更用雙手緊捉朱的手臂亂扯,甚至用拇指大力按其下顎。 對於家暴場面,其六歲的稚子見怪不怪,惟朱有次發現兒子無故自打頭部,為避免兒子因暴力影響成長,她決心離開前夫。

體恤安置: 引用:識得有個人 體恤安置 頭撘尾 一年上樓 不過

輪候公屋多年,不少長者希望通過體恤安置計劃加快上樓,沒想到申請此計劃要「過五關斬六將」,還要鬥長命。 有長者在社工轉介的第一關就「卡住」,社區組織協會建議放寬體恤安置額的審批標準。 當綜援受助人獲體恤安置後,可自行向綜合家庭服務中心提出申請,要求由社署負責監管及審批的慈善信託基金提供新居入伙津貼。 其中鄧肇堅何添慈善基金列明援助範疇,包括「以應付在遷往安置區及公共屋邨新居所需之支出」。 多次協助市民申請體恤安置的前線社工陳先生表示,大部分獲准配房的市民,都沒有太多儲蓄,所以新居入伙時,每每需要他人協助,提供家具電器及應急錢,所需費用動輒萬元。

體恤安置

根據房屋署的體恤安置條例,房屋署會為有個別困難的申請人提供體恤安置,體恤安置的申請亦不設上限。 房屋署會接手處理社會福利署或前線社工轉介的合資格申請個案,申請人須提供文件證明婚姻狀况,或以宣誓文件代替法律文件,經社署確認的離婚個案,申請人可提供宣誓文件以代替離婚法律文件。 體恤安置的申請人需要由個案社工推薦,單位主管、家庭綜合服務中心、社會福利署地區福利專員三重批核,最後交由房署決定結果。 社協副主任施麗珊建議,應放寬體恤安置額審批標準,當申請人不滿意審批結果時,亦可以循中央上訴機制,覆檢個案。 按現行政策,一些有特殊需要的人士,可向社會福利署(社署)申請「體恤安置」,經審查後,合資格人士可獲社署向房屋署推薦,加快上樓進度。

體恤安置: - 體恤安置

曹伯伯去年中風後要用枴杖輔助步行,住在九樓令他每次出行都苦不堪言,「上樓很辛苦,腳沒力氣,上來基本不會再下樓了」。 體恤安置 體恤安置 曹伯伯一家三口住在「一劏五」的劏房,最多時有十幾個人同住,共用廚房與廁所,若要洗衫只能到天台手洗。 他居住的劏房約70平方呎,放了一張碌架床,他與太太睡下床,就讀中四的18歲女兒睡上床,要坐在床上溫書,「很辛苦,但她都理解屋企的情況」。 該數個由社署管理的慈善或信託基金,包括鄧肇堅何添慈善基金、李寶椿慈善信託基金,以及蒲魯賢慈善信託基金等。

體恤安置

鍾與丈夫商量後,決定找律師辦理離婚手續,然後向社會福利署申請「體恤安置」。 目前家暴受害者可經社署向房屋署申請體恤安置、有條件租約或分戶獲得合適居所。 體恤安置 符表示,與相關機構的社工交涉時,對方只不斷推說要徵詢上司意見。 他認為,兩個個案都符合體恤安置的要求,家庭中心有責任協助她們。 對於是否因公屋供應緊絀,令社工拒絕申請,他就反駁指十年前公屋輪候時間更長,公屋供應問題只是藉口。 他強調家暴問題涉及生命安全,若處理失當隨時令○四年的天水圍滅門慘案重演。

體恤安置: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其後在志願團體及議員協助下,她才在上月中獲體恤安置,獲分配柴灣一個公屋單位。 雖然社署設有搬遷津貼供獲體恤安置的綜援人士申請,但不少申請人卻遭社署前線人員刁難,令他們連添置基本家具的能力也沒有,迫於向志願團體求助,有志願團體單去年已接獲逾百宗求助個案。 李庭豐又指,居民最關心一定是安置問題,現時平民屋宇只開出搬遷津貼,合乎資格人士才可遷回。 他表示大坑西邨大部份為退休人士,難以有條件及入息證明在外租屋,又指一次過津貼可能會令生活困難的居民,超出社署資助的資產限額,日後未必能夠繼續申請其他津貼。 大坑西邨即將啟動重建,多名居民仍不滿平民屋宇有限公司6月初公布的安置方案,批評重置期內欠安置安排。

  • 「體恤安置」如要獲推薦,當事人及其家庭成員,必須符合五大條件:1.
  • 由於無力添置家具電器,她遂向志願團體求助,才得悉可向社署申領搬遷津貼,豈料署方只批准她購買兩張合共不超過一百元的椅子。
  • 新報人(SPY)創刊於1970年,因應傳媒業變革及科技進步,發展成多媒體資訊平台,並持續更新新聞資訊。
  • 此計劃無須考慮受惠人的經濟狀況,或有關交通意外是因誰人的過失而造成。
  • 曹伯伯去年中風後要用枴杖輔助步行,住在九樓令他每次出行都苦不堪言,「上樓很辛苦,腳沒力氣,上來基本不會再下樓了」。
  • 根據社署數字,2015年至2016年財政年度中房屋署共編配1,458個「體恤安置」公屋申請。

社 會 福 利 署 ( 社 署 ) 負 責 向 房 屋 署 推 薦 個 案 。 房 屋 署 接 獲 有 關 推 薦 後 , 會 向 當 事 人 進 行 詳 細 資 格 審 查 , 並 向 合 資 格 的 當 事 人 編 配 公 共 租 住 房 屋 單 位 。 房屋署回應指,房屋署的前線管理人員會進行每兩年一次的家訪,偵察租戶是否有濫用公屋的情況,如有發現將會採取嚴厲措施,遏止租戶濫用單位。

根 據 既 定 的 機 制 , 公 屋 租 戶 及 公 屋 申 請 者 的 相 關 公 屋 安 排 申 請 會 先 由 房 屋 署 進 行 資 格 審 查 及 批 核 。 黎安妮又指,香港現時沒有監管假離婚的法例,大多數情況會以串謀訛騙檢控當事人。 不論當事人是否成功騙取公屋,控方只需證明當事人存心訛騙就能入罪。 但黎亦指,法律沒有訂明已離婚人士不能同住,因此很多時控方都會遇上舉證困難,往往只能靠當事人主動招認。 黎認為,社署應做好把關工作,嚴謹處理申請人的申請文件,亦應加緊巡查,找出騙取公屋的人士。

體恤安置: 社會保障如何協助市民大眾

陳坦言當刻「個心好痛,想攬埋個女跳橋!」跟進其個案的香港防止虐待長者協會首席顧問符偉樂表示,多次要求社工按政策為陳申請體恤安置,但對方一直拒絕。 過去三年,新呈報虐待配偶/同居情侶的個案有上升趨勢,家庭暴力受害者可向社會福利署申請體恤安置,解決住屋需要。 不過,有負責協助家暴受虐人士的綜合家庭服務中心,卻屢次拒絕為受虐者提交申請,令受虐者只有搬到劏房度日。 有曾因家暴而報警六次的婦女,只獲社工建議以綠表申請公屋,打發離開。 亦有婦女因沉迷賭博的前夫索錢不遂而慘遭多次毒打,惟她仍遭社工指未符合體恤安置申請資格,令她一度萌起自殺念頭。 有立法會議員估計前線社工受到社署壓力,為免被指審批太寬鬆,自行提升體恤安置申請門檻。

社署為體恤安置戶提供的搬遷津貼,名義上是綜援人士便可提出申請。 體恤安置2023 但有熟悉社署內部運作的社工透露,很多申請均會被拒諸門外,求助人需轉而向社署管理的慈善或信託基金,申請新居入伙津貼。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榮休教授周永新早前接受《大公報》訪問時表示,不少人收入不足夠生活,若政府最初設定的八萬五建屋計劃如期落實,社會怨氣沒這麼大,樓價不會飆升太多。 他以曾替政府做退休保障研究為例子,每個長者退休後有基本收入,就是目標,老年金亦要訂個目標維持基本生活,有客觀標準,除了住屋,要按衣食基本維持3000元。

體恤安置: 假離婚騙公屋 體恤安置成上樓捷徑

她持續覆診,痛得受不了就到醫院打止痛針,秀琴說:「真係痛到死,行路都行到痛,訓覺都訓唔到。」醫生向她開止痛藥,但病情從來都沒有好轉,「政府醫院就係俾止痛藥你,冇咩幫助。」於是她又自行到外間看中醫,每月又有幾百元額外支出。 「我覺得自己都唔知點先醫治得好,中醫又睇西醫又睇,止痛藥又食,始終都醫唔到我。」她一臉絕望,訪問時一直看著窗邊,始終沒有注視過任何人。 她又住過要共用洗手間、月租三千的100呎劏房,家中環境窄小得連放下一部洗衣機都是奢侈,要洗衣只好到共用的洗手間蹲下來洗衣,結果一蹲又令椎間盤突出病情惡化。 「去醫院睇醫生,佢話呢啲係小動作,叫我做少啲,可能都會影響腰骨。」劏房無法放下洗衣機也沒有辦法,她唯有繼續蹲下洗衣,直到前幾年她確診患有腰椎盤突出,腰椎之間還長了一長4厘米的骨刺。 多年前秀琴在餐廳做侍應,工作十小時全程站立,下單、結帳、外賣通通都要做,忙起來時還要負責搬貨。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