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燕麥當主食2023詳細資料!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選燕麥的時候,優先純麥片,也就是配料表只有燕麥片,蛋白質含量高於11%的。 由於一般人所接觸的主食類食物主要是白米飯,或由白麵粉加工製成的麵條、土司、麵包、饅頭及餅乾、零食等精製加工食物。 而從糙米加工成白米,及小麥加工成白麵粉的過程中纖維約損失了82~84%,因此若我們只吃上述這些主食類食物的話,恐無法獲得太多的纖維。

燕麥含豐富的水溶性纖維「β-聚葡萄糖」(β-glucan),依大量科學研究證實,每日攝取超過3公克以上β-聚葡萄糖(約60公克重的生燕麥片),可以降低「血中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 所以要提醒粉絲,選擇燕麥片時,看清包裝上的營養標示,不加糖、有健康食品認證,清楚標示膳食纖維和β-聚葡萄糖含量,才能讓減脂(體脂與血脂)事半功倍喔。 早餐吃麥片聽起來好處多多,事實上,有更多人為了追求完美的體態,開始選擇吃麥片補充營養,但麥片熱量不低,怎麼吃才健康? 現在就讓楊名權醫師與周千欽營養師,剖析想吃麥片的你可能會遇到的問題。 選擇1~2餐的主食替換成燕麥片,同時配合優質蛋白質,如豆漿、水煮蛋、水煮雞胸肉、毛豆等,同時要配合水分攝取,免得因為缺乏水分,讓膳食纖維刮傷腸胃道,或是造成脹氣。 燕麥富含beta-葡聚醣成分,可以有效降低血糖、膽固醇、促進腸道好菌的生長。

燕麥當主食: 燕麥葡萄乾餅乾

不過,雖然營養師以燕麥作為提高膳食纖維的妙招,但你知道嗎? 市售麥片、榖粉商品,很多都是經過調味的,裡頭所含有對健康助益的燕麥、榖類含量並未受到規範,而且含有精製糖,反而增加熱量負擔,也會有肥胖的問題。 外食族也可以準備隨手包的燕麥片,在早餐或下午茶時吃,熱量不高又可以補充膳食纖維,也可以加到無糖豆漿或牛奶當作早餐,也建議在點餐時多點一至兩道的蔬菜,讓攝取量更達標。

燕麥當主食

相比於精米白麵,它們的鉀、鎂、纖維的含量,都不錯;紅豆、花芸豆等,吃起來會比綠豆更溫和、舒服;而豌豆的B 族維生素含量非常的高,膳食纖維也高。 不必三餐都把燕麥當飯吃,根據她輔導病人的經驗,只吃1餐燕麥飯,血脂、血糖下降的效果不明顯,但如果每天吃2餐,效果就很好,如早餐和晚餐,對於外食的上班族也比較方便。 [周刊王CTWANT] 據《齊魯晚報》報導,5胞胎出生後住在娘家,晚上睡覺一家7口擠在一間臥室,地上堆滿尿布和奶粉,除了2張大床,只剩喝水小桌旁的一點小空間,臥室的大窗戶導致冬天房屋保暖性不好。 5寶媽擔心孩子受凍,晚上睡覺時,會隨時起來加炭,因為只開空調有時不夠暖,需要和暖氣片一起... 季節性食物:蓮子、蓮藕、菱角和栗子~這幾個季節性食物中,屬於種子類的蓮子和栗子纖維最高,其次是蓮藕,再來則是菱角。 燕麥當主食2023 當燕麥粥開始冒泡變稠後,以一次四分之一杯的份量加入熱水,讓燕麥粒再度變稠後再加一次水,重複此步驟,不用五分鐘就能完成。

燕麥當主食: 燕麥片是個好東西,但千萬別這樣吃法

因此,我們可別以為燕麥片的好處多多,認為一份燕麥的膳食纖維是一份白飯的30倍,就毫無節制的增加攝取。 因為我們也不能忽略,「燕麥片所含的澱粉是一般白飯2/3的量」。 因此,當增加燕麥攝取的同時,其他主食類也要相對減少,如此一來,整體的醣類例才能控制在每日總熱量60%以下的合理範圍。 燕麥是醫護人員經常建議糖尿病、血糖偏高、血脂肪高的人,尤其是壞膽固醇高的人,可以作為飲食調理的重點食物之一。 燕麥當主食2023 台北榮總營養師舒宜芳說,燕麥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E及鐵、鋅、鎂等礦物質,富含人體必需的亞麻油酸、次亞麻油酸及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尤其燕麥中的β-聚葡萄醣的膳食纖維,能夠降低血膽固醇,減少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

燕麥當主食

他建議,可將燕麥混入白米飯裡烹煮,當成主食吃;比起白米,燕麥、燕麥片更有助血糖穩定。 燕麥球蛋白對乳糜泻患者的毒性和食用的燕麥栽培品种有關,因為不同品种的醇溶蛋白基因、蛋白質胺基酸序列、以及醇溶蛋白的免疫反應有關。 而且燕麦製品在採收、運送、貯存及處理的過程也常受到其他含麸质穀類的交叉污染。 純的燕麦所含的麸质少於小麥、大麦、黑麦或其混合種麸质含量的20ppm。

燕麥當主食: 專家的養胃建議:早晚餐內容、時間「反著吃」

如果是市面上那種一包沖泡式的「麥片」,或是「燕麥片」,通常有添加玉米澱粉、麥芽糊精等變性澱粉,這些都屬於快速消化的澱粉,吃下去後大約只需要20分鐘就會變成葡萄糖,容易儲存成脂肪,達不到減肥的效果。 燕麥當主食 自從燕麥片被證實可以降低膽固醇之後,「吃燕麥保健康、吃燕麥減肥」就成為一股風潮,許多食物都要強調自己有添加燕麥、很養生,也有人把燕麥當成正餐天天吃。 最後趙函穎營養師也提醒,民眾想要瘦身成功,除了從飲食下功夫外,搭配適度的運動,同時學會保持心情愉悅,讓自己有向健康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邁進、持續下去動力也很重要。 第2個原因,則是因為燕麥缺乏風味、口感,如果沒有足夠的毅力,每天照三餐吃,一定會吃膩、吃到怕。

其實,它們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不低,完全可以用來替代主食。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全家人一起吃飯時,不見得每個人都能接受燕麥,但婆婆媽媽們別為它傷腦筋,以為得煮2鍋飯。 「燕麥質量比較輕,和白米一起煮它會浮在上層,要吃的時候,只要把浮在上層的燕麥刮起來就可以了。」癌症關懷基金會執行長黃翠華說出輕鬆解決之道。 不習慣全吃燕麥的人,可以嘗試從白米和燕麥3:1開始吃,習慣後再慢慢調整至1:1。

燕麥當主食: 蛋白質

每天攝取3公克的β-葡聚醣可以有效降低膽固醇,差不多就等於1碗煮熟燕麥的份量(約60公克的乾燕麥片)。 趙函穎營養師推薦的健康均衡早餐組合有,黑咖啡+無糖豆漿1/2杯、茶葉蛋1顆、掌心大地瓜1條、綜合蔬菜沙拉1盒、綜合堅果1把。 燕麥當主食 饅頭、吐司、餐包30公克為一份主食,所以4份主食為120公克重,可獲得2.4~3.6公克的纖維;漢堡麵包25公克為一份主食,攝取4份主食可獲得3公克纖維,所以早餐或兩餐間的輕食若以吐司或麵包為主食的話,即可輕鬆增加纖維的攝取。 除此外你也可以自行在白米中加入紅藜、小米等其他穀物,或加入地瓜、芋頭、皇帝豆等雜糧,這不僅能增添米飯風味還能提升白飯的纖維含量。 對大部分來說,每日熱量需求在1500~2200大卡間,若依「每日飲食指南」的均衡營養原則分配,「全榖雜糧類」(以下將簡稱為主食類)的攝取量為2.5~3.5碗,也就是10~14份主食類。 張斯蘭以市售燕麥奶為例,一杯240cc約等於1.5份主食,大約是三分之一碗飯。

燕麥當主食

乳糜泻是對麸质蛋白質持續性不耐受的疾病,和個人基因有關,在已開發國家的盛行率約為1%。 在小麥、大麦、黑麦、燕麦以及其特有種及雜交種中都有麸质的存在,麸质包括了數百種的蛋白質,其中許多的醇溶蛋白。 蕎麥麵最簡單的就是冷蕎麵,清水煮熟後放在冰水中冷卻,撈入碗中配上一點蘸料一起吃,冰涼爽口。 相比於普通麵條和白米飯,全麥意麵的升糖指數值比較低,吃完血糖上升更加緩慢,消化平穩。

燕麥當主食: 自煮防疫,免費試用 21 天,看看「燕麥」的零失敗食譜

流質食物升糖指數(GI)相對較高,下肚後血糖上升速度較快。 燕麥當主食2023 趙強說,曾有研究以3顆蘋果與等量蘋果做成的蘋果泥、蘋果汁比較,證實食物形態不同,下肚後的升糖指數也不一樣,蘋果最低,其次為蘋果泥,果汁最高。 請事先燒好一壺或一鍋水,並保持微滾狀態,以利於隨時補充到以中火烹煮的燕麥粥裡。

燕麥中的可溶性纖維還會在腸內建立一層保護膜,減少碳水化合物的吸收率,維持血糖穩定。 而且,一篇刊登在生物分子學期刊研究還指出,β-葡聚醣具有調節免疫力的作用。 尤其要小心貨架上香香脆脆的花式燕麥,它們除了搭配堅果和水果乾,通常還會加入大量的油和糖,吃起來很美味,但營養真不如原味燕麥,價格也會更貴。 燕麥浸泡幾小時,加入煮沸的牛奶中,燜上20 分鐘左右,還按照個人口味喜好,可以加一勺枸杞、葡萄乾、果仁碎一起吃。 燕麥當主食2023 蕎麥麵的原料是不去殼的蕎麥,富含更完整的膳食纖維和其他營養素,如維生素B1,能改善血糖、血脂,也是減肥的好伴侶。 總之,不要像餐廳的肉醬義大利麵一樣,一份餐裡面只有醬和麵。

燕麥當主食: 燕麥奶酪

其次,燕麥雖然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但它的營養成分並不夠周全,不能完全取代所有的正餐,所以想降低膽固醇的人可別三餐都拿燕麥片當成主食,否則食用過量,飲食不夠均衡,就可能因為燕麥所含的植酸,而影響人體鈣、鐵、鎂的吸收。 首先,大家都知道吃燕麥可以延緩飯血糖上升,因為燕麥的GI值(升糖指數)比白米、糙米或胚芽米都來的低。 它的膳食纖維能增加腸胃道黏度,減緩腸道對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速度,即減少葡萄糖的吸收率,延長葡萄糖在體內的消化和利用,並降低對胰島素的刺激,有助於穩定血糖。 簡單解釋一下,就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個性一樣,每一種食物所含有的營養成分是不同的,所以只有多種類地吃,我們攝入的營養才能達到均衡。 吃飽飽,營養充足,就給了身體足夠的能量去燃脂,去減肥。

燕麥為六大類食物中的全穀根莖類食物,雖然100克的生燕麥熱量約393大卡,與100克的生米354大卡相去不遠。 「不過,這類食物煮過糊化過後,升糖指數(GI值)通常會增加,」台灣癌症基金會營養師鄭欣宜指出。 燕麥好處這麼多,產品變化也五花八門,除了一般原味的燕麥片外,市面上還有三合一粉狀燕麥、燕麥奶、燕麥棒條等加工食品。

燕麥當主食: 燕麦製品及衍生產品

雜豆是指非黃豆、青豆、黑豆之外的澱粉豆,比如紅豆、綠豆、菜豆,鷹嘴豆等等。 趙函穎營養師補充,在自己多年的門診經驗也發現,「不好吃」、「味道不好」、「缺乏變化性」,都是導致減肥過程難以持久、失敗的關鍵原因。 再加上,不論再好的食材,大家一定要有一個概念,就是日常生活飲食中,沒有絕對的單一食物可以帶來健康。 最初是圖個簡單方便;後來看了談論麩質的文章,還有關於再製食品和食物原型的選擇,決定改買白米;再後來,因為就精緻澱粉的角度來看,糙米比白米好,只是口感略差,所以換成混合米。 至於牛奶、豆漿,張斯蘭說,這兩種飲品都富含蛋白質,可加入3湯匙的燕麥片沖泡後食用,再搭配一片土司;若能選擇無糖豆漿、低脂或脫脂奶會更佳。 營養師說,燕麥奶、五穀奶雖然都是「奶」字輩,若無加奶,其實喝下肚的是液態澱粉,建議搭配蛋白質一起吃。

  • 燕麦β-葡聚醣是由混合鏈的多醣組成,其中D-葡萄糖或是D-吡喃葡萄糖之間的化學鍵可能是β-1, 3鍵結或是β-1, 4鍵結。
  • 俄罗斯人非常欣赏燕麦做的黑面包,现代由于认为燕麦是低热量的健康食品,需求量大产量又低,价格要比小麦高。
  • 但好在,很少有人天天只抱著玉米啃,日常飲食中的其他食物,能夠填補這兩種氨基酸的空白。
  • 我們整理了下面這份優質主食榜單,下面10款推薦主食,按推薦度從低到高排序,讓你能吃得有滋味的同時,更健康更營養。

當然是基於健康考量,已經不是年輕小傢伙,不能再像以前那樣隨意折騰身體,新陳代謝下降之後,只有單純醣份熱量的進食,總覺得不太划算。 燕麥當主食2023 燕麥當主食 為了讓肚子肉和腰內肉不要太猖狂,稍微「不易」也是應該的。 一年過去了,我的飲食習慣也在有意識的調整之下有所改變,不太會再暴食、或是整天只吃澱粉食物,除了偶爾想鬆懈偷懶的時候,不過那也只會有一餐,一個稍微放縱的概念(而且說起來吃澱粉好像還比吃油炸食物好些)。

燕麥當主食: 新聞自律規範

從營養學角度來分析,燕麥含有豐富的-聚葡萄糖、膳食纖維,適度食用確實有促進腸道蠕動,輔助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不讓血糖在進食後快速飆升,提升飽足感的好處。 不過要特別提醒的是吐司、饅頭、麵包類這類主食主要是直接單吃,這意味著只吃到澱粉、缺乏肉類和蔬果而會有營養不均的問題;另外因為飽食感差,所以很容易不小心吃過量。 因此建議若要吃這類食物的話,最好搭配蔬菜、肉類或水果一起吃,以提升該餐的營養及飽食感。 例如吐司、饅頭或餐包可夾肉片、起司、蛋或生菜等一起吃。

燕麥當主食: 只要掌握四大步驟 燕麥粒就可以很美味

吐司、饅頭或麵包和麵條一樣都是用麵粉所製成,所以纖維含量同樣比白飯高。 從下圖可看到一般白麵粉所做成的吐司、餐包或漢堡麵包每百公克有2~3公克纖維,若是使用全麥或添加全穀、堅果等成份所製成的成品纖維含量則還會更高。 市售燕麥產品從燕麥、燕麥片、燕麥奶,到三合一即溶燕麥片等,從顆粒、扁平到糊狀,還有加不加奶精、糖、堅果等,有些產品則額外添加膳食纖維、增稠劑等,讓人眼光撩亂。 元宵一過,過年期間的口慾業障也正式宣告結束,我們飲食開始恢復正常,低頭看著體重機上增加的公斤數,再看看衣櫃裡準備收起來的厚重冬衣,好像該開始著手今年度的減肥大計了。

燕麥當主食: 燕麥奶=1/3碗飯!營養師一招降燕麥奶升糖指數

有礦物質流失症狀,如上述提到的缺鐵性貧血、骨質流失、肌肉流失等,或是有麩質過敏症,建議補充其他營養素,不要吃燕麥片或是麥片,加重症狀。 因為麥片的膳食纖維在加熱水會呈現黏稠狀,吃起來口感有點粗糙,味道很淡,但如果吃到香甜卻不濃稠的麥片包時,很可能是成分裡添加了糖、香料或麥芽糊精等成分。 市面上的飲食習慣有百百種,不同觀點會延伸出不同吃法,我想說的是:主食不一定只能是主食,配菜也不一定只能是配菜,要怎麼吃喝都是大家各自的心之所向。 雜糧類:玉米;豌豆仁、皇帝豆;南瓜~這些雜糧類中纖維最高的是豆科的豌豆仁(7.5~8公克)及皇帝豆(5.1公克);其次為玉米,每百公克可食部分含3.5~4.9公克纖維,常吃的玉米中黃玉米纖維高於白玉米;最後為南瓜(2.2~3.3公克)。 根莖類:地瓜、芋頭、 馬鈴薯;山藥、荸薺~這些根莖類食物中,地瓜、芋頭纖維比較高,每百公克纖維都介於2.2~3.3公克間;其次為山藥、荸薺,介於2.1~2.3公克;馬鈴薯最低,每百公克含1.2~1.3公克纖維。 趙強說,升糖負荷是計算下肚的碳水化合物(即澱粉)總量,總量愈高,身體血糖負荷愈大;三酸甘油脂高的人,要特別留意燕麥奶飲用量,一口氣喝太多,胰島素來不及消化,多餘的碳水化合物將轉為脂肪,三酸甘油脂反而增加。

她說,飲料好入口,很容易輕忽飲用量,若喝得多,又沒有減少三餐主食,額外吃下肚的澱粉,反而會讓血糖、三酸甘油脂和體重上升,成為身體負擔。 不同於一粒粒燕麥嚼起來QQ的,經「整形」壓成扁平狀的燕麥片,不只外觀改變,即使沒添加任何東西,口感也會變得軟軟糊糊,有人接受度低,卻也有不少人迷信比較營養,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那是水溶性纖維釋出所致。 「吃燕麥片可以降低膽固醇」不是迷思,是經過大量的臨床研究證實,但「燕麥片吃多了可能會讓三酸甘油酯升高」這樣的說法並不全然完整、正確。

長期食用類似於米飯麵條這類的精製碳水化合物,可能會攝入過高的熱量,進而影響身體健康。 相比於上面提到的米飯麵條、油餅炸糕這類食物,更推薦吃粗糧類主食。 舒宜芳認為,牙口不好的老人家可吃燕麥片,至少它的營養成分比精製白米好,但要留意血糖起伏大;腎功能不佳的人吃燕麥時要留意磷、鉀的平衡。

而且如果民眾仔細觀察鄧紫棋的生活動態,就會發現鄧紫棋並非完全每日三餐都以燕麥取代白飯,同時也會用蒟蒻麵等食物替換。 當外食不想吃太多澱粉的時候,他們是不錯的好選擇,畢竟和米飯麵條這些主食比起來,麵皮就是個配角,澱粉總量少了許多。 尤其是在沒有打算那麼努力完全不吃澱粉的時候(並沒有要減醣,只是想調整攝取量),很適合。 如果食物是你自己準備的話,你可以選用纖維含量較高(圖一)的糙米來取代白米,若嫌棄糙米口感不好,也可改用胚芽米、發芽米或五穀米。 透過部分或全部份取代白米,直接就可提升米飯的纖維含量。 內湖國泰診所營養師張斯蘭說,若是外食族,不管是一杯(240cc)米漿、燕麥、五穀奶,約等於1.5份主食,建議可以和茶葉蛋、水煮蛋、火腿肉等蛋白質搭配,還可以再多吃一片土司。

燕麥當主食: 對症擇食降血脂 營養師推8大全穀雜糧必吃

燕麥曾被《Time》選為超級食物,原因在於燕麥中具黏稠感的可溶性纖維「β-葡聚醣」。 燕麥當主食 天主教聖馬爾定醫院營養室主任侯玟伊指出,這種纖維不會被身體吸收,有助降低體內壞的膽固醇(LDL),減少心血管疾病。 按綜合來看,燕麥算是常見粗糧中B群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都比較豐富,又容易買到,價格又算親民,口味又理想,吃起來又簡單方便的主食選擇了。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