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滅鼠行動2023詳解!(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滅鼠行動

在加強公眾教育和宣傳方面,除播放電視宣傳片和電台宣傳聲帶及在公共交通工具展示海報外,食環署會聯同區議會及各區民政事務處舉辦有關防鼠及滅鼠的宣傳活動,亦會為私人樓宇的物業管理公司、食肆負責人、街市檔戶及商販等安排衞生講座,向他們提供防治鼠患的知識及技術建議。 深水埗區環衞辦亦在目標小區範圍加強公眾教育及推廣活動,向市民、私人樓宇的物業管理者、食肆負責人及商販等,提供有關防治鼠患的資訊和技術意見,鼓勵各持份者共同參與防鼠及滅鼠工作,以達致更長遠防治鼠患效果。 此外,深水埗區環衞辦在目標小區內加強巡查食肆,並針對衞生環境欠佳、在後巷處理食物和清洗器具、不適當處理和棄置垃圾等情況,加強執法行動,以保持環境衞生及加強防治鼠患的成效。 深水埗區環衞辦在首輪目標小區滅鼠行動中分別填堵12個鼠洞、收集7隻死鼠及捕獲53隻老鼠。

滅鼠行動

根據過往的經驗,部分公共及私人住宅區、康樂設施、學校及公共地方附近會出現比較嚴重的蚊患或鼠患情況。 深水埗福榮街食肆林立,更有不少熟食小販排擋及「三無大廈」,引致鼠患問題。 深水埗區環境衞生辦事處特別針對後巷、食肆、熟食小販排擋及「三無大廈」,進行清潔、滅鼠及執法工作,並配以公眾教育和宣傳。

滅鼠行動: 地區特寫

至於個別監察地區,則利用熱能探測攝錄機配以人工智能技術監測鼠蹤,以制訂更具代表性的新鼠患參考指數,並逐步取代現有基於番薯咬囓比率制訂的指數,以期更準確反映鼠患情況。 深水埗區環境衞生辦事處(深水埗區環衞辦)一向關注區內的鼠患情況,防治蟲鼠組人員每週到區內公眾地方進行防治鼠患工作。 為深化區內防鼠及滅鼠工作,食環署已於2021年5月3日至6月25日在全港各區展開為期八個星期的首輪目標小區滅鼠行動,針對區內因個別環境衞生欠佳所引致的鼠患問題進行策略性滅鼠行動。 深水埗區環衞辦將鴨寮街、石硤尾街、大南街、楓樹街、汝州街及黃竹街一帶後巷選定為指定目標小區,並利用配有人工智能分析的熱能探測攝錄機監察系統,記錄老鼠經常出沒的範圍和活躍程度,從而更有效放置殺鼠劑及捕鼠器,執行更具針對性的滅鼠工作。

滅鼠行動

白紋伊蚊能在細小的水體中滋生,市民應做好家居防蚊及滅蚊措施,包括視察家居及附近環境、徹底清除可供蚊子滋生的地方、每周最少一次徹底更換花瓶的水及擦洗內壁並清倒盆栽墊碟的水,妥善棄置汽水罐和飯盒等容器,以及在棄置的輪胎上鑽大洞。 2016年至2021年期間,食環署收集死鼠及捕獲活鼠的數目均有增加,至於鼠患相關的投訴則大致平穩(2016年至2021年收集死鼠及捕獲活鼠和鼠患投訴數目的圖表如下)。 食環署在2019年測試了一款新型捕蚊器,利用成蚊作為載體,把生長調節劑帶到不同水體,使水體中的孑孓不能發育為成蚊。 食環署已於恆常滅蚊工作中應用該捕蚊器,並已建議其他政府部門在其管轄範圍內使用這款捕蚊器,以抑制成蚊的密度。 防治蟲鼠的工作,例如防治鼠患、蚊患及其他有礙公眾衞生的節肢動物,是清潔香港工作的重要一環。

滅鼠行動: 防治蚊患方面

目標小區滅鼠行動名稱亦將變更為「策略性滅鼠行動」,並在2022年10月31日至12月23日舉行,針對鼠患問題較嚴重的地點,投放更多資源,全面且持續地策略性改善地區的鼠患情況。 食環署會透過熱能探測攝錄機觀察鼠隻活動和出沒路徑,制訂滅鼠方案。 在鼠患參考指數較高的地點,分區環境衞生辦事處會加強街道潔淨和垃圾收集服務,並邀請相關政府部門、機構及屋苑代表等舉行會議,要求他們採取針對性防鼠滅鼠工作,也會去信物業管業公司和業主立案法團,推廣防治鼠患知識和提供技術建議。

滅鼠行動

食環署人員會在目標小區加強街道潔淨服務及街市和小販市場的清潔工作,也會在後巷、垃圾收集站、街市、小販和熟食市場、建築地盤周邊地方等出現鼠患的地點加強防鼠和滅鼠工作,包括放置毒餌和捕鼠器、毀滅鼠洞等。 在防治鼠患方面,食環署與各政府部門緊密協作,並提供技術支援,以便各部門在其管轄範圍採取有效的防治鼠患措施。 例如,在公共屋邨方面,食環署實地視察了九個房委會轄下的公共屋邨,並提供有關在公共屋邨加強防鼠工作的具體建議;而房委會至2020年10月已在公屋樓宇外牆的合適位置安裝超過16 900個防鼠擋板,並在兩個公共屋邨試用熱能探測攝錄機。 為加強跨部門協作,食環署及房屋署已成立由兩個部門副署長主持的工作小組,為公共屋邨制定及落實更具成效的防治鼠患措施和設施,以及具體行動計劃。

滅鼠行動: 全港滅鼠行動展開

除捕捉和毒殺老鼠,食環署日常還會巡查鼠患黑點、執法、為不同部門和機構提供技術支援、進行宣傳及教育工作、跟進鼠患投訴等。 為進一步鞏固滅鼠成效,各部門同意繼續加強轄下處所的防治鼠患措施,強化內部監察及評估滅鼠工作的成果,並積極鼓勵相關界別及持份者配合政府工作,在各自範疇堵截老鼠的食、住、行基本生存條件。 謝展寰呼籲社會各界和市民與政府攜手合作,加強滅鼠,以及從不同範疇防治鼠患,堵截老鼠的食、住、行。 其中,街市和小販市場攤檔、食物業處所應妥善存放食物和垃圾,斷絕老鼠的食物來源,市民也要避免在街市、屋苑等堆積雜物,使老鼠沒有藏身之處。 進行捕鼠時,在同一地點同時使用多種誘餌,可以增加對老鼠的吸引力。

食環署正聯同一所本地大學檢討現時的鼠患參考指數,並計劃於2023年推出新的計算方法以納入多項數據(如投訴數字、捕獲及檢獲老鼠的數量等)。 針對鼠患較為嚴重的監察地點,食環署會加強跟進行動,在相關地點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改善措施加強防鼠及滅鼠工作,隨後再在該地點進行鼠患參考指數調查,密切監察鼠患情況及評估改善措施的成效。 另外,環境及生態局將設立各界滅鼠行動專題網頁,為市民提供相關資訊,包括不同地方防治鼠患的指引和相關連結、政府部門和持份者須採取的滅鼠措施等。 此外,該署會加強巡查食肆,並針對衞生環境欠佳、在後巷處理食物和清洗器具、不適當處理和棄置垃圾等情況加強執法。 該署對公眾地方的潔淨違例事項採取零容忍態度,會加強檢控違例棄置垃圾和廢物人士。 自二零零零年起,食環署定期在指定監察地點設置誘餌,進行鼠患參考指數調查,以監察鼠患情況。

滅鼠行動: 加強潔淨工作

各個監察地點的鼠患參考指數是指被老鼠咬囓的誘餌數目佔該監察地點收回之誘餌數目的百分比。 分區鼠患參考指數以該分區所有監察地點錄得的鼠患參考指數來計算,而整體鼠患參考指數則是由所有監察地點錄得的鼠患參考指數來計算。 鼠患參考指數調查以科學及客觀的方法來評估監察地點的鼠患廣泛程度。

食環署一向以綜合害蟲管理方法來進行防治蟲鼠工作,食環署並不斷檢討防治蟲鼠的方法,以確保消滅傳病媒介工作的成效。 為延續成效,食環署逐步就有關措施予以恆常化,轄下大部分街市會按情況每三個月安排一日提早關閉一小時,以便深層清潔消毒。 為您訂立有效方案及講解事前準備事項,例如如何執拾雜物、衣物佈料處理、工作後清潔等。

滅鼠行動: 政府檢視落實防鼠防蚊工作進展

食環署去年7月至今年6月期間,共捕獲約5.7萬隻活鼠,較之前一年同期的約36 200隻,增加約59%。 政府跨部門防治蟲鼠督導委員會今日(31日)召開第十五次會議,檢視去年底推出「各界滅鼠行動」以來的工作進展。 滅鼠行動 委員會回顧今年至今的蚊患情況及各部門的滅蚊工作,並就復常後首個暑假從登革熱流行地區抵港的人流商討適切措施。 為更好地凝聚政府內外不同界別力量參與滅鼠工作,政府展開「各界攜手,全港滅鼠行動」,各部門會在街市、後巷、公共屋邨、公園、工地等推行針對性滅鼠策略,並成立內部審查小組加強監察各自的滅鼠工作。 本署在全港18區進行鼠蚤指數和鼠患參考指數調查,以監察鼠蚤和老鼠為患情況。

在個半月內,聯合行動已逾100次,工作人員在約9,000個地點放置毒餌及捕鼠器,毀滅約250個鼠洞,收集約400隻死鼠,並捕獲約300隻老鼠。 滅鼠行動 食物環境衞生署下周一在各區展開第二輪為期八星期的目標小區滅鼠行動,以持續深化地區防治鼠患的成效,提高市民防治鼠患的意識。 食物環境衞生署下周一在各區展開目標小區滅鼠行動,為期八星期,持續深化地區防治鼠患的成效,並提高市民防治鼠患的意識。 相關部門代表在會議上匯報他們採取的行動,其中,各區民政事務處已按需要在為「三無大廈」公用地方提供清潔服務的合約加入防治蟲鼠服務。 至於防治蚊患方面,衞生署表示將於各口岸繼續進行健康教育,提醒從登革熱流行地區來港旅客及回港人士應採取預防蚊傳疾病的措施。 另外,食環署亦會提醒不同部門加強視察有關場地及附近環境、清除可供蚊子滋生的地方,以及使用合適的滅蚊器具等。

滅鼠行動: 活動

香港鼠患問題詬病多年,食環署透露去年7月至今年6月期間,署方共捕獲約57,500隻活鼠,較同期增加59%。 緊記從消除老鼠的「食」、「住」、「行」三方面基本生存條件著手,即斷絕老鼠的食物來源(食)、清除老鼠的藏匿點(住)及堵塞老鼠來往的通道(行),同心協力杜絕鼠患。 賴清德則表示,文化部與文化內容策進院攜手台灣漫畫產業努力吸引更多讀者,並召喚更多企業投入,形成產業鏈,未來將加強扶持台灣漫畫,讓更多人看到優秀的台灣作家以及原創IP,跟棒球一樣,組一支TEAM TAIWAN。

  • 此外,深水埗區環衞辦在目標小區內加強巡查食肆,並針對衞生環境欠佳、在後巷處理食物和清洗器具、不適當處理和棄置垃圾等情況,加強執法行動,以保持環境衞生及加強防治鼠患的成效。
  • 計及進食鼠餌後死亡的老鼠數目,當局由10月至今在該街市已滅鼠約700隻,現時每周捕獲的老鼠數量開始下跌,反映部門已掌握更有效的滅鼠方法,令鼠患受控。
  • 署方呼籲街巿檔戶配合,在各自攤檔範圍清潔及消毒,又安排街巿外圍及附近街道深層清潔。
  • 鼠隻喜歡的食物因時地而異,因此,負責有關行動的人員應試用多種食物誘餌,為某個出現鼠患的地方找出最能吸引鼠隻的食物誘餌。
  • 室外垃圾袋應當放入金屬垃圾桶內,蓋好桶蓋,以免老鼠從那裡獲取食物。

食環署表示,未來亦會繼續在全港各區共108個鼠患主要黑點進行策略性滅鼠行動,全面及持續地改善這些地方的鼠患情況,以達致2022年《施政報告》所提出於2023年年底前把鼠患主要黑點數目至少減半的指標。 食環署正試用配合人工智能分析技術的熱能探測攝錄機,偵測老鼠的活動情況和活躍程度。 一方面可偵測老鼠經常出沒的地方,協助部署針對性的滅鼠工作;另一方面亦可協助評估滅鼠的工作成效。 不想被鼠患纏身,家居或公司要移除容易接觸到食物和水的設施設備,因為老鼠需要輕易地獲取持續性水源,才可以生存。

滅鼠行動: 深水埗區

鼠隻喜歡的食物因時地而異,因此,負責有關行動的人員應試用多種食物誘餌,為某個出現鼠患的地方找出最能吸引鼠隻的食物誘餌。 捕鼠計劃開始首數天,可選三四種食物誘餌,放入鼠籠內,並觀察使用不同誘餌的捕鼠成效。 在找到較能吸引鼠隻的食物誘餌後,便可把吸引度最高和次高的食物誘餌拼合起來,待往後的捕鼠期在該等地方使用。 然而,適用於某處的食物誘餌,用於另一處地方,吸引力未必相同。

滅鼠行動

雖然本港自從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已再沒有鼠疫的傳播,本署在發現鼠蚤指數高於一的地方都會採取滅鼠蚤和滅鼠行動。 平日保持個人及環境衞生,要清理好雜物同食物殘渣,避免害蟲滋生。 當有需要在短時間內進行殺滅成蚊,食環署會在高風險地點進行霧化處理。 食環署最近引入了一款大型超低微量噴灑器,其主要優點是可安裝於手推車上,適合於大面積範圍進行超低微量空間噴灑處理。 而噴射距離亦較現有的背負式噴灑器遠,可更有效在樹木茂盛的地點進行霧化處理,殺滅成蚊。 食環署在2020年4月起,使用新設計的誘蚊器取代沿用的誘蚊產卵器,作為白紋伊蚊監察之用。

滅鼠行動: 市民其他的關注,如臭蟲、蠓、蒼蠅、蟑螂等

根據鼠患參考指數及其趨勢,鼠患參考指數調查可掌握個別監察地點的鼠患概況,並藉此制訂滅鼠措施。 滅鼠行動2023 食環署並宣布,今日展開為期十星期的第二期全港滅鼠運動,深化部門協作和提高市民防治鼠患的意識。 署方呼籲社會各界繼續參與有關行動,從老鼠食、住、行三方面的基本生存條件着手,即斷絕食物來源、清除藏匿點、堵塞來往通道,同心防治鼠患。 深水埗區環境衞生辦事處一向關注上述衞生事宜,不時於該處進行執法、潔淨及防治鼠患等工作。 街市很容易出現鼠患問題,原因是有輕易可得的食物及隱蔽的藏身之所,令滅鼠工作困難重重。

聲稱年底前減半數黑點 食環署稱會繼續在全港各區,共108個鼠患主要黑點進行策略性滅鼠行動,全面及持續地改善這些地方的鼠患情況,以達致去年《施政報告》所提出於今年年底前把鼠患主要黑點數目至少減半的指標。 當局去年12月28日展開「各界滅鼠行動」,鼓勵社會各界共同推動滅鼠工作。 除在今年2月委聘3間承辦商在3所公眾街市,進行為期3個月的滅鼠工作,食環署過去一年在防治鼠患方面亦在全港各區成立夜間防治鼠患流動隊;使用多項新技術、工具和鼠餌,例如T型鼠餌盒和酒精捕鼠器,以加強捕鼠效能。 滅鼠行動 同時,該署亦擴展現行容許食肆在後巷擺放大型垃圾桶的試驗計劃,並要求相關處所加強防治鼠患,同時環境保護署亦在上述部分後巷試驗放置紫色廚餘回收桶,這些試驗計劃均可改善後巷的環境衞生及緩減鼠患問題。

滅鼠行動: 防治蟲鼠的科技應用

在二零二一年第二輪目標小區滅鼠行動開始,食環署在不同分區試行加強版目標小區滅鼠行動。 擴大滅鼠範圍,涵蓋更多公眾街市和市政大廈、小販市場、鄰近食肆的後巷等鼠患熱點,進行大規模和針對性的滅鼠行動。 行動有效強化地區防治鼠患工作的成效,並會在2022年第二輪目標小區滅鼠行動中在所有分區全面推行。

滅鼠行動

Toby 提供多款滅鼠服務,詳情滅鼠價錢會根據室內面積、鼠患範圍、滅鼠日期及時間等而異,詳情可參閱價錢頁面。 滅鼠服務更設特長免費保養期,從完成第一次滅鼠服務開始計起,長達30天的保養期。 老鼠時常爬到骯髒的環境覓食,身上有機會帶有寄生蟲如:蚤、蜱、蟎等,或體內可帶有不同的細菌及疾病例如鼠疫、痢疾、傷寒等,當牠們爬過、或糞便和毛髮接觸了食物、食具及其他物件,或受驚嚇而襲擊和咬傷人類和寵物時,便有機會令人類受感染和生病。 辦公大樓和商業場所出現老鼠可能會對倉儲貨物和財產造成嚴重的威脅。 除了會威脅到健康,老鼠也會啃咬電線,引起火災,還會啃咬木材、塑料和低碳鋼,所以一旦發現,一定要找專業滅鼠公司解決。 老鼠是夜行動物,一般在黃昏和黎明之間的這段時間活動,白天會躲起來,以免被人類發現。

滅鼠行動: 處理鼠隻屍體

食環署會特別加強針對食肆在後巷處理食物、清洗器具及違法棄置廢物等陋習,採取嚴厲的執法行動,並加強環境清潔。 食環署現正舉行二零二二年滅鼠運動,並以「防鼠工作做得好  鼠患問題自然冇」為主題。 此運動分為兩個階段進行,第一期在2022年1月3日至3月11日舉行,而第二期在2022年7月4日至9月9日舉行。

滅鼠行動

在個別地方進行任何捕鼠行動時,應測試不同食物誘餌,以找出適用於該處的最佳食物組合。 根據我們在後巷進行測試時收集的數據,塗上花生醬的麵包、叉燒、玉蜀黍、臘腸和番薯都可作為食物誘餌,供捕鼠行動期間進行測試。 食物環境衞生署進行今年首輪目標小區滅鼠行動,其間收集和捕獲的老鼠總數較上一輪行動多10.8%,又向違規者發出833張定額罰款通知書和提出58宗檢控,強化鼠患防治。 深水埗近石硤尾街、醫局街及荔枝角道一帶乃區內較早發展的地點,附近有不少雜貨店、蔬果店、持牌熟食小販攤檔及食肆。 而在該些處所營業期間有可能把貨品、雜物放於行人路及馬路上,甚至沒有妥善處理垃圾及食物殘渣,導致環境衞生及鼠患問題。 對於有報道以食環署防治蟲鼠工作整體開支計算捕捉每隻老鼠的成本,該署指,有關做法未能全面和實際反映部門防治鼠患工作的成果。

滅鼠行動: 滅鼠行動

為提升街市滅鼠工作的成效,可選定一些街市,展開密集式滅鼠行動,其間統籌和加強施放毒餌或放置捕鼠器等直接滅鼠措施及街市潔淨行動,以取得更佳的滅鼠成效。 滅鼠行動2023 整個行動可分兩期進行,各為期四周,第一期與第二期之間相隔兩周,以便檢討行動成效並作出所需調整。 食環署8月開始與房屋署、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公私營街市營辦者採取聯合行動,並加強周邊地方防治鼠患工作。

食環署已進行了混合誘餌的實地測試,並同時測試一款快速開合的鼠夾,並跟據是次的測試結果,更新部門內部滅鼠指引使用混合誘餌加強滅鼠的效果及會採用新型鼠夾為恆常滅鼠工具。 此外,食環署亦一直有留意市場上用作監測及控制鼠患的新方法及產品,積極了解及在有需要時進行實地測試,以評估在本港使用的可行性。 所以食物環境衞生署和房屋署,每年夏季都會作定期採取滅鼠措施。 與此同時,如果地方出現建築工地時也會較容易出現鼠患,因為在建築地盤內的食物和垃圾是老鼠的大部分食物來源。

滅鼠行動: 想在 HelloToby 提供家居服務?

政府今日展開「各界攜手,全港滅鼠行動」,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各部門將採取多項措施提高滅鼠成效,局方也將設立專題網頁,方便市民掌握防治鼠患資訊。 滅鼠行動 滅鼠行動 滅鼠行動2023 為加強地區層面的跨部門協作,各部門會調派較資深代表參與食環署每月在各區舉行的工作會議,匯報防蚊及滅蚊工作,檢視具體執行情況,督導前線人員盡早採取跟進行動。 另外,各部門除了持續清理蚊子滋生地和進行霧化工作,並在各自管轄範圍內放置新型捕蚊器。 食環署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截至2022年9月)引用《公眾衞生及市政條例》(第132章)向管理樓宇團體及處所佔用人或業主共提出37宗檢控。 在防治蚊患方面,食環署已在2017年起成立了四組防治蟲鼠視察小組,加強巡查建築地盤及容易有蚊子滋生的地方,針對蚊子滋生採取執法行動。 在2020年至2022年期間(截至2022年9月),防治蟲鼠視察小組共巡查4 418個建築地盤;而連同食環署轄下分區防治蟲鼠辦事處共提出了504宗涉及建築地盤滋生蚊子的檢控。

滅鼠行動: 防治鼠患工程服務是由誰提供及負責?

此外,房委會會持續加強公共屋邨的環境衞生(包括由房委會管理的街市和/或商場),找出並跟進鼠患熱點,以及妥善備存各類行動資料,以作鼠患分析和檢討相關的防控行動。 同時,房委會會透過不同渠道鼓勵公共屋邨居民和持份團體支持及配合滅鼠工作,加強防治鼠患的鄰里支援。 食環署5月2日起展開為期八星期的目標小區滅鼠行動,到後巷、垃圾收集站、街市、小販和熟食市場、建築地盤周邊等滅鼠,分別在11,019和34,948個地點放置毒餌及捕鼠器、填堵547個鼠洞、收集1,060隻死鼠及捕獲1,024隻老鼠。 為保障市民健康及取得持續的防治蚊患成效,食環署計劃分三期舉行二零二二年滅蚊運動,以繼續加強防治蚊患工作。 第一期滅蚊運動在2022年2月21日至3月18日舉行,第二期在4月18日至6月17日舉行,而第三期在8月8日至10月28日舉行。 運動期間,食環署會在區內蚊子滋生地及潛在滋生地點,進行一連串的清除積水及防治蚊患行動,重點包括民居、學校、建築地盤、公共屋邨、醫院、非法耕種場地、海傍各公共和私人貨物裝卸區、邊境檢查站、避風塘及出入境碼頭等的周邊範圍。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