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2023詳解!內含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絕密資料.

Article hero image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陳凱欣認為,政府應該考慮善用中醫,尤其是推動中醫在地區基層醫療方面的服務。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2023 博愛醫院田家炳護養院位於元朗友善街,於1994年8月15日投入服務,設有120張復康病床,宿位按醫管局療養院中央輪候冊安排分配入住。 博愛醫院董事局及歷屆總理聯誼會自1979年開始創辦教育服務,至今中及小學共8所,以及5所幼稚園/幼兒中心。 2013年2月,博愛醫院新水療池啓用,專門供予新界西醫院聯網的所屬病人使用。 新水療池內置跑步機及水力單車等設施,供予患有關節炎痛症及腦科疾病的病人使用。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又如,設於深水埗南昌街的服務點,更是博愛中醫流動車服務的全新嘗試。 中醫車需要穩定的供電設施,在當區議員幹事的協助下,由一家商舖免費供電,解決了問題。 中醫流動車須定點停泊,亦由區議員及幹事透過向運輸署申請,解決了問題。 而且,當區因舊區重建,以及舖面租金昂貴等原因,原有的中醫舖已搬遷,中醫流動車正好填補了空缺,為居民提供服務。 有見及此,本院進一步優化流動醫療車服務,於 年度起增設中醫專科車,在維持中醫基本服務的基礎上,提供創新的專病專治診療服務,持續提升博愛中醫的專業形象。 博愛中醫醫療車服務已發展成配備三十五部醫療車的團隊,服務地點超過一百五十個,深入港九新界不同社區,切實回應巿民對中醫服務的需求,並得到社會各界和地區團體的支持和肯定。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醫療服務

博愛醫院創立於1919年,多年來一直秉承「博施濟眾,慈善仁愛」的宗旨為市民提供專業可靠的中醫藥服務、為貧苦人士及弱勢社群提供中醫藥優惠、配合政府政策及回應社區需求,推動中醫藥服務發展。 作為社會企業,我們致力以合理的收費提供優質的中醫藥服務,為基層醫療服務作出一分貢獻。 社企之營運盈餘會保留或重投於發展博愛社企服務和中醫藥服務,我們相信可持續性發展的社會企業才能真正惠及各個持份者,滿足社會需要和建立和諧社會。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陳凱欣認為,根據這些數據以及中醫流動車的服務情況,反映出中醫在社區很受歡迎,中醫流動車能有效分流社區的龐大醫療需求。 此外,場內將開設極限運動用品專門店,提供租售及維修服務,並聘請區內青年,增加青年就業機會,鼓勵創意工業,培育青少年全面發展,活出精彩燦爛人生。 博愛現時共有10所兒童及家庭服務中心分佈九龍及新界各區,服務區內的家庭及個人成員,內容包括課餘託管、多元智能興趣小組/專題活動、入校支援/駐校社工服務、親子活動及社區教育和婦女服務。 本港人口日益老化,公共醫療服務供不應求,中醫服務在這方面可以紓緩醫療服務的供需緊張。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中醫流動醫療車 – 荃灣西

本院現有兩間牙科診所,為社區人士提供專業全面、價錢相宜的牙科服務,如洗牙、補牙、脫牙、根管治療、鑲牙、植牙及矯齒治療等。 另外,獲衞生署撥款資助兩隊牙科外展隊,為元朗、屯門、荃灣及葵青區獲指派的安老院舍、盲人安老院、護養院及長者日間護理中心的60歲或以上長者,提供免費實地口腔檢查、跟進治療及口腔健康教育活動。 位於九龍啟德新區的德朗邨,近來出現了一輛博愛醫院的中醫流動車,為居民提供適切的中醫醫療服務,令街坊倍感方便。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故當地熱心人士發起籌建本院,為貧病者提供免費醫療及賑濟服務。 東華三院流動中醫車希望讓社區居民,特別是長者、弱勢社群及行動不便人士,無須舟車勞頓,便能享用中醫藥服務,車上配置電動輪椅升降台,照顧行動不便人士需要。 除了德朗邨,陳凱欣團隊協助增設的另外五個中醫流動車服務點是,窩打老道79號,九龍塘馬可尼道2號,石硤尾南山邨和大坑東邨,以及深水埗南昌街。 這些服務點都是經由在社區服務的區議員或地區幹事協助,最方便當區居民的服務點。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流動中醫車3.博愛醫院

博愛醫院雖然能夠提供醫療服務,但卻不容易與屋苑及社區配合,也不了解區情。 陳凱欣推動的醫院、立法會議員,加區議員和社區幹事的合作模式,讓原本不容易做成的事變為可能。 博愛醫院現時開辦4所護理安老院,其中賽馬會護理安老院(博愛醫院側)兼有香港政府全資助及自負盈虧的私家房宿位,為體弱而家人未能照顧的長者提供24小時的心理、醫療及住宿服務。

保良局流動中醫診所遊走及停泊於港九新界多個公共屋邨及地區,提供優質、便捷及收費廉宜的中醫服務,而且流動中醫診所設備齊全,配備輪椅升降台。 大致而言,立法會議員可以與不同的政府部門溝通,而區議員及社區幹事則熟悉區情,了解居民需要,也可以與屋苑管理處溝通,選擇較合適的地點,令中醫醫療車可以有惠澤居民。 協助陳凱欣促成此事的當區區議員張景勳表示,安排中醫流動車進駐德朗邨,要突破多重困難,因為每個屋苑都有自己的規矩,也有地區的實際情況,也需要熟悉了解居民的需求。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2023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而中醫流動車的服務,需要有穩定的電力供應,最好還要有固定的泊車位,以方便居民就診。 博愛醫院自2006年起已推出中醫流動車,但卻不是每個社區都可以提供這項服務。 去年中開始,曾任食物及衞生局政治助理的立法會議員陳凱欣與博愛醫院合作,在九龍西推出六個服務點,德朗邨就是其中一個新增的服務點。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博愛Café提供各類精品咖啡及特色小食,設有優閒茶座,提供免費Wi-Fi服務、悠揚音樂、各類桌上遊戲及潮流雜誌。 首間正式青少年服務單位,「博愛醫院慧妍雅集新Teen地」於天恆邨停車場大樓A翼5樓2號單位,總面積約五千五百平方呎,設有電腦室,舞蹈室及活動室,可舉辦多元化的體藝及職志課程,讓青少年盡情發揮創意。 同時亦開展各項服務及推廣,配備中心多元化的服務設施,能為區內青少年提供優質的活動場地和支援服務。

去年5月25日及6月1日,中醫流動車到深水埗南昌街為居民提供服務,平均每日錄得37人次求診,超出服務上限,平均每小時6.25人,證明市民對中醫服務有一定的需求。 當然,中醫流動車內的空間小,有一些治療做不到,顧先生有需要時仍然要到醫院看病。 但他認為,無論如何,中醫流動車為居民提供了多一個醫療服務的選擇,方便了街坊。 顧先生因感到喉嚨不舒服,這天早上到停在德朗邨的博愛中醫流動車接受醫師的治療。 顧先生告訴《龍週》,中醫流動車的服務有三大優點,一是方便,服務點近屋企,下樓就可以找到中醫師看病。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中醫流動醫療車-深水埗

此外,為方便市民,部份服務點更開設夜診服務,延長服務時間至晚上7時30分。 陳凱欣透露,她的團隊下一步將繼續推動中醫流動車服務,並因應社區居民的需要,與醫院方協商推出專科的中醫服務,例如濕疹等。 此外,他們也將累積地區中醫服務的數據,進一步向政府提供政策建議。 陳凱欣與博愛醫院中醫流動車服務提倡善用中醫資源,提出「重治療,更重預防」的概念,與博愛醫院的「治未病」理念相近。

  • 同時亦開展各項服務及推廣,配備中心多元化的服務設施,能為區內青少年提供優質的活動場地和支援服務。
  • 昨午4時,警方接獲博愛醫院裝卸區的保安主管報案,指較早時分收到下屬來電,稱醫院裝卸區發現可疑物體,該可疑物體為一個黑布旅行喼,尺寸約120厘米乘80厘米,其拉桿上掛着一張白紙,上面寫有黑色文字「危險勿動」,擔心內有炸彈。
  • 協助陳凱欣促成此事的當區區議員張景勳表示,安排中醫流動車進駐德朗邨,要突破多重困難,因為每個屋苑都有自己的規矩,也有地區的實際情況,也需要熟悉了解居民的需求。
  • 顧先生告訴《龍週》,中醫流動車的服務有三大優點,一是方便,服務點近屋企,下樓就可以找到中醫師看病。
  • 當時元朗為鄉村市集,缺乏醫院,居民求醫無門,痛苦莫名。
  • 博愛醫院董事局成立於1950年,政府歷年來大力支持下,以及各界熱心人士慷慨捐助,並且在歷屆董事局同寅擘劃拓展之下,對增建院舍、加建病床及擴充醫療設備,不遺餘力。

車內設有針灸設施,包括治療床、治療燈、電針機等、中藥房、診症室及候診區。 博愛醫院早於1919年成立,由元朗各鄉的鄉紳集資籌組,當時主要目的是為元朗墟、十八鄉,乃至屯門、錦田、大埔、上水等新界北部地區的市民提供醫療服務。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2023 1930年代,聖約翰救傷隊曾在八鄉成立一所醫院,不久後新界西才有了數所公共診所包括元朗賽馬會健康院、屯門診所、錦田診所等的醫療設施。 樂善堂設有4個流動中醫診所走遍港九新界,為社區居民提供中醫全科及針灸治療服務。 舉例而言,位於九龍塘的馬可尼道,一般人的印象是該區已有浸會醫院,又是中產區,有這樣的需求嗎? 但實際上,馬可尼道有許多退休人士居住,如果居民想看中醫,可能到跨區到黃大仙才能找到中醫師,在馬可尼道的服務點,為當區居民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流動中醫車2.保良局

本院會持續拓展中醫醫療車服務,藉此回饋社會,惠澤人群。 服務簡介 仁愛堂流動醫療車服務地點遍佈全港 30 個地區,設有超過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100 個服務點,為全港各區市民提供中醫服務。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張景勳透露,博愛中醫流動車的服務受到居民歡迎,開診首日,有39人前來就診,其後平均每日也有20多位病人,令居民感到方便。 她表示,到中醫流動車看病的,多數是患傷風感冒的病人,以及需要調理身體,或患濕疹等需要長期醫治的病人。 中醫流動車雖然小,但基本的藥物都足夠,亦有基本的中醫醫療設施,可以為病人提供針灸服務。 首間社會企業「博愛Café」,為元朗及天水圍區內青年製造就業機會,旨在培訓年青專業咖啡師,投身咖啡師專業行業,提昇工作技能和就業能力,加強社會競爭力。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流動中醫車服務/地區/收費一覽 免診金+長者優惠+醫療劵適用!內科/針灸/骨傷都合用

二是價錢廉宜,每看一次診金連兩日藥劑,只需80元,還可以用醫療券,相比之下,到醫院或診所的費用高得多。 三是服務貼身,有固定的醫師,可以持續跟進醫療上的需要。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2023 現時,博愛中醫醫療車服務已發展成配備三十五部醫療車的團隊,服務地點超過一百五十個,深入港九新界不同社區,切實回應巿民對中醫服務的需求,並得到社會各界和地區團體的支持和肯定。 香港工會聯合會工人醫療所提供流動醫療車服務,將中醫內科全科、針灸服務伸延至社區,車內設候診區及診症室、針灸床及輪椅升降台。

博愛為回應社區需求,與元朗區議會及康樂文化事務署合作,參與天水圍青少年自修室服務計劃。 單位地點設於天水圍中央公園(近人工湖旁)內,除提供自修室服務外,中心亦得到屏山天水圍圖書館支持,提供逾千本圖書供青年人閱覽。 屯門護養院為博愛醫院屬下第一所護養院,於1998年開辦,主要為需要長期護理照顧的長者提供醫療、護理、起居照顧、復康治療及社工服務。 博愛醫院創立於1919年,迄今已有一百載,一直本着「博施濟眾,慈善仁愛」之精神服務市民。 當時元朗為鄉村市集,缺乏醫院,居民求醫無門,痛苦莫名。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社會服務

推動這項服務的九龍西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告訴《龍週》,中醫服務在社區廣受居民歡迎,她希望透過與博愛醫院的合作,進一步推動政府善用中醫服務,解決社區醫療服務供應不足的問題。 針灸科—診治中風偏癱、面癱、鼻敏感、腰腿痛、關節痛、麻痺等。 博愛醫院自創立已開始提供中醫診療服務,2004年開始設立綜合中醫專科診所;2006年開辦流動醫療車服務,並於同年及2009年與醫院管理局及香港中文大學合作營辦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後來香港政府資助部分原本服務鄉村地區的醫院,升格為區域性的醫院並由政府管理,博愛醫院就是其中之一,為元朗新市鎮、天水圍新市鎮、屯門新市鎮、以及新界西和新界北的居民提供醫療服務。 針灸科—診治中風偏癱,面癱,鼻敏感,腰腿痛,關節痛,麻痺等。 博愛中醫流動醫療車自二零零六年開辦至今超過十五年時間,以收費相宜、服務專業和方便快捷的特點,深受基層市民的歡迎。 有見及此,本院進一步優化流動醫療車服務,於 年度起增設中醫專科醫療車,在維持中醫基本服務的基礎上,提供創新的專病專治診療服務,有關專病包括鼻敏感、濕疹、失眠和肩頸痛等經常困擾港人的都市病。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2023 鄰舍輔導會「健頤專線」提供流動中醫養生服務,服務地點主要在大澳 、梅窩及東涌區,方便大嶼山居民。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博愛醫院(英語:Pok Oi Hospital,醫院管理局內部代碼:POH)是香港的一間地區的慈善醫院,位於元朗區的凹頭。 博愛醫院現時由醫院管理局所管理,隸屬於新界西醫院聯網,現任醫院行政總監是李振垣醫生。 由今年1月開始,增加五個服務點,至今已經接待了超過1100人次的求診服務。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博愛醫院董事局成立於1950年,政府歷年來大力支持下,以及各界熱心人士慷慨捐助,並且在歷屆董事局同寅擘劃拓展之下,對增建院舍、加建病床及擴充醫療設備,不遺餘力。 由於新界西北人口日增,為舒緩屯門醫院的壓力,博愛醫院的重建計劃於1998年10月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撥款,在原址進行重建。 第一期大樓建築工程已完成並於2006年4月21日移交。 2007年剛完工的擴建工程主要是興建醫院新翼,該計劃在1998年落實,2001年動工,2007年完工。 仁愛堂流動醫療車服務地點設有超過100個服務點,並遍佈全港30個地區,包括油尖旺、大埔區、離島區、港島都有服務覆蓋,部份服務點更開設夜診服務,延長服務時間至晚上7時30分。 經過區議員和屋邨的協調,現時德朗邨每逢周二、周六都有中醫流動車進駐,由上午九時半至下午五時半,居民可以預約就診,增加一個看中醫的選擇。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合作方案

昨午4時,警方接獲博愛醫院裝卸區的保安主管報案,指較早時分收到下屬來電,稱醫院裝卸區發現可疑物體,該可疑物體為一個黑布旅行喼,尺寸約120厘米乘80厘米,其拉桿上掛着一張白紙,上面寫有黑色文字「危險勿動」,擔心內有炸彈。

博愛醫院中醫流動醫療車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