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供水系統好唔好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供水系統

水務署的食水供應系統不僅覆蓋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及衞星市鎮,亦伸展至鄉郊地區,覆蓋全港99.99%的人口。 水務署與城市發展規劃人員緊密合作,定期評估食水的需求量,並根據人口的分佈來發展新的抽水、處理、儲存或分配等供水設施,以配合新市鎮的發展或新房屋和商業需要。 策劃新設施時,須注意土地的供應、經濟方面的考慮和對環境帶來的影響這三個關鍵元素。 香港水質採用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準則》的嚴格標準,並在此標準下推行了《水安全計劃》[82]。 整個供水系統的水質,是由水務署水質科學部的專業化驗師不斷進行物理、化學、細菌學、生物學和輻射學等綜合性檢測,監察水質。

大部分海水抽水站都位於海堤邊或附近,方便直接地把海水抽進沖廁水的分配網絡[30]。 抽水機設置於深層泵房內及裝嵌在海平面下,一般以不銹鋼製造。 海水加入由電解氯氣機所產生的次氧酸鈉作消毒後,才加壓輸送往用戶。 次氧酸鈉所產生的餘氯,亦可防止海產和藻類在配水管內生長[11]。 香港過去曾有荔枝角焚化爐[49][50]及樂安排海水化淡廠進行海水化淡,因為中國在1960年代發生文化大革命政治爭鬥,與英國關係變差,香港政府為免過於依賴中國東江水,所以曾考慮以海水化淡的方法來取得淡水[51]。 香港首兩座海水化淡廠——荔枝角焚化爐及樂安排海水化淡廠,分別於1969年及1975年建成並開始運作,因為採用高溫蒸餾技術,所以燃料成本很高。

供水系統: 海水供應系統

食水供應系統不斷擴展,不僅包括人口密集的市中心及衞星市鎮,亦伸展至鄉郊地區,覆蓋總人口的99.99%。 隨著社會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供水質素的要求亦相應提升。 香港總面積為1 098平方公里,其中約三分之一的土地已發展為集水區,其中包括:引水道、引水隧道、水塘、濾水廠、抽水站、配水庫及水管等。 沙田污水處理廠的再造水生產設施於2011年年初投入運作,設施主要由三組過濾部件組成,包括碟形過濾器、超過濾薄膜及逆滲透薄膜,這個再造水設施每日可產生1000立方米的再造水,用作灌溉綠化廠房的植物和稀釋污水處理過程所需的化學品[88]。

為了應付百年一遇的大旱,香港每年地購買上限為8億2千萬立方米的東江水,但是實際上供應香港的東江水數量視乎需求而定[25],即使當年實際供應水量低於上限,中國大陸亦不會退回多收取了的水費。 2012年11月30日,水務署表示香港於同年耗資了35億4千萬元購買最多8億2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但是實際上只有7億1千萬立方米東江水供應香港,亦即香港購買每立方米東江水多支付了6角6仙,總共涉逾5億1千5百萬港元[26]。 以往,黃泥涌附近的溪澗是比較可靠和充裕的水源,政府便參考中國傳統農業灌溉技術,利用竹筒接駁成水管以供應附近洋人住宅區[13]。 山水後來不敷應用,政府便於1851年開鑿五口水井,但這種水源經常受到污染,成為傳染病溫床。

供水系統: Results for 供水系統 translation from Chinese (Simplified) to English

2006年秋季,環境保護署曾展開北區示範計劃,每日向上水的住宅、學校及安老院,提供再生水作沖廁、淋花以及人工溪流和噴泉等流水景色等其他非飲用用途[87],效果良好;但2008年年底試驗計劃完成後環保署卻將相關水管拆除,並表示無正式實行時間表[78]。 不過2014年政府表示正研究在遠離海邊的地區如上水、粉嶺和新界東北新發展地區以再造水作沖廁及其他非飲用用途[25],因為上述地區安裝和操作海水供應系統的成本相當高昂,水務署已展開相關的規劃工作,預計由規劃到開始供應再造水需時約八年[81]。 至1991年,香港使用海水沖廁率約百分之65;至2014年達約百分之80[70];至2015年,隨着新界西北海水供水系統投入運作,普及率達到百分之85;而海水供應網絡下一步將會擴展到位於大嶼山的東涌[71]。 因水庫收集雨水量不足以應付人口需求,1960年,香港政府已經向廣東購買達2,270萬立方米的東江水,隨着用量增加,至2000年,香港政府當年就向廣東省購買了7.8億立方米的東江水。 1964年,港英政府再與廣東省當局達成協議,香港每年會從廣東省購入6,800萬立方米淡水,及後在1972年增至8,400萬立方米[21],至1976年更增至1.09億立方米。 在1978年所達成的協議中,廣東省當局同意將年供水量由1979年的1.45億立方米逐步增至1982年的1.82億立方米[21]。

有時可在湖泊中離岸較遠處修建進水口,以便汲取質地更好的水,並可避免進水口在冬季蒙受冰凍之害。 建造水庫時,一般選取山坡雨雪逕流集水地點或橫斷河川的地方修築堤壩。 供水系統 堤壩可以調節水庫的蓄水量和放水量,使供水保持恆定狀態。

供水系統: 水庫壩堰

在1860年以前,政府亦在主要河流上游地區為公眾興建小型池塘儲水[12]。 供水系統2023 水在離開濾水廠或由海中抽取後,便由抽水機或水向低流原理輸送到各個位於不同地點和高度的配水庫,然後再供應給附近地區[10]。 食水系統從遍佈香港山頭和郊野公園的引水道開始;海水系統則從海旁抽取海水所經的進水口結構及隔濾網開始[11]。 水務署負責食水和海水供應及分配系統的運作與維修保養事宜,以確保客戶能得到穩定的供水。

供水系統

為避免食水在送往用戶途中滋生細菌,微量的氯氣仍然會保留在水中。 經處理後的食水會直接輸送到接駁至用戶的供水系統,或儲存於配水庫,供應市民飲用[84]。 香港思匯政策研究所劉素向該周刊表示,香港從東江獲益,飲水思源,有責任有義務“反哺”水源地,尤其是經濟欠缺發達地區[41]。 中国对水源地的生态效益的经济补偿一直在讨论完善中,即由国家协调建立一种流域上下游区际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马小玲研究员认为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就是要使得生态补偿能持续、稳定地进行。 [42][43]而跨省的补偿也一直不是很健全,为了保护东江源,江西省关闭了很多工厂。

供水系統: 香港供水

從樓宇地界接駁至樓宇內部的公用配水管,一般由物業管理公司或業主委員會負責維修。 顧名思義由水務署直接用街喉供應食水用戶稱為直接供水、直接供水一般而言水壓會到達7樓至8樓,有些區可能達11樓,但又有些區只能到6樓,不能一慨而論,若你用壓力表測試的話,你可看到水壓會在75磅至 110磅之間。 以前建築樓宇不會太高,故此直接供水佔全座大廈20%以上,隨著近年樓宇往高空發展,而且座數又多,後期屋邨的圖則中除了商業用水部份是直接供水外,已經全部改為間接供水。

供水系統

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研究員王家英認為,東江水供應香港是在英國殖民地時代達成的,當時香港政府高估了香港人口的增長和工業用水,而形成當前東江水供多於求,他稱透過中央的壓力要廣東省減價違反了商業行為,因為這個先例一開就破壞了香港一貫行之有效的商業的精神[36]。 本區水源取水設施為大漢溪石門水庫(含中庄調整池)及其下游鳶山堰與大漢溪支流三峽河。 海水從抽水站的輸水管直接抽送到用戶單位,而剩餘的水則送往海水配水庫儲存。 整個沖廁水系統包括35個抽水站、總儲存量近26萬立方米的54個配水庫和約1,800公里長的水管。 喉管物料主要為水泥內搪的球墨鑄鐵管、水泥或環氧樹脂內搪的軟鋼管,及塑料(聚乙烯)管。 整個沖廁水系統包括接近40個抽水站、總儲存量近25萬立方米的50多個配水庫和約1,600千米長的水管[73]。

供水系統: 供水管道

雙方又在1979年12月進一步磋商,並於1982年再作修訂。 根據新協議,雙方同意廣東省在1982年為本港提供2.2億立方米饮用水,其後每年可增加供水量直至1995年[21]。 供水系統 1989年廣東省當局和港府簽署長期供水協議,規定供水由1995年的6.9億立方米,續年增加,在2000年時已達到7.8億立方米。 供水系統現時的設計最高供應量是每年11億立方米[21]。 根據新協議,雙方同意廣東省在1982年為本港提供2.2億立方米食水,其後每年可增加供水量直至1995年[21]。 另外也實施水壓管理[11],水壓視乎水管位置的高低及距離配水庫的遠近而定。

水力發電屆時能為廠內設施每年提供300萬度電力,節省240萬元電費,佔濾水廠現時電費的10%,並減排約2,000公噸二氧化碳[103]。 現時全港共有21個濾水廠,水務署將全面評估使用該技術的可行性。 而政府計劃將沙田濾水廠重置於岩洞內,經水務署初步估計,新位置亦能夠加入水力發電裝置,以便利用來自萬宜水庫輸水的剩餘水壓[104],在經過詳細評估後,有望將發電機組工程加入重置計劃內,進一步善用再生能源減排[105]。

供水系統: 政府資訊公開

根據香港審計處的估計,2011年因水管滲漏及爆裂所造成的食水浪費高達2億立方米[73]。 因此水務署自2000年起推出《更換及修復水管計劃》,2015年前分階段更換約3000公里的老化水管,以改善供水網絡的狀況。 自計劃推出後,滲漏率由2001年25%減為2013年17%至18%,期望兩年後減為15%[96]。 在香港,水務署負責管理供水系統,而污水和雨水管道系統則由渠務署管轄[91]。 香港的食水系統分成17個主要供應區,每區基本上設有數個抽水站和配水庫及各自的管道分配網[92]。 香港思匯政策研究所劉素向該周刊表示,香港從東江獲益,飲水思源,有責任有義務「反哺」水源地,尤其是經濟欠缺發達地區[41]。

供水系統

住戶必須保持大廈內部供水系統狀況良好及潔淨,否則會變成供水鏈的潛在弱點。 配水庫通常建於高地,以便利用引力提供足夠的水壓,讓水流入配水的管網,供應給用戶。 配水庫一般以鋼筋混凝土建造,整個或部分藏於地下,設計與四周環境融合。 而頂部則鋪上草皮或以噴草作為綠化措施,部分則改建為遊樂場,開放予公眾使用。 多年來,政府用心致力以確保香港有足夠處理食水的設施來應付需求。 目前全港有20間濾水廠,每天可處理水量達468萬立方米。

供水系統: 再造水

昂坪污水處理中心是香港首間處理再造水的三級污水處理廠[53],採用生物反應池、雙濾層三級濾池和消毒程序,將污水中的有機污染物、懸浮固體、營養物以及病原微生物減至極低水平。 供水系統2023 經再造的水安全無味,現在用於附近的公共洗手間及昂坪纜車站作沖廁用途[85],部份再造水亦會用於飼養污水處理廠內魚池的觀賞魚,及作為廠內有監控的灌溉之用[88]。 過濾後的水會在接觸池內加入氯氣和熟石灰,進行消毒及調節酸鹼度,並为保護牙齒加入氟化物。

  • 根據《水務設施條例》第14條的規定,除非水務監督已對消防供水系統或內部供水系統的建造、安裝、更改或拆除,給予書面許可,否則任何人不得進行該項建造、安裝、更改或拆除。
  • 水務署了解食水供應對香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為此在所有的供水決策上採用三重考量概念,確保在經濟、社會和環保方面達致最佳平衡。
  • ”金门县水墨画协会理事长杨诚国说,以前金门最主要的水源基本是湖库水和地下水,处理起来很辛苦,“山美水库给我们带来便利,这份心意令人感动”。
  • 當時食水從珠江口以郵輪運到香港,其他商業船隻則捐出在船上生產的蒸餾水或由海外運送清水到港[5]。

雨水經引水道、隧道和高架水道等設施輸送到水塘(即本地集水),而收集來的雨水和來自東江而未即日使用的剩餘原水則會在水塘作暫時儲存,然後輸往濾水廠處理。 大部份的污水經處理並達到一定的標準後,便會排放至河流或大海。 相反,再造水會經過更嚴謹的處理,令它回復清澈、無味及可供安全再用[88]。 在逆滲透薄膜處理過程中引入「壓力交換節能技術」,使整個系統可節省兩成用電量[90]。 1897年首先在九龍引進水錶及收費制度,當時的九龍水務辦事處推出以水錶量度住宅和商業樓宇的用水量。

供水系統: 水庫儲水量

大部分海水抽水站都位於海堤邊或附近,方便直接地把海水抽進沖廁水的分配網絡。 海水加入由電解氯氣機所產生的次氧酸納作消毒後,才加壓抽送往用戶。 抽水站可經人手或不經人手操控,可以自動模式運作或由區域控制中心遙控。 抽水站大多建於水塘或濾水廠附近,以達致最高的能源和建築成本效益。

1960年代,在船灣淡水湖和石壁水塘建築工程進行的同時,香港政府亦開始跟廣東省購買飲用水[16]。 自此開始,香港的饮用水主要來源就變成依賴廣東省的东江。 政府在將軍澳為興建海水化淡廠預留了土地,將軍澳海水化淡廠位於將軍澳137區,面積約10公頃。

供水系統: 直接及間接供水系統圖解

水務處現正開始擴建於薄扶林、元朗及天水圍冲廁用的海水供應系統;新界西北的海水沖廁水系統已於2015年初完工[79],獲供海水冲廁的人口提升至八成半[75],東涌海水供應系統的規劃工作亦已展開[80]。 本區屬水公司第一區管理處供水區,水源主要靠雙溪之貢寮堰與基隆河八堵抽水站之川流水,及新山水庫與西勢水庫之水庫水;八堵抽水站平時直接抽供新山淨水場使用,多餘水量蓄存於新山水庫,當枯水期溪水不足時,則由水庫出水供應。 供水系統2023 多年來,在地面、地底及海底共鋪設超過8,000公里的原水管和食水管,通往市區及郊區。

供水系統

大陆清水在旁边的受水池暂存后,通过加压泵站经管道输送到金门的水处理场。 金门田埔水库旁,一块立石上刻着“两岸共饮一江水”的红色大字。 金门县自来水厂生产供水课主任叶晋良介绍,来自福建的清水通过海底管道在这里上岸,引入金门。

供水系統: 直接供水系統

由水務署、渠務署與環境保護署合作之《再造水使用試驗計劃》於昂坪污水處理廠及石湖墟污水處理廠展開[55],按計劃經二級淨化處理的污水進一步淨化及消毒成為再造水,代替食水用於灌溉及稀釋化學品上,並可用於沖廁、救火及清洗馬路等其他非飲用用途[85]。 因為1立方米再生水成本為6元,與東江水及海水化淡比較,被認為相當具吸引力[86]。 水務處現正開始擴建於薄扶林、元朗及天水圍沖廁用的海水供應系統;新界西北的海水沖廁水系統已於2015年初完工[79],獲供海水沖廁的人口提升至八成半[75],東涌海水供應系統的規劃工作亦已展開[80]。 原水從水塘和東江經大型輸水管及隧道送到濾水廠,過濾後再經輸水幹管或隧道抽送到配水庫,繼而利用水向低流原理,流進分配網絡,輸往不同建築物包括住宅、商廈、酒店和餐廳、工廠和倉庫等,最後抵達終點 供水系統 — 用戶的水龍頭。 香港目前共有17個水塘,但只有兩個獨立「小聯網」,包括船灣淡水湖、萬宜水庫、下城門水塘可「互通」;城門水塘的雨水亦可單向分流至九龍水塘群組,共有4個小水塘[93]。 政府於2007年計劃興建輸水隧道,把九龍水塘群組的溢流轉運往容量較大的下城門水塘,但計劃仍在地質勘探和設計階段[94]。

供水系統

在整個供水及輸水系統中,有關人員經常從濾水廠、配水庫、輸水幹管、供水接駁位置和用戶水龍頭抽取樣本進行化驗。 2008年10月28日,香港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一份關於東江水的供應的文件顯示;香港用水量沒有顯著的增加,香港水塘儲水充足,出現水塘滿溢的情況,在1998年至2003年期間已把約值30億港元的多餘東江水排入大海[33],引發傳媒大幅報導,稱此舉為「倒錢下海」。 2005年香港各水塘總存水量為5.54億立方米,佔總容量94.64%。 而於同年,因連場豪雨,導致水塘滿溢而要排出大海的淡水達1.09億立方米,如以當時東江水價計算,即逾3億元[34]。 2013年3月19日,發展局表示將會於2014年與廣東省洽談於2015年後購買東江水的價格[27],價格將會按照運作成本及物價升幅等洽談[28]。 2011年12月5日,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與廣東省水利廳廳長黃柏青在深圳簽署2012年至2014年東江水供水的新協議[23]。

水務署會繼續推進多個正在實施的能源管理計劃,例如在濾水廠內的水力發電系統、浮動太陽能發電系統及內聯閉式水力發電裝置,務求達致節能目標。 香港自1995年起,已禁止新建大廈使用無內搪層鍍鋅鋼管。 若大廈仍然使用無內搪層鍍鋅鋼管,則應更換有內搪層鍍鋅鋼管、銅管、不鏽鋼管或聚乙烯管[16]。 在濾水過程中,原水(即未經處理的水)會先被混入化學品(如明礬和熟石灰),進行攪拌,然後流入澄清池凝聚和沉澱,再流進快速重力濾水池,利用砂及無煙煤進行過濾[84]。 2017年簽署2018年至2020年東江水供水的新協議,未來3年供港東江水的付款總額逾144億,較上份協議上升約7%[29]。 此塔上超透光玻璃的混凝土建築將使中東重新成為世界最高建築的所在地,往昔的最高建築—埃及的吉薩大金字塔即在1311年被英國的林肯大教堂(Lincoln 供水系統 Cathedral)所取代。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