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8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依《國民法官法》第39條之規定,民眾在擔任國民法官期間,任職公司或學校等應給予公假,且雇主不能做出任何對其職務上的不利處分。 另外,根據《勞工請假規則》,勞工請公假薪資照給且不得扣發全勤獎金。 民眾不需主動報名國民法官,第一輪先經過隨機抽選後,會進入審核複選。

  • 年滿二十三歲,且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域內繼續居住四個月以上之中華民國國民,有被選任為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之資格。
  • 上一篇《誰可以當國民法官?有哪些保障?》一文,說明了擔任國民法官的資格,但實際上被選為案件的國民法官要經過一定的程序。
  • 為了吸引更多人參與,全家推出「作伙呷友善,全家齊種樹」活動,在活動期間,只要是全家會員,每購買一項友善食光商品,就可以獲得積分,當全台會員共同累積滿200萬積分,全家與基金會就會種下1000棵樹。
  • 加上開庭時的所在地方法院,容易與陪審團出身地相同,以及出席證人、旁觀者也可能左右陪審員立場,因此政治案件在陪審團制度中,總是爭議許多。
  • A7:法院會依據具體情形,考量地區人際網路關係等特性,採取合適之保護措施。
  • 若勞工因為出任國民法官而遇到雇主惡意刁難侵害權益情形,均得引用前述規定向各地方主管機關檢舉,進行勞動檢查並加以裁罰。

王子榮坦言,原本其實連國民法官對他們的信任度都很低,約莫只有一成多,但從頭參與一次過程後,信任度卻來到五成,或多或少是因為了解了司法運作,且知道這一切不是權威、不是誰說了算。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2023 實際上,很多人擔任國民法官後,反而會脫口說句「真的好辛苦!」這讓王子榮不禁直呼好欣慰,「你終於了解我們很辛苦」,除了過程很累人之外,要考慮的層面也很多。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2023 王子榮表示,審判獨立在這十來年遇到最大的挑戰就是「外部的輿論壓力」,每次宣判之後,會很擔心被肉搜,或是看到鍵盤酸民對判決結果的回應以後,也會感到很在意。 不過即便如此,只要是依據證據與事實,「就應該勇敢的去做出這個決定」,至於外界評論,他坦言這已經不是他們能控制的了。 法院也會在顧及充實審理的前提下,盡可能減輕每位國民法官的身心負擔,以及注意開庭、休息時間的安排,避免讓國民法官因為專注審理而過於疲勞。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被行賄會怎樣?

選任程序的進行時間約數小時到半日,也有少數需要一日的情形,此外,若您經選任為本案的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那麼您就必須參與後續的審判程序,直到案件宣判,國民法官任務即終了。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民眾不需主動報名國民法官, 第一輪先經過隨機抽選後, 會進入審核複選。 當有需要國民法官審理的案件時, 會從複選名冊中選取「候選國民法官」, 並通知參與選任程序。 ,案件被告犯得是最輕本刑為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故意犯罪因而致人於死者,這樣的案件才會找來國民法官參與審判,依據司法院的預估,每年約有600件這樣的刑事案件。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開審陳述是由檢察官及辯護人說明他要證明的事項、接下來要調查證據的內容、順序及方法,讓國民法官和法官們迅速掌握本案審理重點的程序。 國民法官制度,是由一群透過隨機抽選,符合資格之來自各行各業的6位民眾,與3位專業法官一起坐在法檯上,共同審判,決定被告是否有罪、罪名及應受處罰的制度。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對於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行求、期約或交付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約其不行使其職務或為一定之行使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要求、期約或收受賄賂或其他不正利益,而許以不行使其職務或為一定之行使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二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本文之評議,因國民法官及法官之意見歧異,而未達包含國民法官及法官雙方意見在內之過半數意見者,以最不利於被告之意見,順次算入次不利於被告之意見,至達包含國民法官及法官雙方意見在內之過半數意見為止,為評決結果。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是怎麼選出來的?要做些什麼?

第一關「地方政府初選」:每年9月1日前,各個地方法院要把未來一年預估所需的國民法官人數,通知轄區內的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在10月1日前,先隨機抽選數符合這個數量的23歲以上、連續居住4個月的國民,做出「備選國民法官初選名冊」。 個人和案件有特定關係,像是本身是被害人、和被告被害人有特定親屬關係、婚約、法定代理人、輔佐人、同居人或受僱人…等等,只要有具體事證足認執行職務有難期公證之虞,就不能擔任國民法官。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2023 自2023年1月1日起,凡是因故意犯罪導致死亡結果的案件(如酒駕致死),就會有國民法官參與審判。 2026年1月1日起,最輕本刑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如強盜強制性交),也會納入國民法官的審判範圍。 除此之外,國民法官在工作過程中還需遵守宣誓、嚴守祕密、全程到庭、據實陳述、公正獨立、參與審判、參與評議、聽從訴訟指揮等八項義務。 根據《國民法官法》第3-2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民,有依本法規定擔任國民法官或備位國民法官,參與刑事審判之權利及義務。

但死刑之科處,非以包含國民法官及法官雙方意見在內達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不得為之。 有罪之認定,以包含國民法官及法官雙方意見在內達三分之二以上之同意決定之。 未獲該比例人數同意時,應諭知無罪之判決或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 錄音、錄影、電磁紀錄或其他相類之證物可為證據者,聲請人應以適當之設備,顯示聲音、影像、符號或資料,使國民法官法庭、他造當事人、辯護人或輔佐人辨認或告以要旨。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2023 第一項及第二項之文書,有關風化、公安或有毀損他人名譽之虞者,應交國民法官法庭、當事人、辯護人或輔佐人閱覽,不得宣讀;如當事人或辯護人不解其意義者,並應由聲請人或審判長告以要旨。 當事人、辯護人聲請調查之筆錄及其他可為證據之文書,由聲請人向國民法官法庭、他造當事人、辯護人或輔佐人宣讀。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增加司法信賴度? 法界人士擔心這件事

加上開庭時的所在地方法院,容易與陪審團出身地相同,以及出席證人、旁觀者也可能左右陪審員立場,因此政治案件在陪審團制度中,總是爭議許多。 而更重要的一點,韓國國民陪審團其實是根據被告人意願而設立的,若被告人或代理人認為國民參與審判並不能有效幫助到被告人,是有權利拒絕的。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2023 這些人與法庭柵欄之外旁聽的一般人不同,他們需要實際參與審理以及判決的過程,同時也和證人一樣,需要完成宣誓。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其目的就是希望讓來自社會各階層、具有公正代表性的一般國民,本於其多元的常識良能及社會經驗參與刑事審判程序,以提升裁判之廣度與深度,增加判決結果之周延性及民眾對於司法的信賴。 除此之外,透過擔任國民法官,也讓市民有著良好的法律機會教育,提升民眾在法律的思考角度。 個案抽選行國民參與審判之案件,於審判期日之訴訟程序前,法院應自備選國民法官複選名冊中,以隨機抽選方式選出該案所需人數之候選國民法官,並為必要之調查,以審核其有無不具第12條第1項所定資格,或有第13條至第15條所定情形而應予除名。 候選國民法官不具第十二條第一項所定資格,或有第十三條至第十五條所定情形,或違反第二十六條第四項規定者,法院應依職權或當事人、辯護人之聲請,裁定不選任之。 但辯護人依第十五條第九款所為之聲請,不得與被告明示之意思相反。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要做哪些事?

綜合媒體報導,國民法官備選人選可能為20-30人,審判庭當天,這些人到庭之後,會再從中抽出6名國民法官,檢方、辯方對人選沒有意見,審判庭就會展開,有意見可發動拒卻權聲請換人,每一方只有四次機會。 國民法官適用案件類型為故意犯罪造成死亡者或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依據司法院統計,每年約有 件(排除少年刑事案件及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國民法官與3位法官一起組成國民法官法庭,共同審理「因故意犯罪而發生死亡結果之罪」或最輕本刑十年以上重罪,一同決定被告是否構成犯罪,以及與法官共同決定有罪時的刑度輕重。 A3:可以公開的分享擔任國民法官後的經驗與感想,甚至是出一本自傳;但絕不能透露有關其他國民法官及被告、被害人、證人等,任何不應公開的個人資訊,更不能透露「評議秘密」,包含評議中誰表示了什麼意見、投票的結果,以及討論的過程。 這只是要通知,當事人已經過抽選及審核程序,成為次年度的「備選國民法官」,在明年有適用國民法官法的案件時,就有機會被抽選成為「候選國民法官」,甚至擔任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的職務。 第一關-初選名冊:法院在前一年的9月1日前,估算需要的國民法官人數,由地方政府從符合資格的民眾中,隨機抽取一定人數,製作初選名冊給法院。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I 年滿二十三歲,且在地方法院管轄區域內繼續居住四個月以上之中華民國國民,有被選任為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之資格。 任何人不得揭露國民法官的個人資料,違反的話會面臨最重6個月的有期徒刑。 例如,與案件的被告或被害人有一定關係,或有具體事證認為難以公平審判的人。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國民法官法的公假,雇主有無給薪義務?日數如何計算?

候選國民法官唯一要做的,是在選任當日法官或檢察官、辯護人詢問時據實陳述。 事實上,美國、英國、日本等國,皆有國民參與刑事案件審判的制度。 雖然法官受過專業司法訓練,但可能難免與一般大眾的社會經驗有所差距;而設立國民法官制度的意義便在於,可以將來自不同背景民眾的價值觀、生活經驗、法律感情等融入審判,同時藉此讓審判的過程更加透明、更符合社會期待。 行國民參與審判之案件,於審判期日之訴訟程序前,法院應自備選國民法官複選名冊中,以隨機抽選方式選出該案所需人數之候選國民法官,並為必要之調查,以審核其有無不具第十二條第一項所定資格,或有第十三條至第十五條所定情形而應予除名。 就第二部分來說呢,草案第11條則規定,國民法官可依到庭日數請領日費、旅費及其他必要費用。

  • 法院應於準備程序終結前,就聲請或職權調查證據之證據能力有無為裁定。
  • 檢察官非以第一項所定案件起訴,法院於第一次審判期日前,認為應變更所犯法條為第一項之罪名者,應裁定行國民參與審判。
  • 在選任完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以及完成宣誓之後,審判長會進行審前說明,接著會進入到審判程序,先確認被告的身分及檢察官起訴的事實,並讓被告及辯護人就檢察官起訴的事實表示意見。
  • 但政治案件如誣告、誹謗,在身為政治人物的被告人若想操控輿論時,就會選擇以國民陪審制的加入,試圖影響法官。
  • 民眾不需主動報名國民法官, 第一輪先經過隨機抽選後, 會進入審核複選。
  • 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違反審判長所發維持秩序之命令,致妨害審判期日訴訟程序之進行,經制止不聽者,得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鍰。

關於證據能力、證據調查必要性與訴訟程序之裁定及法令之解釋,專由法官合議決定之。 於決定前認有必要者,得聽取檢察官、辯護人、國民法官及備位國民法官之意見。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2023 檢察官以被告犯應行國民參與審判之罪與非應行國民參與審判之罪,合併起訴者,應合併行國民參與審判。

國民法官可以拒絕嗎: 司法院及所屬機關

如果有人試圖影響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候選國民法官及其家屬,而有不當接觸或關說、賄賂等,都將是觸法行為,會受到刑罰的處罰。 A4:為了讓國民能夠安心參與審判,有關機關將會提供各項協助,例如:結合在地資源,提供臨時托育、照護服務等,依照國民法官的個別需求,給予適當且實質的支援。 任何人都不能揭露,足以辨識國民法官或備位國民法官的任何個人資料,包含姓名、地址、出生年月日、身分證統一編號等,否則可能會有相對應的處罰。 A1:由於有安排日常事務的需求,及有可能需向公司請公假,因此可以告知親友及長官、同事,以便處理相關事宜;但不得透露有關審判上知悉的事項。 國民法官、備位國民法官拒絕宣誓者,得處新臺幣三萬元以下罰鍰。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