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鴨脷洲海傍道8號15大優點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鴨脷洲海傍道8號

南灣由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與亞洲樓皇,設計獨特聞名的香港東半山傲璇(OPUS HONG KONG)屬同一事務所設計。 鴨脷洲海傍道8號 南灣的外形以320米流線型帆船設計,依山臨海而建。 南灣為地區的地標建築之一,其獨特設計更於2011年榮獲,由國際房地產組織、彭博與谷歌(Google)合辦的「國際房地產大獎」-「香港最佳建築(高樓)」的「高度表揚獎」。

鴨脷洲海傍道8號

當時南區區議會和島上居民組織較為支持「5號橋」,將鴨脷洲中部接連魚類批發市場一段的香港仔海傍道,但方案遭海怡半島發展商香港電燈及和記黃埔以破壞景觀為由反對[8][9]。 雖然鴨脷洲居民普遍認為複製橋無助解決交通樽頸的問題,但政府仍以造價較低和耗時更短為由,採納了9號方案[10]。 鴨脷洲海傍道8號2023 而複製部份於1992年動工興建,1994年7月28日早上十時半啟用。

鴨脷洲海傍道8號: 成交紀錄

約三億元美化鴨脷洲大街的工程,包括於現有的海濱觀景台加設多幅富地標性及透視效果的風帆,又會重鋪鴨脷洲大街一帶的行人路,堆砌成龍舟及帆船特色圖案,設置特色欄杆、特色街燈、銅像等一系列的美化。 在鴨脷洲海濱長廊興建旅客資訊中心,加裝燈籠擺設和燈塔雕塑等。 同年5月,古物古蹟辦事處將位於鴨脷洲的洪聖古廟,建議列作法定古蹟。 10月,政府宣佈,古物事務監督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鴨脷洲洪聖古廟正式列為法定古蹟。 單是樓面地價已超越同區深灣軒及海怡半島的優質海景單位的呎價,若計及發展成本及利潤,落成呎價將超越更具規模的豪宅南灣及對岸的深灣9號。

政府在2022年3月17至18日下午5時起鴨脷洲利怡樓、利福樓(不包括利滿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翌日中午12時正式完成行動。 大橋全長230米,耗資6400萬港元,至今仍是前往鴨脷洲的唯一道路。 鴨脷洲海傍道8號2023 在往香港仔方向的橋面上,有一塊路牌和兩顆可閃爍訊號燈,每當香港仔隧道受到交通擠塞影響時,該組訊號燈就會被亮起,用作提醒駕駛者可改用替代路線前往港島其他地區及九龍。 鴨脷洲大橋(英語:Ap Lei Chau Bridge),又稱鴨脷洲橋,是連接香港鴨脷洲的行車橋,跨越香港仔海峽,連接香港仔東部(香港仔海旁道及黃竹坑道交界)及鴨脷洲東部(鴨脷洲橋道)。

鴨脷洲海傍道8號: 3廁,海景,星級會所,連車位南灣出租單位

1999年位處於鴨脷洲洪聖街8號的鴨脷洲市政大廈啟用,是前市政局和總署的全港第一座設有空氣調節設備的市政大廈,設有如街市、運動場、圖書館、餐廳等。 原址發展為私人屋苑海怡半島,在1992年至1995年間落成,共9,812伙,是香港十大藍籌屋苑之一。 除康體大樓、會所、3個游泳池、多項室外球場外,另有兩所商場,分別是海怡廣場西翼及東翼。 約1940年,英軍在鴨脷洲玉桂山上修建鴨巴甸炮台(Aberdeen Battery),用作鎮守香港南面海岸及南丫島一帶。 及後為防止落入日軍手上,炮台在香港保衛戰期間由守軍自行破壞。 由於當時鴨脷洲的英文名為Aberdeen Island,因此炮台的名稱取其英語音譯為鴨巴甸炮台。

2003年海怡工貿中心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改作商業用途,於2009年改稱新海怡廣場,設有逾150間店鋪,以名牌折扣商場及傢具設計公司為主。 2004年位於鴨脷洲徑臨海而建的私人住宅深灣軒落成,共有過千伙單位,在同區私人住宅,規模僅次於海怡半島。 2007年香港駕駛學院由海洋公園入口處附近遷往鴨脷洲工業區近海旁位置。

鴨脷洲海傍道8號: 香港仔海傍道

1970年香港電燈公司於鴨脷洲西北部建立鴨脷洲發電廠。 1971年鴨脷洲發電廠發生五級大火,損失約千萬港元。 鴨脷洲海旁道(Ap Lei Chau Praya Road)小巴總站,位於港島南區鴨脷洲鴨脷洲海旁道8號南灣第8-10座外,曾為一路邊專綫小巴總站,供36S線使用,現僅供36X線作中途站之用。 再者,買家需付15%共約2,602.5萬元的額外印花稅(BSD)款,為BSD個案新高,遠高於半山干德道天匯1,988萬的BSD稅款記錄。 連同4.25%的印花稅,合共3340萬元,換言之,買家連同是次交易的印花稅,以超過2億元的代價購入上述單位,若以此計算,建築呎價便高達52,875元。 2011年3月車位開售,一手售價由145萬至158萬,定價創了同區新高,但亦隨即錄得二手成交,一日升值30萬,再創同區新高。

鴨脷洲海傍道8號

鴨脷洲邨在落成時曾被中華巴士公司稱為「鴨脷洲新邨」。 另外,自利東邨落成後,部分鴨脷洲居民習慣稱呼鴨脷洲邨為「西邨」或「鴨脷洲西邨」,以相對於利東邨的東邨。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未來將會陸續推出餘下未完成之流動版CSS及網頁翻新之更新。 連同4.25%的印花稅,購買這個單位稅款高達3,340萬元,足夠購買一般豪宅。

鴨脷洲海傍道8號: 交通

2011年新鴻基地產牽頭發展的豪宅南灣(Larvotto)落成,位於鴨脷洲海旁道,深灣對岸。 南灣依山臨海而建,設有花費5億興建的會所,單位平均呎價高於另一著名豪宅貝沙灣,部分分層單位的售價及租金甚至超越其他豪宅獨立屋。 1980年3月28日,第一條鴨脷洲大橋通車,通車前鴨脷洲居民只靠街渡往返香港仔;同年鴨脷洲邨落成入伙。 1987年位於鴨脷洲東部、依玉桂山而建的公屋利東邨及居屋漁安苑落成。 鴨脷洲的形狀也有點像縮小了的香港島:南部及中部是山丘,稱為玉桂山。 香港仔海傍道(英語:Aberdeen Praya Road)是一條位於香港島西南部香港仔的海邊道路,為香港1號幹線的起點,全路為三線雙程分隔道路。

至1976年至78年間,鴨脷洲開始發展,政府將其名改為音譯的Ap Lei Chau(另一英文為Aberdeen Island)。 鴨脷洲(英語:Ap Lei Chau,舊譯Aberdeen Island)是位於香港港島南區香港仔對開的島嶼,與香港仔之間的海面是香港仔避風塘。 面積僅1.3平方公里,但是前二十大的香港島嶼,2011年時住有約86,355人[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達66,426人。 現時鴨脷洲是世界上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島嶼[2][註 1]。 36X線於2019年4月7日復辦,來回程均途經此站,為南灣居民提供每天全日來往鴨脷洲大街和銅鑼灣的服務。 南區的玉桂山灣畔@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16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4,855人。

鴨脷洲海傍道8號: 香港巴士大典

鴨脷洲洪聖廟在1773年建成,廟宇先後有多次重修。 2018年1月28日起,36S線停止服務,37S線同日開始試辦,提供來往鴨脷洲邨之有限度服務,惟最終亦在6月17日停辦,此站一度遭荒廢。 鴨脷洲邨街市(英語:Ap Lei Chau Estate Market)於2020年9月22日完成翻新重開,改名為西邨街市(英語:APIER)。 南灣提供設施包括室內泳池、室外泳池、兒童遊樂場 / 兒童遊戲室、健身室、桑拿浴室、蒸氣浴室、太極圈、柔道 / 瑜伽練習室、香薰水療、空中花園等等。 特此聲明,smartME Corporation Limited 非地產代理,沒有在業務過程中從事地產代理工作,只涉及廣告發佈或資料傳播。

鴨脷洲海傍道8號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52,890,年齡中位數為 鴨脷洲海傍道8號 35.0歲。 港鐵南港島綫的香港仔海峽大橋與鴨脷洲大橋並行,並設有緊急出入口接駁大橋的行人道,讓乘客可在突發事故時經鴨脷洲大橋離開路軌範圍。 各座向東單位( A、B 室)望向香港仔避風塘海景,高層遠眺黃竹坑市景、樓景及山景;向西南( C、D 室)外望玉桂山,惟 9、10 座鄰近利東邨,或需注意私隱度。 鴨脷洲海傍道8號 屋苑座落於海邊,大部分單位景觀開揚,採光度高及通風。 近景有避風塘海景,玉桂山山景;遠景則有布廠灣、黃竹坑一帶市景及多個郊野公園景,向北至南可享不同程度海景。

鴨脷洲海傍道8號: 成交記錄

南灣位處香港南區鴨脷洲的東部、前臨深灣及香港仔海峽,鄰近深灣遊艇俱樂部及海洋公園。 附近有深灣9號、深灣軒、海怡半島及貝沙灣等著名屋苑,亦鄰近以天價投得的住宅地南區‧左岸(Marina South)。 各座向北至東( A、B 室)望向香港仔避風塘海景,高層遠眺黃竹坑市景及南朗亭山景;向西( C 室)外望玉桂山。 特色戶分佈於 7、37、38 樓,提供連花園、頂層連天台等戶型,面積介乎 1, ,211 呎。 2010年港島區首個快速充電站於鴨脷洲怡雅路二號(近海怡半島一期)啟用,只需30分鐘就能為電動車充至八成滿。 鴨脷洲大街為島上最早的道路,亦為島上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早在明朝《粵大記》中有記載有居民定居的記錄。

鴨脷洲海傍道8號

由於需要進行填海工程,當局需要徙置近2,300名漁民[2]。 2013年鴨脷洲大街中段的紅茶館酒店重建完成,另一幢達27層高的酒店及恆基的舊樓重建項目(即倚南(H.Bonaire))亦正式相繼動工。 2014年鴨脷洲大街一帶進行多項改善工程,促進旅遊業發展,改善社區環境。

鴨脷洲海傍道8號: 香港大廈搜尋

主要是由於南灣是繼跑馬地禮頓山後,新地、嘉里及百利保再度合作發展的住宅項目。 中文名「南灣」是有南區海灣的意思,命名意念相信是來香港島南區的南灣海灘,也是香港富豪住宅區之一。 政府在2022年7月21日下午5時起鴨脷洲利滿樓(不包括利福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翌日上午11時正式完成行動。 鴨脷洲海傍道8號 政府在2022年3月24日同3月27日下午5時起鴨脷洲利澤樓、利添樓(不包括利怡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翌日中午12時正式完成行動。

南灣是全香港繼禮頓山,寶翠園後,第三個屋苑有超過300萬一個車位的二手成交。 鴨脷洲海旁道(英語:Ap Lei Chau Praya Road)是位於香港南區鴨脷洲東面海旁,深灣對面的道路。 於2012年7月,南灣2座3366呎的高層連平台戶,以破記錄的香港仔區及屋苑的租金金額,獲國際公司高層以18萬月租租用,呎租約54元。 這項18萬的月租,金額高於不少豪宅獨立屋,例如南區紅山半島呎數相近的獨立屋當時亦僅以14萬租出。 於2011年初物業執漏期,6座高層2,282呎連平台的單位獲租客以約13萬租用,呎租高達57元,創香港仔區新高。

鴨脷洲海傍道8號: 入伙日期

及後,不足千呎的細戶亦創同類新高,7座低層962呎連平台單位吸引外籍租客以5萬2千租用,呎租達54元。 南灣由新鴻基負責興建和銷售,下半年預售約674伙(94%),約144.7億元。 南灣於2010年7月底開售,8日累售近300伙,套現約80億元,破了香港豪宅銷售紀錄,平均每伙成交價達3,000萬元。 鴨脷洲海傍道8號 會所亦提供私人遊艇服務及駐場健身教練服務、室內及室外游泳池、多用途運動場、卡拉OK娛樂室、水療室、高級海景餐廳、兩個宴會廳和三個空中花園等。

  • 特此聲明,smartME Corporation Limited 非地產代理,沒有在業務過程中從事地產代理工作,只涉及廣告發佈或資料傳播。
  • 在往香港仔方向的橋面上,有一塊路牌和兩顆可閃爍訊號燈,每當香港仔隧道受到交通擠塞影響時,該組訊號燈就會被亮起,用作提醒駕駛者可改用替代路線前往港島其他地區及九龍。
  • 2014年鴨脷洲大街一帶進行多項改善工程,促進旅遊業發展,改善社區環境。
  • 這些路段包括石排灣道東面交界至香港仔大道西面交界近山的兩條行車線一段,以及香港仔舊大街交界至黃竹坑道交界近山的兩條行車線一段。
  • 鴨脷洲邨街市(英語:Ap Lei Chau Estate Market)於2020年9月22日完成翻新重開,改名為西邨街市(英語:APIER)。
  • 再者,買家需付15%共約2,602.5萬元的額外印花稅(BSD)款,為BSD個案新高,遠高於半山干德道天匯1,988萬的BSD稅款記錄。

現時鴨脷洲八成居民要跨區就業,同時過半學生要跨區上學。 在交通正常的情況下,如乘坐港鐵前往銅鑼灣普遍需15至20分鐘,中環只需10分鐘。 若駕車來往商業集中的數碼港,只需約6分鐘,赤柱半島約25分鐘,往新界東則普遍使用兩條海底隧道途經九龍東西各區。 1998年位於大街的夾屋悅海華庭落成,三座大廈並排而立,是當時大街最具規模的屋苑。

鴨脷洲海傍道8號: 3廁,海景,星級會所,連車位南灣出售單位

它毗鄰香港仔魚類批發市場及香港仔華人永遠墳場,東面連接黃竹坑道及鴨脷洲大橋交界(並與香港仔大道並行),西面連接石排灣道。 不過由於鴨脷洲人口高,但南區通往港島其他地區主要依靠香港仔隧道和薄扶林道,居民早於1994年已要求政府興建南港島綫並途經鴨脷洲。 在這條鐵路綫通車前,大部份居民到市區上班都要經過香港仔隧道及薄扶林道,一旦遇上路面事故即令香港仔隧道非常擠塞,隨着南港島綫已在2016年12月通車,居民便有除路面交通外多一個出行方式選擇。 1994年7月,第二條鴨脷洲大橋落成(實際上是在原來的鴨脷洲大橋旁邊並排建橋,然後調整兩組橋的行車方向),使進出鴨脷洲的交通,從雙線雙程行車變為四線雙程行車。 1994年8月16日,一場暴雨使鴨脷洲橋道旁的山坡發生塌坡,導致鴨脷洲邨和海怡半島對外交通中斷。

  • 2003年海怡工貿中心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改作商業用途,於2009年改稱新海怡廣場,設有逾150間店鋪,以名牌折扣商場及傢具設計公司為主。
  • 同年落實興建南港島綫東段,由海怡半島、利東、黃竹坑、海洋公園至金鐘,全程約10分鐘,預計2016年底通車,是特首曾蔭權提出的「十大基建」之一。
  • 1971年鴨脷洲發電廠發生五級大火,損失約千萬港元。
  • 整項工程包括鋪設輸水管,以及興建鴨脷洲橋道和香港仔海傍道之交匯處。
  • 鴨脷洲(英語:Ap Lei Chau,舊譯Aberdeen Island)是位於香港港島南區香港仔對開的島嶼,與香港仔之間的海面是香港仔避風塘。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