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粉嶺大塘湖11大好處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粉嶺大塘湖

有關優惠可與巴士本身的八達通轉乘優惠共用,系統會先計算本身的轉乘折扣優惠,再計算回程半價優惠。 2009年5月20日,269C線平日早上增設特別班次,由天水圍天慈邨單向前往觀塘碼頭。 香港政府1924年落實興建「沙頭角公路」,並於1927年落成,是繼青山公路及大埔公路後,香港第三條主要公路。 粉嶺大塘湖 沙頭角公路通車後,間接引致 九廣鐵路 沙頭角支線客量銳減,最終在1928年4月1日停辦。

  • 漁業方面,沙頭角曾是漁業重鎮,為昔日「香港八大漁港」之一。
  • 食環署亦指,對回收廢棄豬脂工作和營運豬油廠的商業決定持開放態度。
  • 觀塘碼頭開經:偉業街、基業街、海濱道、宏照道、啟祥道、偉業街、觀塘道、龍翔道、呈祥道、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大欖隧道)、元朗公路、唐人新村交匯處、朗天路、天福路、天耀路、天湖路、天瑞路、天華路、天葵路、天龍路、天城路及天恩路。
  • 1979年北區升格為18個地方行政區一員,而粉嶺是北區的四大分區之一。
  • 北區的上水及粉嶺一帶古時名為雙魚市,因為區內上水北面的雙魚河而得名。
  • 在2005年度學年,打鼓嶺各村各共有四間小學,但到2006年度,當中有兩家將會停辦,而另外一家亦因為沒有小一新生而亦行將摺校。

傳統上,北區分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四個部分,故獨立成區前亦稱爲上粉沙打地區,此外還包括大鵬灣的吉澳、鴨洲等離島。 北區爲香港傳統鄉村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之一,新界五大氏族中的鄧姓、侯姓、廖姓和彭姓在上水和粉嶺一帶都有大型聚居地,大族之多在香港十八區中絕無僅有,而打鼓嶺和沙頭角公路沿線亦分佈有大量規模較小的氏族之村落,故北區仍然保存不少中國傳統鄉村歷史建築。 由於粉嶺是新界北最早建有火車站的地方,也有通往新界東北打鼓嶺和沙頭角邊境的唯一公路,加上曾有大量英軍駐紮,故此在1960年代前多被當時的港英政府及外籍人士認定爲新界北的地區中心,地位僅次於大埔,甚至常以「粉嶺」之名指代涵蓋上水部分和古洞的大片地區,故此在地理學上該地平原名爲粉嶺低地。

粉嶺大塘湖: 九龍區居民巴士路線

粉嶺第48區工業用地(現何家樓村一帶)正進行公營房屋發展研究,初步估計可興建提供超過4000個單位的大型公共屋邨。 北區是香港最後一個仍有「鄉村車」營運的行政分區,分別是來往馬草壟至上水巡撫街的馬草壟鄉村車以及來往萬屋邊至粉嶺和豐街的萬屋邊鄉村車。 北區為郊遊的好去處,設有船灣郊野公園、八仙嶺郊野公園以及林村郊野公園三個郊野公園以及印洲塘海岸公園,而紅花嶺郊野公園亦正在規劃中。 此外,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的新界東北沉積岩園區亦於北區的範圍內。 衛奕信徑的第九段以及第十段亦途經北區,為市民提供遠足的選擇。 另一方面位於市區卻不斷有新校落成,不少學校更一分為二,並遷入新發展區。

粉嶺大塘湖

其行車里數達53公里之長,是當時香港十條最長途的巴士路線之一。 九龍巴士277A線是香港一條新界巴士路線,來往沙頭角及藍田站,途經石涌凹、禾坑、馬尾下、龍躍頭、聯和墟、吐露港公路及大老山隧道快速往返九龍東的彩虹邨、九龍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在每日早上至中午由沙頭角開往東九龍,以及黃昏至晚上由東九龍開往沙頭角,根據《路線表令》,此路線屬九龍巴士277X線的特別班次。 上水存在的矛盾也成爲2010年後越演越烈的香港與內地矛盾的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對水貨活動的不滿情緒引發了2012年的「光復上水站」事件,上水與元朗及屯門等地出現的性質相近的社會矛盾也是日後的「香港本土化運動」乃至「香港獨立運動」的一個社會背景因素。 1998年5月26日,269C線擴展至每天全日服務,來往天水圍市中心及觀塘碼頭,取道三號幹線(今青朗公路,包括大欖隧道和汀九橋、長青公路、長青隧道、青葵公路)、呈祥道及龍翔道,而不再途經新田公路、粉嶺公路、吐露港公路及大老山隧道,行車時間大為縮短[4],九巴當時更以「超級快線」來宣傳此路線[5]。

粉嶺大塘湖: 豬油廠負責人:無可奈何,沒事可做了

在1970年代末新市鎮開發前,粉嶺和上水大致上以大埔公路粉嶺段、掃管埔和靈山爲分界[1],但沒有具體的自然地理分界,故位於大埔公路以南的年代較久遠的建設,如粉錦公路和粉嶺高爾夫球場都以「粉嶺」命名,甚至遠至金錢的新界喇沙中學也曾被俗稱爲「粉嶺喇沙中學」。 粉嶺大塘湖2023 粉嶺大塘湖 新市鎮發展後由於交通道路網絡的變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視爲上水的一部分。 現今粉嶺與上水的東西分界線南段大概位於掃管埔路、雞嶺村和偷牛山。

粉嶺大塘湖

與上水相比,粉嶺在回歸後的發展較爲平穩,主要體現在居民人數的增長。 1999年至2003年間,粉嶺南牽晴間、昌盛苑、雍盛苑及聯和墟東北面三個私人住宅項目相繼入伙,粉嶺法院大樓及粉嶺健康中心亦於千禧年後於粉嶺站北面落成。 隨着粉嶺南政府綜合大樓於2014年落成及粉嶺南公共圖書館於2016年啟用,粉嶺新市鎮的建設大致上宣告完成。 在2016年底和2017年初,粉嶺更先後有兩間戲院分別在粉嶺名都和聯合墟新建的逸峯廣場開業。 在商業活動以外,上水於回歸後的發展主要體現在上水南住宅區的興建和落成。 粉嶺大塘湖 經歷建築公司施工緩慢等負面消息,上水南首個屋苑清河邨於2007年開始入伙,之後該區相繼建成御皇廷、祥龍圍邨等屋苑,而保榮路遊樂場和保榮路體育館相繼落成亦標誌上水南的社區建設大致完成。

粉嶺大塘湖: 香港巴士大典

至正式接管後,港府將北區劃分為上粉沙打區,為上水、粉嶺、沙頭角及打鼓嶺各取頭一個字組成。 廖氏其後在1930年代設立石湖墟,而粉嶺、打鼓嶺、沙頭角以及部分大埔區的鄉民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設立聯和墟,成為新界北區的兩個重要的墟市。 於英國租借新界初期,雙魚河地區曾是英國人以及一些香港名人渡假、狩獵等的勝地,不少渡假別墅築成。

粉嶺大塘湖

269C線即使有港鐵競爭,但以現時巴士服務和港鐵網絡比較下,來往九龍東和元朗及天水圍的服務仍以巴士佔優,現時基本上所有天水圍區乘客來往九龍東已被本線吸納,故除非繁忙時間因需求問題,而導致客量稍為遜色外,客量自開辦以來均維持高水平,繁忙時間、周末及假日經常頂閘。 沙頭角開經:沙頭角公路(石涌凹段、禾坑段、馬尾下段、龍躍頭段)、馬會道、粉嶺公路、吐露港公路、大老山公路、大老山隧道、斧山道、迴旋處、斧山道天橋、彩虹道、彩虹通道、太子道東、觀塘道、觀塘道天橋、觀塘道、觀塘道下通道、觀塘道及鯉魚門道。 藍田站開經:鯉魚門道、迴旋處、鯉魚門道、觀塘道、apm(創紀之城)、觀塘道、龍翔道、大老山隧道、大老山公路、吐露港公路、粉嶺公路、馬會道、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馬尾下段、禾坑段及石涌凹段)。 相傳大嶺山上有一塊石壁,雪白如粉,居於附近的鄉民,便稱之為「粉壁嶺」[2],位於附近的鄉村,便成為「粉壁嶺村」。 山既已改名,粉壁嶺村也被簡稱作「粉嶺村」,粉嶺也就逐漸成為附近一帶的名稱。

粉嶺大塘湖: 建築面積 : 700 呎

聯和墟於1949年由粉嶺、沙頭角、打鼓嶺和部分大埔區村民集資成立。 粉嶺早期不見經傳,南宋時有人開村;而鄰近的上水華山,則發現漢代文物, 直到清嘉慶編制的《新安縣志》卷二收錄「粉壁嶺」。 粉嶺於1898年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隨新界一併割讓給英國。 1979年北區升格為18個地方行政區一員,而粉嶺是北區的四大分區之一。 上水第27區(彩蒲苑以北)土地將會興建公共屋邨寶石湖邨,共3座樓宇提供900個單位,預計2020年落成。 粉嶺第49區(雍盛苑以西)將會興建2座公屋樓宇,預料提供超過900個單位。

首個非試驗性質的轉乘計劃便隨之而生,以296A線為首,轉乘包括本線在內5條往返觀塘的新界路線,乘客使用計劃可享有車資優惠。 與此同時,屯門公路偶然會發生如大石/山泥傾瀉或涉及傷亡的交通意外等嚴重事故,阻礙來往荃灣和屯門及元朗的交通,後兩者的居民開始察覺到前往上水站轉乘九廣鐵路(今港鐵東鐵綫)來往九龍的好處,連帶取道新界環迴公路的公共交通需求,亦有如雨後春筍般叢生。 元朗區兩個新市鎮同時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下,本線客量開始上升,惟未至於達到飽和狀態。 九龍巴士277X線是香港一條新界市區日間巴士路線,來往粉嶺(聯和墟)及藍田站,途經祥華邨、華明邨、吐露港公路及大老山隧道快速往返九龍東的彩虹邨、九龍灣、牛頭角及觀塘市中心。 2010年後,香港現有城市土地發展已近飽和,而填海造地又受到環保團體及建議選址附近的居民強烈反對,政府再次將目光放到至今仍有大量平原土地未作都市開發的北區,提出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在北區增建三大新市鎮,包括粉嶺北、古洞北和坪輋及打鼓嶺以供香港未來人口增長所需及疏解市區人口。 政府亦計劃興建北環線接駁西鐵線與東鐵線以至建設支線到粉嶺北及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

粉嶺大塘湖: 大埔區

主要街道包括粉嶺軍地、粉嶺嶺仔、粉嶺新屋村、粉嶺永寧村、粉嶺祠堂村、粉嶺新屋仔、粉嶺小坑村、粉嶺老圍。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山麗苑,馬料水新村,大塘湖,丹竹坑,孔嶺。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19,000,年齡中位數為 41.8歲。

粉嶺大塘湖

涉事的權豐豬油廠運作多年來引發爭議不斷,早於一三年粉嶺大塘湖村及附近八村約五十名村民示威,抗議該廠長期發出惡臭,危害村民健康,又批評該廠違反土地用途經營,當時已要求政府取消豬油廠短期租約收回土地。 不過,環保署及食環署隨後的巡查均未發現違例情況,兩署亦續牌予該廠,直至去年底地政總署突然收地,才停止運作。 對於如何協助業界處理一事,署方僅指歡迎私營機構在符合法例下參與廢物回收活動。 食環署亦指,對回收廢棄豬脂工作和營運豬油廠的商業決定持開放態度。 現時食環署記錄中,全港共有三間領有「厭惡性行業牌照」的煮豬油處所,除權豐豬油廠,另外兩間均位於新界元朗。

粉嶺大塘湖: 交通方便

北區部分地方劃入林村郊野公園、船灣郊野公園和八仙嶺郊野公園,而紅花嶺郊野公園亦在規劃。 然則自1997年至2006年間開展的「深圳河治理工程」後,部分河道被拉直,雙方亦交換拉直後分別與香港和深圳靠近的新土地。 在1997年5月頒佈、提及香港特別行政區之行政區域界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21號》中,特有一段提及「深圳河治理後,以新河中心線作為區域界線。」[3]在接近羅湖一段的拉直工程於2003年完成後,雙方在近羅湖的界線已依照新河道重新劃分。

運輸署消息指,因車多關係,上水一帶的路段(如雞嶺迴旋處、大頭嶺迴旋處、掃管埔路、新運路、新豐路、寶石湖路、馬會道、馬適路、文錦渡路、彩園路及百和路)的交通已十分擠塞,該區的專營巴士及公共小巴的班次已經受到影響。 北區是香港少數仍有農業生產的地區,主要生產花卉、生菜、白菜、芥蘭以及菜心等。 漁農自然護理署為支援香港的農業發展在上水蓮塘尾設有大隴實驗農場。 由於區內適齡學童愈來愈少,不少學校都面臨殺校問題,這由其以村校為甚。 在2005年度學年,打鼓嶺各村各共有四間小學,但到2006年度,當中有兩家將會停辦,而另外一家亦因為沒有小一新生而亦行將摺校。 而位於沙頭角吉澳的吉澳公立學校,亦由2004年度的7人,減至2005年度的1人。

粉嶺大塘湖: 巴士

惟當中部分居民仍需要跨區到東九龍上學及工作,需求足以開辦一條往返元朗區及東九龍的巴士路線。 粉嶺大塘湖2023 粉嶺位於新界的東北部,東面包括橫山腳新村、馬尾下、馬尾下嶺咀、嶺皮村及南山,連接沙頭角,南面包括和合石、龍山及石坳山(部分),與大埔區為鄰,西面包括蝴蝶山、粉嶺圍、掃管埔、太平山、彬山及缸瓦甫,毗鄰上水,北面有恐龍坑、馬頭嶺、松山、橫嶺及大砍篤而與打鼓嶺相鄰。 粉嶺與上水、沙頭角、打鼓嶺組成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規劃上連成一片。 香園圍管制站是香港與深圳的第七個出入境陸路管制站,位於打鼓嶺最北端的香園圍附近,於2013年7月動工,於2020年落成啓用。

粉嶺大塘湖

本線曾使用Neoplan 粉嶺大塘湖 Centroliner 12米 (AP) 行走,但由於該車型被指不適宜行走長途路線(實際上新界西及北區大部份路線均為長途線,而該車型於屯門及元朗一直為長途線主力用車),當時仍負責北區派車的屯門車廠便於2007年將有關車輛全數調走,以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3ASV)及丹尼士三叉戟12米(ATR)取代。 2008年5月,屯門車廠將大批原屬元朗區路線的歐盟二型富豪超級奧林比安12米及丹尼士三叉戟12米取代符合歐盟三型排放標準的同類車輛。 另外,九巴首輛12米富豪奧林比安空調巴士(3AV1/GB2607)曾於本路線服役並成為掛牌車。 於2011年7月,九龍灣車廠首次派出2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500低地台雙層空調巴士,令本線成為第二條引入直梯巴士的北區巴士路線。

粉嶺大塘湖: 九龍巴士277X線

上水孔嶺、上水華山、吉澳等地曾發現新石器時代及靑銅器時代文物,至於先秦時期和兩漢時期的文物,則在而沙頭角谷埔以及上水華山發現。 唐宋時期,本區有了進一步發展,南宋寶祐六年( 西元一二五八年),本區龍躍頭村人士鄧炎龍中舉,成為香港地區首名舉人。 清代嘉慶二十四年( 西元1815年)刊行的的《新安縣志》曾記載古洞村以及上水村等多條北區的村落。 北區的上水及粉嶺一帶古時名為雙魚市,因為區內上水北面的雙魚河而得名。 新界五大氏族其中的上水侯氏、上水廖氏、粉嶺彭氏及龍躍頭鄧氏自公元10世紀起便陸續移居現時的北區。 英國租佔於新界後,1899年準備接收新界,但曾遭受新界居民聯合抵抗,上水、粉嶺等地村民亦參與其中。

粉嶺大塘湖

興建此管制站的主要目的是爲了舒緩文錦渡管制站與沙頭角管制站原已近飽和的車流量,連接深圳莲塘口岸以及多條高速公路直達惠州、汕頭等地,建成後與已有的深港西部通道及將來的港珠澳大橋分別成為香港連接粵東、粵北和粵西的三條主要通道。 1920年代以及1930年代起已有巴士路線為北區提供服務以取代過去的鄉村車,如現九龍巴士76K線的前身,往來元朗及上水的17號線、九龍巴士77K線的前身,往來粉嶺及沙頭角的18號線,以及往來粉嶺及大埔的16號線。 祇因實施路線重組當天,大量乘客未能在原定時間登上所需巴士路線而有所不滿。 本線最嚴重的脫班情況發生在當天晚上,數十名乘客在觀塘碼頭等候近2小時才有車,期間不耐煩的乘客數度與站長理論[26]。

粉嶺大塘湖: 粉嶺大塘湖村小型村屋 大馬路邊 交通方便

北區區議會除了成立4個委員會分別討論及跟進北區的交通及運輸事務、社區建設、文化及康樂事務、社會服務、勞工及經濟事務,以及地區小型工程及環境改善事務外,北區區議會亦設立一個地區設施管理委員會,積極參與管理部分地區設施,包括圖書館、社區會堂、休憩場地、體育場所及游泳池等。 【本報訊】豬油廠屬厭惡性行業,提煉豬油時會產生臭味,對附近居民造成滋擾。 權豐豬油廠位於粉嶺大塘湖村內,與民居相距僅百餘米,多年來與村民爭拗不斷。 粉嶺大塘湖 粉嶺大塘湖2023 豬油廠則喊冤稱已實施多項污染管制措施並獲政府通過續牌,質疑地政總署因民意反對而收地的做法,對豬油廠不公。

北區目前仍有117條鄉村,是最能保留傳統新界鄉郊特色的地區之一,而北區有四分之一區域位於全港第二大的平原粉嶺低地,境內流淌梧桐河及其多條支流,故農業和養殖業發達,自清代中葉起數百年間先後發展出多個墟市[註 4]。 大體而言上水市中心的商業活動更發達,而粉嶺則爲行政中心和工業中心。 至2020年代,上水西部的古洞北亦將發展成新一代的新市鎮,但由於多番爭議下古洞新市鎮的發展規模被限縮,預計僅有6萬人口入住,與原來的粉嶺和上水新市鎮的規模相差甚遠,再加上粉嶺/上水新市鎮將會繼續向梧桐河方向擴張,故此在可預見的將來粉嶺和上水仍然會是北區的地區中心。

粉嶺大塘湖: 沙頭角公路

粉嶺租盤適合不同的用戶,你可根據價格、類型、面積再揀選適合自己的粉嶺租盤。 前往香園圍口岸的新界專線小巴59S線即日起開始提供服務,全程車費$9.1,是目前直達香園圍管制站收費較便宜的交通路線。 不過小巴存放行李位置有限,攜帶大型行李箱的朋友需自行留意。

天水圍市中心開經:天恩路、天榮路、天城路、天龍路、天葵路、天華路、天瑞路、天湖路、天耀路、天福路、朗天路、唐人新村交匯處、元朗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汀九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長青隧道、青葵公路、呈祥道、龍翔道、蒲崗村道、彩虹道、彩虹邨通道、太子道東、觀塘道、開源道及觀塘碼頭通道。 由於鄰近粉嶺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粉嶺新市鎮。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粉嶺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粉嶺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百和路、掃桿埔路、馬適路、麻笏河及馬會道至百合路交界所包圍的地區為範圍。

另除附屬支線277E線外,本線部份用車需於指定時段行走5R線、16線、73B線、78K線、273A線、T277線、277P線、978線及978A線。 龍躍頭是新界五大家族之一鄧氏的聚居處,於元朝末年由錦田分遷到龍躍頭,開村(即老圍)立業至今歷800多年,因子孫繁衍而在附近另立村莊,成為現時的五圍六村。 龍躍頭的五圍是指老圍、麻笏圍、永寧圍、東閣圍(或稱嶺角圍)和新圍(或稱覲龍圍),六村則是麻笏村、永寧村(或稱大廳)、祠堂村、新屋村、小坑村和覲龍村,五圍六村給沙頭角公路從中分隔。 明朝中葉,龍躍頭鄧氏勢力延伸至大埔海,建有鄧孝子祠,清初開設大埗墟[5]。 現今粉嶺圍以北另有一靈山,但該山應非傳說中原來之「粉壁嶺」,而上水廖氏亦曾有登上華山求雨的歷史,惟已可考證最古老的求雨石碑於道光十九年(1839年)所立,晚於「粉壁嶺」被《新安縣志》所收錄的年代,但求雨風俗與傳說相同,故一定程度上可證明該山爲傳說中有鄉民求雨的「粉壁嶺」。 根據歷史記載,粉嶺彭氏約於宋朝末年便在附近的龍山定居,並於明代中葉遷到現址附近先後建立粉嶺樓和粉嶺圍二村[4],與「粉壁嶺」一名出現的時間名稱吻合,故「粉嶺」之名很可能就是由粉嶺彭氏先祖所起。

發展局表示,除了《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外,新界北部仍然有大片未被開發的土地(包括從邊境禁區釋放出來的土地)可以考慮作為應付香港土地供應需要;特首梁振英在《2013年度香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更提出,規劃署將會就新界北部的進一步發展進行規劃研究[22][23]。 2003年4月,香港爆發非典疫情,北區雖然並非疫情重災區,但零售市況亦因此陷入蕭條。 2009年中央開放深圳市戶籍居民「一簽多行」政策,深圳市居民可以隨時隨地前往香港購物,更將上水的商業發展推向高峰。 與此同時,天水圍居民對往返九龍東的交通需求日益增加,而元朗居民難以登上前往九龍東的巴士情況漸趨惡化[30][31],引致不少「非法邨巴」應運而生[32]。 兩大前提下,分拆269C線成為兩條獨立路線的訴求,變得非常殷切;得到地區人士的爭取和巴士公司的周詳考量,願望終能在2004年逐步實現。 粉嶺大塘湖2023 天水圍新市鎮1990年代發展之初,適值東九龍屋邨陸續重建之時,不少住戶調遷至天水圍各新落成屋邨。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