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男人與海好唔好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在發表觀點或評論時,能夠盡量跟基於相關的資料來源,查證後再發言,善用網路的力量,創造高品質的討論環境。 尊重多元:分享多元觀點是關鍵評論網的初衷,沙龍鼓勵自由發言、發表合情合理的論點,也歡迎所有建議與指教。 男人與海2023 男人與海 我們相信所有交流與對話,都是建立於尊重多元聲音的基礎之上,應以理性言論詳細闡述自己的想法,並對於相左的意見持友善態度,共同促進沙龍的良性互動。

導演黃嘉俊籌製超過3年、橫越8,500公里的距離拍攝的海洋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全台票房突破500萬,而他期望透過巡迴放映、鼓勵觀眾走「近」海洋的「一萬名海洋之子」計畫也已圓滿落幕。 透過臺灣海洋文學作家同時是黑潮基金會創辦人的廖鴻基,以及臺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的故事,黃嘉俊用影像讓觀眾看見熱愛海洋的男人,如何在理想與現實間掙扎,在大海和家庭中妥協,找到心靈的歸屬。 男人與海 男人與海 第一個男人,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在因緣際會下認識了大海,沒有受過專業文學訓練的他,用他的文字把海洋記錄下來,介紹給身處在海島國家卻不太認識海洋的台灣人;面對家庭和海洋,他選擇縱身躍入大海,這片深深吸引他的蔚藍大海。 2016夏天他執行他心中冀望許久的計畫,一個人在黑潮漂流,他想陪這片對台灣影響深遠的潮流一起走一段路,在黑潮漂流的五天,讓年過半百的他產生巨大的變化。 片尾林生祥的歌聲響起,唱著關於海島、鯨魚還有漂流啊,悠遊在這片浩瀚海上的男兒回到了陸地,接著準備著下一次下海的旅程。 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以兩位男人作為主角,一是作家廖鴻基、二是水下攝影師金磊,他們都是花了好幾個十年時間面對大海的男人,用文字、攝影或是一場又一場演講和計畫,來述說他們心裡想告訴我們關於海的故事。

男人與海: 男人与他的海 男人與他的海

除此之外,與人交談的時候,女人偏重於「察言觀色」,男人偏重於「談話內容」。 女人很在意對方交談時的表情,談話內容不是重點所在;然而男人重視的卻是談話內容,根本不會在意對方的表情。 種種考量之下,電影就成了教學現場推廣海洋教育的極佳媒介,讓師生用相對容易參與的方式,打開對「海」的感受。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大海,可是你有沒有機會真的踏出去?」原本黃嘉俊想像的影片樣貌,是對話很少、風格化且偏向內在思考,但新的體悟使影片更接近一般民眾。 NBA交易截止日前,出現許多重磅交易,但是芝加哥公牛隊卻無所作為,這讓外界摸不著頭緒,而且陣中還有一名4年8000萬的「球哥」-朗佐・鮑爾(Lonzo Ball),因為膝蓋反覆疼痛,這個賽季還沒有出戰任何一場比賽。 [NOWnews今日新聞]陶晶瑩(陶子)嫁給李李仁超過17年,夫妻倆育有一雙兒女,婚姻相當幸福,不過昨(14日)陶子在臉書寫下「我的情人最近愛上別人,但那兩個小三...」、「那就睜一隻眼,閉兩隻眼」等...

男人與海

我的眼淚大抵是在見到廖鴻基在漂流計畫過程中,無數高空俯視他一人躺在方筏上的畫面後而來的,好像有幾個瞬間懂得那份深遠廣大的孤寂與包容。 無論白天、黑夜,晨曦與餘暉,都只有他自己與大海,有時,他仰躺於方筏,大聲打鼾,大聲唱歌,還有一鏡,他在黑夜中應是裸身,沒入黑夜卻仍顯光亮的小小身影,像是夜空中的繁星。 大海是他們的渴望,如此深厚,但迎面而來的,往往就是到底你有多愛的子問題,願意拿多少人生的尋常與珍愛來交換? 下海的片刻,也總時不時會有面對大自然、面對海洋、面對失去的恐懼,得去承接與體驗,才得有最後的昇華。 海上的漂流者、水下的驚奇冒險,《男人與他的海》既飽足感官期待,也讓孩子們心中有了連結與投射。

男人與海: 生活

本書將真情傾吐他在近二十年國企老總生涯中的部分所感所,悟,讓你真切品味那種“罵聲、怨聲、讚美聲,聲聲都聽;好事、難事、窩囊事,事事都幹”的無奈心境,以及擔當大任“褒貶由民”的無悔人生。 在那清淡如茶而又浸透生活閲歷的語言中,在那質樸如歌而又飽含人間真情的故事裏,你將切身感受像張毅一樣的國企老總們那種“深深愛着國有企業”歷史承諾和報國情結。 黃健庭於昨日中常會後受訪表示,和郭台銘有初步做過一些溝通,謝謝郭不計任何形式,只要黨、國家有需要,就會來承擔責任;郭的確有清楚表達要代表國民黨來參選的意願,但沒有非選不可,郭期待國民黨做進一步協調、整合的提名作業。 是的,「他的海」,其實就是他們終其一生追逐的夢想,而這個美麗夢想有如女神,她可以是母親,她可以是情人,當然,她是孕育一切的萬物之源,迷人也危險──就是這片海,承載了他們的一切。 如果女高中生願意分享私事的程度是一百分,男高中生僅有六十五分。 心理學家里文巴克(W. H. Rivenbark),針對國小四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男女學生,調查他們願意分享隱私的程度。

男人與海

台中市市長盧秀燕力推「中台灣區域治理平台」,如今更達跨黨派、8縣市規模,昨(16)日舉辦平台啟動儀式,盧市長儼然「共主」氣勢,也被聯想到有意出征2024總統大位。 南投縣縣長許淑華則表示,是否問鼎大位必須看個人意願、黨內提名機制、社會反應等;但就人選而言,她認為盧市長與新北市市長侯友宜「兩者都很優秀」。 70年代巨星劉文正昨(15)日驚傳去年11月因心肌梗塞病逝,享壽70歲,消息且由經紀人夏玉順證實。 未料24小時不到情況大逆轉,夏玉順稍早受訪時改口劉文正尚在人間,一時間劉文正的生死成了大謎團。 謹慎發言:在TNL網路沙龍,除了言論自由之外,我們期待你對自己的所有發言抱持負責任的態度。

男人與海: 黑糖導演黃嘉俊邀觀眾一起走「近」大海

偶爾才與女兒見上一面的廖鴻基,在黑潮北漂計畫的最後,團隊特別安排他們倆在海上相聚。 不用言語的原諒與支持,在漁船與方筏的接觸瞬間就說明了一切。 大海曾經將他和陸地上的一切隔絕,最後也成為與家人和解的橋樑。 另一邊則是在台灣海域之外,攝影師金磊遠赴南半球的東加王國,進行一個月的拍攝旅程。

  • 「一萬名海洋之子」報名開放不到48小時即額滿、甚至遠超過原先預定的萬人觀影,一直大力協助該計畫的富邦文教基金會,特別加碼贊助全台超過3500名同學,讓計畫再擴大!
  • 重新安頓省思後,他調整作品走向,將片名改為《男人與他的海》。
  • 第二個男人,金磊,鯨豚攝影師,曾是黑潮海洋基金會的一份子,參加過許多推廣海洋的計畫,最終還是覺得自己對於海洋生物攝影最有興趣,即便長輩都希望他走上「正途」,找個穩定的工作,他還是毅然決然投入他所喜愛的事物中,即便一年中有大半時間不在家,離開他的小孩、家人,他還是想去做,因為這是他喜歡做的事。
  • 偶爾才與女兒見上一面的廖鴻基,在黑潮北漂計畫的最後,團隊特別安排他們倆在海上相聚。
  • 在有限的生命中,廖鴻基及金磊兩位主角浪漫的理想正與現實拉扯,為自己喜歡的事物堅持,卻不是不顧一切,而是取得平衡做最好的選擇,就像海浪般溫柔卻帶有力量,黃嘉俊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那片海」,是夢想、是目標,而前往那片海,也都得面對自己要修煉的課題。
  • 看著《男人與他的海》廖鴻基父女倆在兩艘船上握手重逢,讓溫暖的黑潮彌補他們多年來缺了一角的情感,我們身處台灣這片山與海如此接近的狹小土地上,是否也該試著學習尊重不同的價值觀,理解別人做出選擇的背後原因?

正如同我們把島嶼或海洋當成一個大家庭,我們都在裡頭學習如何包容、相愛、陪伴和依賴。 因為渴望自由與自在,像是那些鯨豚噴水花、跳耀於船隻身邊,或是廖鴻基獨自乘著小筏那真讓人想起《少年Pi的奇幻漂流》裡頭冒險的畫面,然而這毫無特效、真真切切地在眼前呈現。 有一場金磊主觀視角帶著攝影機混亂準備下潛,周圍該注意和工作事項叨擾不停,但那一下海後準備拍攝龐大且美麗的鯨魚,卻如此寧靜和平緩。

男人與海: 男人與他的海劇情

但在體驗漂流的過程中,他觀察到廖鴻基與女兒間複雜的感情、以及舊識金磊在奔向海洋的同時在工作與家庭間的掙扎。 最後,即使金磊巡迴世界拍攝,但每年夏季仍堅持留在台灣,他在電影的前導片說,因為這是我們的家,也是我開始做這件事情的地方,因此想要為台灣的鯨豚留下紀錄。 如果你很好奇什麼是「水下攝影」,那就來看《男人與他的海》吧。

這封獻給海島的情書感動逾千人集資完成後製,著名電影配樂人林生祥亦義不容辭擔綱製作配樂。 從海上漂流到水下攝影、探索著家庭關係與自我實現,台灣最美海洋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歷時 3 年拍攝製作,綽號「黑糖」的導演黃嘉俊拍得許多珍貴生態畫面,更陪伴了片中兩位主角——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與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側寫他們各自向海逐夢、隨海起落的真實人生。 《男人與他的海》於群眾募資許下的「一萬名海洋之子」宏願,在富邦文教基金會及Cheers雜誌協助之下,正如火如荼地於全台各地巡迴放映。 男人與海 本片主角之一的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因作品常見於國高中的國文教材,在學生族群累積超高人氣,甚至在影廳外開起小型簽名會。 「海洋之子」活動場場爆滿,學生們真心喜愛電影而給予的回應,讓導演黃嘉俊熱淚盈眶,他說:「映後QA沒有獎品,但小朋友卻熱烈到下場觀眾要進場了都還拚命舉手要問!」更有一名大里高中的學生將自己的第一部紀錄片獻給《男人與他的海》,看完後還特別私訊導演説,本片顛覆他過去對於大海和紀錄片的想像。

男人與海: 紀錄片導演黃嘉俊:在有限的生活,看到千百種活下去的方式

金磊,臺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這兩個不同世代的男性,不約而同選擇「海洋」作爲舞臺。 所有的計劃與冒險,都是爲了打開生命視野和創作,活出新的寬度和深度。 儘管如此,黃嘉俊認為《男人與他的海》拍攝過程算是相當幸運,每回出國出機都能捕捉到滿滿的畫面,「可能他們知道臺灣導演要來拍大海了!」他笑著說,其中有一次早上看到抹香鯨,下午看到虎鯨,更是紀錄片主角之一廖鴻基出海 20 年來第一次。 談到第一次,黃嘉俊不禁回味了起來,因為在遠赴東加王國拍攝時,體驗了好幾次難能可貴的「第一次」。 透過群眾募資共同完成的臺灣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於 2021 年 4 月上映,與所有臺灣民眾分享人與大海的故事。

導演黃嘉俊一直深耕細作,從《一首搖滾上月球》(第10屆)到《歡迎來我家》(第14屆)均以真摯的鏡頭撼動心靈。 男人與海2023 他八年前初接觸潛水,受海洋之美與被破壞的哀愁觸動,毅然從陸地轉往海上開展新的拍攝計劃。 導演歷經三年、跨越八千多公里,追隨兩個逐夢的男人──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和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把湛藍的汪洋帶到觀眾面前,讓他們一起順著黑潮漂流,在鯨豚相伴下,重新看見大海的自由和美麗,思考近在咫尺的海洋文化與生態未來,以海為傲。

男人與海: 男人與他的海 (Whale Island)  2021

另一頭與台灣相隔8500公里的東加王國,金磊透過手機視訊安撫年紀尚小的兩兄弟。 金磊在出國學習那年小孩出生,至今已過不惑之年的他一直努力兼顧家庭與理想,有時間就會在家中陪伴孩子的成長,但是年幼的孩子還是無法理解為什麼爸爸偶爾得長時間的外出工作。 「如履的電影筆記」為全台灣影評文章最完整、品質最穩定的電影評論網站。

但「冒險」從來都不是去做危害生命的事,而是做好萬全的準備,努力去讓自己的人生活得與衆不同。 人稱「黑糖導演」的黃嘉俊,原先只是受邀去紀錄廖鴻基老師的「黑潮漂流計劃」,欲將其拍成一部幾乎無對白、充滿冥想的藝術電影。 《男人與他的海 Whale Island》籌制超過3年、橫越8,500公里的距離,帶着攝影機從陸地航向海洋、再潛入海中,記錄投奔海中的兩個父親—廖鴻基與金磊,如何正視自己對生命的渴望、像鯨豚般在大海遨遊,同時學習向岸上的妻兒付出自己的愛。 在有限的生命中,廖鴻基及金磊兩位主角浪漫的理想正與現實拉扯,為自己喜歡的事物堅持,卻不是不顧一切,而是取得平衡做最好的選擇,就像海浪般溫柔卻帶有力量,黃嘉俊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那片海」,是夢想、是目標,而前往那片海,也都得面對自己要修煉的課題。 男人與海2023 本片籌製超過3年、橫越8500公里的距離,導演帶著攝影機從陸地航向海洋、再潛入海中,記錄投奔海中的兩個父親──廖鴻基與金磊,如何正視自己對生命的渴望,像鯨豚般在大海遨游,同時學習向岸上的妻兒付出自己的愛。

男人與海: 男人與他的海演員

金磊也同樣愛海,但是對家庭和兩個兒子同樣有著依戀,黝黑高大的他,在鏡頭前總是憨直自在,幾次與兒子的對話,讓人對於兼顧兩種身份的他,有著同理的會心,而當他出了機場,上了漁船,面對「等著我們去拍她」的鯨豚們,全副武裝的金磊,拿著相機,更像深海的魚,他與她,他與牠,同類,同在自然。 男人與海2023 例如男人跟女人就算聽到同一個詞彙,也會產生截然不同的聯想。 女人聽到「戀愛」這個詞彙,第一時間浮現在腦海中的「結婚」和「家庭」,然而男人則是「上床」。 由此可知,女人在喊「好想談戀愛」的時候,往往帶有「想結婚」的涵義,但換作男人的情況,則是單純「想找人上床」而已。

男人與海

《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是一部於2023年上映的劇情長片,由憑藉《緝魂》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程偉豪執導,以及入圍金鐘最佳男主角的許光漢、金馬最佳男配角的林柏宏、台北電影節影后王淨,三位人氣及實力兼具的演員主演,集結蔡振南、庹宗華、馬念先等實力派演員共同演出,攜手打造2023年充滿歡笑及淚水的動作喜劇電影。 故事以傳統冥婚習俗結合警察辦案,在找尋真相的過程中,譜出一段人鬼情誼。 從紀錄片的敘事基調來看,導演明顯企圖藉由兩位男人的雙眼,引領觀眾重新注視海洋、航向遠方。 廖鴻基在片中語重心長,喟嘆海洋是島國人民遺忘的寶藏:「這個海島的大家集體背對著海,而失去海洋的機會。」台灣人轉為「背海的人」有著複雜的歷史、政治、文化甚至經濟因素,連林生祥譜寫配樂時也發現台灣缺乏海洋音樂。 不過,片中並未直指這些生硬且可能分化觀眾的議題,只有藉片頭的濱海消波塊與澎湖南方四島的漂流垃圾,默默點出台灣人遠離、忽視海洋。 片中更多的是訴諸感官與感性:配樂如溫柔的海風陣陣吹拂、海豚在海面上飛騰旋躍、鯨魚龐大卻輕盈的漫舞歌唱,還有擁抱海洋也深愛家人的兩位父親。

男人與海: 集資進度

「黑潮101漂流計畫」啟航前,方筏飄來一隻死雞,即便廖鴻基熟識海洋,仍因這不祥之兆而感到不安,喚起他曾經夢見怪物爬上船隻的記憶。 大海也危機四伏,即便鯨魚如此優雅溫柔,任何碰撞對渺小的人類都可能是致命一擊。 為了捕捉最佳畫面,金磊隨著大翅鯨泅泳,卻在某一次遭受過度熱情的鯨魚衝撞,被迫停止拍攝計畫。 即便如此,這些恐懼與危險都無法澆熄兩人的熱情,不斷重回海的懷抱。 曾討海為生的廖鴻基來自花蓮,長年書寫海洋經驗,致力於海洋教育,推動賞鯨行程、創立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金磊為台灣首位水下鯨豚攝影師,因到花蓮服役而認識東部海洋,2011年至東加王國學習水下鯨豚攝影,此後年年在海中與巨獸共遊。

男人與海: 男人与他的海的剧情简介

例如:身為鯨豚攝影師的金磊,從事水下攝影「會不會被鯊魚攻擊」? 作品常見於國高中國文教材的作家廖鴻基,一度被學生們圍上前邀請在課本裡簽名,場面霎時像是偶像簽名會。 男人與海 整體而言,《男人與他的海》無疑是一部需要讓自己身心靈都沉浸其中才能完整感受的電影,不僅海洋與鯨豚的畫面幾乎讓人無可挑剔,林生祥老師結合沖繩海洋民謠的配樂也相當迷人。 甫拿下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的《我的章魚老師》引起全球關注,在台灣,由導演黃嘉俊費時3年完成的《男人與他的海》也正努力拉近台灣人與海洋的距離。

男人與海: 台灣最美海洋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與萬名學子面對面,海洋之子 2.0 集資再啟航

《男人與他的海》也揭露兩人在追逐夢想與照顧家庭之間的矛盾、拉扯。 廖鴻基自願成為奧德修斯在遠洋流浪,疏於家庭導致前妻帶著女兒離開;後來,又因為海洋修復與女兒Olbee的關係。 金磊年幼的孩子需要陪伴,但每次出國攝影時間不短,雖然能透過視訊與孩子聯繫,又不希望因此翻攪孩子思念的情緒,似乎還在摸索如何分配時間。 《男人與他的海》今年 4 月上映後,全台票房突破 500 萬,感動數萬大銀幕前觀眾;海洋之子公益放映活動,在開放 48 小時內,超過 1 萬名學生報名。 本片起初取名為《漂島》,後來改叫《男人與他的海》,原因是黃嘉俊剛拍攝完,女兒也出生,這個人生重要里程碑讓他多了一份責任;但成為父親的他卻感覺,生活跟過往相比,卻好像不再那麼浪漫了,紀錄片因而改為著重兩位被記錄者在海上追夢的故事,也想與觀眾述說記錄者的心之嚮往。 這次黃嘉俊跟隨臺灣知名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以及擁有多年拍攝經驗的水下攝影師金磊,親自下海拍攝,三個人愛海的人各有抱負,像是不同的魚兒各自遨遊、追尋理想,在一片汪洋大海之中交會於心靈契合之處,希望透過大螢幕讓觀眾見證藍色海洋的魅力。

娛樂重擊希望能透過網路社群的力量,為台灣影視音產業找到突破點,恢復相關議題該有的注目程度。 本帳號將會代表娛樂重擊編輯部,以及發表各方投稿,針對影視音產業提出心得與建議,也歡迎與我們聯繫。 另外,黃嘉俊在《男人與他的海》的配樂上,為配合紀錄片的男性情懷與土地感,找到了林生祥合作,曾擔任《陽光普照》、《大佛普拉斯》配樂的生祥,卻向導演表示自己也怕海,「我就想太好了!正好可以擦撞出不同火花」黃嘉俊笑著說。

男人與海: 新聞深探

聊起對《男人與他的海》的喜愛,貞雯老師念念不忘大翅鯨在海上翻騰的模樣,「我們常說在教育現場,不應該用齊頭式的平等去測驗孩子。譬如他會爬樹,樹就是他的舞台;他會游泳,海就是他的舞台。 男人與海2023 向來致力於將電影帶入校園的花蓮東華附小教師許貞雯,也有幸在疫情三級警戒前參與「海洋之子」放映場次,帶領 2 到 6 年級的學生們進電影院觀賞《男人與他的海》。 黑糖導演開玩笑地說,原以為台灣小孩大概對電影院不陌生、看過很多類型的電影了,沒想到紀錄片在教學現場這麼「弱勢」。 黃嘉俊以往作品《一首搖滾上月球》《來得及說再見之「人之老」》都曾在院線映演,他了解為了上戲院,後製技術規格得更高,所費不貲,因此接受建議,在去年十月底推出群眾募資。 「這個名字滿有魅力,可譬喻台灣有如會移動的島,像鯨魚一般。」但2018年影片準備剪輯、後製,黃嘉俊卻因女兒出生,打亂原本的生活。

男人與海: 《男人與他的海》 看見美麗的海、鯨豚與執著

黑糖導演透露,有台大電機系的學生看完電影後有感而發,自己其實曾對大海有所嚮往,但在升學時沒有選擇相關校系,不曉得未來還有機會為海做些什麼嗎? 當時他鼓勵這名大學生,海洋產業也需要有電機專業人才,漫漫人生並非毫無可能。 為此,導演黃嘉俊歷時3年攝製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足跡遍及花東、澎湖、斯里蘭卡、挪威、阿根廷與南太平洋東加王國等地,帶領觀眾體驗海洋與鯨豚之美,同時感受海上男兒的陸地牽掛。

男人與海: 男人與他的海上映戲院

而《男人與他的海》這部紀錄片,將鏡頭從這個多山的島嶼,轉向東邊那一望無際的太平洋,透過各種美麗的取鏡,讓觀眾看見悠美的海洋生態:因為太過清澈導致看起來黑的黑潮、至今仍不知為何而悠美旋轉的海旋海豚、每隔幾分鐘就要到海平面換氣呼吸的小鯨魚、隨在牠身旁的鯨魚母親。 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受疫情影響,上映擱置一年,今年四月滿滿蔚藍的海水終於染浸在大螢幕上。 黃嘉俊導演貼近作家廖鴻基、攝影師金磊,分別以「黑潮101漂流計畫」與東加王國的水下攝影為主軸,帶領觀眾跟隨兩位男人漂流海上、潛入海中。 2021 年 6 月,黑糖導演再於群眾集資平台「WaBay 挖貝」發起《男人與他的海》校園公播推廣計畫;他懇切期盼的「海洋之子 2.0」,是望著《男人與他的海》航進每一所學校,讓師生們不受疫情影響與電影院場次限制,就能看見大海的浩瀚、看見片中兩位老師的追夢身影。

《男人與他的海》籌製超過3年、橫越8,500公里的距離,帶著攝影機從陸地航向海洋、再潛入海中,記錄投奔海中的兩個父親—廖鴻基與金磊,如何正視自己對生命的渴望、像鯨豚般在大海遨遊,同時學習向岸上的妻兒付出自己的愛。 男人與海2023 《男人與他的海》不僅成功拍攝到許多連海洋專業人士都可能是首次看到的珍貴景象,讓我們可以有機會看見海的美麗,及被破壞的現況,一同保護並擁抱大海,更讓我們看見主角們為了夢想而奮力的感動。 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在漂流計畫的小方筏上,以保冷箱為桌、書寫記錄。 《男人與他的海》籌製超過3年、橫越8500公里的距離,黃嘉俊帶著攝影機從陸地航向海洋、再潛入海中,記錄投奔海中的兩個父親—廖鴻基與金磊,如何正視自己對生命的渴望、像鯨豚般在大海遨游,同時學習向岸上的妻兒付出自己的愛,現正全台熱映中。 光是拍攝,就花了兩年,為了貼身記錄,黃嘉俊過著一下在太平洋追大翅鯨,一下漂流在台灣東岸黑潮上的「海人」生活。

與此同時也有多款電影周邊回饋品,包括《男人與他的海》電影藍光 BD + DVD、原聲配樂 CD、導演親簽《島與鯨》電影拍攝紀實書、海洋之子明信片,更有集資限定的防潑水漁夫帽、快乾吸水運動毛巾等,將大銀幕裡的感動化為身邊收藏。 」對電影工作者與其作品的尊重,從孩子們第一次的觀影經驗就開始累積。 ❝ 靠著群眾募資完成的「一萬名海洋之子」計畫,讓全台從幼兒園到大學生超過一萬名學校師生,得以在大銀幕看《男人與他的海》。 幾週下來,從學生熱烈的回應都會得到鼓勵安慰,但也同時感到挫折。 即使不是每個人都愛海,但黃嘉俊希望把紀錄片分享給距離海更遙遠、會害怕的人,在可以好好放鬆的電影院,像待在教室一樣大膽探索世界,也思考在人類的社會發展與大自然環境破壞的衝突下,我們能如何選擇拿捏?

4 月 17 日,綠色和平包場聚集近一百位支持者一同觀影,更在會後請到導演黃嘉俊(黑糖)以及兩位漁民進行座談交流,以各自的立場分享海洋保育的重要。 台灣海洋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上映第3週好評不斷,在強片夾擊之下全台票房突破300萬,「一萬名海洋之子」巡迴放映已在全台跑透透,北至基隆、南至屏東,還有花蓮、澎湖等縣市,目前共超過50所學校,6000多名學子參與。 導演黃嘉俊與片中兩位主角廖鴻基、金磊勤跑戲院和學生互動,師生熱情的反饋與回應,不僅大批人馬經常從影廳內QA到影廳外,更有同學拿著國文課本排隊要廖鴻基簽名。 《男人與他的海》籌製超過3年、橫越8,500公里的距離,導演黃嘉俊帶著攝影機從陸地航向海洋、再潛入海中,記錄投奔海中的兩個父親—廖鴻基與金磊,如何正視自己對生命的渴望、像鯨豚般在大海遨游,同時學習向岸上的妻兒付出自己的愛。 捕捉到許多鯨豚在大海飛越、翻身等難得一見的珍貴畫面,黑糖導演表示,為了讓更多國內年輕學子及早認識大海,因此許下「一萬名海洋之子」公益放映的宏願。 在電影圈被稱為「黑糖」的黃嘉俊導演,7 年前開始潛水,藉此看見海洋的美麗,也同時看見海洋被污染與破壞的哀愁。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