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開箱2023詳細資料!(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開箱

下載應用程式的方式就跟在 Android 手機裡的 Play 開箱2023 商店下載 app 一樣,找到想要使用的應用程式按下安裝即可。 由於 Pixel Watch 內建 GPS,因此也可紀錄戶外運動的的路線,還可以查看在整趟路線中的心率區間變化或是配速變化。 在設定中也可以依照自己的使用習慣調整資訊方塊的排序,或是將資訊方塊加入手錶中,反之隱藏不常用到的資訊方塊也可以。 隨包裝會附上大小兩款尺寸的錶帶,小錶帶適合 13 至 17.5 公分的手腕圍,大錶帶適合 16.5 至 21 公分的手腕圍,筆者手腕圍 13.5 公分釦第二格鬆緊度剛剛好,戴起來還滿舒適的。 機身側邊有可以旋轉的錶冠,直接旋轉可以瀏覽訊息,按一下可以進入手錶選單,長按可以關機、重新開機或進入 SOS 求救功能。

開箱

另外,它的散熱系統表現在旗艦手機中亦算不錯,筆者玩了半小時《原神》,遊戲畫質調至最高及 60fps,機身也只是微熱,表現十分理想。 此外,今次這部 OnePlus 11 雖然只是中國水貨,但也支援香港 5G 網絡,而且透過第三方商店也可以裝回 Google Play 商店,用到各個 Google 服務,安裝後基本上與港行無異,所以即使以它作主力機,亦沒有太大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它內置了 5,000mAh 容量電池,筆者日常作一般使用,基本上可以用上接近兩日,電量十分足夠,而且它附送的充電火牛亦支援自家 SuperVooc 100W 極速充電功能,即使要快速回電亦無問題。 總括而言,今次 OnePlus 推出全新的 OnePlus 11 旗艦手機,筆者覺得不算太特別。

開箱: 【開箱評測】小米 Redmi 紅米 Note 11S 手機:1.08億相機效果是賣點?

值得一讚的是,機背雖然採用了拋光物料設計,但就沒有易黏指紋或灰塵問題,設計上做得頗為不錯,即使裸機使用也沒有問題。 用家當然也著重這部「機仔」的畫質表現,作為擁有 X-T4 一樣的感光元件與影像處理架構,X-E4 所拍攝的顏色有著 FUJIFILM 相機一向的艷麗色彩,色彩還原度高,以及較有「文青feel」的傾向,拍攝人像時膚色較為幼白。 與較為平民的 XF 23mm F2 R WR 組合,在太平山頂攝影,周邊成像同樣清晰。 拿著 X-E4、XF 35mm F2 R WR 與 unwire 記者 開箱 Rachel 出門,感覺色彩柔和,要淺景深一樣俾到。 今次測試的是 60 吋型號 Sharp 4T-C60DL1X,以愈來愈普遍的 4K Netflix 輸出作測試。

而在實際應用上,X-E4 電池可足夠大半日的頻繁使用,如果你經常會用 Live-View 的話,帶備多一顆電池出街會較穩陣。 FUJIFILM 富士相機的獨特顏色表現哲學,還有好玩而實用,相當有「文青feel」的菲林相片模擬效果,一直深得用戶喜愛。 不過想盡量細部機身,而又用到 FUJIFILM 最新的 2600 萬像素感光元件,與及一大堆菲林模擬效果,就可考慮最新推出的 X-E4。

開箱: 【評測】ASUS ZenFone 8 / 8 Flip   開箱 香港行貨 價錢 外形 手感 規格

不是說它的表現不好,事實上無論在設計上、操控手感上、熒幕表現上、效能上等都有十分不錯的表現,即使採用第三代與「哈蘇」合作研發的相機未算盡善盡美,但主攝鏡的成像質素依然十分不錯。 當然,它可提供接近兩日的使用時間,以及支援 5G 網絡等,也足以讓大家以它作為主力機。 不過即便如此,它與上代的差別其實不大,新增功能幾乎沒有,甚至兩代前的 10 Pro 支援的 AirVooc 無線充電功能,在今代亦被取走,加上它的內置喇叭音質確實只屬一般,這些缺點令 OnePlus 11 變得有點「雞肋」,確實是十分可惜。 所以 OnePlus 11 充其量只是硬件升級的新旗艦,頂多加入了支援 Dolby「全餐」及空間聲音,但它的缺點,令入手意慾確實有所下降,幸好它的定價不算昂貴,算是彌補了一點以上缺點帶來的缺陷。 OnePlus 11 仍然是用上了與前代 OnePlus 10 Pro 一樣的 6.7 吋 3216 x 1440 解像度 120Hz 更新率 LTPO AMOLED 熒幕,不過今代就加入了支援 Dolby Vision 規格,令大家終於可以在 OnePlus 手機上欣賞到 Dolby Vision 格式的影片。

Samsung 雖然將所有頂尖技術都加入在 Galaxy S22 Ultra,但同系列的 Galaxy S22 手機,實力亦不能忽視,鍾意大螢幕旗艦機的用家,究竟是有貴買貴入手 Galaxy S22 Ultra,還是價低 HK$1,700 的 Galaxy S22+,可以在今次真心評測找答案。 Galaxy A53 設有一個 500 萬像素微距鏡頭,好多一般用家其實都對微距攝影有好大需求,將相機拍到很近,也能拍出物件的細節。 TCL P735 採用 D-LED 技術,支援微米調光技術 (Micro Dimming),可顯示 DCI-P3 93% 色域、HDR 10 及 Dolby Vision 技術。 試播 YouTube 內的 4K 風景影片,不用手動校準,已有亮度充足,色彩層次不俗的畫面,效果對一般用家都會滿意。 Samsung Galaxy Z Fold 4 對比上代機身長度慢慢縮短,感覺上係細部左,機身由於用左 Armor 鋁合金,所以比上代輕左 7g,即是 263g 重,對比只有國內發售的摺螢幕手機小米 Xiaomi MIX Fold 2,兩者重量只差 1g,都已非常接近大尺寸的直身螢幕手機。 ▲MSI Center 也內建外螢幕顯示功能,可配置外接螢幕顯示重點介面範圍,或是將 iOS 設備連結至筆電後作為外螢幕使用。

開箱: 【開箱評測】Samsung S22+ 手機:可能係最實用,最平衡的 _ _ _ 旗艦

機面螢幕設不少小工具,使用家有限度地操作手機的播放、錄音或計時等,亦可按兩下開關啟動拍攝功能,以機面螢幕取景拍照或錄影。 Samsung Galaxy Z Flip 開箱 4 外型上看似同上代毫無分別,都是機面設 1.9 吋螢幕,指紋識別器與開關結合設置在機側,打開機身還是看到 6.7 吋 FHD 解像度 120Hz 刷生率開孔螢幕。 超廣角鏡質素就明顯高於 Galaxy Z Flip 4,處理密集的畫面,影像亦不會大幅下降,相片邊緣部份又不至於十分鬆散。

話雖如此,小編在一段時間運用上仍覺得 X-S10 的手柄僅剛剛好兼顧到小編的尾指,連同尾指整隻手掌持機的姿勢有用家可能會覺得未能舒服按動快門掣,不過以體積這麼小的相機來說已經不錯了。 Creator Z16 在外觀上也延續 MSI 今年特別強調的「科技美學」思維,整機的設計概念依循所謂的「黃金比例」,配上 CNC 一體成型鋁合金材質所打造的纖薄機身與低調的月光灰配色,成功展現優異的質感。 另外,Creator Z16 的螢幕也同樣內藏黃金比例密碼,採取 16:10 的比例,相較於一般 16:9 的筆電足足多出 11% 的顯示空間,勢必能大幅提升觀看畫面內容與桌面空間布局上的彈性。 這幾年在電競界大殺四方並成功取得領導地位的 MSI 微星科技,早在多年前就看到專業創作者對高效能筆電的迫切需求,因此提前佈局「創作者」系列產品,致力於打造無論硬體規格、外觀設計乃至於使用體驗,方方面面都充分迎合創意工作者所需的生產力解決方案。 這次iPhon 14 Pro & Pro Max中最有感的升級還是相機,主相機直接從13 Pro的1200萬像素,提升到4800萬像素,0.5倍的廣角鏡頭(不過這個14也有),要說較不同的是還有2 倍、3倍光學變焦範圍,會比原本一倍直接拉大的細節處理更好。 在藍牙傳輸部分,TW-E3B 採用的是藍牙 5.0 版本,並內建 Qulcomm SoC QCC3026 晶片,支援 TWS+ 左右耳同步傳輸技術,讓兩聲道耳機獨立與手機連接、各司其職,減少過去主副耳機連線橋接所衍生的延遲與電力消耗問題,實際用來聽音樂或觀賞影片,都能達到不斷訊、低延遲的表現。

開箱: MSI Creator Z16 處理器與儲存裝置效能

最後相信大家最關心的,肯定是改用 MTK 處理器後,究竟效能上 6D Ultimate 相比之前採用 Qualcomm 處理器的 6 Pro ,有沒有很大的分別。 先說一下,ROG Phone 6D Ultimate 採用了台灣品牌聯發科 MTK 生產的 Dimensity 天璣 9000+ 處理器,與 ROG Phone 6 Pro 採用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同樣是屬於 4nm 制程,所以在工藝及水平上,兩者是基本上相同的,也是旗艦級的處理器。 筆者就嘗試過以不同效能測試軟件測試 ROG Phone 6D Ultimate 的表現,發現出來的結果與之前測試 ROG Phone 6 Pro 差不多,同樣是位處於高階旗艦電競級的水平;即使日常玩不同的遊戲,就算長時間遊玩,也可以維持在近乎遊戲極限的 frame 數。 由此可見,ROG Phone 6D Ultimate 的效能確實與 6 Pro 相約,也屬於旗艦級水平,大家就不用擔心了。

而由於 X-E4 採用 APS-C 格式感光元件,會在一定程度比起 135 全片幅的相機存在差距(當然這已是第一天大家就知道的了)。 在放大照片細心留意時,你會在 ISO 400 以上就會看到相片有一定噪點,而在反差較大的情況下,會在 ISO 800 時已存在較大的噪點問題。 還好其實 FUJIFILM 一直有不錯的大光圈定焦鏡頭群,除了新出的 XF 27mm F/2.8 R WR 之外,一向用家追捧的 35mm F/1.4 或者 16mm F/1.4,都可給你在晚間拍攝時毋須動用到 ISO 1600 以上的感光度。 今次小編借用的 XF 35mm F2 R WR 以及 XF 23mm F2 R WR 亦有著不錯的對焦速度與防塵防滴功能,而又能夠在人像攝影製造出柔和的散景。 1200 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明顯比 Galaxy A33 5G 清晰,噪點亦較少,它在逆光下亦能作出明顯修正,效果十分出色。 整體拍攝表現都比 Galaxy A33 5G 好得多,兩者比較之外,俾多 HK$1,000 入手 Galaxy A53 5G 都係值得。

開箱: 【評測】中國大陸電話卡 鴨聊佳 年卡 12GB ,Facebook / Google 一樣可以用

早期 開箱 Sony E 接環高階鏡的金屬設計,握起來冷冰冰的質感相當好,但問題是非常容易掉漆,無論是對焦環、鏡頭轉角處都很容易因為摩擦或是正常使用而落漆,這也造成目前二手市場上的這顆鏡頭品項都不太好。 隨著 Sony A7 三個世代機身的大幅成長,站在 2018 年末重新審視這顆 2013 年推出的鏡頭,不敢說是翻案,但求能重新給這顆鏡頭一個較公允的評價。 也因此這篇文章雖然也有為數不少的實拍照片,不過最主要的重點還是會放在這顆鏡頭的歷史意義,以及在 開箱 Sony A7 系統中的特殊定位。 Apple MacBook系列一直以來深受果迷愛戴的功能,便是深化與iPhone及其他Apple產品的生態圈,無論功能、連接甚至最近macOS Monterey其中「通用控制(universal control)」更是不少果迷期待的功能(只需要利用一隻滑鼠及鍵盤便可以於2台以上Mac機作同時操作、甚至文件互傳,非常方便)。

  • 另外,全黑特別版看起來相當沉穩,連機身上的 VAIO 字樣也為黑色,低調的顯示品牌名稱,要說缺點就屬指紋沾染的問題,會破壞美觀,得勤勞擦拭才行。
  • 外接的 ROG STRIX HIVE 具有音效連接和音量控制功能,亦有多顆按鈕控制不同設定,例如 PBO 開關、BIOS FLASHBACK、FLEX KEY 自設定功能,還有 Q-LED。
  • 當我們在畫畫或寫筆記時,為了讓手部更舒適,有時會將手貼合在 iPad 螢幕上,此時 Penoval AX Pro 觸控筆的防手掌誤觸功能就發揮效用,當 iPad 偵測到筆尖時會自動拒絕其他觸控點,將手靠在螢幕也沒關係。
  • 不經不覺去到 2023 年初,OnePlus 就已經推出到 OnePlus 11 了,就連加持著名相機品牌 Hasselblad「哈蘇」鏡頭也已去到第 4 代。
  • 三星的中高階 Galaxy A 系列一直以來都很受到消費者歡迎,具備了媲美旗艦機的拍照表現,效能和續航力也都不錯,價格相對於旗艦機實惠許多,對於預算有限但又想要好用或是想買可以用久一點的手機的消費者來說,Galaxy A 系列一直都是手中的清單之一。
  • 即使是現在,要在原廠標準鏡中,以台幣四萬元內的預算來選購標準變焦鏡,也的確只有這麼一顆 Sony FE 24-70mm F4 ZA OSS,這樣的入門障礙在推廣新進用戶時肯定會造成很大的困擾。

ASUS 基本上每年都會推出一部全新的 開箱2023 ZenFone 系列旗艦手機,今年亦不例外。 今日 ASUS 就正式發佈今年的全新 ZenFone 8 系列,繼續有兩部機款:ZenFone 8 及 ZenFone 8 Flip。 今年這兩部新機可說各有特色,尤其是 ZenFone 8,筆者覺得更是近年其中一部手感最出色的旗艦手機,現在就讓 Edward 帶大家到現場體驗一下吧。

開箱: iPad Air 5 開箱評價:同時兼具效能與便攜性,最平衡的一款 iPad

配置的鍵盤會全尺寸孤島式背光鍵盤,但鍵帽以傾角設計,在打字時能更貼合指尖,更符合人體工學,而鍵帽間距為 19mm,鍵程 1.5mm,且特別加上抑制噪音的設計,打字時不會打擾到他人,而鍵帽上也加入含氟化物的 UV 塗層,可減少沾染到油漬,手掌放置處也有抗油漬的塗層,讓整體可以維持乾淨,但平時還是要定期擦拭,才不會留下指紋或油漬。 而在鍵盤右上方的開機鍵,除了有燈號顯示外,也結合指紋辨識功能,也就是說用戶可以選擇視訊攝影機或指紋辨識,搭配 Windows Hello 使用。 另外,觸控板可支援多點觸控,但不具備按壓設計,在下方配上兩個實體左右鍵,在目前主流輕薄筆電都採用一片式觸控板的設計下,已較少見實體左右鍵的配置。 小米 Redmi Note 11 Pro 應用 1/1.52” Samsung HM2 感光元件 1 億像素廣角 + 800 萬像素超廣角 + 200 萬像素微距 + 200 萬像素景深鏡頭,實際上只有廣角及超廣角常用,其實都是為了讓規格變得好看。 1 億像素廣角鏡拍攝效果,影像的立體感與色彩都有不錯表現,日常生活拍攝都能滿足一般用家的需要。 對內容創作者來說,真正「夠格」的筆電平台,不外乎得充分滿足效能、螢幕顯示、外型與便攜性這四大條件,而本次評測的這台 Creator Z16 可說是一樣也不缺。

反而給秉兒穿戴就會感覺很適合,所以 Apple Watch Ultra 比較適合手腕稍微有肉配戴,整體才會比較好看,或許蘋果後續考慮推出尺寸較小 Apple Watch Ultra 型號,造福一下手腕較細的用戶。 由於 Apple Watch 開箱 Ultra 錶面尺寸較大,由於我的手腕屬於骨感型,導致配戴起來會有點明顯感覺錶面有點太大,反而 44 公釐 Apple Watch Series 會比較適合手腕細緻的男女用戶。 有人會說 Apple Watch Ultra 螢幕看起來沒比較大,但是利用與 Apple Watch Series 螢幕互相比較,能夠明顯感受到不管是自己或是螢幕尺寸都會來的更大些。

開箱: 【GQ 開箱】iPhone 14全系列評測指南:iPhone 14 Pro跟iPhone 14差在哪?「動態島」實際上好用嗎?

充電則是使用隨包裝附的 Type-C 磁吸充電線來充電,充電 30 分鐘約可充 50% 電量,充到 開箱2023 100% 大約需要 80 分鐘左右。 手錶內建的感測器還算滿完整的,包含指南針、測高儀、血氧感測器、多功能電子感測器、光學心跳速率感測器、加速計、陀螺儀、環境光度感測器等,也有內建麥克風和喇叭,可以直接用語音說出 OK Google 來啟動語音助理功能。 IPhone 13 Pro:石墨黑色、銀色、金色、天峰藍色、松嶺青色,雖然說同樣是五種色系不過略有差異。

如果主機板上的特定 USB 埠是 TYPE-C 連接埠 (而非 TYPE-A 連接埠),而且主機板 PCB 上有為該 TYPE-C 連接埠使用 TYPE-C 控制器晶片,相信就能夠完美支援正反盲插。 FLEX KEY 可在 BIOS 中自行設定 開箱2023 RESET (預設)、AURA ON / OFF、和 DIRECTKEY (開 / 關機) 作為快捷鍵。 DIRECTKEY 是一顆十分逗趣且對超頻玩家友善的按鍵,當使用者用此鍵開機,便會直接進 BIOS,但不論在 BIOS 中或 WINDOWS 環境下都能直接關機。 ROG STRIX X670E-I GAMING WIFI 整個設計方案其實不難理解,在 I/O 的下方設有 1 顆小風扇往內吹,確保 2 顆晶片組和 M.2 的熱力都有被照顧到。 那一塊垂直插在主機板上的 PCB 子卡,它所延伸出來的 M2_2,其實是由該 PCB 子卡直接提供,而該 PCB 子卡上的晶片便是 X670E 的第 2 顆晶片組。

開箱: 充電與續航力

1.效能表現:搭載 Intel Core i7-1195G7 2.92GHz 處理器,32GB 記憶體、2TB SSD,效能表現不俗,但在 Intel 第 12 代 Core 系列處理器已推出時,能直接配置最新處理器會更好。 另外,針對商務的隱私及安全性,可在 VAIO Control Center  程式裡的「感應器」,進行「離席鎖定設定」,會在使用者離開筆電後的一段時間自動鎖定,而「靠近喚醒」功能開啟後,會在使用者靠近筆電時從待命狀態中喚醒。 超廣角鏡亦有真實的色彩表現,但動態範圍不高,加上低 ISO 拍攝仍是很多噪點,扣減了不少分數。 小米 Redmi Note 11S 亦保留小米手機都會加入的紅外線,還加入立體聲喇叭,在同級手機都比較少見。 小米 Redmi Note 11S 沿用上代小米 Redmi Note 10 系列設計,機面應用 6.43 吋開孔螢幕。

開箱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