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西沙路地盤2023詳盡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西沙路地盤

隨住沙田新市鎮向東北擴展到馬鞍山,到烏溪沙為止,香港政府將馬鞍山路由恆安邨同耀安邨向東伸展,同直達泥涌嘅西沙公路駁埋,令西沙公路延長,並喺1988年通車[1]。 为配合新鸿基地产的西沙路十四乡项目,道路由2018年第3季起进行扩阔工程。 工程包括由双线双程行车加阔至四线双程行车、加建单车径、安装隔音屏障、建造三座行人天桥及全面的污水设施(包括两个泵水站),并利用隧道钻挖机建造长约2.1公里的排污渠,向北伸延至马鞍山地区。 西沙路(Sai Sha Road),原本叫泥涌路(Nai Chung Access Road),曾經叫過西沙公路,係香港新界一條公路,駁往西貢同沙田以北馬鞍山。 佢東起西貢大網仔路麥邊回旋處,北行途經企嶺下、十四鄉、烏溪沙,轉西南經馬鞍山市中心,到錦泰苑恆德街為止。 西沙路馬鞍山一段,有港鐵馬鞍山綫架空路軌,由烏溪沙站去到恆安站。

  • 第二期由企岭下老围至泥涌,1972年5月10日起动工,1973年通车。
  • 項目靠近多條村落,當時有居民擔心會為區來交通帶來負擔;加上鄰近馬鞍山郊野公園,有環保團體亦擔心發展項目破壞生態環境。
  • 黃植榮又表示西沙路項目屬「生地」,即未有基建網絡的地皮,「前期規劃、時間、設計和施工費用都好大。」他認為不能夠與可發展的「熟地」比較。
  • 主要街道包括西沙路(西沙段)、十四鄉西徑村、十四鄉井頭村、十四鄉輋下村、十四鄉馬牯纜村、十四鄉企嶺下新圍、十四鄉官坑、十四鄉大洞村。
  • 1992年,延長至新填海的恆康街交界處,1990年代後期隨填海工程完竣接駁至連接馬鞍山路的高架橋。
  • 翻查資料,西沙路十四鄉大型綜合發展項目早年向城規會申請興建4,930伙,完成補地價,涉資158.92億元,成為歷來最大單一補地價項目,每方呎補地價約3,193元。

《香港01》今日(7日)報道,佔地逾76公頃的西貢西沙路項目,新地與政府達成最終協議,以159億元完成補地價,每呎樓面面積約3,195元,預料發展年期8年,未來可提供近5000伙單位。 西沙路馬鞍山市中心的一段(恆康街至恆安站)時速限制為70公里,西貢大網仔路交匯處起至泥涌帝琴灣迴旋處止的一段則為50公里,其後帝琴灣外一段放寬至80公里[3] 。 九巴99線及299X線均行經此路,分別以馬鞍山恆安邨及沙田市中心為總站前往西貢。 西沙路地盤2023 第二期由企嶺下老圍至泥涌,1972年5月10日起動工,1973年通車。 馬鞍山新市鎮開始開發後,西沙路於1982年延長至現馬鞍山路的交界處。 1992年,延長至新填海的恆康街交界處,1990年代後期隨填海工程完竣接駁至連接馬鞍山路的高架橋。

西沙路地盤: 新界, 馬鞍山, 馬鞍山, 西沙路 (Sai Sha Road)樓盤

項目最新完成補地價程序的部分為屬於高爾夫球場體育及會所設施的地盤C,屬非住宅用途,涉及金額3,044萬元。 相關用地的最高可建樓面為345,100平方呎,較舊方案新增樓面約15.67萬平方呎,即每呎補地價約194元。 根據發展商向城規會提交的發展規範文件,發展商申請將住用總樓面面積增加近2成,由448,576平方米提高至538,213平方米。 建築物高度亦擬增至最高31層,比原先發展的最多24層稍高。 住宅單位總數亦擬增至9,500個,即增加4,570個單位,平均單位面積為56.65平方米,即約600平方呎。 西沙路馬鞍山市中心一段,時速限制每個鐘70千米,而西貢大網仔路交匯處起到泥涌帝琴灣止,就降為50,之不過後尾都放寬到70[2] 。

西沙路地盤

九巴由西貢開出嘅99號綫及299X綫,都經此路,分別以恆安邨同沙田市中心為總站。 西貢十四鄉項目坐擁無敵海景,於去年以補地價金額159億成交,創歷史新高。 西沙路地盤2023 項目靠近多條村落,當時有居民擔心會為區來交通帶來負擔;加上鄰近馬鞍山郊野公園,有環保團體亦擔心發展項目破壞生態環境。

西沙路地盤: 西貢瓦窰頭

大埔區的西沙@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972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2,958人。 主要街道包括西沙路(西沙段)、十四鄉西徑村、十四鄉井頭村、十四鄉輋下村、十四鄉馬牯纜村、十四鄉企嶺下新圍、十四鄉官坑、十四鄉大洞村。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西沙路地盤 帝琴灣,西貢井頭,西徑,樟木頭,大洞。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42,500,年齡中位數為 43.1歲。 馬鞍山市中心一段已預留中央空間於2001年10月興建馬鞍山鐵路(今港鐵屯馬綫),而西沙路更進一步連接馬鞍山繞道直通各行車隧道。

西沙路地盤

新地(0016)近月為西貢西沙路十四鄉大型綜合發展項目進行次輪補地價,涉及共約37.5億元,當中住宅地盤補地價約37.2億元,非住宅部分3,044萬元。 連同2017年首次補地價158.92億元合計,新地已為整個十四鄉項目支付高達196.4億元的補地價金額。 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黃植榮今日(7日)出席傳媒午宴時,沒有確認補地價金額,但就指補地價協議是根據建築成本計算,強調政府無任何津貼,加上西沙路項目屬「生地」,集團需斥龐大資金用作前期規劃及施工,認為補地價金額合理。 西沙路地盤 地政總署表示,評估土地補價是以十足市值為基礎,並會考慮市場物業價格及地契條款限制等各方面因素。

西沙路地盤: 西沙路村屋 屋苑

西貢區的大網仔@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521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1,526人。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逸瓏園,南山,西沙小築,大網仔,大環。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38,330,年齡中位數為 42.4歲。 新地發言人表示,考慮到社會對住屋的殷切需求,因應時代發展趨勢,決定申請修訂規劃許可。 在修訂後的發展藍圖下,單位平均面積減細,而單位數目增加,令整體房屋供應量上升,亦能切合普羅市民及年輕家庭對中小型單位的需求。 同時,由於新修訂涉及新增樓面面積,故倘城規會通過方案,會再與政府商討補地價金額。

  • 住宅單位總數亦擬增至9,500個,即增加4,570個單位,平均單位面積為56.65平方米,即約600平方呎。
  • 馬鞍山市中心一段已預留中央空間於2001年10月興建馬鞍山鐵路(今港鐵屯馬綫),而西沙路更進一步連接馬鞍山繞道直通各行車隧道。
  • 西沙路马鞍山市中心的一段(恒康街至恒安站)时速限制为70公里,西贡大网仔路交汇处起至泥涌帝琴湾回旋处止的一段则为50公里,其后帝琴湾外一段放宽至80公里[3] 。
  • 工程包括由双线双程行车加阔至四线双程行车、加建单车径、安装隔音屏障、建造三座行人天桥及全面的污水设施(包括两个泵水站),并利用隧道钻挖机建造长约2.1公里的排污渠,向北伸延至马鞍山地区。
  • 西貢十四鄉項目坐擁無敵海景,於去年以補地價金額159億成交,創歷史新高。

發言人續指,評估土地補價是以土地當時的十足市值為評估基礎,並會考慮各方面因素,包括市場物業價格及地契條款限制,例如地契中要求為發展所進行的基礎設施,以及根據城規會給予規劃許可所訂的各項條件等。 此外,他續稱新地一直用各種方法增加土地儲備,包括投標政府推出的土地,以及轉換農地等,強調儲備充足,足夠未來5至7年發展。 新地:將繼續轉農地增供應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黃植榮今日出席傳媒午宴時,沒有確認補地價金額,重申西沙路項目的補地價協議,是根據建築成本而定,強調價錢「絕對合理」,惟詳情要等待下月政府公布。 西沙路马鞍山市中心的一段(恒康街至恒安站)时速限制为70公里,西贡大网仔路交汇处起至泥涌帝琴湾回旋处止的一段则为50公里,其后帝琴湾外一段放宽至80公里[3] 。 西沙路地盤2023 九巴99线及299X线均行经此路,分别以马鞍山恒安邨及沙田市中心为总站前往西贡。

西沙路地盤: 西沙小築 筍盤推介

新鴻基地產去年與政府就馬鞍山西沙公路超大型住宅項目(西貢十四鄉項目)達成補地價協議,金額高達159億元港幣,涉及76.4公頃的地皮,惹起公眾關注。 西沙路地盤 發展商向城規會提交申請,建議增加住用樓面面積,當中住宅單位總數由原本的4,930個,增加至9,500個,大幅提高近1倍。 1970年代末期,就開始起西沙路,早期只由大網仔路伸到泥涌,叫泥涌路。

西沙路地盤

他指集團現時有不少荒廢農地儲備,會考慮未來是否可改善相關配套設施發展。 林浩文續指近月發展商積極補地價,估計是要補充土地儲備,因近年愈來愈中資在港投地,港資難競投優質及大型地皮,料明年補地價的個案會相應增多。

西沙路地盤: 西沙路擴闊工程

發展商稱,發展計劃根據毗鄰馬鞍山現有高密度住宅發展擬定,為配合政府增加房屋供應,及善用土地發展潛力的政策;同時為滿足社會住屋需求,希望為社區帶來更多增益。 除增加住宅樓面面積外,亦申請增加商業總樓面面積達3成,由9,290平方米增至12,077平方米,當中包括教堂、小學及幼稚園。 住宅會所樓面面積亦增加近5成,由8,957平方米增至13,446平方米。 記者向地政總署查詢西沙路項目補地價一事,署方發言人回覆指相關發展屬換地申請,補價估值及磋商過程乃按照一貫既定及經過審核的機制與規限進行。 是次換地申請的相關基本資料(包括補地價金額) 稍後將上載於署方網頁。 萊坊高級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則認為呎價合理,因發展商需負責擴闊道路等基建,估計建築成本(包括基建等)約每呎6,000元至7,500元,料落成後分層單位每呎可賣最少1.7萬元。

1992年,延长至新填海的恒康街交界处,1990年代后期随填海工程完竣接驳至连接马鞍山路的高架桥。 但在2019年新地又再就項目,向城規會遞交新方案,令住宅伙數升至9,500伙,地積比率也有所提升,因而需就新增的樓面面積再補地價。 翻查資料,西沙路十四鄉大型綜合發展項目早年向城規會申請興建4,930伙,完成補地價,涉資158.92億元,成為歷來最大單一補地價項目,每方呎補地價約3,193元。 至於日前已完成次輪補地價的地盤A及地盤B,據悉相關補地價金額約37.19億元,將令整個項目增加樓面106.46萬平方呎,即每呎補地價約3,500元。 黃植榮又表示西沙路項目屬「生地」,即未有基建網絡的地皮,「前期規劃、時間、設計和施工費用都好大。」他認為不能夠與可發展的「熟地」比較。

西沙路地盤: 西貢井頭

马鞍山市中心一段已预留中央空间于2001年10月兴建马鞍山铁路(今港铁屯马线),而西沙路更进一步连接马鞍山绕道直通各行车隧道。 第二期由企岭下老围至泥涌,1972年5月10日起动工,1973年通车。 马鞍山新市镇开始开发后,西沙路于1982年延长至现马鞍山路的交界处。

金門新輝建築聯營有限公司獲新鴻基地產批出位於西貢十四鄉西沙路的擴闊工程項目。 工程應用多項創新技術,例如採用4D建築訊息模擬技術建造泵水站,及研究以模組技術建造泵水站的相關機電工程。 工程團隊亦會利用無人機和3D土地測量儀,監測長4.1公里的工地施工狀況,藉此提供實時可靠的工程記錄。 此外,工程師還可以透過手機應用程式,實時跟進樹木砍伐,移植及保留的施工狀況。 為配合新鴻基地產的西沙路十四鄉項目,道路由2018年第3季起進行擴闊工程。 西沙路地盤2023 工程包括由雙線雙程行車加闊至四線雙程行車、加建單車徑、安裝隔音屏障、建造三座行人天橋及全面的污水設施(包括兩個泵水站),並利用隧道鑽挖機建造長約2.1公里的排污渠,向北伸延至馬鞍山地區。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