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川龍大帽山2023介紹!(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在秋天,有「香港薰衣草」美譽的紫花香薷在這裡大量生長,其猶如牙刷般的獨特形狀,令人稱奇。 大帽山觀景台附近還有一塊約兩公尺高的巨石,秋冬時節,附近長有不少芒草,黃昏餘暉映照時,金燦燦的芒草隨風搖曳,美不勝收。 交通:在港鐵荃灣站,可選乘51巴士或到兆和街乘80號小巴至川龍 / 回程於荃錦公路乘51巴士 (「郊野公園」站) 川龍大帽山2023 回荃灣。 本來西洋菜並不是川龍主要生產的農作物,在1920年以前,在川龍相信曾經出現一些商業種植的茶園。

川龍大帽山

而 龙 门 郊 游 径 由 川 龙 起 点 至 城 门 , 取 其 两 个 最 后 名 字 命 名 为 「 龙 门 」 郊 游 径 。 从 观 景 台 可 川龍大帽山 饱 览 荃 湾 、 青 川龍大帽山2023 衣 、 港 岛 区 及 大 帽 山 附 近 村 落 一 带 的 景 色 。 公 园 内 设 有 烧 烤 炉 达 约 六 十 个 , 适 合 一 些 大 型 团 体 活 动 。 大 帽 山 是 香 港 最 凍 的 地 方 。 每 逢 冬 季 氣 溫 驟 降 的 日 子 , 不 少 市 民 都 會 在 凌 晨 驅 車 到 大 帽 山 , 希 望 一 睹 香 港 鮮 見 的 結 霜 景 觀 。

川龍大帽山: 前往大帽山交通方法:

首先在荃灣西總站乘搭51號巴士(星期六日早上每隔15分鐘有一班車)上大帽山,約45分鐘車程可到達大帽山郊野公園站。 因爲這附近有越野單車徑,天氣好時,在車站附近總聚集了一群群的越野單車愛好者。 沿大帽山道往山頂走,沿路群山與城市景色交錯。

川龍大帽山

大帽山處於新界的中部,其附近範圍被劃入大帽山郊野公園之內。 大帽山位於荃灣區和元朗區交界,並有小部分屬於大埔區。 大帽山郊野公園的範圍包括荃錦公路以東,城門郊野公園以西及以北的山嶺,東起大埔□,南沿林村谷,包括大帽山的主要山嶺,佔地1,640公頃。

川龍大帽山: 荃灣市中心

未認識這條路徑前,往往都是先搭小巴上川龍飲茶,然後走龍門郊遊徑,沿引水道,前往城門水塘菠蘿壩。 沿路沒什麽風景可言,有點悶,而且走的都是石屎路,不太喜歡。 川 龍 家 樂 徑 觀 景 台龍 川龍大帽山2023 門 郊 遊 徑 溪 澗大 帽 山 居 高 臨 下 , 漫 遊 其 中 , 自 然 可 以 觀 賞 到 優 美 的 景 致 。

  • 好像是150元人民幣給100港元的八達通卡,幾個月後可以在中國香港退回港元50元的八達通卡押金.另外還有一點也請留意。
  • 八達通如果連續兩年沒使用,再使用時要到任一個發售點激活才行,否則不能使用。
  • 後記:川龍端記茶樓食物質素平平,但卻少有地滿懷鄉郊風味,是一般開大冷氣鋪滿地氈熱鬧嘈吵的茶樓根本無法取代。
  • 在上山中途可遇見一個觀景台,在天氣晴朗的日子,在這裏可遙遙望見石崗、錦田、元朗、八鄉,甚至是更遠的天水圍、十八鄉及深圳。
  • 荃錦公路因陡斜又蜿蜒多彎而聞名,對駕駛技術的要求比較高。

在 大 帽 山 高 處 的 山 坡 , 向 下 走 的 人 字 形 梯 田 仍 清 晰 可 見 , 相 傳 這 是 在 十 七 世 紀 曾 經 盛 極 一 時 的 茶 場 遺 址 。 由大帽山道進入公園,你會看見小吃店前種了數十棵山櫻花樹。 公園海拔高,氣溫略低,每年2月底至3月初,粉紅色的櫻花在山野綻放,花期較市區略遲。 公園24小時開放,有些人會在夜幕降臨後,前來拍攝美麗的夜櫻。 遇上天朗氣清的晚上,甚至有機會拍出銀河星海。 我們由300米高的川龍上走至765米高的妙高台,雖然上行了400多米,因緩緩上斜有回氣位,且山路易走,加上沿途有美景,完全不辛苦。

川龍大帽山: 荃灣川龍村隱世山腰傳統茶樓 登大帽山 交通路線|親子好去處

從羅湖和福田過關後馬上可以買八達通或兑換港幣,但深圳灣口岸過關後就沒有出售八達通或兑換港幣的,如果真的一定要從深圳灣口岸過關,可以考慮在內地這邊購買高價的八達通卡。 好像是150元人民幣給100港元的八達通卡,幾個月後可以在中國香港退回港元50元的八達通卡押金.另外還有一點也請留意。 八達通如果連續兩年沒使用,再使用時要到任一個發售點激活才行,否則不能使用。 沿荃錦公路再往上行,約數分鐘之後便到達荃錦坳。 荃錦坳設有扶輪公園郊遊設施、免費停車場、燒烤爐、觀景台。

达停车场,此处为在一般情况下,香港的汽车可以前往的最高点了。 天色明朗的,可以北望深圳南及市区,视野甚为开扬。 大帽山山麓一带设有大帽山郊野公园,是全港最高的郊野公园,香港政府于1979年2月划定。

川龍大帽山: 前往起點:

「禾秧石林」就在禾秧山山頂之上,也名叫王母石林,石林面積甚廣,主要集中在山頂。 最後一站來到接近山頂、波波天氣監測站下的一段路。 這裡有一片迷你芒草田,高度只及小腿,但因數量多密度高,拍出來效果亦不俗,而這種芒草外形很像貓尾,圓圓的比剛才那些更可愛。 繼續一直走到髮夾彎,路旁有不少芒草,雖然不能走近拍下文青相,但連彎道影的效果亦很有味道。 最後行多10分鐘即可上到山頂,天黑前回頭下山離開即可。 太墩位於北潭涌,山峰高317米,只需要一小時就能登上山頂,並能觀賞整個斬竹灣內的大小島嶼美景。

今天由川龍起步,約10分鐘便到達煤氣檢管站旁的石級;行約1小時50分鐘至蓮花山公立學校;多走15分鐘至石龍拱。 在 大 帽 山 高 处 的 山 坡 , 川龍大帽山 向 下 走 的 人 字 形 梯 田 仍 清 晰 可 见 , 相 传 这 是 在 十 七 世 纪 曾 经 盛 极 一 时 的 茶 场 遗 址 。 聽說一樓是雀友們的秘密基地,「雀籠友」會懸掛雀籠,帶着愛鳥飲茶,而沖茶的水是大帽山泉水,而地下大廳的茶水則使用政府供水。 途經城門水塘附近一帶時,要多注意馬騮出沒,要提防牠們或會搶走大家手挽的食物袋,請勿在牠們面前進食及切勿餵飼馬騮。 石天門是一條非常窄的罅隙石縫,據說是全港最窄、卻又可讓人通過另一端的縫隙,通過過程刺激又驚險,自問身手敏捷的山友,一定要試試!

川龍大帽山: A2 遠足研習採芙蓉

川龍村一帶有不少古老建築,如曾氏祠堂、川龍貫文公立學校和村公所等,端記飽餐一頓以後可以在附近遊逛。 曾經擔任村長的曾群輝說:「本村的原居民都姓曾,大概在300年前從廣東河源遷居落戶至此。」由於村內仍有超過200戶人家居住,因此大家遊覽時務必降低聲量。 我不排除,那個山頭那麼多位置,怎樣都有三幾個穴位是可以的,但是以我看來,想靠山川靈氣去真正福蔭後人,這裡的確困難。 位於大帽山山腰川龍直入,入面有個墳帶(望向荃灣方向),不過一直沒機會上去堪察一下。 今天終於有機會應客人的邀請上去看看,給大家一個參考。

  • 難度4級 [初級路線] 短評登山路線多在林蔭樹下走過,走來頗為舒適,細心留意下郊遊徑也有不同類型動物、植物供觀賞。
  • 遊人亦可駕車至半山的閘門,由此俯瞰荃灣和九龍大部分地區,或遠眺林村山谷及廣東羣山,欣賞壯麗景色。
  • 位於全港極峯的大帽山(957米)地區的新界荃灣大帽山。
  • 由於川龍的地理位置水源充沛,位於山上溫度適宜,因此六十年代開始成功種植優質西洋菜。
  • 今天遇到的驚喜特別多,先是藍天白雲的好天氣;繼而發現美麗的小竹林及舒服的林蔭上山路;以及上走瞭望台的開揚美景。
  • 根據地質資料顯示,大帽山曾經為一活火山,附近的觀音山、雞公嶺和大刀岃也是因火山活動而形成。
  • 沿大帽山道,離扶輪公園不遠更設有漁農自然護理署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
  • 另外記者試用GoPro等運動相機拍攝,發覺效果未如理想,未能拍出逆光下的金黃芒草。

川龍飲茶,然後走甲龍古道,最後到雷公田吃甜品作結。 但難得遇到很久不見的藍天白雲,若在林蔭下走也太浪費了吧。 好友相當靈活又沒所謂,於是改變計劃,早上在川龍吃過最愛的西洋菜後便起步上大帽山。

川龍大帽山: 【泰國Wifi 蛋推薦- HK$39起】無限上網Wifi 分享器(曼谷/布吉/清邁/全泰國適用)

坚固耐风化的火成岩,在新界北部留下不少痕迹。 大帽山主要由火山岩组成,山谷中亦有不少沉积岩。 山坡的上半部露出山脊,亦有一些石涧由高地流到山谷。

川龍大帽山

欲 一 遊 大 帽 山 頂 峰 , 則 可 以 沿 大 帽 山 道 車 路 步 行 而 至 。 天 朗 氣 清 時 , 在 觀 景 台 可 俯 瞰 新 界 西 部 及 北 部 幾 乎 所 有 地 方 , 以 及 元 朗 和 八 鄉 平 原 的 全 景 , 甚 至 遠 及 蛇 口 和 深 圳 。 假 若 在 山 上 遇 上 雲 霧 聚 合 , 則 又 是 另 一 番 騰 雲 駕 霧 的 感 覺 。 大帽山山頂最矚目的,是一座白色球狀建築物,它是香港天文台於1999年裝置的天氣雷達,也是大帽山道的最高點,海拔約950公尺。

川龍大帽山: 川龍響石 相思林徑

位於大帽山腰,村內主要居住新界原居民曾氏,祖籍為廣東龍川縣(今五華縣以西),早於永樂年間(1403年至1424年)南遷至香港荃灣一帶(包括打磚坪)聚居,其後先祖大璋公擇居川龍立業。 川龍曾氏村民於十九世紀末一次瘟疫後全村信奉天主教,並設有小聖堂,祠堂亦不再放置祖先神位。 戰後川龍的小聖堂改為修女宿舍,至七十年代左右荒廢至今。 八十年代開始曾氏村民恢復祭祖,每年重陽節後舉行秋祭。 「曾氏家祠」現為政府指定三級歷史建築,受資助維修後,容許建築物作合理程度的開放讓公眾參觀。

到川龍尾站,所有人拉隊去村內的公廁,我自己一個在小巴站等他們回來。 穿過響石墳場,續上便是大帽山,沿路開揚景觀非常遼闊,可遠眺至荃灣、青衣及汀九橋一帶。 就在這個位置右邊的一條小山徑,正是相思林徑。 首站我們到達川龍,村內有兩家人氣鄉村茶居:端記和彩龍。 不少人去過川龍飲茶或聽過在川龍飲茶,但有一條絕好的行山徑,輕鬆容易走,樹木蔥蘢,約兩個小時左右走畢全程。 行山的終點正好是川龍的茶樓,可以在此嘆茶,很值得推薦。

川龍大帽山: 荃灣總覽

然而,上太墩的路是條隱密的小徑,山徑較斜和較窄,沒有休息的平台,不建議新手行走。 茶樓營業時間由上午六時至下午二時,假日有很多行山郊遊人士專程經過這裏飲茶! 川龍大帽山 另外亦可以夾到茶樓停車場可以泊車,停車場不收費,但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車場定必會爆滿。 中國香港的巴士均拒收人民幣,這點請格外留意。

川龍大帽山: 最高瀏覽

遇 薄 雾 时 , 景 色 若 隐 若 现 ; 如 置 身 仙 境 。 邻 近 设 有 停 车 场 、 厕 所 、 小 食 亭 、 烧 烤 场 地 等 。 大 帽 山 是 香 港 最 冻 的 地 方 。 每 逢 冬 季 气 温 骤 降 的 日 子 , 不 少 市 民 都 会 在 凌 晨 驱 车 到 大 帽 山 , 希 望 一 睹 香 港 鲜 见 的 结 霜 景 观 。

川龍大帽山: 荃灣出發 | 大帽山輕鬆、容易行山路線 – 全港最高山峰(交通 | 圖文分享)-2023年更新

據舊書所述,此地有為數不少可敲響的山岩,響聲各異,響石地名或由此而來。 川龍大帽山2023 現在此處已開闢為墳場,恐怕再沒有人膽敢在墳地旁隨意敲擊山石,驗證真偽。 不經不覺已到了妙高台,大大個峰火瞭望台就在眼前。 休息過後,從右手邊的山徑離開,是面向禾秧山,不是大帽山。 在第一個分叉路口靠右行,很快又來到另一個分叉路口,前面有絲帶的山徑是往小丑脊的,禾秧山是轉左行。

川龍大帽山: 香港最高的山:大帽山行山路線飽覽香港美景

接下來便是落山路段,先由比較清晰的山徑落山,大約20分鐘後便接上大路,跟住轉左,亦即是相思林徑。 再轉右往城門引水道方向落山,頭段是非常明顯的山徑,之後不要轉入明顯的松樹徑,因為會比較兜路,要向着前面很朦朧的山徑行,要很眼利才能看得出來。 來到電塔的位置轉右行,一路直行到另一座電塔,之後接上龍門郊遊徑。 此段路是全日最難行的路,到處都有塌樹,山徑幾乎是看不見,最後200米更是非常跣。

但因为扩大引水范围,令到附近的农民去灌溉溪水来源,所以水务处在大榄涌水塘附近兴建了多个小水塘,供应淡水给农民灌溉之用。 同时,当大榄涌水塘水源不足时,这几个小水塘亦能当作后备水源。 大帽山山麓一带设有大帽山郊野公园,占地约1,440公顷。 郊野公园的北面占地1,520公顷的林村郊野公园。 扶轮公园为游客提供泊车位及大量野餐设施,可浏览明媚的郊野景致。

川龍大帽山: let's go hiking

大帽山横跨大帽山郊野公園和城門郊野公園,是香港眾多行山路線的中心點,無論是入門級郊遊人仕,資深的越野跑手,或者是越野單車,都能在大帽山一帶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線,親近大自然。 作為香港最高的地點,時常大霧,遇上寒冷天氣,大帽山山頂會結霜,吸引市民登山觀看。 香港有多座海拔超過500 公尺的高峰,其中最高的是位於新界的大帽山 —— 海拔957公尺高、屬於死火山區域。 大帽山是徒步愛好者的心頭好,山頂有許多蜿蜒的小徑盤繞,同時也是觀賞日出日落的好去處。 來對時間的話,看見峰頂下翻滾的雲海,會是你難忘的回憶。

我們走的是上山的捷徑,每走一段便會經過平坦開闊的舊軍車路。 川龍大帽山 康文署網站設有《行山樂》網頁,以推廣遠足運動,促進市民投入健康生活。 川龍大帽山 網頁介紹了香港44條各具特色的遠足路線,除了文字介紹,亦製作了縮時短片,可以令大家對有關路線有個基本認識。 說到飲茶,不得不提川龍兩間大家最熟悉的茶樓:「彩龍」和「端記」,兩間茶樓各有其捧場客。 在每天清晨時分,已有不少茶客日復日、年復年的來吃個一盅兩件、喝口濃香好茶。 在1860年間,相傳城門村和區內其他村落之間的衝突維持了三年仍未能講和,一名川龍村民便自願擔當中間人,誘使各方坐在一起談判,以智慧化解干戈,免除了更多的無辜村民傷亡。

川龍大帽山: 點心沖茶全自助

荃灣川龍村隱世山腰傳統茶樓 登大帽山|親子好去處後記:川龍端記茶樓食物質素平平,但卻少有地滿懷鄉郊風味,是一般開大冷氣鋪滿地氈熱鬧嘈吵的茶樓根本無法取代。 先遊大帽山遠足研習徑再進入扶輪公園自然教育徑,然後往下行到川龍村考察西洋菜地,繞行帽南幽徑,經芙蓉山竹林禪院,訪「四面佛」後出荃灣。 經過扶輪公園後,轉入大帽山道,大帽山郊野公園遊客中心近在咫尺。 川龍大帽山2023 除了提供郊野公園的相關資訊,遊客中心還設有和氣候變化相關的多元互動展品和遊戲。 這裏的洗手間和小賣部也是上山前的最後補給點,再前進先要整理好行裝,順便探望廣為行山愛好者認識的茶水亭主理人連姐。

川龍大帽山: 荃灣飲茶推介-川龍村隱世山腰傳統茶樓+登大帽山交通路線|親子好去處

達停車場,此處為在一般情況下,香港的汽車可以前往的最高點了。 天色明朗的,可以北望深圳南及市區,視野甚為開揚。 最重要的為荃錦公路(Route Twisk),荃灣與錦田之間的道路,其英文名則相信為Tsuen Wan Interconnect Shek Kong的縮寫。 荃坳為荃錦公路的最高點,約處於海拔300多米。

川龍大帽山: 路線及交通 :

當地其後亦曾因水質好,而生產豆製品售至新界不同地方。 西洋菜本只在溫帶生長,川龍正因地勢較高加上水源充足良好,於是種出能比其他香港地區有更好品質的西洋菜。 過閘口後的大帽山道(鄧宗弘攝) 方案二則是步行穿過閘口,向大帽山天氣雷達站的球形護罩「波波」進發。 從閘口前往雷達站需時至少半個鐘,大家宜量力而為,必須帶備足夠食水及穿合適裝束。 從山路一直蜿蜒而上,由於地勢高和開揚,可以飽覽九龍、獅子山以至元朗等地風光。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