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視網膜母細胞瘤5大好處2023!(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視網膜母細胞瘤

近年來,為了尋求眼球摘除術和放射療法的替代療法,相關領域的人也做出了許多工作[32]。 從蛋白水平來說,正常細胞中具有活性的RB蛋白(pRB)在細胞中保持着低磷酸化或無磷酸化的狀態,它與細胞周期調節因子E2F結合,抑制E2F的活性從而抑制了G1期到S期的進行,也就抑制了轉錄活性。 實驗證明pRB的失活會使其無法與E2F結合,因此活化的E2F就會促進G1/S細胞周期的進行。 治療方法一般有多種,包括化學療法、冷療、放射療法、雷射治療以及眼球摘除等[31],根據不同情況可能會多種治療方法相結合使用。 從蛋白水平來說,正常細胞中具有活性的RB蛋白(pRB)在細胞中保持著低磷酸化或無磷酸化的狀態,它與細胞周期調節因子E2F結合,抑制E2F的活性從而抑制了G1期到S期的進行,也就抑制了轉錄活性。

1960 年代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治療以放射線治療為主,治療的成效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及位置,Reese and 視網膜母細胞瘤 Ellsworth (R-E) 的分級可以作為預後的參考。 直到1986年才有足夠的工具確定人體中的確有此抑癌基因,即Rb基因,也確定因為這個基因失去功能而導致視網膜母細胞瘤,Rb 基因也是第一個被發現跟癌症相關的基因。 Rb基因位於第十三對染色體的長臂上(13q14.2),其突變的形式目前已經發現的有1.

視網膜母細胞瘤: 多關注孩子的眼睛,當出現 2 症狀快就醫

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抑癌基因[21],其蛋白質產物在人體內發揮着例如調節分化、轉錄、細胞周期等重要的作用。 對引發視網膜母細胞瘤的RB1基因突變的診斷,不僅對於患病個體的臨床治療有重要作用,而且對於個體的兄弟姐妹以及後代患病狀況的監測也有重要意義。 可遺傳型和隨機型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的肉眼觀察與微觀形態都保持一致。 宏觀觀察可見,活的腫瘤細胞出現在血管附近,而壞疽組織則更多地出現在無血管的組織處。 未分化的成分包括含有較多染色質細胞核的小圓細胞的聚集體,分化成分包含 Flexner-Wintersteiner 絲球、Homer-Wright 絲球[23]以及感光器分化型瘤細胞[24]。 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基因是人類發現的第一種抑癌基因[21],其蛋白質產物在人體內發揮著例如調節分化、轉錄、細胞周期等重要的作用。

血管壁上常可見到嗜堿物質沉著,一般認為是死亡的腫瘤細胞釋放出來的DNA。 根據顯微鏡下瘤細胞的改變可將視網膜母細胞瘤分為未分化化型和分化型:①未分化型:瘤細胞排列不規則;細胞形態差異很大,可為圓形、橢圓形、多角形或不規則形;胞質少,核大而深染,分裂像多見,惡性程度較高。 由於腫瘤生長迅速,血液供應不足,在遠離血管處的瘤組織可大片壞死,而圍繞血管外圍的存活瘤細胞可成珊瑚樣或指套樣排列,稱為假菊花形排列。

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專欄

(3)免疫組化:關於視網膜母細胞瘤起源於神經元還是神經膠質細胞,是一個長期的爭論問題,至今未有定論。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顯示多數腫瘤細胞具有神經元分化的特點(如NSE染色陽性),也有神經膠質細胞分化的特征(如GFAP染色陽性)。 轉基因的視網膜母細胞瘤小鼠模型中,腫瘤都來自內顆粒層,常有無長突細胞的特征。 比較合理的解釋是視網膜母細胞瘤可能起源於一個能分化成神經元和神經膠質細胞的更原始的視網膜細胞-視網膜母細胞。 視網膜母細胞瘤2023 (2)超微結構:未分化的視網膜母細胞瘤瘤細胞排列緊密,無間質組織,偶爾可見中間連接方式。

視網膜母細胞瘤

RB基因与其蛋白表达物的失活会导致细胞分裂不受控制地、非正常地增长而发生永生化(immortalization),最终引发肿瘤。 而对于非家族性遗传患者而言,需要发生两次突变才会发病,这种几率相对较低。 其它的突变类型包括:无功能突变(Null allele)、启动子突变等。 视网膜母细胞瘤最主要也是最显著的病症就是瞳孔的不正常外观,表现为白瞳,俗称“猫眼症”[1]。 其他病症还包括视力下降、青光眼、红眼以及发育迟缓。

視網膜母細胞瘤: 診斷

1.化學治療 單純的化學治療本身並不能完全治愈視網膜母細胞瘤,但常常可使腫瘤體積顯著縮小(被稱為化學減容術,chemoreduction)、繼發性的視網膜脫離復貼、轉移減少,從而使局部治療得以實施。 對於遺傳型視網膜母細胞瘤,化學治療還可預防新的腫瘤灶及第2惡性腫瘤(特別是顱內的三側性視網膜母細胞瘤)的出現。 目前已常與局部治療合並應用,以治療眼內期視網膜母細胞瘤。 常用的藥物有長春新堿、依托泊苷、卡鉑、環磷酰胺、環孢素A等。 常用的方案是VEC方案,即長春新堿、依托泊苷、卡鉑聯合應用6個療程,每個療程2天,療程間隔3周。 由於視網膜母細胞瘤極易出現耐藥性,有時可短期加用大劑量的環胞黴素A來加以逆轉。

  • 在發展中國家具有更高發病率的這一現象尚沒有明確的解釋,有可能與發展中國家低下的經濟地位有關。
  • B型:①視網膜組織破壞;②形狀不規則的腫塊;③有聲影。
  • 1.下方周邊部低視網膜脫離,黃斑部亦可受到波及而誤為本病。
  • 此治療方法相對雷射或是冷凍治療,可以治療大一點的腫瘤,對於漂浮在玻璃體鍾的腫瘤,如果距離原發的大腫瘤太遠,也是治療不到,主要是因為化療藥物還要要局部擴散,太遠則能夠到達的濃度變低,效果不佳。
  • 死因分析,50%的患者死於腫瘤的眼外轉移,50%是由於發生瞭第2惡性腫瘤。
  • 1960 年代視網膜母細胞瘤的治療以放射線治療為主,治療的成效取決於腫瘤的大小及位置,Reese and Ellsworth (R-E) 的分級可以作為預後的參考。
  • 一般可在瘤組織中發現兩個突變(可相同也可不同),如果在外周血白細胞中也存在其中的一個突變則可判斷為遺傳型視網膜母細胞瘤,如果在外周血白細胞中不存在突變則可判斷為非遺傳型視網膜母細胞瘤。
  • 可遗传型和随机型的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肉眼观察与微观形态都保持一致。

已知膏高血糖症引起多種生化和生理改變,相繼造成毛細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 視網膜母細胞瘤2023 視網膜毛細血管的病理改變包括周細胞減少、基地膜增厚,毛細血管腔減小,毛細血管內皮屏障(血視網膜內屏障)失代償。 張丞賢表示,孩童得到視網膜母細胞瘤,會使整個家庭陷入悲傷中。 過去的治療方式是:將整個眼球包著腫瘤一起摘除,再重建眼窩、放入義眼恢復外觀;目前的治療較多元,有動脈灌注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等。 未滿 2 歲的小妹妹,被家人發現瞳孔部出現怪異如「貓眼」般的折射光線,而赴醫就診,發現罹患了「視網膜母細胞瘤」。 原本只進行化療控制,腫瘤卻在急速長大,只好忍痛摘除眼球保命。

視網膜母細胞瘤: 治療

只要能及早手術、完整取出腫瘤,後續只要追蹤即可,都可平安長大成人。 而他近期遇到兩位小朋友在動脈注射藥物、全身化療下,仍無法控制癌細胞,輾轉至彰基執行眼球摘除手術,術後病理分析確實還有殘留惡性癌細胞在病灶。 患有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病患中,約有 30% 是雙眼罹病,70% 則是單眼;患童中,僅有約 5% 者有家族史,其他的 95% 都是基因突變所致,家族中從未發生過。

  • 例如生長在視盤附近或視網膜周邊部的腫瘤,可早期侵犯視神經或睫狀體向眼外轉移,並不經過青光眼期而直接進入眼外擴展期;又如臨床上診斷為青光眼期者,病理學檢查已可能有眼外擴展。
  • CT掃描也可顯示腫瘤內的鈣化,對診斷極有參考價值。
  • 在发展中国家具有更高发病率的这一现象尚没有明确的解释,有可能与发展中国家低下的经济地位有关。
  • 當腫瘤增殖突入到玻璃體或接近晶體時,瞳孔區將出現黃光反射,故稱黑蒙性貓眼,此時常因視力障礙而瞳孔散大、白瞳癥或斜視而傢長發現。
  • 冷凍治療適用於較小的腫瘤,特別是放射和光凝治療較困難的赤道部以前的周邊部腫瘤。

病變常為進行性,新舊滲出物可交替出現,出血如果進入玻璃體,可形成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 本病患者年齡較在,多在6歲以上,且為青年男性,單眼受累。 1.根據視網膜母細胞瘤一般的發展過程,臨床可分為4期,即眼內生長期、眼壓增高期(青光眼期)、眼外擴展期及全身轉移期。 視網膜母細胞瘤 由於腫瘤生長部位、生長速度和分化程度不同,臨床表現也不盡一致。

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可能致命,只能摘除眼球換命嗎?醫籲:孩童眼睛出現 2 症狀是警訊

冷凍治療適用於較小的腫瘤,特別是放射和光凝治療較困難的赤道部以前的周邊部腫瘤。 冷凍的溫度宜在-110~-90℃,每個冷凍點每次持續冷凍1min,解凍1min,如此循環重復3次。 腫瘤包括在冷凍形成的冰球內,解凍時銳利的冰晶可破壞腫瘤結構。

視網膜母細胞瘤

在亞洲地區,視網膜母細胞瘤的發病率也逐漸上升,這一現象已經被更多人重視,但是延誤最佳治療時間的事情依舊經常發生。 有三分之二的病例[2]只有一隻眼睛患該腫瘤(單側視網膜母細胞瘤),剩下的三分之一則雙眼均患此病(雙側視網膜母細胞瘤),每一隻眼睛內的腫瘤大小差別較大。 在某些情況下,患兒的松果體也會受到侵染,進而形成三側性視網膜母細胞瘤(TRB)。 在進行治療時,腫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數量都必須納入考慮範疇。

視網膜母細胞瘤: 症狀

4.細胞學檢查 抽取房水或玻璃體進行細胞學檢查,對於本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有一定的幫助,但有促進腫瘤通過眼球壁穿刺孔向球外擴展的危險,故不應輕易采用。 腰椎穿刺抽取腦脊液進行細胞學檢查及骨髓穿刺塗片檢查對判斷腫瘤是否轉移極有參考價值。 (1)眼球摘除術:腫瘤充滿眼球,有向視神經、脈絡膜轉移的危險且無保留有用視力希望(RE4~5期),或合並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者以眼球摘除為首選治療。 手術操作應十分輕柔,以防腫瘤細胞進入血循環,切除視神經應盡量長一些,不少於10mm。 開始在眼內生長時外眼正常,因患兒年齡小,不能自述有無視力障礙,因此本病早期一般不易被傢長發現。 視網膜母細胞瘤 當腫瘤增殖突入到玻璃體或接近晶體時,瞳孔區將出現黃光反射,故稱黑蒙性貓眼,此時常因視力障礙而瞳孔散大、白瞳癥或斜視而傢長發現。

視網膜母細胞瘤

2.在血-房水屏障完整時,房水中乳酸脫氫酶(LDH)濃度高於血清值。 乳酸脫氫酶(LDH)的活力測定:當房水內LDH值高於血清中值,二者之比大於1.5時,有強烈提示視網膜母細胞瘤可能。 還有一些病例瘤細胞分化程度更高,已有類似光感受器的結構,惡性程度最低。 瘤細胞簇集似蓮花型(fleurette),又稱感光器分化型,最近稱此型為視網膜細胞瘤(retinocytoma),以別於一般的視網膜母細胞瘤。

視網膜母細胞瘤: 基因诊断

這樣由細胞信號、CKI、CDK和細胞周期素、Rb蛋白傢族、E2F蛋白、細胞周期相關基因共同組成瞭一個將細胞信號逐級傳遞給細胞周期相關基因的調節通路,即Rb通路。 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冷凍治療後的72小時內若是給予全身性化學藥物治療(就是靜脈注射的化學藥物治療),可以增加化療藥物在玻璃體中的濃度。 必須知道,玻璃體裡面是 沒有血管的,所以化療藥物只能經由視動脈到達視網膜後,經由擴散原理進入玻璃體中,所以玻璃體裡的化療藥物濃度相對身體其他部位的濃度不高。

視網膜母細胞瘤

腫瘤的位置會有很大不同,因此腫瘤被觀察的難易程度也有所不同,腫瘤有可能通過使用檢眼鏡進行簡單的簡單檢查,通過對瞳孔進行觀察,就可以被觀察到。 一般確診的診斷都需要在麻醉狀態下進行檢查(EUA)。 僅憑「白瞳」症狀並不能確診視網膜母細胞瘤,因為還有可能是由光的反射或者是外層滲出性視網膜病變等疾病造成的。 早期症狀為瞳孔部出現「貓眼」狀黃光反射;腫瘤組織常沿著視神經顱內或通過鞏膜向眼球外蔓延,晚期常向遠處轉移。 2.超聲探查 當患兒因斜視或“貓眼”就診時,瘤體一般較大,超聲檢查有典型的表現,對診斷有重要的意義。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