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落馬洲免稅店2023詳細介紹!(小編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落馬洲免稅店

香港政府於1980年代興建落馬洲通道,與深圳市福田區皇崗口岸相連,於1989年12月投入服務。 政府於1997年3月擴展過境通道至客運通關,落馬洲 (新田) 公共運輸交匯處作為其配套設施投入服務,皇巴士亦成為其接駁交通工具。 截至目前為止,落馬洲管制站與皇崗口岸仍是唯一每天24小時運作的中港陸路口岸。 落馬洲站本來是由九廣西鐵延伸的北環綫的其中一個終點站,但最後改為九廣東鐵延伸的落馬洲支綫的終點站。 支綫於2003年1月動工興建,工程耗資約100億港元,並於2005年4月19日舉行車站平頂典禮[16],主禮嘉賓包括時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羅智光、九鐵主席田北辰、九鐵署理行政總裁黎文熹及九鐵新鐵路工程高級總監李鏡權等。

落馬洲免稅店

而因應福田口岸的通關時間所限,落馬洲站是港鐵全日服務時間最短的車站(若不計算只於賽馬日服務的馬場站),也是唯一一個末班車於午夜前開出的車站。 由於車站同時係出入境檢查站,所以站內設有海關、出入境同埋其他重要嘅過境設施。 乘客辦妥出境手續後,將會經由一條橫跨深圳河,單臂斜拉式天橋步行去深圳市嘅福田口岸聯檢大樓。 乘客亦可以喺同時設於大樓內嘅福田口岸站,轉深圳地鐵4號綫前往深圳市其他地方。

落馬洲免稅店: 車站/管制站建築結構

過境旅客可以乘搭公共交通工具於落馬洲站公共運輸交匯處下車,然後直接進入落馬洲站的出境大堂過境,反之亦然。 但相關安排曾引起車站保安的爭議,因為車站最初設計未有預料到會有人流從其他途徑進入車站。 而據香港入境處的數據顯示,連同東鐵綫[註 3]、巴士、小巴及的士在內,通車翌日(2007年8月16日,即首次全日服務)共有25,276名旅客使用落馬洲支綫口岸過境[11]。 而2007年8月15日至同月18日期間的落馬洲支綫乘客量均為1萬、2萬、21,000及31,000人次[12]。 前九鐵表示,在落馬洲支線通車後,乘客如果於其他車站誤乘往落馬洲站的列車,可直接乘坐反方向的列車。 而列車上亦有廣播提醒誤乘的乘客可以留在列車上返回上水站後再轉乘前往羅湖站的列車。

有意競投此項目之機構請提交競投意向書及以下有關資料,於2016年1月15日或之前送交:香港九龍灣德福廣場港鐵總部大樓20樓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採購經理 – 物業及市務信封正面請註明「紅磡站、羅湖站及落馬洲站免稅店業務營辦競投意向」。 前九廣鐵路公司主席田北辰估計,落馬洲支線首年客量平均可達每日6萬人次。 落馬洲免稅店 前九廣東鐵客運總經理黎守謙表示,通車首日(2007年8月15日,只服務了6.5小時左右)已有約1萬人次使用落馬洲站[10]。 他舉例在深圳,香港大學深圳醫院使用內地醫院的基礎,同時運用很多香港醫院的元素,由香港醫護管理內地醫院已經有一個非常成熟的模式;他認為若然能夠將相關模式擴展至香港的河套區,數千名內地醫護來港已經可以立即「上崗」工作,不需花一段長時間來磨合,以最短時間縮短公營醫療的專科門診輪候時間。 落馬洲站是東鐵綫的北行總站之一,乘客可在此站乘搭金鐘方向的列車,往返上水、粉嶺、大埔、沙田、九龍中部及港島北岸等地。 不過首階段只興建北環綫錦上路站至古洞站段,而錦上路站至落馬洲站段則暫緩興建,並視乎未來跨境運輸需求的增長才增設此段跨境支綫。

落馬洲免稅店: 落馬洲

落馬洲站位處邊境禁區內,並鄰近深圳河,過境乘客必須持有有效旅遊證件,非過境乘客須持有指定分區的邊境禁區通行證(俗稱「禁區紙」),而前往管制站的非過境乘客則需另外持有由港鐵簽發的「落馬洲站限制區通行證」才可使用落馬洲站;而未持有有效證件前往落馬洲站的乘客則有機會被檢控。 由於車站大樓同時係香港入境處嘅出入境檢查站,所以大樓內設有海關、出入境及其他重要嘅過境設施。 乘客辦妥出境手續後,會經由一條橫跨深圳河,單臂斜拉式天橋行過去深圳嘅福田口岸聯檢大樓。 乘客亦可以同時喺呢個聯檢大樓內嘅深圳地鐵福田口岸站,轉搭地鐵4號線去深圳市其他地方。 非過境乘客方面,居於落馬洲村和下灣村附近的村民須持有指定分區的邊境禁區通行證(俗稱禁區紙)[4];至於在車站大樓工作的人士除了持有有效禁區紙外,亦須持有港鐵簽發的「落馬洲站限制區通行證」才可使用此站。

落馬洲免稅店

但呢個計劃俾各環保團體強烈反對,指興建高架橋時將會嚴重破壞塱原濕地嘅生境同地貌。 即使九鐵提議工程完工後會盡量回復原來面貌,但環保署唔同意,重唔發出環境許可證。 大堂設有購物區,入面有車站商店、餐廳、免稅店、醫務中心、自動櫃員機等方便乘客。 立法會議員、民建聯衛生事務發言人梁熙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以往內地醫護來港工作或「水土不服」,而且需「一名香港醫護帶一名內地醫護」,看似增加了人手,但實質沒提升效率,甚至雙方需時多年磨合。 梁熙建議引入內地醫護至落馬洲河套區「中央援港應急醫院」,「台前幕後」都使用內地醫護及管理模式,減省磨合時間,即時為香港市民提供日間專科門診和復康治療服務。 配合沙田至中環綫工程、東鐵綫更換新列車及為保障候車乘客安全,此站將會加裝1.7米高月台自動閘門,預計最快2024年完成。

落馬洲免稅店: 港鐵車站

雖然呢個方案會令整條支線嘅興建成本增加十億港元、回報率下降同完工日期押後等等,不過此方案獲大多數人所接受,認為係平衡發展同保育嘅可持續發展方案。 而家,每個鐘都有5班車(非繁忙時間)或6班車(繁忙時間)來往紅磡至落馬洲,乘客只需要喺紅磡至上水之間各站登上去落馬洲嘅列車就去到。 上水去落馬洲嘅行車時間大概要12分鐘[1],紅磡去落馬洲就大概要49分鐘[2]。 多年來均沒有任何公共交通深入落馬洲一帶,直到1986年新界專綫小巴75線開辦為止。 落馬洲(Lok Ma Chau),位於元朗區新田北部,特指青山公路-洲頭段洲頭村以及橫跨北區的落馬洲邊境禁區一帶。

他指目前香港仍欠缺500名醫生及3000名護士,若政府「慢慢搶、慢慢到不同地方請人,有排都未填補到這些缺口」,而且外地醫護需一名香港醫生在旁協助,變相看似多了醫護人手,但沒有提升效率」;加上英美等醫護主要使用英語,未必能與每名香港病人溝通到。 落馬洲免稅店2023 因來往此站的列車班次較疏落,於非繁忙時間,通常只使用2號月台;於繁忙時間則會交替使用兩個月台。 落馬洲免稅店2023 另外,當預計開出的列車與下一班車抵達時間相差較短時,下一班列車將會安排使用1號月台。

落馬洲免稅店: 車站大堂

落馬洲支線試車嗰陣,喺尖東站開出,到上水就停止服務嘅部分東鐵綫列車將會喺離開上水站後改經落馬洲支線前往落馬洲站。 通車初期,東鐵綫[2]喺繁忙同非繁忙時間每個鐘分別有6班同5班列車以落馬洲站為終點站。 另一方面,設於深圳福田口岸站的特惠站是港鐵公司首個設於境外的特惠站,目的是希望吸引更多乘客使用落馬洲支線跨境進入香港,讓使用成人八達通的乘客獲得車費優惠。 落馬洲免稅店2023 基於車站特殊性質引致其票價偏高,港鐵曾推出「落馬洲週票」以吸引乘客選乘落馬洲支線。 此外,港鐵向車站大樓工作的人士,以及居於落馬洲村或下灣村附近的居民,提供「落馬洲特價證」,車資優惠與現時適用於羅湖特價證持有人的優惠相同。

落馬洲免稅店

工程包括上水站嘅車站大堂同月台擴闊工程,以應付喺上水站落車,轉去落馬洲站列車嘅乘客。 有關工程喺2006年大致完成,大堂嘅新翼同連接隔離商場嘅行人天橋已經喺1月尾開放畀公眾使用。 落馬洲邊境屬於封閉道路範圍,往返落馬洲邊境禁區的非過境車輛須掛上邊境封閉道路通行許可證,司機及乘客也須持有有效邊境禁區通行證。

落馬洲免稅店: 月台

雖然落馬洲站公共運輸交匯處與車輛使用的落馬洲管制站地理上非常接近,惟即使乘客持有有效旅遊證件,在香港邊境禁區內亦不可以任何方式往返兩處。 落馬洲站與落馬洲支線管制站設於同一建築,樓高4層,佔地約9公頃,地面為公共運輸交匯處。 車站內升降機以「T」代表「票務大堂(Ticketing)」、「A」代表「入境大堂(Arrival)」、「P」代表「月台(Platform)」、「D」代表「離境大堂(Departure)」;而車站外升降機則使用G、L1-L3層。 另外,同樣位處於L2層月台與入境大堂不相通,乘客必須利用扶手電梯繞經位於L3層的票務大堂方能前往月台。 支線由而家嘅上水站開始,向西北方向延伸,穿越塱原濕地、古洞同洲頭幾個地方,最尾連接落馬洲站,全長7.4公里,興建1個車站。 落馬洲免稅店 支線建成後,東鐵北行一共有2個終點站,分別通到2個同中國大陸連接嘅關卡-羅湖同落馬洲。

  • 計劃中的北環綫將由現在的屯馬綫錦上路站向東北方向出發,並以「Y」型分岔設計,以西面接駁落馬洲支綫的落馬洲站,東面則在古洞站與東鐵綫交匯作為轉車站,與當年的《鐵路發展策略2000》提出的計劃相似。
  • 因此儘管口岸一帶每天人口流動量極大,常住人口卻非常少,僅有落馬洲村、下灣村和潘屋村的原居民,而當地普遍的魚塘濕地環境至今未有大改變,但不少魚塘已經荒廢。
  • 落馬洲站與落馬洲支線管制站設於同一建築,樓高4層,佔地約9公頃,地面為公共運輸交匯處。
  • 落馬洲站原定於2007年7月1日通車,但因為中國大陸方面的福田口岸有待檢收,故延遲至同年8月15日才正式通車。
  • 落馬洲站是中港鐵路旅客經福田口岸過境至中國深圳的主要樞紐,可接駁深圳地鐵4号綫(龍華綫)福田口岸站。
  • 但相關安排曾引起車站保安的爭議,因為車站最初設計未有預料到會有人流從其他途徑進入車站。

除了警務處批准或持有禁區紙的乘客外,乘搭東鐵綫到達此站、或乘搭巴士、小巴或的士前往此站的乘客只能過境,不能使用車站A出口前往公共運輸交匯處或此站乘搭東鐵綫。 落馬洲站(Lok Ma Chau Station)位於元朗區落馬洲支綫管制站。 落馬洲支綫於2007年8月15日通車,此站亦同步啟用,是九廣鐵路歷史上最後一個啟用的車站[2]。 同時為東鐵綫唯一設於新界西、全港最後一個啟用時沒有安裝月台安全門的車站[3]。 落馬洲站/落馬洲支綫管制站設有三個主要大堂,分別為離境大堂(L1/D層)、入境大堂(L2/A層)及票務大堂(L3/T層),三個大堂均設有車站商店、免稅店以及自動櫃員機[7]。 落馬洲站為東鐵綫唯一一個位於元朗區以及新界西的車站,也是香港鐵路系統中最後一個在啟用時未有裝設月台幕門/閘門的重鐵車站。

落馬洲免稅店: 香港境內

落馬洲支線管制站及中國福田口岸的通關時間為每日上午6時30分至晚上10時30分。 因此,此站的關閉時間及尾班車開出時間皆定於午夜前(約晚上11時關閉車站)。 以提供全日服務的車站計算,此站是港鐵系統中車站開放時間最短及最早開出尾班車的車站。

落馬洲免稅店

福田口岸通關後,除了令福田區生意回復暢旺外,還為香港帶來新一輪消費熱潮,來自內地的Wendy與男朋友在美國讀書,原定新年前回鄉度歲,她獲悉中港通關後,特地提早來港逗留數天消費,狂買化妝品及衣服,載滿五六箱行李篋後,今日經福田口岸過關返回內地。 她稱由於是內地人身份,毋須申請過關配額,甚為方便,估計很多內地人會像她一樣先取道香港遊玩數天,再返回內地。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誠邀有意營辦 (i)紅磡站及羅湖站; 或 (ii)落馬洲站; 或(i)與(ii) 免稅店的機構表達競投意向。 另外,於落馬洲站的票務大堂內設置兩部數碼化濕地觀賞儀,可供乘客使用觀賞儀欣賞落馬洲鄰近一帶的天然濕地環境,而觀賞儀曾在2016年起停用進行升級后,已於2018年恢復使用。 最後,環評上訴委員會否決高架橋方案,九鐵只好採納科大教授嘅方案,決定支線以地底隧道形式穿過塱原濕地。

落馬洲免稅店: 落馬洲瞭望台

1990年代末期,香港政府與深圳市政府合作治理容易氾濫的深圳河,基於港深維持以河道中線為界,河道改道工程完成後有一片原本屬於深圳市範圍的河套區域撥歸香港,因位處落馬洲,故名爲「落馬洲河套地區」,具體位置在皇崗口岸通道以東、落馬洲村正北方。 2017年初香港和深圳兩地官員簽署備忘錄,協議在該地合作發展佔地87公頃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落馬洲站是繼羅湖站第二個過境車站,而此車站與羅湖站所採取的措施雷同,乘客必須持有有效旅遊證件方可使用該站。 2017年12月起,车站大堂的其中一台自动售票机开始提供支付宝(包括内地版及支付宝HK)以及微信支付购票服务[8]。 落馬洲站設有2個月台,位於L2層,採用島式月台排列,方便乘客搭往金鐘方向嘅東鐵綫列車。 若果乘客喺其他車站上錯咗往落馬洲站嘅列車,月台上亦指示乘客可乘坐反方向嘅列車返上水站轉去羅湖站嘅列車。

落馬洲免稅店

落馬洲站是兩鐵合併前九廣鐵路最後一個啟用的車站,車站由盧緯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服務東鐵綫沿綫往返中國內地的乘客,興建車站的目的為疏導羅湖站的過境人流,並於2007年8月15日下午4時許啟用[6]。 落馬洲(英語:Lok Ma Chau,舊稱勒馬洲)位於香港新界元朗區東北部,鄰近深圳河,為香港一個設有出入境口岸的邊境地區,河北之土地屬於深圳市福田區,而落馬洲的西南面則為佔地約1,500公頃的米埔濕地。 在落馬洲支綫試車時,部分由尖東站開出的班次會以上水為終點站,其後上述班次在離開上水站後改經落馬洲支綫前往落馬洲站;而目前列車則會行駛金鐘站至上水站後再以輪流形式前往落馬洲站或羅湖站。 而在車站啟用初期,九廣東鐵[註 3]每小時分別會有5-6班列車以落馬洲站為終點站。

落馬洲免稅店: 出入口

來自四川南充的蔡女士,居港疫後三年沒有回過鄉,家有年邁父母沒有相見多時,故急不及待首日經福田口岸過關,獲朋友在口岸親自接送,打算先在福田飲茶及晚上到水圍村與朋友食地道順菜,稍後再乘機返回家鄉與父母共聚,已預約多名親友在當地過節,她最期待吃麻辣臘腸及正宗四川麻辣火鍋,預計新年後才返回香港。 而鑑於內地趨向電子消費化,部分商店基本已不收現金,大多透過微信支付或支付寶交收,本網記者至少2年多沒有北上過關,微信內帳戶幾乎沒有餘錢,改而先在一間便利店買入一支礦泉水,然後用500元找贖,要求店員將餘額透過其商店帳戶轉帳至個人戶口,變相充值電子錢包,方便日內在深圳消費。 本站設有57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所以九鐵決定改為先以長期有盈餘嘅東鐵連接,等乘客嘅乘車模式定型後,再決定係咪興建北環線。 支線工程喺2002年第四季開始,工程主要包括4大項目:隧道段、高架橋段、落馬洲車站以及上水站改善工程。 落馬洲免稅店 落馬洲站(粵拼:lok6 maa5 zau1 zaam6;英文:Lok Ma Chau Station)係香港港鐵東鐵綫落馬洲支線嘅終點站。 位於新界元朗區落馬洲一帶,服務東鐵綫沿線去中國大陸嘅乘客,已經喺2007年8月15號下晝4點起啟用[1]。 落馬洲站與落馬洲支綫管制站設於同一建築,樓高4層,佔地約9公頃,地面為公共運輸交匯處。 落馬洲站是兩鐵合併前九廣鐵路最後一個啟用的車站,車站由盧緯綸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服務東鐵綫沿線往返中國內地的乘客,興建車站的目的為疏導羅湖站的過境人流,並於2007年8月15日下午4時許啟用[6]。

落馬洲免稅店: 車站

為了解決羅湖口岸過境旅客的擠迫情況,香港政府於1999年籌建新落馬洲管制站,連接深圳福田口岸。 初時計劃參照羅湖的模式,新管制站同樣只提供跨境鐵路服務,而落馬洲支線於2003年1月動工。 政府於2002年決定採納立法會意見,在新管制站興建公共運輸交匯處,連接深圳市福田口岸,方便市民使用其他公共交通服務到管制站過境。 落馬洲免稅店2023 最後,東鐵綫落馬洲支線、落馬洲支線公共運輸交匯處與九巴B1線一同於2007年8月15日投入服務。 由落馬洲站經福田口岸過境至中國深圳可接駁深圳地鐵4號綫與10號綫的福田口岸站。

落馬洲站本來是由九廣西鐵延伸的北環線的其中一個終點站,但最後改為九廣東鐵延伸的落馬洲支線的終點站。 支線於2003年1月動工興建,工程耗資約100億港元,並於2005年4月19日舉行車站平頂典禮[16],主禮嘉賓包括時任環境運輸及工務局常任秘書長羅智光、九鐵主席田北辰、九鐵署理行政總裁黎文熹及九鐵新鐵路工程高級總監李鏡權等。 落馬洲站原定於2007年7月1日通車,但因為中國大陸方面的福田口岸有待檢收,故延遲至同年8月15日才正式通車。 首班由尖東站開往落馬洲站的列車在當日下午約3時17分開出;而首班南行列車亦在下午約4時17分由落馬洲站開往尖東站。 落馬洲支線原屬九廣西鐵(即係依家嘅西鐵綫)第二期嘅鐵路,將會連接將來嘅北環綫,令到西鐵綫喺新界北區同東鐵綫連接,最終令兩條鐵路都可以通往兩個同中國大陸連接嘅關口(羅湖和落馬洲)。 不過由於西鐵實際客量比預期為低,作為一間商業機構,九鐵唔可以貿貿然再投資喺一條蝕本嘅鐵路之上。

落馬洲免稅店: Free Duty - Lok Ma Chau 落馬洲口岸 免稅店

新月台閘門將會由深圳市方大自動化系統有限公司提供,是港鐵首次採用國產月台閘門。 落馬洲支線屬東鐵延伸部分,其收費結構根據現有票價機制釐定,跨境列車服務票價與羅湖站相同,亦沒有納入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港鐵推廣車票或紀念車票也不適用於此站。 前九鐵表示,在落馬洲支綫通車後,乘客如果於其他車站誤乘往落馬洲站的列車,可直接乘坐反方向的列車。 不過首階段只興建北環綫錦上路站至古洞站段,而錦上路站至落馬洲站段則暫緩興建,並視乎未來跨境運輸需求的增長才增設此段跨境支線。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