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培正小學10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例如低年級會先學好基本運算,並與生活連結,引起興趣。 由09年開始,小一至小五逐年增教數學課題,約用16至24節課堂,令小六課程提早完成,可騰出時間準備系統性評估及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 培正小學2023 培正小學 又會鼓勵學生參加校外的數學比賽及測試,如奧林匹克數學比賽、世界數學測試等,希望學生可藉此開闊眼界。 傳統中文名校,培正小學與培正中學現為直屬關係,每年有逾85%學生可「直升」至培中,學生有歸屬感同時,亦使其傳統精神得以貫徹。

培正校風純樸,不少家長欣賞培正學生有禮受教,校方能建立學生正確價值觀、人生觀及優良品德。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培正中學被迫停辦。 1933年,私立廣州培正中學校長黃啟明及校董林子豐、王國璇與譚希天在香港何文田購地五萬餘方呎興建校舍,最初祗設小學。 全港有大約 540 間小學,當中有 65%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9%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26% 中英並重,雙語教學。 有 25% 的學校會使用普通話教學,他們當中大部分同時是中英並重。

培正小學: 私立小學

在34/25學年,油尖旺31校網、九龍城35校網及元朗73校網內,合共7所小學將於24/25學年起實施小班教學。 教育局的小班教學政策,每班人數基數為25人,若於統一派位階段有實際需要,學校每班或需加派學生。 教育局自2009年起,開始在公營小學逐步實施小班教學,希望改善教學質素。

培正小學

▲ 張校長由幼稚園至中學均在培正接受教育,1976年畢業,1985年返回母校任教, 一直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張校長的太太,及一對子女,亦為「培正人」。 培正小學曾經接受校友顧明均的捐款以供興建校舍新翼。 但顧其後發現辦學團體經其他渠道籌得的款項已足夠支付建築費,認為自己被誤導,故此入稟香港高等法院追還捐款。 但校方亦曾經為事件作出聲明,故此顧明均又於2017年控告浸聯會誹謗。 1975年,中學部接受政府資助,轉變為資助中學。

培正小學: 著名校友

教育局指,隨着未來學齡人口下降,相信會有更多校網,具備足夠條件全面實施小班教學,將在條件許可及有足夠資源時,盡快有序落實。 ▲ 為使學生能夠有更多機會將所學到的知識加以實踐,校方定期會舉行不同校外活動。 ▲ 紅藍電視台不止是校園電視台,更是「遠程教學」的媒介,學生可以透過視象進行專題研討,跨地辯論比賽等。

這十多年來,實行小班教學的學校一直所增加,截至2022年,教育局公布全港共有369間小學已實施小班教學。 家長歐陽太亦未擔心母語教學會影響於兒子的學習進度。 培正的教學課程一定緊貼教育趨勢,身為一間中文學校,中文水平必須要保持。 從低年班開始,就以高效識字法和圖書教學等,令學生在初小時大量識字,提早閱讀,增加對閱讀的興趣。 培正小學 又實行全語文寫作計劃,以開放式題目代替傳統命題寫作,發展學生思維及創意。 亦致力創造普通話語言環境,安排學生擔任普通話大使輪流值日,到小一課室協助有學習困難的同學。

培正小學: 【2022 小學排名】最新香港小學排名

不過,自2017年開始,培正只錄取85%幼稚園部的畢業生,變相提高了外校生的入讀機會。 在最多學生的時代,每級可分為信、望、愛、光、善、正、真、誠、忠、毅、培共十一班。 隨學位減少,現一至六年級只餘八班(信、望、愛、光、善、正、真、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培正小學

而現在幼稚園則有信、望、愛、光、善、正、真、誠、忠、毅十班。 目前廣州、香港、澳門此三地的學校一般只唱誦第二版校歌的第一段,港澳分校一直以粵語唱誦。 廣州培正在1984年獲當局復名後被換成了普通話,直至2009年才恢復廣州話。

培正小學: 學校標識

1933年,廣州培正於香港開設分校,起初只辦小學課程,逐步發展至初中、高中。 香港培正至今已逾80年歷史,除了是母語教學的先驅,亦以全人教育培育學生的全面性,故現今社會上不同界別的頂尖人物,不少為「培正幫」。 其中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琦,菲爾茲獎得主丘成桐,科大創校校長吳家瑋,前浸大校長吳清輝及謝志偉,香港樂壇教父顧嘉煇,演藝學院戲劇學院創院院長鍾景輝,前港鐵行政總裁周松崗等。 培正以中文為主要教學語言,先打好學生的中文根基,採用普通話教授中文。 雖然學校強調母語教學,但未有影響學生的學術成績,中學部更曾出產中學文憑試(DSE)狀元。

培正同學會分布世界各地40多個國家,憑藉校友間的經常性活動,凝聚一股強大的力量。 培正傳統在小學五年級就會為該屆同學成立級社,在學生離校25周年,就會結集該級社的師生回校,舉行銀禧加冕儀式,使學生毋忘母校的栽培。 ▲ 在培正同學會任職幹事逾30年的蕭寅定先生, 於1955年畢業, 與King 培正小學 Sir 鍾景輝為同屆同學。

培正小學: 學校類別

由於資料較多,使用 Tablet 或 電腦睇比較方便。 小學教育是為小朋友奠定知識基礎的重要階段,小學的學習環境除了會影響孩子的學業成績外,亦會影響他們的性格特質,所以家長們需謹慎為小朋友選擇合適的小學入讀。 ▲ A 座膳堂自設廚房,由供應商每天為學生預備午膳;小食部亦只售健康小食。 午膳時間,會由家長義工隊負責照顧低年級學生進膳。 培正小學 ▲ 2006年,將有50多年的禮堂拆卸,重建為圖中「香港培正教育大樓」,8樓以下為小學部設施,包括有蓋操場、室內體育館、一個可容納近千人之音樂廳式大禮堂及其他特別室。 8樓及以上為培正教育中心,提供副學士,及其他專上課程。

  • 1933年,私立廣州培正中學校長黃啟明及校董林子豐、王國璇與譚希天在香港何文田購地五萬餘方呎興建校舍,最初祗設小學。
  • 1984年,中、小學各自獨立,中學為政府資助之「香港培正中學」,小學及幼稚園則為私立「香港培正小學」。
  • 教育局的小班教學政策,每班人數基數為25人,若於統一派位階段有實際需要,學校每班或需加派學生。
  • 由09年開始,小一至小五逐年增教數學課題,約用16至24節課堂,令小六課程提早完成,可騰出時間準備系統性評估及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
  • 隨學位減少,現一至六年級只餘八班(信、望、愛、光、善、正、真、誠)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香港培正小學是一所私立男女校,培正早於1889年在廣州創校,香港分校則於1933年創辦,先後開設小學、中學及幼稚園,校舍屹立培正道與窩打老道80年,已成為該區地標。 培正名人校友輩出,出產過多名頂尖華裔科學家,如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崔奇、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著名物理學家卓以和,以及著名天文學家郭新。 培正小學2023 政府多年不斷推動母語教學,但多數家長心目中,還是將英語教學視為「優等」。 培正小學2023 培正小學 香港培正小學(下稱培小),則視母語教學如基石,70多年來曾培育出諾貝爾獎得主、高官,經驗已證明一切。 培正「一家親」的觀念甚重,培小與香港培正中學(下稱培中)現為直屬關係,每年有逾85%學生可「直升」至培中,學生有歸屬感同時,亦使其傳統精神得以貫徹。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