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鼻咽癌測試6大好處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即鼻咽存有惡性腫瘤,屬於頭頸部癌症之一。 早期鼻咽癌徵狀容易與傷風感冒病徵混淆,因此鼻咽癌篩查能有效找出早期鼻咽癌患者,讓患者儘早規劃和接受治療,提高治療的效果。 早期鼻咽癌部分徵狀容易與傷風感冒病徵混淆,因此早期篩查能有效找出鼻咽癌患者,讓其儘早接受治療,從而大大提高成功治癒的機會和存活率。

  • 跟放射治療不同,化療並非針對特定部分的腫瘤,而是讓藥物沿血液運送到身體各部位,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及分裂,使其無法增長,自然死亡。
  • 由於鼻咽的位置比較隱蔽,所以醫生需抽血液樣本以及用內窺鏡檢查鼻咽是否有異常,甚至有機會需抽取組織進行化驗。
  • 由於鼻咽與頸部兩邊的淋巴腺相連4,故鼻咽癌形成後,可透過淋巴網絡擴散至頸部的淋巴結,甚至其他器官5。
  • 早期鼻咽癌部分徵狀容易與傷風感冒病徵混淆,因此早期篩查能有效找出鼻咽癌患者,讓其儘早接受治療,從而大大提高成功治癒的機會和存活率。
  • 由於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因此耳朵感染在兒童中特別常見,惟在成人身上卻較少發生。
  • 除此之外,癌細胞亦有機會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近則導致腫瘤轉移到頸部的淋巴結,遠則波及肺部及肝部。

預約當天,患者應由家人或朋友陪同出席,並帶同筆記,以便記下由醫生提供的大量資訊。 進行治療前,放射治療師須按照患者的面形及頭形,製作塑膠模,以固定身體讓射線準確照射目標。 患者戴上塑膠模後,會被安排進行電腦掃描,以便醫生勾劃出腫瘤及須迴避的重要器官,包括脊髓神經及腦幹。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高危!鼻咽癌症狀、分期、存活率和鼻咽癌檢查

由於有很多淋巴管從鼻咽通向頸部,鼻咽癌擴散的第一個症狀可能是頸部的淋巴結腫脹。 等到癌腫脹得太大,甚至擴散至肺、肝臟及骨骼,治癒就比較棘手。 部分研究顯示,鼻咽癌的區域性與當地飲食習慣有關,例如華南地區較常進食含鹽量高的醃鹹魚和鹹肉,而這些飲食習慣都會增加患鼻咽癌風險,但當飲食習慣逐漸西方化,鼻咽癌的發病率便有所下降。 研究亦發現部分飲食習慣,如攝取較多堅果、豆類、水果和蔬菜,少吃乳製品和肉類的飲食,有助降低患鼻咽癌的風險。 透過磁場和無線電波創造身體部位的薄層影像,亦可按需要進行特定部位的額外磁力檢查。 如果病人出現以下徵狀,例如復發性流鼻血、鼻瘜肉、慢性鼻竇炎、感覺鼻腔或喉嚨有異物、吞嚥困難和阻塞性睡眠窒息症時,建議進行鼻咽喉內鏡檢查。

  • 雖然隨著放射及化學治療技術的進步,較晚期的第三、第四期鼻咽癌患者,其5年存活期已分別增至75%及58%,但每年仍有數百人死於此癌症。
  • 視乎神經損傷的程度,這些手術後遺症有可能在數個月後消失,但亦有可能屬永久性。
  • 絕大部份患者會進行體外放射治療,利用高能量X光線將癌細胞殺死,達至根治療效。
  • 磁力共振在檢查身體軟組織和神經組織方面較優勝,可應用於鼻咽腫瘤有可能波及的部位及軟組織,例如扁桃腺、舌底或附近的淋巴結。
  • 除此之外,癌細胞亦有機會擴散至其他部位,近則波及頸部的淋巴結,遠則牽連肺部及肝部。

隨著癌症惡化,CA15.3的濃度一般也會增加。 在轉移性乳腺癌中,當癌症擴散到骨骼或肝臟時,經常會看到高水平的CA15.3。 同時,正常的CA15.3水平不能確保一個人沒有局部或轉移性乳腺癌,因此 CA 15.3只可檢查有否患上乳癌的輔助工具。 若病人的頸部曾接受放射治療,每年需要檢查一至兩次甲狀腺功能。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檢查及診斷方法

由於兒童的免疫系統尚未發展成熟,因此耳朵感染在兒童中特別常見,惟在成人身上卻較少發生。 倘若在沒有傷風冒感情況下持續出現單側耳朵發炎的情況,建議作進一步檢查。 如你發現耳鳴、聽力下降、中耳炎經常復發、持續鼻塞、鼻及喉分泌帶血,或者頸部出現無痛腫塊,便有機會患上鼻咽癌,應盡快檢查。 倘若腫瘤伸延至髗骨底及腦部,可能引致頭痛、臉部感覺麻痺、複視及牙關緊閉等問題。 演出韓劇《繼承者們》爆紅的韓國男星金宇彬,年僅27歲確診鼻咽癌,消息令不少fans嘩然。 鼻咽癌測試2023 本港腫瘤科醫生表示,鼻咽癌並非與年輕人無關的疾病,以香港為例,發病高峰雖為40至65歲,但每年有逾一成人確診時未夠40歲。

鼻咽癌測試

但要留意,化療藥物的原理旨在攻擊迅速分裂的細胞,惟正常細胞也會同時受影響,引發身體各種副作用。 EBV血清測試是目前最常見的鼻咽癌篩查方法,但假陽性比率由2%至18%不等;鼻咽癌基因篩查靈敏度達95%以上,惟特異性有限。 就沒有任何鼻咽癌病徵的人士而言,現時沒有足夠證據顯示,上述篩查對他們有明顯效益。 有別於利用電離輻射的X光,磁力共振掃描是一種利用磁場及共振頻率的造影技術。 磁力共振在檢查身體軟組織和神經組織方面較優勝,可應用於鼻咽腫瘤有可能波及的部位及軟組織,例如扁桃腺、舌底或附近的淋巴結。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的復發機會

現時亦有一項新的鼻咽癌篩查測試,名為Prophecy的篩查測試是由香港中文大學團隊研發,用於早期鼻咽癌DNA測試技術,靈敏度高於97%,而且無需入院,抽血即可完成測試。 放射治療(俗稱電療)用高能量射線來殺死癌細胞,是鼻咽癌主要的療法。 體外電療用大型儀器發出射線,對準腫瘤照射,通常只需幾十分鐘。

鼻咽癌測試

早期鼻咽癌部分病徵(如頭痛、鼻塞、耳鳴等)與感冒相似,市民不容易辨識;若發現以上病徵持續超過兩星期,應儘快找醫生進行鼻咽癌檢查。 環境因素:某些生活和飲食習慣會增加鼻咽癌的風險。 例如,鼻咽癌俗稱「廣東癌」,因為廣東、福建、港澳、台灣等南方沿海地區的人特多。 一種常見的說明認為是華南居民愛吃鹹魚等醃製的食物所致。 鼻咽癌測試2023 醃製食物要用大量化學品,在體內長期累積可能會有影響。 鼻咽癌測試2023 醫生會按週期進行化療,一般一個療程持續3至4星期,每個療程後會確保患者有足夠時間休息和恢復身體狀態。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自我檢測

如有任何爭議,醫思健康(EC Healthcare)將保留最終決定權。 在科技不斷進步下,現時醫學界已經引入「次世代 DNA 測序技術」,可以針對性檢驗血液中有鼻咽癌特徵的 DNA。 嬰兒出生時,AFP水平通常較高,但到1歲時會降至非常低的水平。 高水平的AFP可能是肝癌、卵巢癌、睾丸癌以及肝病(如肝硬化和肝炎)的信號。 CA72.4可用作檢驗胰臟癌、結腸直腸癌、乳癌、卵巢癌,尤其對檢驗胃癌的敏感度較高,因此常作胃癌的參考指標之一,應配合其他檢查項目一同分析。 胃蛋白酶原I(PGI)的比值能反映胃底和胃體的黏膜狀態,有助檢驗胃炎、胃癌等疾病;胃蛋白酶原II(PGII)的比值,能反映全胃腺、十二指

鼻咽癌測試

除此之外,癌細胞亦有機會擴散到其他身體部位,近則導致腫瘤轉移到頸部的淋巴結,遠則波及肺部及肝部。 醫生會因應病人屬於的分期及病情的嚴重性,進行不同治療。 針對早期病期,一般會使用放射治療殺死癌細胞;但如果癌細胞已蔓延至其他器官,則會再配合化學藥物治療以控制擴散程度。 鼻咽癌測試2023 此測試具有極高的靈敏度(高於97%)和極低的假陽性率(0.7%),可為受檢測人士提供更加準確和可靠的結果。 早期鼻咽癌無明顯病徵,本體檢計劃利用次世代DNA測序技術進行的早期鼻咽癌篩查項目,全程無創便捷,鼻咽癌檢查讓你了解疾病的風險及自身健康狀況。

鼻咽癌測試: 治療方法

“免疫治疗显著改善了鼻咽癌患者生存结局,众多免疫联合方案也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带来新突破”。 鼻咽癌測試2023 早期鼻咽癌治疗以根治性放疗为主,5年生存率达90%以上。 “鼻咽癌对放疗高度敏感,根治性放疗是早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对于高危患者,还可联合同期化疗或辅助化疗。 希愈腫瘤中心隸屬新風天域集團,秉持最新的臨床概念專注於癌症的診斷,治療和研究。 中心坐落於高端商務中心,為當地及跨區域的患者提供先進的,以人為核心,以實證為基礎的醫學治療與護理。

免疫治療透過激活人體自身免疫系統和T細胞,令免疫系統重新辨認和攻擊癌細胞,從而縮小腫瘤或減慢其生長。 免疫治療藥物主要用於化療失療或癌細胞已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的鼻咽癌患者,亦有免疫治療藥物可用於一線治療。 癌細胞脹大到某個體積,便會入侵喉嚨、腦部、骨骼等附近結構。

鼻咽癌測試: 癌症傳媒報導

癌胚抗原CEA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大腸癌腫瘤標記,其他癌症如肺癌、乳癌、甲狀腺癌、胰臟癌、肝癌、胃癌、卵巢癌和膀胱癌的病人,CEA亦可能上升。 M2-PK 腫瘤標記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及成熟,常用於各種惡性疾病的診斷和監測。 Tumor M2-PK已被證明在胰腺癌,胃癌,食道癌,結 直腸癌和膽管細胞癌中具高的敏感性。 當M2-PK與已傳統常見的腫瘤標誌物一起作診斷工具時,對偵測早期大腸癌更是特別有效。 當癌症發生時,腫瘤會產生特殊物質,或身體因應腫瘤的存在而產生的特殊物質,可由血液、體液或組織中檢測得知。

雖然流鼻血、帶血分泌或任何鼻部徵狀,未必一定與鼻咽癌有關,可觀察 2 星期再決定應否求醫。 不過,如果徵狀持續出現超過 2 星期,或者同時出現耳鳴或聽覺失靈等病徵,甚至頸側淋巴結脹大,則必須儘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以免延誤。 包含空腹血糖項目需要禁食八小時,即體檢日前一晚晚上12點後暫停進食,其間可以飲用少量清水。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基因測試(定性)

富衛金融有限公司(「富衛」)對資料之準確性概不負責。 上述所有資料及分析僅供參考之用,並不會被考慮為專業意見、建議、要約或遊說,因此不應據之作為投保決定。 電腦掃描利用較强劑量的X光射線,從多角度拍攝人體内部影像,再由先進的電腦技術合併多組極薄的橫切面影像,組成清晰的三維影像,以顯示身體內器官的狀況。 以較強劑量的 X 光射線,從不同角度拍攝人體内部的影像,再以電腦合成多張橫切面影像以至是立體影像,顯示鼻咽的狀況。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成因未明,以往研究發現與進食鹽醃食物包括鹹魚等相關,其餘風險因素包括家族遺傳及曾感染EBV病毒(Epstein-Barr Virus)。 癌抗原CA15.3是正常乳腺細胞會產生的蛋白質。 不過許多患有乳腺腫瘤的病人都會有較高的CA15.3值及癌抗原27.29值。 CA15.3由腫瘤細胞散發出來並進入血液中,因此測試血液中的CA15.3可用作追踪腫瘤,並應配合其他檢查項目再分析才可取得更準確的結果。 癌症抗原CA15.3測試主要用於監視對乳腺癌治療的反應並幫助觀察乳腺癌的復發情況。 通常,CA15.3水平越高,乳腺癌越晚期,存在的癌症數量也更多(腫瘤細胞)。

鼻咽癌測試: 癌症基因監測計劃

由 1983 年至 2016 年,總年齡標準化發病率呈下降趨勢 。 上述產品資料不包括保單的完整條款及受相關計劃之條款及細則約束,有關上述產品特點、保障權益及完整之條款、不保事項及主要產品風險詳情,請參閱富衛網站、相關產品小冊子及保單條款。 曾受EB(Epstein-Barr)病毒感染:具有某些遺傳基因的人若感染EB病毒(淋巴腺熱glandular fever的病原),患鼻咽癌的風險會較高。

若有直系親屬曾經患上鼻咽癌,其他家庭成員罹患鼻咽癌的風險會較一般人高。 不過,這種風險未必源於家族遺傳,亦有可能因為環境因素,例如居住在相同地區,擁有類近的飲食習慣所致。 鼻咽癌測試2023 鼻咽癌常見於中國南方(包括香港)、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菲律賓,在加拿大西北部和格陵蘭島也比較常見。 不過,當本來居住在華南地區的人士搬遷到另一個鼻咽癌發病率較低的地區(如美國或日本),他們患鼻咽癌的風險會有所降低,而他們的下一代患鼻咽癌的風險也相對較低。 相對人種,鼻咽癌的風險與居住地區有更大關聯,例如在中國出生的白種人,他們患鼻咽癌的風險較在美國出生的白種人高。 進行檢查時,醫生會放入一條幼長的軟式或硬式內窺鏡,透過內窺鏡附有的燈光及鏡頭取得清晰的影像,以檢查鼻腔、鼻竇、咽喉和周邊組織的健康狀況。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治療方法

但也有鼻咽癌患者因為感染EB病毒,而對其他病毒產生免疫作用。 Yes本人同意所提交之個人資料會交予香港綜合腫瘤中心作聯絡及跟進用途。 鼻咽癌測試 如日後有合適或同類產品/服務、活動或由醫護人員提供的最新專業健康及癌症資訊,本人同意香港綜合腫瘤中心可以電郵通知本人。 立體定位放射治療(SRT)同樣具備強度調控及影像導航的元素,能精準以高劑量照射腫瘤,避免影響週邊的正常組織。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病人完成所有癌症治療後,還需要因應治療帶來的副作用和後遺症,接受各種復康支援。 此外,病人在完成治療之後仍需定期覆診,監察治療後的身體狀況。 在完成治療後的首兩年內,醫生大約每隔數個月會替病人診症,其間會為病人進行臨床檢查,以及其他有需要的造影檢查如電腦斷層掃描或正電子電腦掃描,以了解鼻咽和頸部的情況,並監察癌症是否有復發迹象。 簡稱「化療」,透過靜脈注射或口服形式,將藥物送進體內,一般為期數天。 靜脈注射可在日間化學治療中心進行,亦有部分藥物的療程需要住院進行。 跟放射治療不同,化療並非針對特定部分的腫瘤,而是讓藥物沿血液運送到身體各部位,擾亂癌細胞的生長及分裂,使其無法增長,自然死亡。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的成因

完成治療後也可考慮進行一次牙科檢查;聽力、言語和吞咽情况等可能受治療影響的部份,情況也需密切注視,若發現治療副作用持續未有改善,甚至有新的症狀出現,病人應盡快告知醫生,並作進一步檢查。 化療的副作用要視乎使用藥物的類型及劑量,常見副作用包括脫髮、口腔潰瘍、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瀉、增加感染風險(白血球下降)、容易瘀傷或出血(血小板數量低)等。 部分藥物可能影響神經末梢,導致手腳感覺麻痺,甚至令手部靈活性降低,影響日常生活。 如化療期間出現不適需立即通知醫生,醫生會就不同副作用制定舒緩方案,或調整用藥。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在香港的情況

飲食習慣也應改善,例如恆常喝水、以無糖香口膠刺激口水分泌、避免煎炸或酸辣食物,以及避免攝取咖啡因和酒精。 胃泌素17的水平有助檢測有否異常胃酸分泌或胃炎發生, 對於早期發現胃部疾病及胃癌前病變是一項重要的參考。 由於鼻咽的位置比較隱蔽,所以醫生需抽血液樣本以及用內窺鏡檢查鼻咽是否有異常,甚至有機會需抽取組織進行化驗。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概況

現時嶄新的鼻咽癌篩查只需抽血,屬無創方式,即使沒有明顯病徵,都能透過次世代DNA測序技術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準確識別出「隱形」患者。 醫生會根據腫瘤大小、影響範圍、有沒有出現淋巴擴散或至其他身體部分而界定鼻咽癌期數。 至於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士,曾有研究顯示,每年進行EBV血清檢測和鼻咽鏡檢查,可提升於第一期確診的比例,但也有説法指相關研究欠缺嚴謹標準,建議高危人士諮詢醫生意見,了解篩查的詳情和利弊。 鼻咽癌的病發高峯年齡為40至60歲,是香港與南中國其中一種最常見的癌症。 患有早期鼻咽癌(第1及第2期)的病人,只需接受放射治療,其五年存活率可達85%。 相反,患有晚期(如第4期)鼻咽癌的病人,除放射治療外,還需接受包括化療的系統性治療,其五年存活率約50%。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常見病徵

在香港,鼻咽癌男女比例約為3:1,男性患病風險較高。 在2018年,本港有超過830宗鼻咽癌新症,其中男士個案錄得逾600宗,在男性常見癌症中排行第六位,死亡個案排行第八 。 雖然近二、三十年鼻咽癌發病率持續下降,但在 20至44 歲的年輕男性之中,鼻咽癌依然位列常見癌症首位,情況不容忽視。 57歲盧先生兩年前透過是次研究確診患一期鼻咽癌,他無吸煙習慣,事前沒病徵。 鼻咽癌測試 鼻咽癌測試2023 鼻咽癌測試2023 確診後他接受電療,現已康復,慶幸自己及早確診。

利用連接鏡頭的幼軟導管,從口或鼻插入鼻咽進行檢查,查看鼻咽內有否變異跡象,如發現懷疑變異,醫生一般會鉗取活組織作病理化驗,以確定病因。 鼻咽癌的確切病因未明,但相信與EB 病毒(EBV, Epstein-Barr Virus)感染有關。 EB 病毒有可能引致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但人體的免疫系統一般能夠識別和消滅病毒,而患者在康復後亦甚少留下長期的後遺症,也不會因此而患上鼻咽癌。 不過,在某些罕見情況下,EB病毒的DNA會與鼻咽細胞的DNA混合,病毒基因會指令鼻咽細胞異常分裂和生長,引發癌變。 鼻咽癌的病發率有地區性,中國尤其華南、廣東地區一帶的病發率明顯較高,故鼻咽癌也有「廣東癌」之稱。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