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選區分界9大優點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選區分界

由於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持續,建制派普遍從強調民生工程,轉為打「政治牌」帶動輿論,把本次選舉定性為一場「民意取向」投票,呼籲市民用選票「向暴力說不」[20]。 同樣地,民主派亦呼籲曾上街支持反修例的港人積極投票,讓本次選舉成為「變相的全民公投」,藉助選票來爭取「五大訴求」[21]。 《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規定,各地方選區人口須介乎該區「所得數目」的85%至115%,而計算結果顯示,現有五個地方選區的人口偏離其「所得數目」的百分比均在法例許可幅度內,原則上不需要調整現有分界。 1982年地方行政計劃完全實施,設立香港區議會,整個香港劃分為18個區域。 分區大致與現時相近,當時葵青區仍然是荃灣區的一部分,而現時的油尖旺區則劃為旺角區和油麻地區兩個區,當時旺角區是最小的分區。 政府傳統上亦按照香港三大區域劃分工作分區,二十世紀中後期開始因香港人口增加再細分為九龍東、九龍西等等,個別部門如香港警隊亦有劃分區域以便警治。

選區分界

本屆區議會選舉共收到1104份提名表格(包括6份已退選)[53][54][55][56],提名是否有效與候選人編號抽籤,於10月24日候選人簡介會後公佈。 在公佈獲有效提名的候選人中,由於所有選區均有多於一名獲有效提名,故沒有自動當選情況,所有選區於11月24日競逐議席[57][58][59][60]。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亦曾表示,若票站被圍封等情況發生,不排除以其他方案應對,包括押後選舉、取消該區選舉,甚至是取消所屬區議會所有選舉,以保選舉公平公正[19]。 2014年的雨傘革命促使香港人更關心政治,繼民主派和建制派兩陣營後,更有新勢力本土派參與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及隨後的2016年香港立法會選舉。

選區分界: 立法會選區分界諮詢展開

本網址所提供的地圖資料受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政府")擁有的版權保障。 其中「觀塘北」兩名議員需負責服務人口逾16萬,只涉及10棟大廈及屋邨的範圍,數量為全港最少,包括四順、秀茂坪、安泰/安達、寶達以及順利紀律部隊宿舍。 在此次選舉結果公佈後,正在訪問日本期間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接受記者提問時表示:「無論選舉結果怎樣,香港都是中國的一部分」。

選區分界

反映此影片並未有令選民轉變立場,反而令他們更痛恨政府及建制派。 民主派最終在觀塘區取得七成議席共28席,而建制派則獲得12席,其中新論壇及創建力量全軍覆沒,主席陳振彬及副主席洪錦鉉亦均告落敗。 以總得票計算,民主派取得149,092票,而建制派則獲得124,155票。 上屆選舉南區可謂形勢不變,除香港仔由任葆琳接替黃靈新當選外,其餘各區皆由原議員當選連任。

選區分界: 區議會改革|麥美娟:鼓勵與政府理念一致人士參選 為過去政治鬧劇劃下終止符

根據經《條例》修訂的《區議會條例》(第547章),現行18個地方行政區的分界維持不變,全港18區共設立44個區議會地方選區,每個選區將選出兩名議員,共選出88名區議會地方選區議員。 根據經《條例》修訂的《區議會條例》,現行18個地方行政區的分界維持不變,全港18區共設立44個區議會地方選區,每個選區將選出兩名議員,共選出88名區議會地方選區議員。 選區分界2023 「中區」選區亦會選出兩名議員,但服務的人口僅約11萬,只涉及46棟大廈及屋邨的範圍,包括半山的天匯、薄扶林香港大學、富林苑等。

  • 惟社民連梁國雄挑戰民建聯的李慧琼不果;人民力量譚得志狙擊民建聯柯創盛僅敗;另朱凱廸雖帶領團隊贏得數席,但本人卻無功而回。
  • 於投票日,黃炮轟陳學鋒疑親自駕駛貼上候選人宣傳海報的的私家車駛進禁止拉票區及在禁區內貼宣傳海報,並向選舉事務處投訴,惟處方未有答覆如何處理投訴[255],而陳亦得到疑似黑幫的白衣人現身護航[256]。
  • 與上屆一樣,各大政團為取得2020年立法會選舉超級區議會議席,均派出重量級人物出選,當中5名現任超級區議員亦在自己所屬選區尋求連任,而上屆立法會選舉超級區議會各名單首位除工聯會王國興外皆尋求連任。
  • 有數名候選人接獲選舉主任要求補充資料,以決定是否符合參選資格。

[4]其中北約理民府管理大埔(包括沙田)、上粉沙打(上水、粉嶺、沙頭角和打鼓嶺,即北區前身)、西貢、元朗和青山(即屯門前身)等地;而南約理民府則管理新九龍、荃灣(包括葵涌、青衣和馬灣)和離島部分。 2023年地方選區、功能界別及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臨時選民/投票人登記冊及取消登記名單今日(8月1日)發表。 其中,地方選區臨時選民登記冊載有約432.97萬名選民,較去年正式登記冊人數下跌1.87%,是連續兩年選民數目下跌;功能界別的臨時選民登記冊載有約20.58萬名選民;選舉委員會界別的臨時投票人登記冊載有約6700名投票人。

選區分界: 區議會一般選舉選區分界

根據經《條例》修訂的《區議會條例》(第547章),18個地方行政區分界維持不變,全港18區共設立44個區議會地方選區。 《2023年區議會(修訂)條例》(《條例》)於7月6日獲立法會通過,並已於昨日(10日)刊憲生效,2023年區議會一般選舉區議會地方選區分界亦於同日落實。 相關分界圖及分界說明已於今日(11日)上載至選舉管理委員會(選管會)網站供市民參閱。 與上屆一樣,各大政團為取得2020年立法會選舉超級區議會議席,均派出重量級人物出選,當中5名現任超級區議員亦在自己所屬選區尋求連任,而上屆立法會選舉超級區議會各名單首位除工聯會王國興外皆尋求連任。 選區分界 截至提名期結束前,由於多區出現已報名的民主派參選人的選舉資格仍未獲確認,所以下列選區都有「Plan 選區分界2023 選區分界 B」(替補)人選。 直到「Plan A」(正選)的選舉資格獲確認的時候,因根據規定,候選人不得在提名期結束後退出選舉,故此形成「Plan A、B」同時入閘的情況。

2019年10月9日,由建制派組織的「新界跨黨派受打壓參選人苦主」10多名成員到灣仔向選舉管理委員會主席馮驊請願,聲稱因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被追擊、圍堵和恐嚇,要求選管會及政府確保區議會選舉公平公正[213]。 與此同時,陸續有多名民主派的候選人先後遇到襲擊,包括仇栩欣、鄺俊宇、梁凱晴、岑子杰、葉子祈、趙家賢、甄霈霖及蔣旻正。 上屆基於民主派表現突出,民選議席與建制派打成十九對十九平手,最終憑沙田鄉事委員會主席莫錦貴的當然議席,建制派保住過半主導權,今次選舉區議會主席及副主席同時退休,選後形勢未能預料。 今屆本區加添三席,雙方不單在新區派出人選爭奪,更在原有選區繼續對壘,當中民主派更在上屆自動當選選區派人參選,以分散建制派戰線,建制派則在上屆失利選區改派新人,力圖挽回失地。

選區分界: 候選人提名

於投票日,黃炮轟陳學鋒疑親自駕駛貼上候選人宣傳海報的的私家車駛進禁止拉票區及在禁區內貼宣傳海報,並向選舉事務處投訴,惟處方未有答覆如何處理投訴[255],而陳亦得到疑似黑幫的白衣人現身護航[256]。 選區分界 多位建制派候選人聲稱接獲有市民投訴「有年青人排完又排,又有人扮找不到身分證拖延排隊時間,企圖阻礙老人家及其他市民投票」,很多長者投訴排了一個小時仍未能投票。 選舉事務處指如選民無故拖延投票,不遵守投票站主任作出的合法命令或行為不檢,即屬犯罪[251]。 有數名候選人接獲選舉主任要求補充資料,以決定是否符合參選資格。

選區分界

其後趁着政府民望穩定,建制派乘着優勢在後來的2018年11月立法會九龍西補選,和油尖旺區議會大南選區補選相繼勝出,建制派保持票數優勢的同時,民主派未能動員支持者投票。 選區分界 在香港主權移交前選區尚未合併之時,和區議會分區界線有所不同,如港島中選區,包括整個灣仔區及部分東區範圍,各選區人口不等,登記選民人數亦大約在10萬-14萬之間,詳情可參看1995年香港立法局選舉。 地區行政計劃開始,政府部門沒有以特定分區為文件分類,主要以區議會秘書處把文件先分類,再依法定分區(1963年開始的城市或鄉村分區)來區別,就全港層面,則以香港、九龍、新界,再依法定分區來劃分。 1963年香港政府將港九市區劃為四十多個法定分區,成為香港市區日後的基本分區;1980年代香港政府亦為新界制定清晰的法定分區界線。 而立法會、兩個市政局及十八區區議會在不同時代則有各自的選區,劃分方法各有不同;香港政府各部門亦會依據各自訂立的內部分區而分工。 第七屆區議會的議席總數為470,由委任議員、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區議會地方選區議員和當然議員組成;當中委任、地區委員會界別和區議會地方選區的議員數目分別佔179名、176名及88名,另有27名當然議員。

選區分界: 立法會換屆選舉地方選區分界

惟至提名期結束當日,被視為被取消資格高危人士黃之鋒及朱凱迪均仍未獲確認資格,二人均啟動後備方案提名其助理參選[192]。 選區分界2023 民主派最終在沙田區奪得40席,建制派僅取得1席,其中民建聯只靠帝怡選區在泛民協調失敗之下險保一席,而最大黨新民黨及公民力量慘遭清枱,民主派在沙田區奪得18.5萬,建制派則獲得11.9萬票。 所有論壇除了經大氣電波,於電視或電台廣播外,亦會於所屬媒體的官方網站直播及提供重溫。 其中中西區大學、東區和富、荃灣荃灣西、屯門富新及沙田瀝源選區、更同時獲兩間傳媒舉辦選舉論壇。

選區分界

11月6日,屯門區議會樂翠選區時任區議員兼參選人,立法會議員何君堯亦在擺街站時受襲。 同日,建制派和政府都譴責暴力行為,建制派表示擔心本屆區議會選舉未能在安全、公平、公正的環境下順利舉行[216]。 民主派會議召集人陳淑莊希望政府能積極努力確保選舉能按時舉行,讓大家可以展示公民權利[216]。

選區分界: 政府強化公務員管理程序 四點簡化表現持續欠佳員工着令退休

在人口未有大增下本區由十九席增至二十席,基於民主派只有三席之下,吸引到民主派新團體社區前進派出五人參選,成為本區內最多人參選的民主派團體。 以得票計算,民主派於油尖旺區取得48,627票,建制派獲得39,471票。 其中經民聯全軍覆沒,主席葉傲冬及副主席黃舒明亦均告落敗,只保住民建聯一席及九龍社團聯會兩席。

選區分界

基於東涌一帶人口增加,其他離島人口變動不大之下,最終由兩席民選議席長洲調配一席到東涌新市鎮,引起長洲居民不滿。 然而鄉事委員會主席擔任的當然議席佔據八席,民主派以往只能在新市鎮一帶發展,使建制派長期佔據離島區議會。 今屆有民主派素人參選多個居民不多的離島選區,使全部選區都可以投票,更希望透過投票形成對「明日大嶼」工程的變相公投。 最終民主派在離島區民選議席奪取七席,建制派只得三席,其中工聯會及新民黨全軍覆沒。 投票結果顯示民主派候選人於離島區合共奪得32,395票,而建制派候選人則取得23,938票。 今屆選舉,因應政府重劃選區邊界,水圍及帝欣苑從康樂園選區改劃入寶雅選區,大埔頭亦歸於舊墟及太湖選區內。

選區分界: 荃灣區

[279]同時他對選舉結果的看法並不樂觀,推測未來數年香港的情況一定更差,希望警察兄弟們要有身心準備,另外形容香港人「針不刺到肉不知痛」,呼籲中央政府停止幫助香港人,讓「攬炒」發生,給大家自我反省的之前中央政府如何愛心愛護香港人的[280][281]。 值得注意的是,選舉結果公佈當天,新浪微博熱搜榜並沒有區議會選舉或相關關鍵詞,與香港問題相關且排名最高的話題,是新任香港警務處處長鄧炳強接受央視專訪[282]。 是次選舉選出香港十八區區議會共452個民選議席,當選的區議員任期為四年,由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連同27個當然議員,合共479個議席[2]。

  • 其中,地方選區臨時選民登記冊載有約432.97萬名選民,較去年正式登記冊人數下跌1.87%,是連續兩年選民數目下跌;功能界別的臨時選民登記冊載有約20.58萬名選民;選舉委員會界別的臨時投票人登記冊載有約6700名投票人。
  • 《選舉管理委員會條例》規定,各地方選區人口須介乎該區「所得數目」的85%至115%,而計算結果顯示,現有五個地方選區的人口偏離其「所得數目」的百分比均在法例許可幅度內,原則上不需要調整現有分界。
  • 結果在提名期結束後,每個選區皆有至少一名民主派候選人,沒有候選人自動當選,是自區議會成立以來的首次。

2020年立法會換屆選舉明年第三季舉行,選舉管理委員會就地方選區分界和名稱展開公眾諮詢,建議採用現有五個地方選區的分界,並按選區預計人口分配35個議席,諮詢期至6月6日。 香港區議會現時分為十八個地方行政區,原意純粹方便選舉和行政之用,並不設立區政府等政權組織[註 3],無獨立立法權[註 4]、司法權,政府部門亦未必完全按照這些區域劃分工作區域。 香港立法機關的選舉分區自實施選舉以來屢有更改;現時地方選區分為香港島東、香港島西、九龍西、九龍中、九龍東、新界西北、新界北、新界東北、新界西南和新界東南10區。 以下是1963年市區及80年代新界的法定分區,法定分區或因應地區發展而變動,但亦會印在香港年報內的地圖上。 [20]60年代香港市區便有了法定分區,但新界到80年代才確定法定分區。

選區分界: 沙田區

分區主要為方便政府部門協調及管理地區層面的服務及設施,並鼓勵香港市民參與地區事務。 政府派駐各地區的民政事務專員直接監督地方行政運作、統籌及落實地區計劃,並同時負責聯絡、協調及調停。 選區分界 區議會改革條例昨日(10日)刊憲生效,2023年區議會一般選舉區議會地方選區分界圖及分界說明今日(11日)在選管會網站公布。

被外界視為建制派失守,而民主派也於餘下的區議會會期重奪區議會的控制權,更成為該屆區議會首個由非建制派取得過半民選議席的區議會。 今屆選舉,深水埗區將增設分別位於填海區的「碧匯」及由重建完成後蘇屋邨所組成的「蘇屋」兩個選區。 同時屬本土派的鄺葆賢,在2016年退出青年新政後,與區內組織紅土家合作,被視為一方勢力。 今屆本區由廿四席增至廿五席,新的一席設於啟德,民主建制亦有派人參選。 本屆區議會選舉提名期由2019年10月4日開始,至10月17日結束。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