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薛平貴薛仁貴好唔好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薛平貴薛仁貴

顯慶二年閏月(657年),右屯衛將軍蘇定方進軍西突厥,征討反叛的阿史那賀魯。 漢兵有於賀魯諸部落得泥熟等家口,將充賤者,宜括取送還,仍加賜賚。 即是矜其枉破,使百姓知賀魯是賊,知陛下德澤廣及也。 」高宗贊同了他的觀點,釋放泥熟家人;泥熟等人感恩,願意跟隨唐軍效命。 永淳元年(682年),突厥阿史德元珍率軍入侵雲州,薛仁貴奉命征討。 突厥人問道:「唐將為誰?」唐軍回答:「薛仁貴。」突厥人道:「吾聞薛將軍流象州死矣,安得復生?」薛仁貴脫掉兜鍪,突厥人見到薛仁貴還活着,相顧失色,「下馬羅拜,稍稍遁去」。

薛平貴薛仁貴

乘勝攻克南蘇(今遼寧撫順東蘇子河與渾河交流處)、木底(今遼寧新賓西木奇鎮)、蒼岩(今吉林集安西)等三城,最終成功與泉男生相會。 高宗聽聞金山大捷的消息後,親自下詔書稱讚薛仁貴:「金山大陣,凶黨實繁。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沖右擊,所向無前,諸軍賈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業,全此令名也。」十一月,薛仁貴乘勝領兵二千進攻扶餘城(今吉林四平),諸將皆認為兵微將寡,恐難取勝。 薛仁貴卻說:「在主將善用耳,不在多也。」於是親自帶頭前進。 薛平貴薛仁貴 乾封三年(668年),薛仁貴軍與高句麗軍相遇,薛仁貴率兵奮擊,大破敵軍,斬殺俘獲萬餘人,攻克扶餘城。 扶餘城大捷後,高句麗舉國震驚,「扶餘川四十餘城,乘風震懾,一時送款」。

薛平貴薛仁貴: 薛仁貴

薛仁貴乘機進攻,大破突厥軍,斬首萬級,獲生口三萬(《舊唐書》:獲生口兩萬餘人),駝馬牛羊三萬餘頭,取得雲州大捷。 鐵勒有思結、多覽葛等部落原先屯駐天山,鄭仁泰大軍到達後,畏懼唐軍,請求歸降。 薛平貴薛仁貴2023 薛平貴薛仁貴2023 鄭仁泰不接受歸降,俘獲有思結等部落家屬賞賜軍士,導致這些部落人怨恨而相繼逃遁。 有候騎言:「虜輜重畜牧被野,可往取。」鄭仁泰選騎兵一萬四千人,披甲馳馬追擊,越過大漠,至仙萼河,不見敵軍,糧草用盡退兵。 而薛仁貴也娶部落女子為妾,「多納賕遣」,遭到有司劾奏,唐高宗以功抵過,未加追究。

薛平貴薛仁貴

三月,鐵勒驍騎幾十人前來挑戰,薛仁貴應聲出戰,連發三箭,射死三人,震懾敵軍,鐵勒九姓被迫歸降。 鐵勒騷擾唐朝邊境數十年,薛仁貴恐有後患,於是坑殺降卒。 薛平貴薛仁貴2023 薛平貴薛仁貴2023 之後繼續北進,將鐵勒九部的首領偽葉護三兄弟生擒,軍中將士傳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從此回紇九姓突厥衰落。

薛平貴薛仁貴: 薛仁貴

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下令遠征高句麗,將軍張士貴招募士兵。 唐軍攻安地,郎將劉君昂為敵軍圍困,薛仁貴救援劉君昂,斬敵將首級,綁在馬鞍上,震懾敵軍,由此知名。 高句麗莫離支淵蓋蘇文手下將領高延壽的20萬大軍救援安市城(今遼寧海城南),唐太宗派遣諸將進擊。 薛仁貴自恃驍勇善騎射,欲立奇功,便穿上異於眾人的白色衣甲,手持方天畫戟,腰間別着兩張弓,於萬軍中所向披靡。 自此得到太宗賞識,升為游擊將軍、雲泉府果毅,賜馬二匹,絹40匹。 太宗征討高句麗回朝後,稱讚薛仁貴道:「朕以前的將領都老了。朕每次想提拔驍勇善戰的將領,沒有比得上你的。朕不高興得到遼東,高興得到你啊。」提拔薛仁貴為右領軍中郎將,鎮守玄武門。

乾封元年(666年),高句麗的莫離支泉蓋蘇文病死,長子泉男生繼任莫離支,與其弟泉男建、泉男產不和。 同年六月初七 ,高宗以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領兵救援泉男生,同時以泉獻誠為右武衛將軍,充當嚮導。 又以左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前去慰納,而泉男建卻率國人抗拒唐軍,於是高宗又以薛仁貴統兵作為後援。 龐同善等抵達新城(今遼寧撫順北高爾山城),夜裏遭到高句麗軍襲擊,薛仁貴率領驍勇軍士救援,斬首百餘級。 形勢危急之時,薛仁貴率兵殺到,將敵軍攔腰截斷,大破敵軍,斬首五萬餘級。

薛平貴薛仁貴: 薛仁貴

上元年間,薛仁貴因為某事被貶,發配象州,遇到大赦,得以回歸。 龍朔元年(661年),鐵勒犯邊,以薛仁貴為鐵勒道行軍副總管,跟隨鄭仁泰征討鐵勒。 出征前,高宗在內殿大宴群臣,對薛仁貴說:「古代有善長射箭的人,能穿透七層鎧甲,你射五層看看。」於是薛仁貴拉弓射箭,一箭就射穿五甲,高宗大為驚嘆,命人取更加堅固的鎧甲賜給薛仁貴。 薛平貴薛仁貴2023 龍朔二年(662年),回紇九姓十餘萬人憑藉天山(今蒙古杭愛山)有利地形,阻擊唐軍。

顯慶四年(659年)薛仁貴、梁建方、契苾何力等與高句麗大將溫沙多門大戰於橫山(今遼寧遼陽華表山)。 薛平貴薛仁貴 十二月,又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獲契丹王阿卜固及諸首領,押送東都洛陽,因功升任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顯慶三年(658年),薛仁貴輔助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程名振經略遼東,在貴端城(位於今遼寧渾河一帶)攻破高句麗,斬首三千餘。 永淳二年(683年),薛仁貴病逝,享年七十歲。 薛平貴薛仁貴 薛平貴薛仁貴 身故後,朝廷追贈「左驍衛大將軍、幽州都督」,還特別製造靈輿,護送遺體歸還故里。

薛平貴薛仁貴: 薛仁貴

唐高宗永徽五年(654年)閏五月初三夜,天降大雨,山洪暴發,大水沖至玄武門,守衛將士盡皆逃散。 薛仁貴憤怒道:「哪裏有天子情況緊急,宿衛就怕死立刻逃跑的?」然後冒死登門框向皇宮大呼,警示內宮,高宗因此得以避過災難。 不久大水淹沒高宗寢宮,高宗感恩道:「幸虧有你啊,才避免被淹沒,我才知道有忠臣。」於是賜給薛仁貴一匹御馬。 薛仁貴(614年—683年),名禮,字仁貴,以字行[1][2],絳州龍門縣(今山西省河津市)人,祖籍河東郡汾陰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 出自河東薛氏南祖,是北魏將領薛安都的六世孫,唐朝初期名將。 薛平貴薛仁貴 於貞觀末年參軍,隨征高麗,留下了三箭定天山等典故。

薛平貴薛仁貴

薛仁貴長子薛訥,玄宗朝大將,也是《說唐演義》人物薛丁山的原型。 另有四子:薛慎惑,官至司禮主簿、薛楚卿、薛楚珍和薛楚玉。

薛平貴薛仁貴: 薛仁貴

郭待封傲慢,不聽從薛仁貴之命,領着糧草輜重等緩緩前行。 等郭待封軍進至烏海時,吐蕃二十餘萬大軍來救烏海,進擊郭待封軍,郭待封軍慘敗,軍糧及輜重都被吐蕃軍擄掠而去。 吐蕃派出四十餘萬大軍進攻唐軍,唐軍不敵,大敗。 薛仁貴無奈,只好與吐蕃大將論欽陵約和,才得以退軍,然而吐谷渾自此淪陷。 薛仁貴嘆息道:「今年歲在庚午,軍行逆歲,鄧艾所以死於蜀,吾知所以敗也。」因為戰敗,所以薛仁貴被廢為平民。 薛平貴薛仁貴 之後,高句麗餘眾反叛,薛仁貴再度被起用,為雞林道總管,經略高句麗故地。

  • 而薛仁貴也娶部落女子為妾,「多納賕遣」,遭到有司劾奏,唐高宗以功抵過,未加追究。
  • 不久大水淹沒高宗寢宮,高宗感恩道:「幸虧有你啊,才避免被淹沒,我才知道有忠臣。」於是賜給薛仁貴一匹御馬。
  • 薛仁貴卻說:「在主將善用耳,不在多也。」於是親自帶頭前進。
  • 同年六月初七 ,高宗以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領兵救援泉男生,同時以泉獻誠為右武衛將軍,充當嚮導。
  • 十二月,又與辛文陵在黑山擊敗契丹,擒獲契丹王阿卜固及諸首領,押送東都洛陽,因功升任左武衛將軍,封河東縣男。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