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負壓主機殼2023詳細介紹!(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負壓主機殼

一般來說,我們在組裝電腦時會有 2 種較為常見的風場設計,首先當然是正壓,跟著就是負壓。 和電源供應器一樣,機殼的好壞並不會影響電腦的整體規格,所以許多人會抱著「有就好」的心態隨便買一個機殼來用。 但機殼買太爛的話,「碰主機時會被電到」都還算小問題,最怕的是機殼散熱能力太差,無法有效排出內部的廢熱導致電腦零件長期處在過熱的狀態下,過熱不僅會讓電腦零件的效能下降,還可能因此直接燒壞零件。 因為幾萬元的高階顯卡,長度都挺長,有時即便是看起來很大的機殼也不見得放得下。 有的機殼是設計讓消費者自由取捨,如果你希望放大張顯卡,就要放棄硬碟架。

負壓主機殼

產品的官方頁面就出現了六次靜音、低噪音這樣的關鍵字,而另一款則是玻璃外觀的。 我們現在已經會看規格了,那看看 CoolerMaster S400 這款機殼。 CM 也是知名的品機殼牌,其平價的產品也有不錯的品質,非常有 CP 值,而且款式非常多,滿足不同族群,是入門者的好選擇。 負壓主機殼2023 為提升交易安全,建議您使用下列瀏覽器,即可順利購買。 請您先檢查電腦是否已安裝,如未安裝可點選圖示進行下載。

負壓主機殼: 如何選擇遊戲 CPU

如果可以的話,前方再多一個風扇(前1+後1),這樣也真的夠了,如果不放心,那前方再多2個風扇(前2+後1),這就是目前最常見的散熱組合。 說到對箱體內部架構,電源分倉前置的設計可以說是DIY市場的一大亮點。 要知道,過去無論是ATX到ATX-II代或者ATX-III代架構的進化,電源倉位始終難以改變,這對於實現上下散熱風道收穫更加通透、高效的效果有着一定的制約。 驅動電腦風扇的馬達,其設計為在開機時以特定的速度旋轉。 強迫風扇轉動太快,無論是否為開機,都可能會損壞馬達。

負壓主機殼

負壓是醫院和醫療中心用來阻止不同病房之間交叉感染的一種隔離技術[1][2]。 負壓需要一種能使病房對外施加的壓力低於周圍環境對病房的壓力的排風裝置,帶有負壓效果的病房稱為負壓病房。 空氣在流入負壓病房後,不會從負壓病房中逸出,因為空氣會自然地從壓力較高的區域流向壓力較低的區域,因此負壓病房能阻止含有病菌的空氣從病房中逸出[3][4]。 無論你怎麼弄,效能越高的電腦就越熱,電腦用久了就是會有灰塵,風扇越多轉速又快就會越吵,所以機殼散熱的問題,真的沒有標準答案,你自己看情況,看著辦即可。 因為每一款機殼的設計(大小、散熱孔)都不一樣,機殼風扇的數量、位置、大小、轉速也不一樣,再來是每台電腦的零組件也不一樣,因此很難有一個標準答案。

負壓主機殼: 選擇所在地區

不過在我看來M-ATX主板已經夠用了,這種主機殼也是很不錯的。 負壓主機殼2023 這款主機殼採用的是電源上置設計,在DIY電腦剛起步的時候,很多主機殼都是採用了裸露的電源上置設計,不但不美觀還會怕它掉下來。 不過這次我們介紹的這款產品的上置電源卻有了不一樣的設計。 一眼看上去,這個主機殼就是把上一個主機殼的電源倉、硬碟倉移到上方,取消了上面的風扇位改在主機殼底部。 1、下置電源主機殼,也就是我們常見的塔式主機殼佈局,這種佈局可以讓電源有單獨的空間不會受到其他硬件產生的熱量幹擾,同時風道也是獨立於主機殼其他空間,排出的熱空氣也不會影響到別的硬件。

  • 如果你忘了,你直接看機殼的後風扇,機殼原裝的後風扇一定是往外吹。
  • 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嘛,買個貴一點、好一點的機殼至少能確保它會有更好的用料、更優秀的散熱能力。
  • 平時我們要走線時因為主機殼背部的空間實在太小了,如果不把各種線束好就沒法蓋上背板。
  • 「正壓」之說,我認為會形成裡邊的亂流,冷熱夾雜一起,排出的就不只是熱空氣,也會夾雜冷空氣,這樣就浪費了冷空氣的作用。

再來看到其他規格部分,風扇高度支援到 167mm,顯卡長度支援到 319mm。 最多可以安裝四個 3.5 吋、四個 2.5 吋、一個 5.25 吋。 前置支援兩個 USB3.1 Gen2 和一個 SD 卡讀卡機。 補充: 我喜歡前方有一個風扇,然後前方的風扇吹硬碟,你可以這樣試試看,只要前方有一個風扇對著硬碟吹,你用手摸硬碟通常很涼,不會熱。 如果是一般使用者,機殼原裝是什麼,你就用什麼,這樣最簡單,省事省心,你只要確定一件事即可,就是你的機殼最少要有一個後風扇,一定要有,其他的風扇可有可無。

負壓主機殼: 精準、彈性的 PWM 速度控制

這時只需要在開口設計上搭配防塵濾網或是磁吸式的防塵網,就能有效阻擋灰塵進入機殼內部,在清潔時也會更加方便。 當機殼為負壓差時,機殼內部的任何縫隙都有可能成為空氣的出風口,久了之後空氣中的灰塵就在累積在這些縫隙中,非常非常難清理。 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嘛,買個貴一點、好一點的機殼至少能確保它會有更好的用料、更優秀的散熱能力。 另外就是當主機需要維修或更換零件時,好機殼的拆裝機難易度也會比較低。 舉例而言,如果預算是 NT$25,000 的話,那就可以選擇 NT$1,250~2,500 的機殼;預算是 NT$40,000 的話,那就可以買 NT$2,000~4,000 的機殼。

負壓主機殼

大部分機殼已安裝風扇,未安裝風扇的機殼也會有可以安裝風扇的區域,通常是在正面,背面或靠近頂部的位置。 電腦風扇的設計與大小差異很大,從常見的 120mm 機殼風扇到尺寸,深度,噪音等級和美學考量等各異的特殊化配置,應有盡有。 任何使用電力的元件,也就是電腦中的一切,使用時都會發熱。 RAM 通常具備可散熱的金屬散熱片,而電源供應器通常也有專為散熱而設計的風扇。

負壓主機殼: CPU 散熱器:水冷式 Vs. 氣冷式

Intel 產品和軟體的應用必須避免導致或對國際公認人權造成侵害。 可以看到酷媽機殼,在一個系列中除了支援不同大小,側板也有不同樣式可以滿足不同使用者。 以這次選擇的 S400 中規中矩的內斂線條,沒有絢麗的 RGB 燈效,在視覺上給人的感覺很穩定,比較像工作機,這點你就可以感覺出,他跟主打遊戲取向的機殼通常採用玻璃非常不同,給人的感受很不一樣。

使用者可選擇五個 120 mm 風扇或三個 140 mm 加兩個 120 mm 風扇,以達到最大氣流並擁有自訂的彈性。 相較上面其他幾種主機殼,我最喜歡的是把電源放在背部的航嘉MVP阿波羅主機殼,無他,就是裝機的時候特別舒服。 電源丟在後面縮短了到其他硬件供電接口的距離,同時也有很大空間擺放電腦的各種線材。 平時我們要走線時因為主機殼背部的空間實在太小了,如果不把各種線束好就沒法蓋上背板。 這種主機殼就不同了,裝機的時候根本不需要在意多餘的供電線怎麼放,甚至可以把不需要固定的SSD也放在背部空間。 而這種主機殼的唯一缺點則是寬度比正常主機殼要大不少,要是家裡位置緊缺可能不太兼容。

負壓主機殼: 負壓

並且電源倉前置,對於走線而言,也有一定的好處,可以讓主機殼內部線材顯得更整潔。 電源倉的上面則是硬碟倉,我們從側透板只看到主板顯卡等硬件,電源和硬碟則被右側擋板遮住,這樣會有不錯的觀感體驗。 可能看慣電源下置主機殼會一時之間覺得這個主機殼有點彆扭。 負壓主機殼 不過如果作爲桌上主機殼,上置電源設計的主機殼看起來更舒服, 負壓主機殼 畢竟主板倉放在下面不用擡頭看。

  • 那規格方面,前置有兩個 USB3.2 Gen2 x1 5Gbps Type A,一個 USB3.2 Gen2 x2 10Gbps Type C。
  • 半導體到各種終端裝置,測試(Bench)與考驗一直在我們人生(Life)來來回回,網站名稱起源就是如此而來。
  • 同時電源移到上方降低了與主板接口的距離,要知道有不少非模組電源的供電線長度不足以在下置電源機箱裏走背線。
  • 最多可以安裝四個 3.5 吋、四個 2.5 吋、一個 5.25 吋。
  • 進階一點,我們還可以考慮一下風壓安排,分為正壓、負壓。

這樣設計,雖然電源可以充當一個散熱的角色,將下方硬件上升的熱氣流從電源抽入,主機殼後方排出,但這就可能會導致電源內部溫度變得更高。 同時電源移到上方降低了與主板接口的距離,要知道有不少非模組電源的供電線長度不足以在下置電源機箱裏走背線。 因此,挑選機殼時一定要記得到機殼的規格中看看電腦零件裝不裝下,特別是購買小機殼的時候! 而在所有電腦零件裡面,比較容易有問題的可能是主機板、顯卡、電源供應器、CPU 散熱器(俗稱塔散/塔扇)和一體式水冷這幾個。 整個設計有利於透過煙囪效應和負壓從機殼有效散熱,這是藉由風扇排出熱空氣的速度比進氣更快而產生的。

負壓主機殼: 這樣的韓劇同款美食 很值得一試

最後看到 I/O 部分,他的所有 I/O 都放在側面下方,因此可以感覺到這個機殼主要會希望大家擺在桌上。 如果擺在地上其實要開機或是連接 USB 就很不方便。 那規格方面,前置有兩個 USB3.2 Gen2 x1 負壓主機殼 5Gbps Type A,一個 USB3.2 Gen2 x2 10Gbps Type C。 像我們之前開箱過的這款 InWin 905 就是可以支援到 EATX 的機殼,迎廣是知名的機殼品牌,在台灣有自己的工廠,也有做代工,常常推出很前衛、很有設計感的機殼。 像這款 905 就是 負壓主機殼2023 Enter 認為 2019 最棒的機殼。 例如 S400 這個機殼,預計是當作 NAS 來用,不會放在桌上,因此前置 I/O 在頂部就比較符合使用情況。

主機板上也有供發熱元件用的散熱片,而較新款的主機板有時也會針對 M.2 儲存裝置提供隔熱罩,以避免因過熱而導致速度變慢的可能。 除了 EATX 的主機板大小之外,他支援 160mm 高的風扇、也支援 360mm、240mm 的水冷。 顯卡支援 330mm 的長度,電源供應器支援 ATX 尺寸。 在硬碟空間方面,有兩種擺放方式,可以選擇一個3.5+兩個2.5或是4個2.5兩種模式,而出廠預設為前者。

負壓主機殼: 電腦散熱:保持電腦不過熱的重要性

這也可能會吸入附近的粉塵,這意味著要更常清潔才能讓系統維持最佳運作。 安裝氣流解決方案時切記:電腦風扇會將空氣推過馬達外殼,這表示任何貼紙、配線、印記或是保護網很可能位於風扇背面。 許多使用最新 Intel® Core™ 處理器的筆記型電腦都使用了一個稱為 Dynamic Tuning 的功能。 這個程序使用 AI 來預測工作負載,並可視需要提高或降低 CPU 效能以配合這些工作流程。 這都是由機器自動完成,使用者不需要進行任何手動調整。 基本原理很簡單:高工作量(例如遊戲)會導致硬體發熱。

負壓主機殼

透過 BIOS 或超頻軟體修改 CPU 的可用電壓,您可以提高或降低處理器的速度,並藉此影響所產生的熱能。 通常而言,超頻為了提高效能,而如果降低耗電量或降低溫度是優先考量,那麼降頻也值得一試。 除此之外,905 也有很多功能特點,首先其兩側都是一鍵按壓就可以拆卸的側板,非常方便拆裝。 其次在主機板位置,其背後超大的簍空,方便使用者日後更換散熱器,就不需要先拆主機板才能拆封散熱器。

負壓主機殼: 機殼/散熱器風扇

當然,如果你買的是中低階的顯卡,基本上是不會碰到這問題,主要是高階顯卡比較會遇到這個問題。 另外有的機殼有支援直立式的顯卡擺設,可以讓顯卡正面朝外,看起來更帥,也可以避免顯卡太重下垂的問題。 如果直接插在主機板上的顯卡太重,也有號稱「科技竹筷」的顯卡支撐架可以作為輔助。 好的電腦機殼應該要能有效處理氣流的問題,無論是最佳化風扇的配置,或是提供組裝者不同的氣流選項。

負壓主機殼

如果電腦功耗大溫度高,容易導致電源內部溫度提高造成壽命和穩定性影響。 負壓主機殼 為了在散熱和噪音之間取得平衡,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散熱風扇配置以「兩個前風扇+一個後風扇」最為常見,它不僅可以確保機殼能夠擁有基本的散熱能力,同時也避免主機運轉時因為風扇產生的噪音吵到天怒人怨。 儘管如此,太多正壓會迫使電腦風扇互相衝突,因為它們將空氣推入機殼的有限空間中。

負壓主機殼: RE:【問題】主機 風扇 正壓差 負壓差請益?

機殼最常故障的地方就是機殼的前面板,像是開機鍵卡到或是 I/O 介面(包含 USB 孔、耳機孔和麥克風孔等)損壞等,開機鍵卡到比較無解,這只能聯絡維修人員來修修看,或是直接換一個機殼。 負壓主機殼 氣流是隱形的,但只要點一支香就能看到風扇移動空氣的方向。 負壓主機殼 請小心地將點燃的香靠近任何進氣或排氣處,觀察煙的移動方向。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