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正子斷層掃描2023必看介紹!(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目前更有儀器廠將CT與PET結合,可更方便快速地提供融合影像。 目前國內外使用最多的放射性同位素即為氟化葡萄糖,可提供全身葡萄糖代謝的功能性影像;此特性在偵測具高葡萄糖代謝表現的腫瘤時(如肺癌、大腸直腸癌、淋巴癌、黑色素癌、食道癌、頭頸部癌、乳癌、子宮頸癌)可顯示出優越的敏感性;然而在其他癌症便可能會有較高的偽陰性。 而臨床上正子攝影已是癌症分期、治療評估、偵測復發之重要檢查。 在影像解析度上面,新一代的正子造影儀,具有高解析度(0.3公分),低造影時間,低輻射暴露,以及良好的影像疊加表現。 「正子造影」的全名是「正電子放射斷層攝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是現今最先進的醫療診斷技術之一。 目前最常使用的正子放射藥劑是氟化去氧葡萄糖(FDG),其化學性質與葡萄糖非常相近。

正子斷層掃描

周四天氣大致和前一天類似,不過水氣稍微增加,迎風面的桃園以北及東半部地區整天都有降雨機會,其中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降雨較為持續,新竹以南地區則維持多雲到晴的天氣。 [周刊王CTWANT] 據《齊魯晚報》報導,5胞胎出生後住在娘家,晚上睡覺一家7口擠在一間臥室,地上堆滿尿布和奶粉,除了2張大床,只剩喝水小桌旁的一點小空間,臥室的大窗戶導致冬天房屋保暖性不好。 5寶媽擔心孩子受凍,晚上睡覺時,會隨時起來加炭,因為只開空調有時不夠暖,需要和暖氣片一起... [周刊王CTWANT] 據綜合陸媒報導,張男為了讓家人過上好的生活,長年在外地打工,不過由於孩子還在老家念書,妻子也就留在家鄉負責照顧,一家人除了過年會團聚外,暑假期間,妻子會帶著孩子到張男工作地點享天倫樂。

正子斷層掃描: 揪出全身癌症、腦病變 「正子斷層掃描」5分鐘搞定

由於游離輻射會使得細胞的DNA斷裂,斷裂的少可能會癌化,斷裂的太多細胞會死亡,所以粗分為「確定效應」跟「機率效應」。 5天內曾接受鋇劑攝影檢查;準備懷孕或正在哺乳的婦女;3週內曾接受化療/放療的病人,應擇期再安排正子斷層造影。 注射後病患體內帶有微量輻射,雖然因含量甚低,不需要特別防護,但仍建議受檢者在接受檢查後的一天內,勿接近孕婦或是 6 歲以下嬰幼兒。 先生於2017年被診斷出胰臟癌,經振興醫院一般外科蘇正熙教授花了近七小時施行手術,順利復原,彭先生為了感謝蘇正熙教授的「救命之恩」,決定慨捐200萬美金,協助醫院購置最新型五環數位廣域正子/X射線斷層掃描儀(PET/CT),以回饋社會及嘉惠病友。 以往精神疾病之腦部研究多從死後或其他腦部病變作間接的研究。 如今,由於PET發展之突破,大腦疾病的研究可以在活體下作動態的直接研究,以探討各類精神疾病的病因,病理及治療研究,並可能成為將來重要之診斷工具之一。

要真正了解正子電腦斷層掃描這項新科技,必須先知道正子掃描與電腦斷層掃描之間的基本差異,再來探討兩者結合於一的好處。 電腦斷層掃描,是目前各醫院普遍使用的診斷儀器,它利用X光穿透人體的過程中,正常與病變的組織對於X光的阻隔能力不同,來檢視病患體內的可能病變結構。 然而,對於某些惡性腫瘤和部分良性病灶如壞死、結痂或肉芽組織等,常因具有相同的結構變化,而無法區分病灶為良性或惡性。 此外,電腦斷層掃描對於腫瘤病變的判定,常需以「大小」作為診斷的依據。 不過器官組織結構在發生實質變化前,癌細胞不正常的代謝功能早已發生;因此,如何在器官組織有細微變化時,就能夠「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此時,藉由正子掃描所提供的功能性分子影像,便可以輔助偵測出器官組織代謝功能的早期變化。

正子斷層掃描: 正子掃描 PET 與腫瘤

而且這些變化與癌細胞分化及分裂生成速率之間有相關性,同時也與FDG的攝取速率有相關性。 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癌細胞的這一個特性,使用FDG PET來進行癌症病灶的造影。 PET/MRI 目前被用在腫瘤學、心臟病學及腦神經科學中、以及奈米載體藥物和腫瘤標靶藥物的效果偵測和甲狀腺癌手術治療前及放療的術前評估等。 它有檢測時間短,輻射量較少、PET 及 MRI 影像融合時不會產生對位 失真和診斷價值高的優點。 隨後由於PET技術發展漸臻成熟完善,1990年代起開始進入臨床應用,早先多數用在腦部疾病的偵測。 自1998年開始,美國公立醫療保險(Medicare)陸續通過核准給付多種癌症及心肌存活評估等正子檢查費用,使PET檢查數量激增,PET檢查的臨床應用範圍持續擴大。

正子斷層掃描

近幾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發展,產生了本次課題所探討高階全身影像檢查孰優劣的另一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解答-結合了正子斷層的功能性影像,以及磁振造影的軟組織高解析特性的PET/MRI:磁振暨正子掃描同步掃描儀。 國內目前僅有台大醫院及林口長庚兩間醫院使用,本院現今亦計劃設置,以期望能夠提供更進一步的服務。 正子斷層掃描2023 正子斷層掃描 目前根據已有的研究指出PET/MRI系統相較於過去傳統檢查,能提供更多資訊在腦部、乳房、肝臟、腎臟以及骨關節軟組織;而且取代電腦斷層,輻射劑量亦可降低到原先的1/3左右。 然而此先進檢查亦有隨之取代了電腦斷層所對應的缺點,如缺少了對於正子影像關鍵的衰減校正資訊、對於肺實質疾患的解析度較差以及造影時間較現今的正子電腦斷層系統為長等。

正子斷層掃描: 顯影劑過敏反應

雖然有上述之缺點,但此一問世不到10年的全新技術在未來仍充滿了發展可能性,期待將來在技術上的突破,以及在臨床使用的普及性,可帶來民眾更多服務的可能性。 根據國健局2013年癌症年報中指出,每5分鐘就有一人被診斷癌症;且近十年來由於篩檢所發現的癌症人數比例也增加到11%,顯示國人健康意識的抬頭與自我健康評估的注重。 在癌症篩檢中、基本的影像檢查如X光、超音波、抽血檢查等項目篩檢率仍較高階全身性影像檢查有落差。 正子斷層掃描 本篇將探討兩者在當作進階癌症全身性影像篩檢常被問及的問題:兩者的特色以及在癌症篩檢上孰優孰劣。

  • 因此有學者認為不宜利用正子掃作為癌症的篩檢,或是納入一般的健康檢查。
  • FDG可以評估癌症對化學治療的效果,文獻報告乳癌病灶經過兩個有效的化學治療療程後,雖然癌症病灶體積尚未變小,但藉由定量數據顯示,癌症病灶已呈現FDG攝取降低現象,可以早期確定化學治療有效。
  • 因此可藉由PET靈敏地量測出人體內器官組織代謝功能異常之處。
  • 本檢查所使用放射藥物,和放射線科之顯影劑成分完全不同,一般不會有顯影劑過敏 的問題。
  • 答:正子攝影會釋放巨大輻射量這樣講法不太科學,還是一句,量化輻射對於生物的影響用Sv來描述, 正子攝影大約5-10 mSv。

我們也期待在健保制度的改變下,正子電腦斷層掃描能嘉惠更多的病患,以達到最好的醫療照護品質。 正子掃描在癌症、心臟及腦部疾病的臨床價值,已深受醫學各界肯定,尤其對於癌症診斷、分期、與再分期,是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項目。 美國健康保險 於1998 年間陸續通過多項癌症、心臟及腦部疾病的健保給付,而我國也於今年7月起,將正子掃描正式納入健保給付之中,提供國人更高品質的醫療服務。 公元2000 年,PET/CT 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儀更被美國時代雜誌 評選為年度發明產品,肯定其在醫療科學上的貢獻。 1930年代,Warbug就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有更高的glycolysis作用,一直到1970年代 正子掃描 及2-Fluro- 2-deoxy-D-glucose (FDG])發明後,才將Warbug的發現應用到癌症的臨床診斷上。 1980年代初期由於PET儀器造影視野很小,只能進行腦部造影,因此FDG癌症造影最早是應用在腦腫瘤方面。

正子斷層掃描: 正電子斷層掃描(PET)

目前在臨床上最常使用的正子同位素藥物是去氧葡萄糖(2-fluoro-2-deoxy-D-glucose, 簡稱FDG)。 上述四種短半衰期的正子同位素是經由迴旋加速器製造出來的,因半衰期短,因此正子斷層掃描設備通常都設置在迴旋加速器附近,方便取得檢查用藥。 正子斷層掃描 正子斷層掃描 不過,氟-18去氧葡萄糖正子電腦斷層掃描(FDG-PET/CT scan)還是有其侷限性,像是用來篩檢肝癌、胃癌及胰臟癌等惡性腫瘤的準確率就不高。 此外,肺結核發炎細胞及其他發炎組織也會吸收FDG,出現偽陽性,讓受檢者活在可能罹癌的恐懼陰影中。

雖然目前健保給付範圍限於腫瘤的診斷、分期,與再分期,不過因為正子電腦斷層掃描精確定位的特性,其應用於腫瘤治療效果的監測,及放射治療的治療計畫,都是醫學界目前努力研究的課題,使其在癌症治療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目前可用於腫瘤正子斷層造影檢查的製劑包括: FDG、氟-18標化胞嘧啶 (thymidine, 簡稱FLT)或膽鹼,以及碳-11標化的乙酸鹽(acetate)或甲硫胺酸(methionine)等。 FDG是目前唯一經過衞生署查驗登記核准用於正子斷層檢查的正子藥物,其檢查原理主要係利用惡性腫瘤和正常組織對去氧葡萄糖吸收及留存的程度差異(一般而言,惡性細胞可吸收較多的葡萄糖,且於細胞內存留時間較長)區分其良惡性。 FDG注入體內後,多數惡性腫瘤則呈現高度的吸收,正子斷層造影則藉由正子造影儀器自體外偵測,若見異常高度吸收之病灶,則有惡性腫瘤之可能,。

正子斷層掃描: 正子斷層掃描簡介

美國醫學物理學會(AAPM)在去年4月公佈報告指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低於100毫西弗的輻射暴露與癌症或死亡有相關性,而幾乎所有的影像學檢查其輻射暴露皆低於100mSv,接受這些檢查所得到的臨床助益遠大於這些無證據的輻射危機。 A:不一定,因為癌細胞及發炎的細胞都會吸收較多量的FDG,而呈現陽性反應,因此報告陽性不一定有癌症,需要輔以其他檢查才可確診。 正子斷層掃描 反之,癌細胞分化程度較完全的癌症或是癌細胞本身不易吸收FDG時,都可能讓結果呈現陰性,因此報告正常並非代表沒有癌症,如果持續出現不適症狀,仍須安排其他檢查以及早確診。

正子斷層掃描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