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容鳳書精神科8大優點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容鳳書精神科

「但那個護士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問我,是不是真的不想死。」她愈想愈覺不對路,對方好像想從她口中確定什麼,也像在提醒她,如果不說自己想死可能很久也無法看醫生。 「最後我說有呀,有想死。之後他就開始問:那想死的念頭有多密……」她忍不住笑,回憶當時分流的情況,醫療人員既唐突又頻繁地把死掛在嘴邊,作為指標,其實多麼諷刺。 她去看私家精神科醫生,全為了從醫生手上取來安眠藥,換幾個不用想那麼多的晚上,卻想不到那個私家精神科醫生最後花了一小時聽她心事,再花45分鐘向她講解她患上了抑鬱症與醫療抑鬱症藥物的副作用。 最後,她交上900元診金與千多元藥費,一星期後又回去覆診。 容鳳書精神科2023 「每次私家醫生都花許多時間幫我校藥,聽我的想法,解釋給我聽今次藥會加多加少,讓我知道我是一個很被關心的人。」慢慢地,她說自己沒有哭那麼多,有時甚至會主動去收拾那混亂的鞋櫃,對生活重新有了期望。 容鳳書精神科 如果在香港以外地方致電的話,請在電話號碼之前加撥地區號碼「852」(不適用於駐海外辦事處)。

  • 容鳳書遺下的鉅額遺產,足以讓港府於1984年建成位於九龍觀塘的容鳳書紀念中心,該座健康中心造價7,000萬港元,費用全數由有關遺產支付。
  • 本網站的所有資料均由有關決策局/部門及有關機構提供和更新。
  • 如果想查看更多資料,請在該職員名字/詢問處上點擊。
  • 行事低調的容鳳書生前在證券市場投資有道,賺取大筆利潤,她在1969年訂立遺囑,決定在身後把300萬港元遺產轉贈香港政府,用作興建照顧社會大眾的免費公眾健康中心和診所。

如果想查看更多資料,請在該職員名字/詢問處上點擊。 本網站的所有資料均由有關決策局/部門及有關機構提供和更新。 「當醫生開了恩恤信後,申請資源成不成功就落在醫務社工的批核之中,在這一關,很容易就變成了鬥慘。」要社工做這樣的工作其實相當殘忍,說完,她不禁嘆氣,又想起她朋友的遭遇,眉頭還是沒有鬆開過。

容鳳書精神科: 容鳳書精神科門診 (觀塘)

最後一次到容鳳書去,王惠芬走在門診外的大馬路,想起這裏曾發生過的民間抗議。 當時麗港城住戶知道政府打算在這裏開精神科門診中心時,有過很激烈的反對,村民封了整條大馬路,不讓醫療人員上班。 直到當時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胡紅玉公開表明,指村民行為涉及歧視問題,如果有人再阻止醫療服務進行,便要開始發告票,才換來今天的平靜。 後來王惠芬才知道,那些老實過了頭、被分流到一、兩年後才能看醫生的病人,在漫長的輪候期間將無人跟進─所以這疊寫了地址和電話的紙張是給他們的最後錦囊,也像是意外發生,醫院被追究責任時的免死金牌。 最後護士說,依她的病情原本要等上一年多兩年的,但因為王惠芬有癌症,一個月內便可以回來見醫生了。 走的時候,她手上多了一疊單張,上面寫了各個公共精神科門診服務、急症室與私家醫生的地址與電話,她問護士是不是緊急情況下打電話,便可以即時見醫生。

  • 他像一個機械人重複一樣的問題:「你最近睡得好嗎?」「藥有吃嗎?」「你會想自殺嗎?」當精神科醫生與病人無法建立真誠而互動的對話時,也就沒法擁有同理心與了解,病人帶走的只有一張藥單,無真誠的關懷,慢慢「專業距離」的信條造成了公立醫院的冷漠。
  • 敬請留意9月11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7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
  • 王惠芬說,這位同是社工的朋友因為遇上大病,無法繼續工作,於是經醫生轉介找上醫務社工。
  • 後來有關遺產再捐出3,250萬港元,促成位於新界元朗的容鳳書健康中心在1991年落成啟用。
  • 一個月後,她在麗港城的容鳳書精神科門診看醫生,在平日工作中,她慣了觀察別人,所以那天她走在診所,便四周打量那些坐她旁邊的人,他們一會笑一會哭,許多人都是隻身來的,眼睛裏沒有了光。
  • 「曾蔭權年代曾公開討論過擴展精神病患支援計劃,提出要在18區開展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有了這些中心,精神病患可從中得到社交,增加藥物知識的流通性,並且減低目前精神科醫療的負荷。病人無助時去中心尋求支援,也總好過去急症爭資源。可惜直到現在計劃仍是因找不到地方,而無限期拖延。」她用手拉直裙襬,眼睛卻往窗外看,見到中午的陽光正曬,她想到今天又要回醫院照心臟。
  • 那裏負責分流的護士開口就問她有沒有想死,王惠芬搖搖頭,很老實地說自己其實已經很穩定。

她嘆氣,不能怪醫生,因為她在覆診時,真的看着精神科醫生全日無休的一個病人接一個病人去看,幾乎沒有穿白袍的人從房中走出來,去過一趟廁所。 一個月後,她在麗港城的容鳳書精神科門診看醫生,在平日工作中,她慣了觀察別人,所以那天她走在診所,便四周打量那些坐她旁邊的人,他們一會笑一會哭,許多人都是隻身來的,眼睛裏沒有了光。 容鳳書精神科 人非草木,她看得心中慘淡,護士叫她進去看醫生了,她說自己這個平日多話的人,見到醫生也不敢多說廢話。 那裏負責分流的護士開口就問她有沒有想死,王惠芬搖搖頭,很老實地說自己其實已經很穩定。

容鳳書精神科: 服務時間

王惠芬說,這位同是社工的朋友因為遇上大病,無法繼續工作,於是經醫生轉介找上醫務社工。 容鳳書精神科2023 容鳳書精神科 敬請留意9月11日星期一出版的第77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

容鳳書精神科

王惠芬腦海很快就想起了社工學教她的「專業距離」:那是一個自我保護的功夫,讓前線社工與個案保持一種既近又遠的關係。 容鳳書精神科 那一刻,她坐在醫生對面,中間隔着遠遠的「專業距離」,只感覺到醫生的抽離和冷漠。 他像一個機械人重複一樣的問題:「你最近睡得好嗎?」「藥有吃嗎?」「你會想自殺嗎?」當精神科醫生與病人無法建立真誠而互動的對話時,也就沒法擁有同理心與了解,病人帶走的只有一張藥單,無真誠的關懷,慢慢「專業距離」的信條造成了公立醫院的冷漠。

容鳳書精神科: 社工口中的一條絕路

容鳳書(英語:Yung Fung-shee,1900年—1972年8月27日),香港女慈善家,家族與渣打銀行關係密切,她的祖父容良是渣打銀行首位買辦,而容良的其中一名兒子容翼庭等多名家族成員也相繼在渣打銀行歷任買辦和華經理等要職。 行事低調的容鳳書生前在證券市場投資有道,賺取大筆利潤,她在1969年訂立遺囑,決定在身後把300萬港元遺產轉贈香港政府,用作興建照顧社會大眾的免費公眾健康中心和診所。 容鳳書精神科2023 容鳳書精神科 當她在1972年8月逝世的時候,有關遺產已升值至1,600萬港元,其後到1978年底再進一步升值至5,100萬港元。 容鳳書遺下的鉅額遺產,足以讓港府於1984年建成位於九龍觀塘的容鳳書紀念中心,該座健康中心造價7,000萬港元,費用全數由有關遺產支付。 後來有關遺產再捐出3,250萬港元,促成位於新界元朗的容鳳書健康中心在1991年落成啟用。 「曾蔭權年代曾公開討論過擴展精神病患支援計劃,提出要在18區開展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有了這些中心,精神病患可從中得到社交,增加藥物知識的流通性,並且減低目前精神科醫療的負荷。病人無助時去中心尋求支援,也總好過去急症爭資源。可惜直到現在計劃仍是因找不到地方,而無限期拖延。」她用手拉直裙襬,眼睛卻往窗外看,見到中午的陽光正曬,她想到今天又要回醫院照心臟。

「他答我:『不等於㗎。太嚴重建議你去看急症。』我心諗乜有人會因為想死而去急症的嗎?」她想。 營運模式 本中心是由博愛醫院與香港中文大學及醫院管理局三方合作營運,以循證醫學為本,配備中醫醫療資訊系統(CMIS)支援,由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教授、專業顧問及資深醫師駐診,並進行教學及科研工作,為市民提供專業和全面的中醫診療服務。 「事情的問題最後回到了人性的本身。人們都不願在自己社區裏興建精神支援中心,怕中心會把精神病人引到身邊來,卻不知道精神病一早已變成了都市病,你我他都有情緒爆發時。」她手張開,是一粒紅色的藥丸,治療抑鬱症的。 雖然吃了藥,她不再平白無事地哭,但想起香港的醫療困局,心裏還是會難過。 在診症室,醫生坐在一張大長枱內,戴着口罩,穿着白袍,椅子的高度調得極低,整個人像窩進了椅子裏面,變成一個旁觀者,還未坐下,他就要她報上名來。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