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鴨脷洲行山6大優點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鴨脷洲行山

玉桂山近期深受女藝人歡迎,吳海昕、蘇皓兒、鍾晴及關嘉敏今年都行過。 玉桂山高196米,是鴨脷洲的最高峰,登頂可俯視深灣,對望海洋公園,遠眺南丫島。 自港島南線通車後,交通變得方便,玉桂山成為行山郊遊熱點,但玉桂並沒有政府鋪設的行山徑,上落崎嶇,只適合有遠足經驗的朋友。 不過我們沒有去到那麼遠,去到連島沙洲就原路折返了。

鴨脷洲行山

由於當時鴨脷洲的英文名為Aberdeen Island,因此炮台的名稱取其英語音譯為鴨巴甸炮台。 初段和緩而下,走至像盡頭的山端,山徑急轉直下,此時卻發現山下的尾部有一小島,沙堤相連,彷如母親牽着小孩-鴨脷排。 續往下走,山徑更陡峭且充滿碎石,需手足並用。 有關專頁在帖文中提到,現場為「掘頭路」,不明白的士司機高速衝向野鴿原因。

鴨脷洲行山: 港島行山好去處 3. 南朗山

此段路坡度甚斜,亦是行山路程中最大的挑戰,畏高人士可以望向路線下行。 下行抵達玉桂山腳,對面是鴨脷排,而中間就有沙洲相連,大家不忘打卡。 如果是原路折返的話,就請預算個半小時回程,例如夏天晚上7時天黑,最遲要5時半就要離開鴨脷排岩岸,如果是冬天5時半天黑,那麼最好就在4時前離開。

鴨脷洲行山

交通方面,大家只要喺港鐵利東站落車,由 B 出口搵到巴士總站,便可以搵到玉桂山入口處。 入口處位於車長休息室後面,沿引水道左行,經過圍網,便可進入崎嶇山路。 巴士總站附近有商場,大家可以喺呢到買定水同食物,方便於行山途中補充能量。 玉桂山位於鴨脷洲,高196米,由一道連島沙洲相接。 由玉桂山頂落去連島沙洲較為崎嶇,皆以碎石路為主。 龍脊行山路線景色壯麗,曾被《Lonely Planet》選為「亞洲最佳市區遠足徑」之一,CNN亦選龍脊為「港島5條新手遠足路線」之一。

鴨脷洲行山: 港島行山好去處 1.龍脊

原路折返,從鴨脷排回到連島沙洲,之後就面對那條斜度有45度的斜路,行回上玉桂山。 鴨脷洲行山 這段斜路相當具挑戰性,剛才去程落斜考技術,現在回程就考體能。 行這條路線記得要留力,因為最吃力辛苦的部分在回程,從海平面一條大斜路行上196米高的玉桂山。 平時少做運動的朋友,請慢慢上,多休息,不要一口氣爆上去,很易爆偈的。 之後的行山路線是從玉桂山頂落到海平面的連島沙洲,行往鴨脷排。 這段斜路非常崎嶇陡峭,極考行山技術及體能,若果剛才由利東邨行上玉桂山已覺得十分辛苦困難的話,就不應再行落去。

吉澳以百年姻緣樹、可觀賞印洲塘的觀景台、吉澳正宗手打墨魚丸、客家菜以及吉澳故事館而聞名香港。 漁農自然護理署更於2021年9月推出吉澳文化徑,進一步推廣吉澳的歷史、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在吉澳行山時,可以加深了解當地的歷史故事。 鴨脷洲行山 鴨洲因獨特的地質環境被納入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範圍。 鴨洲的岩石由多種渾然天成的沉積岩組成,包括礫岩、砂岩,以及被氧化鐵染成褐紅色的沉積岩,在香港十分罕見。 登陸鴨洲,大家第一時間可能指向奔向「鴨頭」打卡,因此忽略了碼頭附近小丘上的觀景台。 其實觀景台是鴨洲的最高點,只有28米高,輕鬆易行。

鴨脷洲行山: 歷史

因為彎曲的形狀及海蝕地貌,遠看形似鴨子的頭、頸及身體部位,因而得名「鴨洲」。 鴨脷洲行山2023 大潭水務文物徑擁有超過20個香港法定古蹟,是結合風景及歷史的行山路線,在整段文物徑中包含大潭上水塘、大潭副水塘、大潭中水塘和大潭篤水塘等四大水塘。 除了超美的水塘外,更有壯觀水埔和百年石橋等景點。 由大埔墟巴士站坐20K小巴到三門仔總站落車,全程約20分鐘,舊墟街市或市中心Market Place外都有站上車。 沿村大街行到近公廁位(村內的公廁不是村口那個),見到下圖的指示牌就上樓梯轉右。 玉桂山位於港島南部鴨脷洲之東南,高196米,其東南端的鴨脷排小島,潮退時以沙堤相連。

鴨脷洲行山

另外,大街上也會有小販擺賣大量自製的客家茶粿、鹹魚、生曬蝦乾等土產,準備回程時不妨買一點作手信。 經過天后宮,轉入吉圍徑,再沿著澳背塘徑步行約15分鐘,就會見到一個三面環海的小沙灘,前方的山巒倒映在水上,環境清幽舒服。 沙灘海水清澈見底,生物種類眾多,可以見到米仔螺、彈塗魚、招潮蟹、海星等。 除了山景和海景,不妨抽時間看一看吉澳最有歷史價值及最重要的建築之一——天后宮。 吉澳天后宮建於1763年,已有近300年歷史,供奉海神「天后」(又稱媽祖),守護漁民和海員。

鴨脷洲行山: 玉桂山 鴨脷排

花了20分鐘,落到海平面的連島沙洲,K Kwong稱之為「天使之路」。 經過滿佈垃圾的沙洲,行到鴨脷排,踏上石坡,沿轉右的山徑,繞道而上。 玉桂山高196米,是鴨脷洲的最高峰,向北可望島內的市區,南臨大海,可見南丫島,發電廠的3支煙囪十分奪目。 離開三角測量站,往東行一會兒,在一片光禿禿的空地上,見到一座石碑,上面記載二次大戰時,港英政府向日軍投降後,部分英國及中國官兵經鴨脷洲,乘船逃離香港。 整段山路不算多遮蔭位,但沿途都很涼爽,完全忘記了夏天的悶熱,山頂位置可飽覽180度海灣,不過有3分1海景被幾幢正在興建的樓盤完美擋著,有點大煞風景。 另外,每日還有來往沙頭角碼頭及吉澳、鴨洲的船隻,但沙頭角碼頭位於禁區內,只限禁區居民使用。

該處的公園氛口有個林中小屋,仿如隱身在大自然中的童話小屋般。 離太平山山頂相近的西高山在近年成為人氣的港島行山好去處。 全程有600多級階梯,但抵達山頂後,由於沒有遮擋,所以可以看到西博寮海峽海天一色的景致,望向南方更可遠眺南丫島。 約1939年,英軍在玉桂山上修建又稱爲香港仔炮台的鴨巴甸炮台(Aberdeen Battery),用作鎮守香港南面海岸及南丫島一帶。 及後為防止落入日軍手上,炮台在香港保衛戰期間由守軍自行破壞。

鴨脷洲行山: 打卡位2:玉桂山山頂

這次原路來回玉桂山及鴨脷排的行山路線,全程3.6公里,下午3時出發,晚上7點落到山,共4小時。 沿著圍網回頭看,已經慢慢看到更多景色了,雖然玉桂山不算很高,但攀爬的難度也是不能小看的。 去到一個分岔路看到地下的路牌,有三條路徑,分別為「舒服」、「有繩」和「驚險」。 打算向難度挑戰,我們上山揀了「有繩」的路線,有繩路線的斜度較高,每步之間都較大,要跨出較大腳步,有些更要手腳並用。 可以靠繩索借力,不過建議大家先嘗嘗用個人的力氣行上山,也不可以過分依賴繩索。 上玉桂山的路程十分陡斜,不過沿路有繩索輔助,需要手腳並用。

鴨脷洲行山

專頁呼籲司機們「有時就係一個決定,一兩秒嘅事,已經可以減少好多生命喺馬路上犧牲」。 昨日(26日)下午4時許,鴨脷洲利民道一輛的士懷疑輾傷野鴿。 FB專頁「香港救援鳩鴿及雀鳥」接獲市民提供的閉路電視片段,可見事發前一批野鴿在馬路附近覓食,其後涉事的士高速駛過,一隻野鴿躲避不及被輾過。 鴨脷洲行山 不久,畫面外傳來有人大罵「阻X住曬」,未知是否的士司機。 樓級很長,而且是剛起步,通常都未熱夠身,若果貪快衝上去,很容易身體不適,建議大家慢慢行。 行完樓級,上到配水庫的圍欄,轉左行,沿圍欄外的山路走。

鴨脷洲行山: 時間:4小時

每逢天后誕,還有十年一度的安龍清醮,已經遷離的村民都會回到吉澳舉行傳統節慶活動,帶著天后娘娘出巡,十分值得參與其中。 吉澳文化徑以吉澳大街為中心,連貫島上的人文歷史景點,路徑大致平緩。 文化徑沿途設有27塊解說牌,只需掃描牌上的二維碼,便可聆聽由村民或地質公園導賞員親口述說的故事。 位於「鴨眼」的位置是一個海蝕洞,海蝕拱經長年風化侵蝕而形成的扁長的形狀,是島上非常受歡迎的打卡景點,不少人都會站在洞下打卡。 從「鴨眼」的左邊望去是大鵬灣,向北則可看到高樓林立的深圳。 香港仔水塘原先為大成紙廠私人擁有,後來被政府買入,繼而發展為上、下水塘,最終被列入法定古蹟的主壩。

鴨脷洲行山

不過政府亦有計劃開放沙頭角碼頭,在將來,大家去鴨洲吉澳都可以從沙頭角碼頭前往。 來往馬料水碼頭至吉澳/鴨洲的航線逢星期六、星期日及公眾假期運行,但每天只有一班船,而來回收費為$90。 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一日遊需要,計算好時間以趕及街渡船程,亦可參考班次時間表。 鴨脷洲行山2023 吉澳大街沿路上有很多荒廢的屋,有些屋的牆身更畫上漂亮的彩繪,喜歡廢棄建築和打卡的人絕對不可錯過慢慢探索。

鴨脷洲行山: 玉桂山行山路線|入口近利東港鐵站 「蚺蛇尖式」斜路考體能技術

馬屎洲位於新界北區,與鹽田仔一水之隔,由於沙粒沖積,慢慢形成沙嘴,結果變成連島沙洲。 鴨脷洲行山2023 馬屎洲潮退時,只要海水低於1.5米,便可從大埔三門仔經鹽田仔步行至馬屎洲。

鴨脷洲行山

約行15分鐘,山路徐徐向下,進入叢林,不一會兒,從林而出,景色豁然開朗,已到鴨脷排的海岸。 在岩岸要小心行走,如果要落一些大石級,最好坐在石上,慢慢滑下去,直至雙腳碰到下面的大石。 這段斜路全是沒有鋪設的天然山徑,路況以碎石為主,若穿普通波鞋,很可能滑倒。 部分路段目測斜度超過45度,景觀開揚,加上大風,對畏高人士會是嚴峻考驗。

鴨脷洲行山: 港島行山好去處 5. 香港仔水塘

到達中段的南朗亭,已經可以看到海洋公園的機動遊戲。 再向上行可以看到海洋公園、深灣及鴨脷州的景色。 玉桂山行山路線的入口十分接近港鐵站,由利東站B出口出去,就是利東邨的商場及巴士總站。 行山人士可以約在商場集合,商場內有超級市場,大家一定要買齊糧水才可上山,因為玉桂山沿途都沒有補給。 起步前請大家明白,玉桂山並非那種很chill又輕鬆打卡的郊遊的地方,你需要付出汗水及體能。 上到玉桂山頂,繼續原路折返,回到利東邨巴士站。

龍脊全長8.5公里,由起點到山頂需約一小時。 龍脊的起點是由土地灣村出發,上到山頂「打爛埕頂山」,然後可選擇由「石澳郊野公園」、「歌連臣山」或「大浪灣村」離開。 在利東邨的巴士站後方,沿近玉桂山一方的引水道左走。 在第三條水泥梯級右轉上走,再循圍網側的山徑上升。

鴨脷洲行山: 玉桂山行程起點:港鐵利東站

街渡到達鴨洲後會停留約一個半小時,而遊覽鴨洲大約需時一個小時。 街渡由鴨洲開往吉澳後會停留約3個半小時,大家可計算好自己的遊玩時間。 吉澳和鴨洲只相差約15分鐘船程,因此不少人會選擇一次過到兩個小島遊玩。 記者建議大家先到鴨洲,再到吉澳吃午餐並漫步吉澳自然步道。 若你打算深度探索吉澳,則可直接到吉澳遊玩,漫步山徑之中。

  • 起步前請大家明白,玉桂山並非那種很chill又輕鬆打卡的郊遊的地方,你需要付出汗水及體能。
  • 漁農自然護理署更於2021年9月推出吉澳文化徑,進一步推廣吉澳的歷史、文化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家在吉澳行山時,可以加深了解當地的歷史故事。
  • 經過天后宮,轉入吉圍徑,再沿著澳背塘徑步行約15分鐘,就會見到一個三面環海的小沙灘,前方的山巒倒映在水上,環境清幽舒服。
  • 另外,每日還有來往沙頭角碼頭及吉澳、鴨洲的船隻,但沙頭角碼頭位於禁區內,只限禁區居民使用。
  • 街渡由鴨洲開往吉澳後會停留約3個半小時,大家可計算好自己的遊玩時間。
  • 馬屎洲位於新界北區,與鹽田仔一水之隔,由於沙粒沖積,慢慢形成沙嘴,結果變成連島沙洲。
  • 不過我們沒有去到那麼遠,去到連島沙洲就原路折返了。
  • 龍脊的起點是由土地灣村出發,上到山頂「打爛埕頂山」,然後可選擇由「石澳郊野公園」、「歌連臣山」或「大浪灣村」離開。

需手足並用,而且具一定危險性,不適宜行山經驗不足的人士前往。 警方表示,昨日(26日)下午4時許,接獲一名34歲男子報案,指目擊一輛的士沿利民道,高速輾過野鴿,並在路面發現受傷野鴿。 警方轉交愛護動物協會協助處理,案件暫列「交通投訴」處理。 在碼頭附近的天后宮前有棵生長形態奇特的老榕樹,而它就是傳說中的姻緣樹! 吉澳的姻緣樹十分巨大,樹幹分成3截,往3邊生長,現已納入康文署的古樹名木冊之內。

鴨脷洲行山: 玉桂山路線:

鴨洲以褐紅色角礫岩、「鴨眼」海蝕拱等景觀聞名,吉澳則可以眺望景色優美的印洲塘。 鴨脷洲行山 鴨脷洲行山2023 大家可以由港鐵利東站B出口,先去利東邨商場選購糧水,再行去巴士站車長休息室旁的位置,這亦是玉桂山路線入口。 沿著引水道及樓梯往上走,之後見鐵網再左走,見政府土地告示,便發現有3條路上玉桂山,今次行程皆走中路上落山。

與記者同行的前輩K Kwong表示,這條斜路的難度比得上蚺蛇尖,他曾在這裏訓練隊友上落山。 鴨脷洲行山 行山路線的入口在巴士站後,認住兩個黃色的站長室,就兩個站長室之間的位置上山。 踏着泥路,沿藍色的水管前行,不久見到右邊山坡有3道很長的石屎樓級,跨過欄杆,行最前方的一條。

而香港仔水塘中的上水壩比下水壩較為出名,因該處有一條充滿歐陸式建築風格的石橋,十分適合取景拍攝。 玉桂山(英語:Mount Johnston[1]或Yuk Kwai Shan)是位於香港南區鴨脷洲東部的山峰,高196.2米,是島上的最高峰。 山腰是利東邨、漁安苑和深灣軒,鄰近海怡半島、鴨脷洲邨和鴨脷排等地。

鴨脷洲行山: 利東邨巴士總站 玉桂山 連島沙洲 鴨脷排 (原路折返)利東邨巴士總站

離開觀景台後,可以往碼頭左面行,之後就會經過由鴨洲漁民子弟學校改建而成的鴨洲故事館。 學校於1953年成立,建築上面也有巨大的1953年牌匾。 加上學校前的紅色欄桿和綠色牆壁,強烈的對比十分好看。 除了學校的外觀是值得打卡的位置,鴨洲故事館的展覽值得一看。 故事館記載了鴨洲的地貌特色,以及目前仍在島上居住的漁民的生活、文化和古跡遺產。 鴨洲在1950年代曾有逾千人居住,雖然後來大部份村民移遷至市區,但至今仍然留下不少漁村文化及歷史,現時鴨洲是香港有人居住而面積最小的島嶼。

鴨脷洲行山: 建議放入背囊的行山裝備:

廟內保留了十分完整的陶瓷裝飾,陶瓷公仔更是以石灣陶瓷方式製作,所以全部都無畫眼珠。 廟內還有一個乾隆二十八年鑄造的銅鐘,一門一物都是歷史的見證。 天后宮的外牆和簷頂,以色彩鮮艷的石灣陶瓷和精巧塑像裝飾。 若然你想看更美的景色,可以由觀景台轉右步上鋪得美輪美奐的山路,上到更高的高棚頂就能欣賞整個印洲塘、澳背塘、吉澳灣、吉澳大街等景色。 馬屎洲擁有豐富的天然地理資源,奇形怪狀的岩石,原來已有超過2.8億年歷史,行山時一路上可見紅色沉積岩與灰綠色凝灰岩相間的地理奇觀,景觀開揚。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