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2023介紹!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政府在2022年7月21日下午5時起鴨脷洲利滿樓(不包括利福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翌日上午11時正式完成行動。 政府在2022年3月24日同3月27日下午5時起鴨脷洲利澤樓、利添樓(不包括利怡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翌日中午12時正式完成行動。 政府在2022年3月17至18日下午5時起鴨脷洲利怡樓、利福樓(不包括利滿樓)設為「受限區域」,居民需在當晚午夜12時前起接受檢測,翌日中午12時正式完成行動。 2014年,林子峰以5.18億港元購入華貴商場和停車場後。 2016年,華貴坊近300個車位被拆售,業主共套現約2.9億港元。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1959年,政府清拆東頭村以興建徙置大廈,1960年正式動工,1961年落成[14][15]。 商場於2014年被領展以5.18億港元出售後,商場改名為「華貴坊」。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新業主原本聲稱翻新街市,但2015年6月突然在沒有通知下將街市結業,20多個商戶頓失生計,街市盛傳會改建成大型超市或特賣場。 華貴邨業主立案法團指有近2萬居民受影響,長者和輪椅住戶現只能光顧超市「捱貴菜」,促盡快重開街市,盼政府介入協助[8]。 翻新後商場已於2017年重開,主要租戶包括業主旗下公司U Home及優品360、7-11便利店、百佳超級市場、屈臣氏、藥房、中醫診所、洗衣店和髮廊等。 大廈外型方面,所有採用這款單位的舊長型大廈均使用單方向設計,大廈各住宅樓層只的走廊只有其中一方設有單位,另一方則設有對向戶外的開放式走廊,此款大廈亦與相連長型大廈及特別設計工字型大廈為僅有三款房屋署允許於面向走廊的窗戶安裝冷氣機的公屋大廈。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香港樓宇目錄

單位亦不設獨立廚房,僅在經縮短的廁所後方設有小型煮食區,面積與多層中轉房屋1人單位的廚房相若,僅能容納單爐頭煮食爐[4]。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2023 大部份於1960年代下旬或以後由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的長型大廈,採用了與雙塔式大廈A型單位格局相近的單位設計,但部分單位廚房門口改為面向大門。 此款大廈設有兩部升降機,而電梯大堂及樓梯對出位置於部分樓層亦設有兩個單位。 此款大廈的單位面積約為26.38平方米(南山邨)至33.1平方米(愛民邨)不等。

  • 此款單位採用類似大十字型大廈及第四型徙置大廈單位的設計,不設獨立廚房,起居室需經連接煮食區的鐵門進出呈扁長方形的露台及廁所,露台窗戶與左右相鄰單位之間的距離亦較闊,例子有梨木樹邨第2座及荔景邨風景樓。
  • 大部分採用第一款及第二款單位設計的大廈的電梯大堂均沿用了第六型徙置大廈或新型廉租屋大廈的設計,而升降機數目可因應大廈設計及高度、伙數等因素作出修改。
  • 1980年3月28日,第一條鴨脷洲大橋通車,通車前鴨脷洲居民只靠街渡往返香港仔;同年鴨脷洲邨落成入伙。
  • 另外,本邨部份位置於重建時仍在飛機航道之下,樓宇高度受限制,所以本邨部份樓宇只興建了15層(住宅層數14層),部份甚至只興建了8-13層(住宅層數7-12層)。
  • 第七型大廈由前工務司署及徙置事務處設計,以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為藍本。

東頭邨第九期重建工程原址為東頭邨第23座,由房屋署高級建築師岑苑樺為首及其團隊聯合設計[21]。 地基工程於2008年1月開始,2009年2月竣工,並於2012年完成上蓋工程。 房署總結構工程師陳少德指,重建後將有兩座公屋落成,兩座高度由有兩幢101至112米高的公屋樓宇,匯仁樓高35至38層,匯心樓則高29至34層[22],單位面積由14.03至39.66 m2(151.0至426.9 sq ft)[22]。 南區的鴨脷洲@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863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50,433人。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興建智障人士宿舍引發警民衝突

此外,目前隨着房委會第二次凍結租置計劃屋邨空置單位的出租,裕東樓及耀東樓是全港唯一兩座不作出租的單座工字型大廈。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2023 以粗體字標註的樓宇設有「劏房」,以安置慈樂上邨、黃大仙下邨、慈愛邨、慈正邨及秀茂坪下邨的1-2人住戶。 而東匯邨第二期於2019年中定名爲匯智樓,已於2019年中平頂並於2020年5月落成、同年7月23日起開始入伙[5] ,總共提供1033個單位[6]。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由於當時鴨脷洲的英文名為Aberdeen Island,因此炮台的名稱取其英語音譯為鴨巴甸炮台。 至1976年至78年間,鴨脷洲開始發展,政府將其名改為音譯的Ap Lei Chau(另一英文為Aberdeen Island)。 鴨脷洲大街為島上最早的道路,亦為島上最早有人定居的地方,早在明朝《粵大記》中有記載有居民定居的記錄。 然而,不少人認為東頭邨屬於九龍城區(甚至連東頭邨的居民在填寫自己的地址時,經常會寫成「九龍城東頭邨」),相信是因為東頭邨鄰近九龍寨城公園。 其實,東頭邨與九龍寨城公園相隔了一條東正道,這條路正是黃大仙區與九龍城區的分界線。 雖然東頭邨獲劃分為黃大仙區,但由於地理位置來説東頭邨受啟德河(啟德明渠)及摩士公園所分隔,其實東頭邨與九龍城的距離比黃大仙還要近。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單位設計方面,七層大廈的單位設有一個其中一側並沒有圍封的露台,露台須穿過廚房才能到達,而廁所的門口亦設於露台內。 起居室方面,除了大門兩旁設有向走廊的氣窗外,亦設有一組向戶外的窗戶[3][3]。 舊長型大廈(英語:Old slab),又稱舊式長型[1]及長型大廈(Slab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block),是香港公共屋邨大廈的一種,遍佈全港各區。 實際上並不是指單一類別或設計的大廈,而是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用來泛指早期興建的各類長形大廈,因此大廈設計、外貌、單位大小及佈局均各有不同。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346]。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值得一提,長貴邨部分鄉村式設計大廈採用了此款單位較後期的設計,大廈均採用開放式走廊設計,而廁所窗及面向走廊的氣窗亦有所加大。 採用這款單位的舊長型大廈包括彩園邨彩屏樓、沙角邨沙燕樓、東頭邨康東樓及啟業邨啟裕樓等。 這款單位的室內面積約為54平方米,向走廊的氣窗設於大門兩旁,大門右邊更設有兩間固定睡房。 廚房及廁所分別設於露台兩側,兩者的窗戶均對向戶外,廁所更設有淋浴位置。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2023 富山邨富仁樓採用了特別設計的小型單位,單位可用面積劃一為15平方米,整體面積較家庭式單位大大縮小,連接露台的百葉窗僅剩一排的闊度。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第七型大廈由前工務司署及徙置事務處設計,以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為藍本。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2023 大廈多為長條型設計,絕大多數大廈於走廊末端通風口及大廈的中央電梯大堂及樓梯位置均設有通花磚裝飾。 由於本來用作徙置區或廉租屋,因此不少大廈均互相相連,例如荔景邨日景樓、明景樓及石硤尾邨21-24座等屋邨。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小部份大廈於走廊末端位置設有突出的樓梯,設計類似於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可於兩端都設置樓梯或只於其中一端設置,例子有瀝源邨榮瑞樓、祿泉樓及石硤尾邨19座。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因為其極具設計彈性,因此絕大多數第七型大廈均為因地制宜設計,各款大廈及單位設計可謂數之不盡,但除了少部份特別設計的單位如部份大廈的大型單位外,大多數單位的分別僅在於起居室深度,基本佈局均基於下列三款設計而成。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2003年海怡工貿中心獲城市規劃委員會批准,改作商業用途,於2009年改稱新海怡廣場,設有逾150間店鋪,以名牌折扣商場及傢具設計公司為主。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2023 2004年位於鴨脷洲徑臨海而建的私人住宅深灣軒落成,共有過千伙單位,在同區私人住宅,規模僅次於海怡半島。 2007年香港駕駛學院由海洋公園入口處附近遷往鴨脷洲工業區近海旁位置。 同年落實興建南港島綫東段,由海怡半島、利東、黃竹坑、海洋公園至金鐘,全程約10分鐘,預計2016年底通車,是特首曾蔭權提出的「十大基建」之一。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樓宇

2014年,餘下的第22座徙置大廈拆卸,「東頭(一)邨」僅餘的大廈消失,現時只剩下「東頭(二)邨」[3],而原先的第22座及23座重建後分別成為「東匯邨第一期」以及「東匯邨第二期」。 東頭邨(英語:Tung T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曾經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位於新蒲崗和九龍城之間,屬黃大仙區。 屋邨重建後,原「東頭(一)邨」已易名為東匯邨(英語:Tung Wui Estate)。 只有和樂邨建安樓、泰安樓、平安樓、義安樓、長安樓、興安樓、富安樓及民安樓,以及福來邨永寧樓、永興樓、永昌樓、永定樓及永隆樓採用七層大廈設計。 相對於同一屋邨其他較多樓層數的長型大廈,七層大廈又稱「低座」,而其他較多樓層數的長型大廈則又稱「高座」。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的7層高第七型徙置大廈及彩虹邨金碧樓、金華樓及金漢樓等7層大廈雖然同為7層高的低座大廈,但並不歸類為七層大廈。

另外,部份大廈會於大廈中段或末端兩個單位後加設樓梯,而樓梯對面的空間則劃分予相鄰的單位,令該兩個單位附設「孭仔房」,單位面積可達51平方米,其中一個單位更設兩個露台,例子有荔景邨日景樓、梨木樹邨第3座及第5座。 實際上稱為長型的大廈,包括了屋宇建設委員會興建的樓宇、計劃中稱為「第七型徙置大廈」的長型公屋(政府廉租屋與徙置區共用樓宇設計)、新型政府廉租屋大廈及房委會興建的長型。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2023 第七型徙置大廈早在房委會成立前已完成設計及動工興建,但因這些大廈在房委會成立之後才落成,當時已無分「徙置區」或「政府廉租屋」,房委會便把其統稱「長型大廈」。 東頭邨的前身是東頭村木屋區,位於九龍寨城、衙前圍村和賈炳達道之間。 1910年,孫中山兄長孫壽屏曾居於東頭村24號屋,並用於招募同盟會黨人。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大廈資料:鴨脷洲邨 - 利添樓

1994年8月16日,一場暴雨使鴨脷洲橋道旁的山坡發生塌坡,導致鴨脷洲邨和海怡半島對外交通中斷。 當天油麻地小輪開辦一條臨時航線,接載乘客往返海怡半島與香港仔魚市場,而中巴則臨時開設95X線往返香港仔中心及香港仔魚市場。 邨內兩座第四型徙置大廈均牽涉在26座問題公屋醜聞當中,其中第23座石屎強度只有約10MPa,遠低於標準,原訂在2001年5月31日騰空,及後延至同年9月收回所有住宅單位[18];但由於地舖租戶不滿賠償條件,延誤一年至2002年清拆,原址所在地其後易名為東匯邨一期。

1951年11月21日,東頭村木屋區大火,超過1萬人無家可歸[8]。 政府禁止災民在災區重建木屋,將災民徙置到牛頭角福華村徙置區,因牛頭角位置偏遠,災民怒聲載道,只有百多戶願意搬遷[9][10]。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1952年至1953年,政府決定收回災區地皮、清拆潮平村周邊木屋及於白鶴山興建東頭平房區[11][12][13]。

鴨脷洲西邨平面圖: 公共空間不足

2014年鴨脷洲大街一帶進行多項改善工程,促進旅遊業發展,改善社區環境。 約三億元美化鴨脷洲大街的工程,包括於現有的海濱觀景台加設多幅富地標性及透視效果的風帆,又會重鋪鴨脷洲大街一帶的行人路,堆砌成龍舟及帆船特色圖案,設置特色欄杆、特色街燈、銅像等一系列的美化。 在鴨脷洲海濱長廊興建旅客資訊中心,加裝燈籠擺設和燈塔雕塑等。 同年5月,古物古蹟辦事處將位於鴨脷洲的洪聖古廟,建議列作法定古蹟。 10月,政府宣布,古物事務監督根據《古物及古蹟條例》,將鴨脷洲洪聖古廟正式列為法定古蹟。 同時將連接兩座公屋的鄰翼留空地下部份空間,形成約6米高、闊7米樓層的空間,增加空氣對流及日照,更特別採用拾級而下的設計[22]。

  • 華貴邨近海邊設有一個圓形水飾廣場更是一個遊樂場與嬉水池雙結合的嶄新概念設計,可惜除更衣室及洗手間之外,其餘設施因屋邨管理問題而停用至今。
  •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伙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 雖然東頭邨獲劃分為黃大仙區,但由於地理位置來説東頭邨受啟德河(啟德明渠)及摩士公園所分隔,其實東頭邨與九龍城的距離比黃大仙還要近。
  • 2014年10月,南灣的一個車位以300萬售出,創南區屋苑及香港仔區車位新高,較2011年買入價150萬上升一倍。
  • 南灣依山臨海而建,設有花費5億興建的會所,單位平均呎價高於另一著名豪宅貝沙灣,部分分層單位的售價及租金甚至超越其他豪宅獨立屋。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