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灣仔中匯大廈6大優勢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灣仔中匯大廈

其獨特的漏斗狀外型設計,更做到「不擋風、不遮光」,令附近街道空氣更流通,光線更充足。 Eric表示,這樣為原本社區帶來正面影響的設計,是舊區發展非常重要的考慮要點,若能做到社區和商業發展融合,對居民和商家來說,會是個雙贏的局面。 Tony是灣仔的老街坊,曾在這裏住了32 年,直到結婚才搬離這區。 提起往事,Tony如數家珍,滔滔不絕地訴說灣仔昔日的一切。 他記得,盧押道以前有很多大排檔,包括父親最愛吃的牛雜粉,小時候,父親常會叫他拿一個水杯到大排檔買回家,一家人分甘同味。

灣仔中匯大廈

灣仔大樓(英語:Wanchai 灣仔中匯大廈2023 House),是香港島灣仔區內的一幢商住大樓,位於灣仔道40-54號[1],建於1959年(64年樓齡) [2]。 本頁顯示的樓盤說明和相關信息均由地產代理或業主或第三方提供的樓盤資料。 地盤面積約為208,266平方呎,規劃作私人住宅用途,最低及最高的樓面面積分別為55,062平方米及91,770平方米。

灣仔中匯大廈: Wan Chai Central Building  灣仔中匯大廈

地價打破同年2月鴨脷洲利南道住宅地錄得的逾168.55億元紀錄,曾經成為香港最貴住宅地王,並被媒體稱「長沙灣地王」。 [2]不過地王紀錄只維持約半年,由新地以251.61億投得的啟德第1F區1號地盤取代。 另外,One Hennessy本身在設計上亦著重環保的元素,如安裝LOW-E玻璃幕牆系統,助降温、增自然光、減少人造照明能耗。

1963年娛樂戲院拆卸重建,建成為第二代的新型「娛樂戲院」。 2013年,路政署建議於同年年底起在皇后大道中介乎萬邦行至卡佛大廈一段長90米的行車道進行增高工程,以拉短與兩邊行人路的高度差距。 施工期間,將會分為3階段實施臨時交通安排,包括全面封路、局部封路和交通改道等。 工程時間均安排於人流及車流比較少的星期一、二或者四晚上9時至翌日早上6時進行,之後道路就會解封。

灣仔中匯大廈: 灣仔中匯大廈-高層

灣仔中匯大廈 (Wanchai Central Building) 座落於灣仔區駱克道 灣仔中匯大廈 (Lockhart Road)89號。 大廈的主要用途為辦公室用途,提供多元組合的辦公室空間基本樓層的樓面面積大概為1941英呎 (約180 平方米)。 如選擇搭乘地鐵前往灣仔中匯大廈,可以從灣仔 (Wan Chai) 地鐵站下車前往目的地。

1841年,香港政府在香港島西營盤至中環之間以移山方式建造第一條大馬路,於1842年2月落成通車,全長4英里。 另一種解釋稱,英文Queen亦可指「男性君主的配偶」;「后」於夏朝亦有「君王」之意。 灣仔中匯大廈 港英政府曾於1890年就譯名作出說明,但道路原中文名稱還是沿用至今。 中匯大樓(英語:Chung 灣仔中匯大廈 Wui Mansion),是香港島灣仔區內的一幢商住大樓,位於灣仔道110號,建於1964年(59年樓齡)。 本公司擬使用閣下的個人姓名、電話號碼、傳真、地址或電郵地址處理閣下的申請、回覆閣下查詢並作地產代理服務的促銷及向閣下提供中原集團其他公司的資訊。

灣仔中匯大廈: 香港大廈搜尋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7,760,年齡中位數為 43.9歲。 2020年中,大廈面向皇后大道中兩邊外牆的廣告牌更換成 LED 屏幕。 同年7月,Outback Steakhouse以每月約30萬租用娛樂行地鋪1A及1樓全層,面積約3,000平方呎,開設「Aussie Grill by Outback」旗艦店,在2021年1月開業。 1897年香港會所遷往干諾道中後改為商用,曾用作青年會的會址及多間名店之經營場所。 1928年整座建築物連同背後的「比照戲院」一併被拆卸,於1931年改建成為有冷氣開放的第一代「娛樂戲院」,大樓上有舞廳和「京華酒家」。

娛樂行的地盤面積不大,只有5,800平方呎,前身由中華娛樂持有。 灣仔中匯大廈 1987年由華人置業以4億港元購入,重建成現在所見的新古典主義風格摩天大廈,樓高34層,包括26層寫字樓、6層商場及2層機房,總樓面約211,148平方呎。 基層是時尚商店、西餐廳及中式酒樓,上層是寫字樓,於1993年落成入伙。 娛樂行是巴馬丹拿集團建築師李華武(Remo Riva)設計,獲得1993年年度香港建築師學會之最優秀設計銀獎[2]。 中匯大廈(英語:Central Tower)是香港島中環皇后大道中22至28號一幢甲級寫字樓,於1997年落成,樓高28層。

灣仔中匯大廈: 灣仔囍匯高層1房戶 以1,400萬元獲用家承接

至於空調系統方面,大廈主要以獨立冷氣冷氣機系統調節室內空氣,用戶能靈活地依據環境需要或個人喜好,隨時調整室內的空氣溫度和風力輸出。 2007年,國際時裝品牌H&M在卡佛大廈開設首間分店後,皇后大道中逐漸成為國際時裝品牌新晉的集中地,亦帶動該處租金急升。 國際品牌COACH、Hugo Boss、GAP、Abercrombie 灣仔中匯大廈 & Fitch、ZARA及Brunello Cucinelli先後進駐該處。 2012年12月,明報報道英國著名時尚品牌TOPSHOP2013年5月將進駐香港,於泛海大廈開設大中華首個旗艦店。 該店為雙層商舖,總面積1.2萬平方呎,市傳月租高達380萬元[1]。

灣仔中匯大廈

五、六十年代的灣仔區是一個簡樸的住宅區,半個世紀過去,現在的灣仔已發展成為港島區的交通樞紐和香港主要商業地區之一。 灣仔中匯大廈2023 一幢幢高聳入雲的商廈大樓之間,大街小巷裡依然保存着很多舊式建築,不少活化成外國人和年輕人聚腳的「文青小店」,展現一種新舊交融的社區特色。 在咖啡店和西式餐廳林立的星街小區,老街坊Tony再次踏足他年輕時生活過的地方。

灣仔中匯大廈: 皇后大道 (香港)

而每逢過年,盧押道更會築起多個棚架,化身成花市,這便是Tony年幼時對「年宵」的概念。 放盤方法很簡單,只需填寫幾個基本資料,就可以輕鬆鬆將訊息在網上發佈,多一個平台,機會無限由您掌握。 灣仔中匯大廈 後來皇后大道向東及西伸展,是由中環德輔道中交界至上環水坑口街稱為皇后大道中。 西面伸延,由上環水坑口街至石塘咀卑路乍街命名為皇后大道西;而由德輔道中交界到跑馬地黃泥涌道伸延的稱為皇后大道東 (下稱皇東,英文縮寫QRE)。

2013年10月31日德國時裝品牌 Philipp Plein以港幣240萬月租租用皇后大道中娛樂行地下A-B舖,約1038呎,2014年4月8日開業。 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總行一直位於皇后大道中1號,而渣打銀行香港總行則一直位於皇后大道中3號。 皇后大道亦曾被稱為「大馬路」,而大道東亦在1982至84年間成為通往香港仔隧道之主要通道,相對之後興建的堅尼地道為「二馬路」,寶雲道則為「三馬路」。

灣仔中匯大廈: 大廈資料

Eric解釋,這個正好是商業建築保全社區元素的例子,支持有不同需要的持份者。 灣仔區的灣仔@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25,534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53,589人。 主要街道包括軒尼詩道(灣仔段)、駱克道(灣仔段)、謝斐道(灣仔段)、告士打道(灣仔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囍匯,尚翹峰,灣景中心大廈,廣生行大廈,永德大廈。

灣仔中匯大廈

由巴馬丹拿集團建築師木下一負責建築設計;總承建商為金門建築。 皇后大道(英語:Queen's Road)是香港開埠之後的第一條建築的主要道路,位於香港島。 灣仔中匯大廈2023 灣仔中匯大廈2023 分为皇后大道西、皇后大道中及皇后大道東(可稱為皇后大道、大道西、大道中及大道東),由中西區石塘咀一直延伸至灣仔區跑馬地,全長約5公里。

灣仔中匯大廈: 設計

而項目前身為長沙灣批發市場舊碼頭,地政總署通過「活化長沙灣廢棄碼頭計劃」進行改造。 政府在2017年10月進行招標,到同年11月10日截標時共有11個財團入標。 其後地政總署公布地皮由信和置業、會德豐地產、世茂房地產、嘉華國際及爪哇控股組成的財團以172.9億元投得,每呎地價達1.75萬元。

  • 該店為雙層商舖,總面積1.2萬平方呎,市傳月租高達380萬元[1]。
  • [2]不過地王紀錄只維持約半年,由新地以251.61億投得的啟德第1F區1號地盤取代。
  • 由巴馬丹拿集團建築師木下一負責建築設計;總承建商為金門建築。
  • 後來皇后大道向東及西伸展,是由中環德輔道中交界至上環水坑口街稱為皇后大道中。
  • 大廈的主要用途為辦公室用途,提供多元組合的辦公室空間基本樓層的樓面面積大概為1941英呎 (約180 平方米)。
  •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7,760,年齡中位數為 43.9歲。
  • 政府在2017年10月進行招標,到同年11月10日截標時共有11個財團入標。

當中由德輔道中至灣仔軍器廠街一段皇后大道東在1960年代末改建後,改成為金鐘道(Queensway)。 物業前身為許愛周旗下中建企業發展的亞細亞行(1958年入伙),至第二代管理層許歧伯、許士芬博士等相繼過世後,至1990年時任中建企業主席許世勳決定將之重建,而亞細亞行亦於1994年第一季拆卸。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