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茯苓湯2023詳盡懶人包!(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茯苓湯

【處方】 茯苓1錢,阿膠1錢,吳茱萸1錢,麥冬1錢,人蔘1錢,芍藥1錢,白朮1錢,甘草5分,生薑3片。 【處方】 茯苓4兩,乾地黃4兩,人蔘3兩,桂3兩,甘草2兩,麥門冬1升(去心),半夏6兩(洗去滑),生薑1斤。 【處方】 茯苓2兩,芎藭1兩,乾薑1兩,芍藥1兩,白朮1兩,當歸1兩,人蔘1兩,枳實3分(炙),甘草(炙)1兩。 茯苓湯 【處方】 茯苓(去粗皮)1兩,知母1兩,白朮1兩,枳殼(麩炒,去瓤)1兩,人蔘(去蘆頭)1兩,蘆根(切)1兩,甘草(微炙赤,銼)1兩,半夏(湯洗,去滑)1兩。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3兩,陳橘皮(去白,焙)3兩,澤瀉3兩,桑根白皮(銼)3兩,芍藥4兩,白朮4兩,人蔘2兩,桂(去粗皮)2兩,石膏8兩,半夏6兩(湯洗7遍)。 茯苓湯 【處方】 茯苓湯 赤茯苓(去黑皮)4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4兩,甘草(炙,銼)2兩,人蔘2兩,黃芩(去黑心)2兩,桂(去粗皮)5兩,半夏(湯洗7遍)5兩。

茯苓湯

另外,茯苓還被用於治療心悸失眠等與神經系統有關的症狀,幫助平衡情緒、促進睡眠。 為藥材茯苓塊切去赤茯苓後的白色部分,通常為中藥飲片。 古人稱茯苓為「四時神藥」,因為它功效非常廣泛,不分四季,將它與各種藥物配伍,不管寒、溫、風、濕諸疾,都能發揮其獨特功效。 茯苓湯 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藥具有利水滲濕、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用。 現代醫學研究:茯苓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顯的抗腫瘤及保肝臟作用。 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滲濕,對於脾虛運化失常所致洩瀉、帶下,應用茯苓有標本兼顧之效,常與黨參、白朮、山藥等配伍。

茯苓湯: 《千金》卷三:茯苓湯

在仲景時代,赤、白芍是不分的,所以在《神農本草經》講到芍藥的時候,可以利小便,破陰結,利小便包括疏通津液,破陰結包括活血,利血痺,所以芍藥丹皮同用,既有活血作用,同時又有防止過於溫通。 茯苓是第二組佐藥,和桂枝相配,可以增加溫陽化氣,利水消痰,考慮針對了痰和瘀。 【處方】 生黃芩3分,當歸身4分,肉桂5分,炙甘草5分,豬苓6分,茯苓6分,澤瀉1錢,芍藥1錢5分,蒼朮2錢,生薑2錢,升麻2錢,柴胡2錢。 【處方】 半夏(湯泡7次)1兩,赤茯苓(去皮)1兩,橘紅1兩,枳實(去瓤,麩炒)半兩,桔梗(去蘆)半兩,甘草(炙)半兩。 【處方】 茯苓2分,蚱蟬3個(炙),雀瓮2個(炙),蛇蛻皮半分,鐵精1分,芍藥1分,麻黃(去節)1分,黃耆1分,柴胡1分,當歸1分,人蔘1分。 【處方】 赤茯苓1錢,桃仁(去皮尖)1錢,甜瓜子(研)2錢,芒消2錢,大黃(炒)2錢,牡丹皮2錢半。

茯苓被古人視為「四時神藥」,就是因為它是味甘、淡,屬性質平和的藥物,運用功效廣泛,且能與不同藥物為伍,一年四季無論哪種邪氣入侵身體,茯苓都可起到功效。 茯苓湯 茯苓湯 茯苓是生活常用的藥材之一,但你可能從沒注意,其實常見的四神湯、茯苓糕內都有茯苓的身影,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我們處處都得用到茯苓? 中醫將告訴你茯苓功效、禁忌、食用方法、茯苓哪裡買,以及土茯苓與茯苓是否有關。 茯苓被中醫學認為可用來調節體內的水分代謝,因此特別適合那些有水腫浮腫、脾胃虛弱等問題的人士進食。

茯苓湯: 《聖濟總錄》卷九十:茯苓湯

【用法用量】 以水1斗,先煮桑白皮、大豆、澤漆葉,取5升,去滓,澄去下淀,納諸藥,煎取2升,絞去滓,分服。 【用法用量】 以水9升,煮取2升半,絞去滓,分3次溫服。 每服如人行7-8里,未好愈,2-3日更服1劑。 【各家論述】 《千金方衍義》:痰氣聚於胸中,使用小半夏加茯苓湯,不得桂心之辛散,難以逞破的之功。

  • 【處方】 茯苓1錢,阿膠1錢,吳茱萸1錢,麥冬1錢,人蔘1錢,芍藥1錢,白朮1錢,甘草5分,生薑3片。
  • 譽為中藥「八珍」之一的茯苓可利水滲濕,多配白朮使用,白朮有補氣健脾、祛濕利水的作用,兩樣材料在藥行中皆可找到,價錢相宜。
  • 請教註冊中醫師楊恩劍寧,她謂「同氣相求」,春天外在環境的濕引動了體內的濕,使濕氣加重,易出現「春困」的症狀,如困倦、疲乏、頭昏欲睡,即使睡醒後精神依然不佳及發熱出汗等。
  •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4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銼)4兩,甘草(炙,銼)2兩,人蔘2兩,黃芩(去黑心)2兩,桂(去粗皮)5兩,半夏(湯洗7遍)5兩。
  • 苡仁200g,茯苓粉10g,粳米200g,雞胸脯肉50g,干香菇4個。
  • 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

可用半夏、陳皮同用,也可配桂枝、白朮同用。 治痰濕入絡、肩酸背痛,可配半夏、枳殼同用。 假如病位在體內的內濕,主要影響脾胃功能,脾喜燥惡濕,宜利小便、健脾,常用中成藥如六君子湯,或煲黨參白朮茯苓瘦肉湯飲用。 【處方】 半夏1兩(湯洗7次),茯苓2兩,熟地黃2兩,橘皮1兩2錢,細辛1兩2錢,人蔘1兩2錢,芍藥1兩2錢,川芎1兩2錢。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分,當歸(切,焙)1分,牛膝(酒浸,切,焙)1分,羌活(去蘆頭)1分,枳殼(去瓤,麩炒)1分,荊芥穗1分,檳榔(銼)1分,木香3銖。 每服3錢匕,水1盞,加生薑1棗大(拍破),同煎至7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茯苓湯: 《蘭室秘藏》卷下:茯苓湯

茯苓白朮冬瓜薏仁湯有清熱利濕、健脾益氣的功效,有標本兼治之功,脾胃的消化功能良好,濕氣自然更易排走。 此湯水屬性稍涼,加薑能緩解冬瓜的寒涼性質。 脾胃虛寒、容易腹瀉肚痛的人、痛風、孕婦慎服。 茯苓對於脾虛不能運化水濕,停聚化生痰飲之症,具有治療作用。

  • 【處方】 茯苓2分,蚱蟬3個(炙),雀瓮2個(炙),蛇蛻皮半分,鐵精1分,芍藥1分,麻黃(去節)1分,黃耆1分,柴胡1分,當歸1分,人蔘1分。
  •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以水2盞,先煎山澤根,取水1盞半,入藥並生薑半分(切),大棗3個(擘破),同煎取1盞,去滓溫服,每早晨、日晚各1次。
  •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3兩,桔梗(銼,炒)2兩,厚朴(去粗皮,生薑汁炙透)2兩,白朮2兩,人蔘2兩,陳橘皮(去白,焙)1兩半。
  • 【處方】 茯苓半兩,黃柏半兩,黃連半兩,龍骨半兩,人蔘半兩,乾薑半兩,黃芩半兩,桂心半兩,芍藥半兩,當歸半兩,梔子仁半兩,甘草半兩,赤石脂1兩,大棗12個。
  • 【處方】 白茯苓(去黑皮)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半兩,枳實(去瓤,麩炒)半兩,人蔘3分,白朮3分,五味子3分,半夏(湯洗7遍)1分。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先以水煮黑豆,取汁1盞半,加生薑半分(拍碎),同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半兩,木通(銼)3分,升麻半兩,羚羊角(鎊)半兩,前胡(去蘆頭)半兩,桑根白皮(銼)3分,大黃(銼,炒)半兩,馬藺根1兩,朴消1兩。 【處方】 赤茯苓(去黑皮)1兩,桔梗(炒)1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乾)1兩,人蔘半兩,高良姜1兩,檳榔(煨,銼)3分。 【用法用量】 每服5錢匕,水1盞半,加生薑半分(切),大棗2個(擘),煎至8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請教註冊中醫師楊恩劍寧,她謂「同氣相求」,春天外在環境的濕引動了體內的濕,使濕氣加重,易出現「春困」的症狀,如困倦、疲乏、頭昏欲睡,即使睡醒後精神依然不佳及發熱出汗等。

茯苓湯: 《聖濟總錄》卷六十九:茯苓湯

【用法用量】 每服3錢匕,先別用麻黃1分,水1盞半,煎5-7沸,掠去沫,下藥並生薑1分(拍破),同煎至6分,去滓,空腹服,日晚再服。 【用法用量】 每服先用水3盞,黑豆半匙,大棗2個(擘破),生薑半分,煎至1盞半,去滓;入藥末5錢匕,煎至1盞,去滓溫服,空心、日午、夜臥各1次。 【功效與作用】 太陽病,若小便少者,津液當還入胃中故也;凡發汗太過,大小便難者;太陰病,無大熱,其人煩燥,此為陽去入陰。 【用法用量】 每服6錢匕,以水2盞,加大棗3個(劈破)同煎,去滓,取1盞,空心溫服。

茯苓湯

其所含的茯苓素利尿功效較佳,有助於降血糖和減肥。 她提醒大家,如需清熱、袪濕、健脾,生薏米和熟薏米可同時用,不過生薏米具清熱功效,過量或長期進食令到身體寒涼,故脾胃差的人要慎用生薏米。 至於便秘人士,多吃熟薏米會令便秘情況惡化。 茯苓湯 香港位處沿海地帶,易受潮濕天氣影響,加上平日休息及睡眠不足,引致脾胃弱、濕氣重,在春天的天氣下更容易出現身體不適的狀況。 去濕食材不只有薏米、赤小豆,土茯苓也是一種溫和的去濕藥材,能除濕解毒,通利關節。 淮山適合於秋冬季食以作強身健體,它有益於脾、肺、腎,不過消化能力偏弱的人要小心分量,多吃有點滯膩,而且淮山的功效比較平和緩慢,宜常服才見效。

茯苓湯: 《醫心方》卷六引《深師方》:茯苓湯

【處方】 白茯苓(去黑皮)1兩半,甘草(炙,銼)1兩,遠志(去心)半兩,白薇1兩,龍齒(研)1兩,熟乾地黃(焙)1兩半,人蔘1兩,防風(去叉)1兩,獨活(去蘆頭)半兩。 【處方】 白茯苓(去黑皮)1兩,羌活(去蘆頭)1兩,當歸(切,焙)1兩,人蔘1兩,附子(炮裂,去皮臍)1兩,芎藭1兩,石膏(火煨)1兩,黃耆(銼)1兩。 【處方】 當歸3克,川芎3克,炒白芍3克,熟地黃3克,土炒白朮3克,茯苓3克,澤瀉3克,黃苓3克,梔子(酒炒)3克,炙甘草3克,薑汁厚朴3克,麥門冬3克(去心)。

但切記千萬別喝冰的,一定要退冰,否則冰品會把熱悶在身體裡,反而影響氣血運行不利於脾胃排濕的動作。 綠豆茯苓老鴨湯有清熱氣、解濕毒的功效,但是如果你帶有身體虛寒、胃部冷痛、腹瀉便溏、腰部疼痛、寒性痛經的症狀,就不建議飲用。 此外白茯苓所研磨的細粉除了製作食材,也可以加一些蜂蜜水用於敷臉,白茯苓功效可幫助人體代謝,使肌膚氣色更好,並起到一定抑制黑色素的作用,進而淡化斑點。 利尿是茯苓最重要的功效,能夠排除人體中多餘電解質,幫助消水腫、小便不利,從而改善體內濕氣過多的困擾。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