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舟狀骨12大著數2023!專家建議咁做....

Article hero image

內固定的方法很多,Herbert釘較為常用(圖3)。 對陳舊性舟骨骨折、延遲癒合或不癒合者,可行植骨術。 楊岱樺醫師提醒,手腕疼痛的原因眾多也很複雜,只要骨折沒有癒合,手腕上的疼痛就不會消失,疼痛可能是骨折的警訊。 如果疼痛持續存在,應及早就醫尋求正確診斷,及時治療舟狀骨骨折,將有助避免潛在的併發症及避免病情惡化。 舟狀骨骨折症狀,包括拇指根部下方區域的疼痛和壓痛。

舟狀骨

第一種類,副舟骨呈橢圓形,藏在附著舟骨的筋腱(脛後肌筋腱)內;第二類,副舟骨呈三角或心形,通過軟骨與舟骨相連;第三類,副舟骨與舟骨融合,成為一塊骨。 在這三種副舟骨中,以第二種的結構最為薄弱。 這削弱了維持足弓的力量,從而令足部寬扁。

舟狀骨: 手腕骨折可大可小 斷橈骨6周癒合 舟骨難搞

表現為握力下降、腕部活動劇烈疼痛、腕關節活動障礙等。 手部的精細活動受到嚴重限制,影響生活質量。 骨頭未正位,走路就會有疼痛感,不一定會很痛,活動的角度會受限。 傷後局部腫脹,疼痛,腕關節活動受限並疼痛加重。 有時輕微骨折症狀不明顯,與腕扭傷症狀相似,易誤診忽略,腕關節正側斜三種方位X片可確診骨折部位及方向。

  • 若是長期下來,可能會看到跟鍵鈣化的情形。
  • 常見受傷模式是跌倒時以手支撐落地,舟骨骨折在臨牀上以年輕人比較多。
  • 病例:101年10月26日就診,蔡○○,男性,33歲10月,主訴:右跟骨骨折,台中澄清醫院打鋼釘,目前鋼釘取出,仍腫脹,行走不利, 因坐電梯摔下。
  • 2、足舟骨的骨化過程 在所有跗骨中,足舟骨最後骨化。

腕關節正側位片和舟骨斜位片:由於手舟狀骨骨折部位與結構較為特殊,採用早期 X 線平片難以發現,不同體位的 X 線片更能幫助醫生找到骨折線,達到確診目的。 該病主要表現為腕關節疼痛(尤其是橈側疼痛)、腕關節區域性腫脹(以鼻菸窩更明顯)及腕關節活動受限。 該病病因包括:患者摔傷或墜落傷時,腕關節背伸位支撐所致;直接暴力打擊所致。 阿俊是一名足球健將,3 年前踢足球時手撐地跌倒,手腕有點腫,有點瘀。 舟狀骨 幾天後瘀腫慢慢消失,但手腕活動仍未完全正常。 阿俊以為是一般手腕撞傷或扭傷,不以為意。

舟狀骨: 足弓穩定訓練

舟狀骨的解剖構造特殊,其供應血流的血管較為單一,且是從遠端往近端迴向供應,若不即時妥善處理,容易造成骨折延遲癒合及不癒合,甚至發生骨骼缺血性壞死和後續關節炎等併發症。 成年人需要矯正者:出現扁平足造成的痠痛問題(肩頸痠痛、骨盆前傾的腰痛、足部疼痛、足底筋膜炎、拇趾外翻、跑者膝)需矯正。 成長中的小朋友,若有嚴重的扁平足或合併內八足(走路交叉步),走路因腳踝、膝蓋打架而易跌倒時,製作矯正鞋墊是必要的。 統計上隨部位不同,中段有10~40%的機率不癒合,下段甚至超過7成的骨折不癒合。

嚴重一點的患者,可以搭配局部類固醇注射,減輕疼痛感,2到4週後就能復原。 如果走路會痛,不走路也痛,甚至連休息、睡覺時都會痛,才建議手術切除副舟狀骨,但這類患者大約只有5%,要手術也必須年滿18歲,確認發育期結束、舟狀骨沒有自然融合後才能動刀。 穩定型無移位的骨折,行管型石膏固定;對於不穩定的或有移位的新鮮舟骨骨折,均需手術治療。 對於疑有舟骨骨折的病例,應在石膏夾板固定 2~3 周後再攝 X 線片,以免漏診,如有骨折,此時可見清楚的骨折線,然後再延長固定時間。 複查:若為手法整復患者:術後 6 周複查拍片,如果沒有癒合,可每 3~4 周複查一次,直至癒合,如果石膏固定 4~6 月以上都沒有癒合的跡象,即可考慮是否需要手術干預。

舟狀骨: Q6:小朋友扁平族 容易造成駝背

而在鞋墊的設計方面,亦特別在後跟內側加長承托位置,進一步加強足部內側的承托。 而在選購鞋方面,病人在使用鞋墊1星期後大部份的痛楚己減輕。 我們可以針對突出的副舟狀骨來設計墊片,以減少骨頭及皮膚跟鞋底摩擦。 再者,若是有伴隨扁平足,也能使用評估後製成的鞋墊來矯正扁平足,使得副舟狀骨的症狀不會繼續惡化。

如果舟狀骨壞死(Scaphoid avascular necrosis; Preiser’s Disease)了就要作腕骨間固定術、腕關節固定術、血管重建,或是近端排腕骨切除術。 由於上述治療方式均耗時甚久,楊椒喬院長因此建議患者接受非侵入式的水介質震波治療,每週接受3000發震波,連續治療6週,近日患者回診接受X光追蹤治療結果,發現當初的骨折處已癒合良好。 此外,若接受手術治療,需要使用螺釘復位及固定,部分患者可能需加上骨移植,復原時間亦約需2-3個月,術後還必須使用約1個月的護具以保護腕部。 副舟狀骨是脛後肌病變的危險因子,可能因而發展成扁平足。 而扁平足也可能會讓副舟狀骨造成的症狀加劇,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因此,我們可以訓練脛後肌及加強足底的穩定度來改善症狀。

舟狀骨: 舟狀骨骨折

新鮮無移位的穩定性骨折,通常勿需復位,一般以拇人字管型石膏固定即可。 即於腕關節背伸30°、拇指對掌位,石膏遠端至2~5指的掌指關節,拇指則至指間關節,石膏近端至肘關節下方。 固定時間依骨折部位不同而異,舟骨結節及其遠端骨折血供較好,需固定6~8周;舟骨腰部和體部骨折,遠側骨折塊血供較差,所需固定時間較長,可能需要固定3個月或更長。

舟狀骨

舟骨大部分為關節軟骨覆蓋,隻有舟骨結節和腰的背外側部有骨質裸露,滋養血管由此進入骨內並向四周分支供血。 舟骨近側2/3~3/4的血液來自腰部入骨的血管,遠側1/4~1/3則舟骨結節入骨的血管滋養。 由腰入骨並向近極逆行供血的血管可因腰部骨折而損傷斷裂,導致近側骨折段發生缺血壞死。 家長察覺問題的嚴重性,於是帶小朋友到本中心檢查。

舟狀骨: 「壞死、位移、部位」,決定後續治療的三大重點

由於骨折時間較久且有不癒合狀況,於是安排了開放式骨折復位,加上自體骨移植及埋頭螺釘固定手術,術後再以副木固定6週,並接受逾2個月的手部功能復健。 前後花了近4個月的時間,病患的腕部症狀和功能才逐漸改善。 有時輕微骨折症状不明顯,與腕扭傷症状相似,易誤診忽略,腕關節正側斜三種方位X片可確診骨折部位及方向。 舟狀骨 若骨折不清楚,臨床症状懷疑骨折時,應暫按骨折處理,待二周後,複查X片。

舟狀骨

腕管綜合症由不同成因引起,大多是由重複動作及過度使用手腕關節引致勞損所致,最常見是滑鼠手。 舟狀骨2023 此外,手腕骨折或因碎骨向前方移位,都有可能壓迫到正中神經。 針對骨折而引起的腕管綜合症,很多時在骨折內固定手術時,同時會替患者鬆解正中神經。 及時鬆解後可減少對神經的損害,復元時間視乎對神經的損傷,由數周到6個月。 跌倒以手撐地亦可能造成舟骨骨折,臨牀上多見於年輕人。

舟狀骨: 《健康聚寶盆》新微創手術 手腕骨折6週恢復

應用長臂拇人字管型石膏固定,石膏管型的近端延伸至肘關節上方,以便更好地限制肘部及前臂的活動,減少小關節韌帶的張力。 固定6周後可更換短臂管型石膏繼續固定直至骨折癒合。 對於難以維持其位置穩定者,可考慮手法複位後閉合穿針做內固定,再予以管型石膏固定。 但在術中應盡量減少剝離對骨折端血供的進一步破壞。

若是長期下來,可能會看到跟鍵鈣化的情形。 一般來說,左、右腳的舟狀骨會同步融合,或是同步不融合,臨床上也有案例是一腳融合、另一腳沒有融合,但這種狀況比較不常見。 附生舟狀骨是在足部的舟狀骨內側多出一塊小骨頭,約佔人口的4%-21%,可能是遺傳產生,一般人若附生骨附著穩定,並不會疼痛。

舟狀骨: 扁平足的治療及台大兒童醫院

3.近端骨折 該處一旦骨折,血供幾乎完全中斷,此處為最不易愈合的部位。 骨折後的骨不愈合及無菌性壞死率高達60%以上。 2.腰部骨折 最多見,該處血供較差,越靠近近端越差,愈合時間多在3個月以上,約有1/3病例可形成骨不愈合的後果。 今(27)日上午7時許,泰山文程路一處民宅傳出墜樓意外,警消獲報到場,發現墜樓的是名男童,經查其全身多處骨折,現場已明顯死亡,家屬接獲噩耗趕抵悲痛認屍,哭到崩潰癱軟。

  • 如果安排X光,因為常規的角度可能有高達20~25%的偽陰性率,所以醫師可能會多安排一些特殊角度,如:Scaphoid view,來進行評估。
  • 足部即使懸空也是扁平,此時為不可動性扁平足,需依不同變形程度,選擇肌腱轉位、外側及後側過緊肌腱延長、跟骨截骨矯正等,甚至須配合部分關節融合手術。
  • 長期跑步者,楔狀骨的背側,也就是綁鞋帶的區域,常因摩擦而長骨刺骨質增生凸起。
  • 而在鞋墊的設計方面,亦特別在後跟內側加長承托位置,進一步加強足部內側的承托。
  • 血氣不足,常見於年老虛弱的患者,雖然關節肌肉外觀已恢復,但患者仍會覺得隱隱作痛,此時就要服藥改善氣血。

因為骨骼質地變差,在正常外力作用下發生的骨折都稱之為「衰竭性骨折」,通常好發於60歲以上的年長女性。 雖然不會造成骨頭的折斷或移位,但只要每一次運動稍微激烈一點,便痛到完全無法出力,長時間行軍造成的足部疼痛,有不少就是疲勞性骨折。 通常「隱匿性骨折」大致可以分為四種型態,可能是下述的狀況,疼痛數週依然沒有好轉,記得不要錯過回診與醫師討論的機會。 舟狀骨 游太太想說沒有骨折的話打石膏非常麻煩,加上之後要去參加廟會活動,於是沒有打石膏,拿了痠痛藥膏就回家。

舟狀骨: Q: 扁平足可以跑步嗎?

有些家長迷惘於「矯正鞋」的功效,有的是請教是否需要手術矯正治療?! 有的是來打聽是否另有一些祕訣,可以保證小朋友長大以後絕對可以回復正常。 除了墊腳尖這樣的一般的日常動作也可能產生疼痛之外,扁平足容易發生的不耐久走、易發足底筋膜炎……等問題也可能出現。 了解以上問題之後,相信大家就能理解為什麼熟悉運動醫學的醫師都會希望大家積極治療,適度休息。 楊椒喬院長指出,患者接受水介質震波治療,不僅不須手術,且可大幅縮短骨折自行癒合的時間,癒合的時間越短,影響到手部功能的程度也越少,需要的復健時間也越短。

舟狀骨: 骨折

手腕裏有8塊腕骨,舟骨是其中之一,體積細小。 舟骨骨折較橈骨遠端骨折的問題更嚴重,影響更深遠。 舟骨的血液由遠端傳至近端(供血較迂迴和緩慢),骨折會令近端缺乏血液供應,可引起缺血性壞死,容易令手腕力量傳導不正常,導致手腕骨關節退化。 橈骨骨折約需6星期癒合,而缺乏血液供應的舟骨骨折,則需要8至14星期。 癒合後接受6至12星期復康運動,手腕就能恢復至接近原來水平。 如骨折影響正中神經,一般會在骨折內固定手術中同時處理。

舟狀骨: 手腕 舟月韌帶 損傷的復健治療!

大部分扁平足病人都不需要透過手術來治療,除非一般方法未能減輕症狀,導致日常生活出現嚴重不便,醫生才會考慮手術治療,否則一般都會依靠物理治療作為第一線治療。 治療師亦會協助病人配備鞋墊,平均分散足底3個受力點,即時改善足弓避震等功能,減輕病人日常生活或運動時的不適。 居家運動方面,治療師建議患者可在家嘗試踩網球及爪毛巾,以改善扁平足問題。 在許多骨科急診的患者當中,能立即被影像檢查發現的骨折約在九成到九成五之間。

疼痛處於足部內側,負重、特別是單腳站或跳時加劇,觸碰及鞋的摩擦都可以加劇症狀,而疼痛多出現於經常運動的青少年。 小小年紀,已經是網球、排球、田徑及足球的學校代表隊。 單是各項運動訓練,已佔了他大部分的課餘及週末時間。 副舟骨是足结构上的一种缺陷,影响足的稳定。 正常情况下,胫后肌腱经过舟状骨内侧下方,止于内侧两个楔骨和第二、三跖骨底侧。

舟狀骨: 走路外八

脛後肌肌腱病變的症狀可能如同本篇跑友的提問,隨著休息間隔的長短時發時止,嚴重者當然也可能有持續性的不適。 通常表現為足弓內側、內踝下緣或後緣、甚至小腿脛骨後緣的疼痛、壓痛或緊繃。 舟狀骨2023 舟狀骨2023 如果尚未發生創傷性關節炎,可行切開復位、植骨(或遊離骨塊移植或肌骨瓣移植)和內固定。 經此處理後壞死骨段可望重新建立血液循環,與遠側骨折段愈合。

舟狀骨: 腳踝扭傷痛前側

前期會著重在疼痛的控制與消腫還有像是神經肌肉控制等等。 等到可以承重之後就可以開始漸進性的負重,一開始可以透過像是腳踏車這樣低衝擊性運動慢慢進展到滑步機或慢跑等等。 舟狀骨2023 確定癒合或是真的完全沒有症狀後就可以加入一些跳躍與轉向等更具運動專項性的訓練。 輕微的舟骨骨折可以選用保守治療,雖然癒合時間比較長,但利用石膏固定手腕部位已經可以令它癒合。 對於長時間步行或跑步後產生的內踝下緣、後緣疼痛來說,脛後肌的過度緊繃是常見原因。

另外X線片清晰度差或位置不標準都會給診斷帶來困難,2~3周間是最佳攝片檢查時間,其間由於骨折處骨質吸收,骨折線多能明顯認出〔2〕,疏忽了此時檢查常造成漏診。 作者曾對1例可疑者在3周之內做過5次片,最終明確了診斷。 有時骨折線很難辨認,需要反覆辨認或藉助放大鏡對比觀察,必要時可行CT檢查。 2.1 診斷問題 Colle's骨者伴腕舟骨骨折臨牀並不少見,只是腕舟骨骨折常易被忽略〔1〕。 作者對1015例Colle's骨折經精心檢查後發現有66例併發舟骨骨折,約佔6%,應引起注意。 提示臨牀不要見Colle's骨折就急着治療而漏診腕舟骨骨折。

任姓民眾說,她喜歡穿高跟鞋逛街,但逛一下就會覺得腳酸痛,甚至有一次還為了要不要休息,和一同逛街的姊妹淘吵架,現在才發現原來逛街容易累是因為多一塊骨頭的關係。 腫脹:表現為腕關節的腫脹,以鼻菸窩部位更明顯。 正常情況下,鼻菸窩表現為手背橈側軟組織凹陷,在外傷後,該軟組織凹陷消失即提示腫脹。 當腕關節過度被伸及橈偏,使舟狀骨發生旋轉,相關韌帶(舟、月骨韌帶)漸進斷裂,此時若有暴力作用,極易發生舟骨骨折。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