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屯馬綫2023詳細介紹!(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屯馬綫全綫通車 過千名鐵路迷乘搭通車首日特別班 率先感受鐵路網絡升級新體驗〉[新聞稿],2021年6月27日。 共使用59列8卡列車,包括42列近畿川崎列車及17列中國製列車。 前者由九廣鐵路公司擁有,於兩鐵合併後租予港鐵使用;後者則由港鐵購買及擁有。 當餘下6列近畿川崎列車完成重編工程後,全綫用車數量將增加至65列。 此站因應九廣鐵路英段(即今東鐵綫)電氣化,於1975年11月30日啟用。

另外,港鐵提供屯馬綫通車八達通車資優惠,由一期通車日(2020年2月14日)至2022年1月1日止,在啟德站及/或顯徑站及/或宋皇臺站及/或土瓜灣站入閘/出閘,均享有成人HK$1及小童HK$0.5優惠。 2021年1月31日,紅磡站屯馬綫新建月台完工並交付車務部,至此所有工程完成,進入全面試營運階段。 2月16日起,屯馬綫一期列車部份時間來回烏溪沙站與紅磡站進行營運測試,列車會繼續在烏溪沙站與啟德站之間載客。 往啟德的列車將於到達啟德站1號月台後清客,然後不載客繼續駛往宋皇臺站、土瓜灣站及何文田站,最後於紅磡站新建月台折返往烏溪沙站沿途各站,並於啟德站2號月台起載。 2019年7月18日,政府及港鐵決定屯馬綫將會分階段通車。

屯馬綫: 車站

而龍門居、富健花園及新屯門中心的乘客,日後能轉搭輕鐵前往屯門南站轉車。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2019年7月18日宣布,港鐵沙 中綫顯徑、鑽石山、啟德三個新車站以2020年首季為啟用目標,由烏溪沙站至啟德站的鐵路正式稱為「屯馬綫一期」(Tuen Ma Line Phase 1),以方便顯徑及啟德居民使用新的鐵路服務,並於2019年10月28日開始試營運。 為了讓市民能盡早使用新建成的鐵路,政府認為有必要局部啟用「大圍至紅磡段」。

屯馬綫一期大圍至啟德段於2020年2月14日正式通車,港鐵當日安排特別列車(用車為D397/D398)於清晨5時45分由啟德站開出前往烏溪沙站;而烏溪沙往啟德方向則按正常服務時間開出(5時38分;用車為D413/D414)。 屯馬綫 同時,啟德站D出口亦在清晨5時20分率先開放予市民使用。 港鐵與九鐵在2020年2月11日就屯馬綫一期簽訂補充服務經營權協議,對屯馬綫一期通車後的營運安排作出規限,為期兩年。

屯馬綫: 八達通

MEF車站於1982年5月17日因應荃灣綫通車而啟用,當時稱為九廣西鐵/西鐵綫的部分於2003年12月20日啟用。 65歲或以上長者使用長者八達通、樂悠咭或個人八達通卡、60至64歲香港居民使用樂悠咭,以及合資格殘疾人士使用「殘疾人士身份」個人八達通卡繳付車資,均可享有每程劃一$2.0的票價優惠,唯優惠不適用於東鐵綫頭等附加費。 若原有優惠票價低於$2.0,受惠人士只須支付該原來優惠票價;而60至64歲香港居民使用樂悠咭原有全費票價低於$2.0,受惠人士只須支付該原來全費票價。 為代表顏色,以其起訖點分別位處屯門及馬鞍山新市鎮而命名,而此綫亦是自東鐵綫全綫轉用9卡新列車後唯一保留前九廣鐵路車門佈局的重鐵路綫。 而在擁有權方面,擬建的屯門南延綫預計以「地下鐵路地段」形式批予港鐵公司,而非由九鐵公司持有。

屯馬綫

港鐵巴士路綫K51及K58同時在南面交匯處(A出口)設站,前往富泰邨、大欖或青山灣等地;而K54綫則在北面交匯處(E出口)設站,前往菁田邨、和田邨。 屯馬綫 小童八達通特惠車費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而特惠單程票或二維碼車費則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 此外,為了讓公眾率先體驗新車站環境及設施,港鐵將於6月12日(星期六)及13日(星期日),分別於土瓜灣站和宋皇臺站舉辦車站開放日。

屯馬綫: 列車服務時間

九龍南綫於2009年8月16日通車後,西鐵綫終點站延長至此站,使用原屬東鐵綫之舊2/3號月台至2021年6月19日為止。 K68、K73、K74朗屏K65、K74元朗由輕鐵/港鐵巴士轉乘屯馬綫再轉乘輕鐵/港鐵巴士可連續享用轉乘優惠,全程必須在2小時內完成。 使用單程票的乘客如須於尖東/尖沙咀車站轉乘,須先購買往尖東/尖沙咀站的車票,出閘後購買另一張單程票繼續車程。 12歲以下小童、65歲或以上長者,以及使用載有「學生身份」、「殘疾人士身份」個人八達通卡或60歲或以上香港居民使用樂悠咭之乘客,均可享特惠車費優惠。

  •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關係,會加強車廂及月台清潔,也有機會調整班次。
  • 2022年3月1日,時值香港發生第5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港鐵表示屯馬綫因為多名車長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被列作密切接觸者而需要隔離,未能執勤,令早上及黃昏繁忙時段的列車班次需要輕微調整,較正常多10多秒至半分鐘不等。
  • 雖然屯馬綫能為乘客提供更多轉綫選擇(例如轉乘東鐵綫由以往只能在大圍轉乘,變成可於該站或紅磡轉乘),部份車程可透過轉綫次數較少的方式往返,但並不代表所需時間因而減少。
  • 隨著兩鐵合併,沙中綫項目交由港鐵公司規劃,同時整合全港重鐵網絡。
  • 駕駛室門采用同廠生產之深圳地鐵中車長客A型電動列車的一體化薄板門設計,而客用車門則由上海法維萊交通車輛設備製造,並採用線性馬達驅動,以減少開關門所需時間。
  •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1年統計數字,2019年上半年大圍至鳥溪沙段以每平方米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45.9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大圍站至車公廟站,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站立密度計算為52%。
  • 車票二維碼(下稱「二維碼」)成人(12-64歲,包括學生及殘疾人士)車費與成人八達通相同;二維碼特惠車費(小童及長者)則與小童八達通相同。
  • 唯最後,在政府決定興建「車鐵兩用」的東區海底隧道以紓緩當時的過海交通問題的同時,決定暫緩東九龍綫計劃。

如合計車費總額比轉綫前車費低,多付的車費亦會於目的地出閘時退回;但是,任何於這兩個車站同站出入閘的旅程,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須獨立收費。 乘客請緊記於出閘及再入閘期間不得使用該八達通乘搭其他交通工具(包括輕鐵、港鐵巴士(新界西北)及港鐵接駁巴士),或繳付多於9次非乘搭交通工具的交易,否則將被視作兩程獨立車程計算並分別收費。 屯馬綫 另外,若使用迪士尼綫月票,不論轉綫時限,都被視作獨立車程而不作為轉綫車程的一部份。

屯馬綫: 月台類型

另外,「屯馬綫」亦將引入最新載客顯示,月台屏幕將實時顯示每一卡載客情況,若屏幕顯示綠色代表該卡車廂載客量少;黃色代表該卡車廂載客量多於一半;紅色代表該卡車廂載客量已滿。 MTR 屯馬綫2023 Mobile Next Train 候車功能亦將加入土瓜灣站及宋皇臺站,方便市民預先計劃行程。 屯馬綫2023 另外,港鐵亦會於兩個新車站設置機械人,協助車站的清潔工作、處理票務,及擔任扶手電梯安全大使。

屯馬綫

除該些指定路線外,使用「全月通」的乘客不可享有其他接駁服務的轉乘優惠。 屯馬綫全綫共27個車站,全程約75分鐘,連接位於屯門區的屯門站及沙田區的烏溪沙站,途經新界及九龍多個地區,大致呈東西走向,全長約56.4公里,是全港最長及最多車站的本地鐵路線,同時亦是唯一設有兩個車廠的本地鐵路線。 屯馬綫2023 吸引上述乘客乘搭西鐵綫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該些乘客開始意識到本綫能方便快捷連接市區和新界西(相比容易出現擠塞的陸路交通要道如屯門公路、荃灣路和汀九橋,本綫不受塞車影響,而且列車速度快,乘客更易預算和節省交通時間),因此在繁忙時間,乘客經常擠進本綫車廂,環境過於擠迫。 上午繁忙時間在天水圍站以後的車站上車甚為困難,下午繁忙時間則以在九龍各站較多乘客上車。 若繁忙時間內屯門公路發生事故,會有更多乘客使用本綫,擠逼情況更見嚴重。

屯馬綫: 服務時間

6月20日起,西鐵綫及屯馬綫一期合併運作,為通車前的過渡作最後準備,紅磡站屯馬綫月台率先啟用。 屯馬綫2023 屯馬綫2023 屯馬綫一期列車將會全日使用啟德站1號月台清客,以不載客駛經新路段後到紅磡站新3號月台以西鐵綫的名義繼續載客前往尖東至屯門沿途各站。 至於西鐵綫列車將會到紅磡站新2號月台清客,以不載客駛經新路段,最後駛到啟德站2號月台以屯馬綫一期的名義繼續載客前往鑽石山至烏溪沙沿途各站。

屯馬綫

鑒於車站建於屯門河道之上,而屯門河乃新界西北低窪地區的主要排洪河道,故此牽涉河道的工序只能在每年10月至3月旱季期間施工,並且不能阻礙水流,以策萬全。 此外,由於車站結構是以352條樁柱固定於河床之上,為了補償安放樁柱而喪失的排水量,工程團隊需要將車站旁之一段河道擴闊約17米。 屯馬綫 屯馬綫兆康站共設九個出口,其中五個直接連貫屯馬綫大堂與輕鐵兆康站各月台,四個通往車站平台上之設施(包括兩個公共運輸交匯處)。

屯馬綫: 屯馬綫|宋皇臺站一日遊5大好去處 巨鯨壁畫打卡、歎九龍城美食

因此,當該延綫完工以後,屯馬綫將成為自2008年東區海底隧道鐵路專營權完結以來,第一條由多於一間公司持有業權的港鐵路綫。 政府在「我們未來的鐵路」第二階段公眾參與的咨詢文件中提出,建議屯馬綫由屯門站起向南延伸,到達屯門碼頭一帶,此段車程約需4分鐘,預計2030年落成。 由於紅磡至大圍段以「服務經營權」形式興建,港鐵無須藉上蓋物業收益補貼施工費用。 至於何文田站的上蓋物業發展項目,則用於補貼港鐵興建觀塘綫延綫的開支。

屯馬綫

1998年,政府推出《香港第三次整體運輸研究》及《香港第二次鐵路發展研究》,建議興建沙田至中環綫(沙中綫)。 在地鐵公司及九鐵公司2001年提交給香港政府的投標計劃書中,分別建議以獨立路綫及馬鞍山鐵路延綫的形式興建沙中綫,走綫基本與現有屯馬綫大圍至紅磡段及東鐵綫過海段重合。 1967年,英國的費爾文霍士顧問工程公司發表了《香港集體運輸研究》,提議香港興建地底集體運輸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中一條被建議路綫為「沙田綫」,為當時建議興建的四條路綫之一。 屯馬綫2023 沙田綫建議於沙田的禾寮坑、下禾輋、沙田中、山下圍、紅梅谷(接近現大圍站)、慈雲山、鑽石山、啟德、馬頭圍(接近現宋皇臺站)、土瓜灣、何文田、紅磡及尖沙咀設站。 港鐵免費接駁巴士只於鐵路事故期間提供服務,詳情可留意港鐵公布,或站內告示。

屯馬綫: 收費

港鐵公司經過多個月來的研究,並充分考慮安全和其他營運可行性因素後,港鐵建議而政府亦同意先行啟用顯徑站、鑽石山站擴建部分及啟德站三個新車站。 有媒體計算屯馬綫由馬鞍山往鑽石山車程比九龍巴士286M線快約6分鐘,但車費卻高近六成。 柯士甸站並非接駁東涌綫的車站,但可經佐敦道行人天橋步行約10分鐘前往九龍站;而柯士甸站乘客可以步行前往九龍站接駁機場快綫並享用免費港鐵接駁優惠。 「自悠通」原定優惠期至2007年12月31日,但兩鐵合併時被西鐵綫全日通取代。 西鐵綫全日通的使用方式、發售地點、售價和使用範圍與西鐵自悠通一樣,於購買車票當天可無限次乘搭港鐵西鐵綫、所有輕鐵路綫、所有港鐵巴士綫及港鐵接駁巴士K16線。 在6月27日正式通車首日,數百名鐵路迷及九龍城區居民於清晨5時前已經在宋皇臺站等候,港鐵主席歐陽伯權、行政總裁金澤培等人主持剪綵儀式後,大批鐵路迷歡呼起哄衝至列車月台,此外,記者亦發現有不少來自新界西和馬鞍山的居民亦特意乘屯馬線前往宋皇臺站參觀。

  • 2020年5月2日,最後一架本型號列車,第15編組列車(D427/D428編組)投入服務,標誌着所有此型號列車全數投入服務。
  • 2004年,九鐵公司更改沙中綫規劃,拆分為東西走廊和南北走廊,其中大圍至紅磡段將連接九廣西鐵及馬鞍山鐵路,成為屯馬綫的雛形。
  • 小童八達通特惠車費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而特惠單程票或二維碼車費則只適用於3-11歲的小童及65歲或以上長者。
  • 而重組巴士路線會亦令市民被迫「搭貴車」,質疑運輸署讓港鐵得益,令市民欠缺交通選擇。
  • NAC車站於2003年12月16日啟用,但當時稱為九廣西鐵/西鐵綫的部分則於12月20日才正式啟用。
  • 他強調要在列車調配效率和乘客體驗上,取一個平衡,「擺一架特別車落去,都係想幫乘客,所以要重視乘客體驗。」因應周五晚上較多人外出用餐,又或者開學等情況,黃琨暐重申倘客量持續上升,鐵路綫會按需求加班。

「屯馬綫」第一期的大圍站至啟德站已於去年2月啟用;第二期為啟德至紅磡站路段,當中包括土瓜灣站及宋皇臺站兩個新增車站。 全線通車後,便能在紅磡連上「西鐵線」,形成往來屯門站至烏溪沙站的「屯馬綫」。 「屯馬綫」將有顯著分流作用,乘客可減少轉車,例如現時坐港鐵由何文田去元朗,須轉兩次車,「屯馬綫」通車後市民毋須轉綫,只需一程車,車程由40分鐘減至29分鐘,節省11分鐘。 他又舉例指,由宋皇臺至荃灣,現時坐其他交通工具,要花40至45分鐘,屯馬綫全綫通車後,不用半小時已可到荃灣西站。 乘客可以於各市區綫之間轉乘,而無須經過閘機,唯於尖東/尖沙咀車站之間轉乘除外。 如乘客使用同一張八達通於30分鐘之內經過尖東/尖沙咀車站轉乘,會獲得轉乘優惠,合共八達通車費等同由起點站至終點站之車費。

屯馬綫: 啟用日期

同時在車廂設計上,座椅編排由原本的一排四個縮減至一排三個,令座位數量進一步減少。 車廂則參考近年港鐵列車車廂設計,例如在座位的上方設有港鐵車廂電視液晶體顯示屏,每節車廂設有6個電視機。 在車廂的兩端設有通道端螢幕以顯示下一站的名稱,而車廂內的客用車門上方亦設有動態路線圖,為乘客提供資訊及車務資料。 同時設有經改良的吊環,吊環將採用軟物料製造,並採用人體工學設計。 駕駛室門采用同廠生產之深圳地鐵中車長客A型電動列車的一體化薄板門設計,而客用車門則由上海法維萊交通車輛設備製造,並採用線性馬達驅動,以減少開關門所需時間。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