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英皇書院面試10大優勢2023!(小編貼心推薦).

Article hero image
英皇書院面試

中文的教學大綱要求學生作答論説和經義、閱讀《四書》,以及認識中國歷史和地理。 校舍由英國建築師道巴恩(英语:Graham Dawbarn)設計[34],屬於新古典主義英式校舍建築,擁有底層庭院、拱門迴廊及麻石圓柱,是一座以磚砌迴廊配合紅磚建成的大樓建築。 現時校舍內的拱形柱廊、飾有石柱的外廊、粗琢隅石、模製檐楣、圍繞窗戶典古典風格的石砌緣飾等,仍可瞻睹该時期新古典主義建築風格的特色。 當時全校共有教室29所、高班實驗室兩間、禮堂和畫廊各一座,以及北翼大樓的圖書館、收藏館各一座,地理室、冲晒房、美術室及健身室各一間。 英皇書院(King's College),中文可翻譯為「國王的學院」;惟書院由英國政府在香港英治時期成立,對校名的解釋應遵從英國文化體系,而非一般字面意義。

在1961年種植的無花果樹生於校內花園東南隅,而在1977年種植的紫荊樹則在校舍庭園的北面角落。 南翼大樓為課室,向般咸道有紅磚拱廊和陶立克式(Doric Order)列柱走廊。 南翼地下的正面和走廊有一列由紅磚砌成的羅曼式拱形石柱,而一樓和二樓的涼廊則由多條對柱修築而成。 [4]校舍所用紅磚均從英國本土入口,現時英皇書院校史館仍庋藏一塊刻有英國造磚公司「D. W. B.」標記的紅磚[83]。 而中譯「書院」一詞之濫觴,起自香港開埠之前在新界辦學的本地學塾,比如清道光元年(1821年)由鄧氏宗親倡建的錦田二帝書院、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創建的周王二公書院,都是供學子寄宿修業、文人學士講學授課的場地。 書院與新界鄧氏亦甚有淵源,首任掌院莫理士二戰蒙難,幸得鄧公伯裘及鄧公煒堂(新界鄉議局發起人)兩位先生營救及擔保。

英皇書院面試: 面試表現佔比重最多

翌年,英皇書院於香港中學畢業會考榮列第一,不僅產出最多成功獲取證書的考生,還在所有應考學校中,取得最多的優良數目。 [2][7]根據1891年的教育報告,當年分别有147名學生入讀英文部及72名學生入讀本地部及客家部。 早期書院分別設有香港中學畢業會考、香港大學入學試、牛津本地考試(Oxford Local 英皇書院面試 英皇書院面試 Examinations)等多個公開考試,入學試以香港大學入學試的應試人數居多,亦有學生投考海外大學。

英皇書院面試

自1841年,艦長卑路乍率領軍艦在水坑口登陸香港,建立英軍軍營,大量人口便聚居於此,是一個華洋雜處的社區。 林超英 前天文台台長 英皇被喻為平民名校,林超英說同學多來自基層,家境好的同學都不炫富,即使有車接送,也在數個街口前下車,低調步行回校。

英皇書院面試: 9 香港真光中學

英皇書院的中一入學資訊,要注意是學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 學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3 年9月升讀中一)。 英皇書院面試 面見的表現(中英語文能力、邏輯思維,時事認識、興趣及才能)(50%);2. 其他表現(包括小學校內評估結果、操行(乙等或以上)、課外活動記錄及獎項)(20%)。

  • 英皇書院在醫學界的著名人物有香港醫學會前會長方心讓爵士及沙士抗疫英雄張錫憲等人。
  • 翌年,假育才書社校舍創校的官立漢文學校遷入西營盤官學堂高街舊址。
  • 如早前一班中四同學參加了「小行動‧大改變」社會關懷計劃,經過一輪「落區巡視」後,以設計以「士多背後」為題的大富翁遊戲,反思財團霸權,最後獲亞軍,上了通識及創意思考的一課。
  • 蔡元雲

前通用電氣亞太區總裁黃廣揚、前思捷環球主席柯清輝、前科勒廚衛集團總裁阮家明等人亦為該校校友。 多個著名的品牌的創辦人亦是英皇生,包括大家樂創辦人羅騰祥、大快活創辦人羅芳祥等人。 於六十年代創製恒生指數及恒生消費物價指數的關士光亦曾就讀該校,該指數已成為反映香港股市行情最為重要的一項指標。

英皇書院面試: 學校類別

根據1880年的政府通知(憲報108號),經教育署評估後,西營盤官學堂的教學在皇家書館之中表現優秀。 港島區名校英皇書院今日(11日)早上在網上舉行中一入學簡介會,校長鄧啟澤表示往年約400人競爭自行收生的43個學位,多次強調自行收生階段歡迎全港各區的小六學生申請。 而學生今年亦需準備小四至小六成績表,鄧校長明白家長憂慮疫情下不少小學取消考試,表示小四成績參考學生的操行分為主。 學校在取錄學生方面亦相當嚴謹,除注重申請學生的面試表現外,品行和學業成績等亦佔相當比重。

英皇書院面試

這段時期,英皇書院採用「5113」學制,即中一(Form 1)至中五(Form 5)、低級六年級(Form Lower 6)、高級六年級(Form Upper 6)和三年大學;高級六年級實為一年預科。 教授的科目包括英文、中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歷史、公民教育、藝術、音樂和體操。 中五年級生應考香港中學畢業會考,低級六年級生應考香港大學普通科入學試(Matriculation at Ordinary level),合格四科以上者准予升入高級六年級;高級六年級生則應考香港大學入學試,升讀香港大學。 另外,中六年級生及高級六年級生皆可報考倫敦普通教育文憑考試(G.C.E.),該考試分為普通科及高級科,主要用作申請海外院校,亦被香港大學承認,可以用作入學申請。 首屆香港大學中學畢業會考(香港中學會考的前身)共有考生674名,236名考生成功獲取證書。

英皇書院面試: 歷史

英皇一向校風重自由,讓同學可自由鑽研學問,如愛科學的學生,可自發到實驗室做實驗,靠能力改變人生,醫科、工程等都是學生首選,據知當年預科有一班被學生稱為「M班」,M即代表「Medicine」的醫科,大多同學均能進入港大醫學院,有如「醫科預備班」。 而根據英皇書院在 2021 年度的文憑試成績,考獲本地學士課程最低入學要求 (3322+2) 的比率大約77.9%,而考獲本地副學位課程最低入學要求 (22+222) 的比率大約95.9%。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淪陷,英皇書院校舍被日軍佔用為飼養軍用騾馬的馬廄[7]。 英皇書院的兩位教師郭士熙(G. S. Coxhead)和富嘉新(J. J. Ferguson)被監禁到深水涉戰俘營,後來二人更被移往日本的廣島縣因島市船塢做苦工監。 [2]掌院威靈頓(H. G. Wallington)、Jill Beavis、McGuffog 英皇書院面試2023 E. Gray 及代理掌院安士棣牧師(Rev. George E. S. Upsdell)被監禁在赤柱監獄,梁鳳岐老師則逃亡至澳門避難。 在師資方面,英皇書院全校教師總人數為55人,其中93%擁有教育文憑、100%擁有學士資格、49%是碩士、博士或以上學歷、49%具有特殊教育培訓資歷;年資方面,18%老師年資在4年或以下、11%年資5年至9年、71%老師擁有10年或以上年資。

英皇書院面試

香港有 31 間官立中學,佔整體約 7%;香港有 29 間男子中學,佔整體約 6%;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在香港回歸後,出於政治、民情等各種原因,校盾上的皇冠已覺不合時宜,遂改用「賢達賫書」的式樣替代,書本上寫有校名「英皇」二字,下方的五顆有色寶石分别寓意德、智、體、群、美五育。 2000年,校舍拆去西翼舊建築,加建一幢新的西翼大樓,內設多個課室和實驗室。 2004年左右,校舍庭園亦進行翻新,而噴泉亦進行重建和改善工程。

英皇書院面試: 英皇書院面試題目

物理教師麥羅倫(McLenllan)、化學教師韋信(J. M. Wilson)二人分别曾任新加坡代理教育司和北婆羅洲教育司。 當時香港實行一種舊式的學制,西營盤官學堂只開辦第八班至第四班,分爲本地部及客家部[30][31]。 本地部學生(Punti Scholars)使用第三街校舍的上層,校舍下層供客家部學生(Hakka pupils)使用。 第四班學生於考獲初中畢業試資格後,需轉校至中央書院繼續學業。

英皇書院面試

迎新活動方面,中一家長日、迎新日、英語日營、制服團隊日、「中一新生適應計劃」及領袖生迎新活動等。 學校已制訂及實行健康校園政策,除校園測檢計劃外,學校亦鼓勵學生參加不同體育活動或比賽,及透過舉辦多樣的活動提升學生的精神及身心健康。 活動包括參觀賽馬會藥物資訊天地、抗毒講座、定期飲食習慣調查、舉辦生果日、無花仔朋輩輔導計劃、課後朋輩功課輔導、壓力管理工作坊及其他融合教育的措施等。

英皇書院面試: 中學分區名單

[20]倫敦傳道會信徒車綸閣在創校時擔任學堂教習,後來獲羅傳列監督委任為提調。 Chu Atuk 則於1859年獲委任爲英文老師,同時任教太平山學校。 [19][14]1878年,Chan Fong 獲委任為本地部提調。 [21]翌年,馮扶獲委任為本地部提調,在西角官學堂易名西營盤官學堂後,繼續擔任本地部提調一職。 學校傳統重視自主,學生會、領袖生、學會,甚至開放日等大型活動的籌委會,都由學生策劃,經師兄把運作經驗傳予學弟, 訓練出未來領袖, 老師只作輔助。

香港政府意識到殖民地醫療體系的不完善,嚴重缺乏醫療專才,政府要以高薪從英國本土或其海外領地招聘醫生來港,造成沉重的財政負擔。 西營盤西約華人公立醫局的籌建,以至到後來的贊育醫院,便印證了這段歷史。 英皇書院面試2023 英皇書院在1926年成立後,畢業生有不少進入醫學院,成爲香港本地首批的執業醫生,這亦是英皇書院學生習醫的先驅。

英皇書院面試: 升中二三事(面試一): 名校面試心得

英皇書院與香港其他官立中學、資助中學一樣,其收生自由度相較香港的直資中學、私立學校、國際學校為低,受香港教育署的學位分配辦法所限制。 該校只有約30%的學額可供校方自由選擇新生,其餘約65%學額的收生由香港教育署所掌握,學生會按小學呈分試成績分組,依選校意願隨機分配學位。 英皇書院面試2023 英皇書院面試 1894年至1926年的30年間香港鼠疫大流行,鼠疫幾乎每年都在香港出現,導致當時許多人鼠疫病死。

英皇書院面試

此外還包括現任香港終審法院常任法官林文瀚、前銓敘司及運輸司高禮和、前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前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前運輸局局長萧炯柱等人。 至於中學自行分配學位本周一起接受家長申請,1月17日截止交表申請,多校將安排面試。 位於葵芳(65校網)的佛教林金殿紀念小學,校長吳永雄直言,移民效應及適齡學童人口下跌,影響整個學界,相信不少學校今年的叩門位數目會較往年多,學生入讀心儀學校機會大增,估計不少家長會較進取。

英皇書院面試: Re: 英皇書院面試題目

校方指出,鑑於本港疫情惡化,為保障學生的健康和安全,決定暫停第二次入學面見,校方會稍後公布新安排。 他說認為比賽能得勝,是隊中同學的實力、努力及師兄給了不少幫助和意見。 余沛熙 (Michael) 香港島十大傑出學生(高中組)

英皇書院面試

陳校長又建議他們,向學校申請資助,把遊戲少量生產300套發售,由製作建議書、進行陳述,說服財委會,到商品設計、生產接洽等,都由學生一手包辦,是課堂學不到的另類經驗。 梁振英童年家住西營盤警察宿舍,他曾說兒時行經英皇書院, 已愛上這漂亮的紅磚屋, 即使被妹妹說他「不知天高地厚」,仍立志要考入英皇。 他小學時差不多年年考第一,只失手過一次,但考入英皇後卻未能維持好成績,他曾承認成績及不上同班的羅智光( 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常任秘書長)及劉山青(社民連成員)。中五畢業後,終升讀香港理工學院建築測量系。

英皇書院面試: 校舍建築

突破機構創辦人 蔡元雲醫生表示:「當年英皇校長、 班主任、老師都是英國人,惟有逼住學好英文。」學校醫生輩出,蔡醫生說英皇仔傳統重理輕文,男生都想讀理科,學成後當工程師、醫生等,同學們都互相影響,學習氣氛濃。 他記起當年的「top boy 」同學,因病缺席了數月,但對學習仍不怠慢,回來後成績繼續保持領先。 當年很多同學都入了港大,雖然他入不到,但最後也留學加拿大並走上醫生路。 家長亦需要準備學生的小學四至六年級上學期的成績表副本,有家長擔心學校因疫情停課而取消考試或評估會影響學生成績表現,校長指小四成績表乃參考操行分為主,有乙等以上操行分便適合,小五、小六成績表才是參考學生成績。 而學校並不收小學推薦信,亦不收Portfolio,家長只需按表格指示填妥並親自交回就可以,如以郵遞方式交表,則以郵截為準。

最後亦提及希望錄取的學生特質,包括有禮、守規、主動積極和樂觀。 多位科學界名人都在英皇書院接受中學教育,如香港科學院創院院士鄧青雲。 有關西營盤官學堂時期的學科課程,校方只能在香港政府行政報告中曾經記載有關教育的部份找到零碎的資料,例如:1922年的香港政府行政報告記錄了西營盤官學堂學生在地圖運用、書寫、英文說話和寫作等方面均有佳績。 西角官學堂於1866年分為兩部分,分別是爲本地部(Punti)及客家部。 [17]西角官學堂首任提調是李鏡州(Li King-chau),自1857年開始擔任提調一職,於1870年逝世。 英皇書院面試2023 [18][19][14][15]1870年李鏡州去世後,由 Lau Hiu Tung 和 Ip Cheung Shin 分別接任本地部及客家部提調。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