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2023詳細懶人包!(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但假如孩子的發展持續地與其他兒童有明顯的差別,那家長和老師就要特別留意,並商討是否需要安排進一步的跟進。 與醫院CCDS部門保持聯繫及合作,接受轉介及支援處身於不利環境的新手父母及其嬰幼兒,增進家長對孩子成長發展與需要的認識,推動社會資本的發展,並建立社區支援網絡。 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兼收計劃(IP):在幼稚園暨幼兒中心內,為輕度殘疾幼兒提供訓練和照顧,以協助他們將來融入主流教育及社會1。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總括世界各地多年的大型研究,藥物治療及行為治療為現今國際認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至於六歲或以上的學齡兒童及青少年,如患者有較嚴重徵狀,藥物是較有效的治療方法。 資料顯示,藥物治療能有效改善兒童的專注力,並減低過度活躍及衝動等徵狀;而藥物治療同時配合行為治療及適當的教學方法,則可改善兒童的反叛行為及學習情況。 王天佑博士表示,現時教育心理學家與學校的比例約 1:6-7,隨着政府逐步優化校本教育心理服務,比例將逐步改善至 1:4;另政府已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納入常規服務,以上措施將EP服務進一步擴闊至幼稚園,業界對人手的需求陸續增加。 (四)正在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合資格兒童可向社署申請「為輪候資助學前康復服務的兒童提供學習訓練津貼」,以盡早獲得由認可服務機構提供的自負盈虧學前康復服務。 調查中73.8%家長有情緒問題,主因管教子女,當中近3成需藥物治療。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港大EP碩士課程隔年開辦 課程設不同實習項目

試行近三年以來,超過七成曾接受這服務的學童能順利銜接至主流小學接受教育,可見把握「黃金期」盡早介入的重要性。 同時與支援輕度殘疾學前兒童的「到校學前 康復服務」融合,以跨專業服務團隊和校本綜合模式,為有不同程度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提供全面、及時的支援。 勞工及福利局表示,現時有約八十間幼稚園和幼稚園暨幼兒中心試行以到校模式,為正在輪候兒童體能智力評估、或經評估為有邊緣成長發展問題的學童,提供訓練,並為他們的家長及教師提供支援,即「第一層支援服務」。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學前康復服務對有特殊需要的幼兒至為重要,對他們長遠的成長和發展起了關鍵的作用,這亦是現屆政府著力改善的服務之一。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於2018年10月恆常化,並將服務名額由試驗階段的3 000個,分階段增加至2019/20年的約7 000個。

▲現今,香港有約20,000名學前SEN兒童,但政府及社會對他們的支援仍有不足。 因此,有可能導致延誤了學前SEN兒童治療的黃金期,影響他們的康復進度。 另外,社會及學校方面對學前SEN兒童及其家長支援仍有不足,原因包括學前SEN兒童的治療師供不應求、幼稚園未能如中小學般聘請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SENCO)、教師缺乏照顧SEN兒童的專業知識,以及校方未有統一規劃幫助他們等。 支援不足有可能導致延誤學前SEN兒童治療的黃金期,影響他們的康復進度。 該計劃讓學前SEN兒童在輪候政府提供的服務時,得到由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言語治療師、特殊需要教師、社工及心理學家組成的專業團隊到校提供康復治療服務,同時為有需要的家長提供支援。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及早介入 支援幼兒早期教育

二零零一年二月,家長會轉為註冊有限公司,使會務更有系統,管理工作更趨完善。 本會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會員,並曾於一九九三年六月獲得「傑出康復服務自助團體獎」。 特殊幼兒中心:提供特別的訓練和照顧予兩歲至六歲以下中度至嚴重程度殘疾的幼兒,以協助他們發展及成長。 學前服務歷年致力研究及發展自閉症兒童教育資源,與院校合作進行相關的學術研究,並出版書刊及教材套,讓理論與實踐相輔相承。 中心靈活運用不同策略,包括視覺策略、互動時光及心智解讀等,教導自閉症兒童,成績令人鼓舞。 「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申請人需要提供就讀/將會就讀的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資料,有關資料在申請服務時可暫時留空,但本署只會當申請人確認獲得參與「到校學前康復服務」的幼稚園或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的學位時,才會進行服務編配。

其中有約71%受訪兒童為6至12歲兒童,3至5歲佔18%,有59.8%的人出身於低收入家庭,37%出身於綜援家庭,有44%兒童居住籠屋、劏房、天台屋等不適切居所,當中租住私樓的家庭多為套房單位,顯示惡劣的居住環境影響SEN兒童身心成長。 2019年10月《施政報告》宣布,在未來三年,每年再增加1,000個服務名額,於2022年將增加至1萬個名額。 縱使OPRS的供應增加會間接令需求增加,我相信1萬個名額應是足夠的。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的成因是甚麼?

社會福利署和教育局分別為學前及學齡的孩子提供服務,衞生署和醫管局亦提供跟進服務,除此之外,不少社會服務機構也提供非資助的自負盈虧服務,補足服務空隙。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融合教育實施至今,已接近二十年,融合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幫助學生、教師及家長認識、接受和尊重個別差異,甚至懂得欣賞差異,從而推動個人成長以及建構和諧社會。 然而在這理想下的困難是,面對課堂內的個別差異,教師不能用同一種教學方法來教導全班學生,亦不能要求學生達到劃一的學習水平。

  • 無論服務對象的人數或是服務的個數對比現時逾8萬SEN兒童照顧者的需求,簡直杯水車薪。
  • 支援不足有可能導致延誤學前SEN兒童治療的黃金期,影響他們的康復進度。
  • 根據本會的調查發現,現時三層架構透明度不足,接近九成(88.9%)的受訪者表示,學校並未告知其子女屬哪一種支援層級,在校可獲得怎樣的支援和服務、由誰人負責跟進子女的個案,甚至不知道子女原來獲得資助,更談不上檢討現時的支援和服務。
  • 是次調查中亦顯示,SEN兒童若在社區中參加興趣類的收費班組,每節需支付$ 元(如繪畫、音樂和運動等),平均數為$104元,每月以4節計算則需約$400元。

以港大開辦的教育心理學碩士學位課程為例,課程隔年開辦,學員背景包括老師、教學助理、社工、言語治療師等,大部分具相關工作經驗。 「我體會到 EP 的工作十分講求獨立性,除了要經常自我反思,尋求進步外,更要不斷更新知識,裝備自己。」Rita 曾進修不同的課程包括靜觀、家庭治療等,除可學習處理個人情緒,也希望日後將所學發揮在工作上。 臨床心理學家會透過面談和客觀的評估工具了解受助者的狀況,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及研究分析受助者的需要,在會面過程中與受助者一起界定問題,訂定治療目標及方案。 透過有規律的生活和全面照顧,配合適當的管教和輔導介入,培養兒童的自我照顧能力和責任感,並在合適的情況下協助兒童返回自己的家庭。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評估及診斷結果

是次調查中亦顯示,SEN兒童若在社區中參加興趣類的收費班組,每節需支付$ 元(如繪畫、音樂和運動等),平均數為$104元,每月以4節計算則需約$400元。 根據教育局定義,SEN兒童包括讀寫障礙、多動症和專注力不足、自閉症、肢體傷殘、發展遲緩、聽障、視障和言語障礙,2020/21年度亦將有情緒問題的學生包含在內。 全港2020年有1,023,700名18歲以下的兒童,保守估計至少有82,858名確診SEN兒(11,475名學前和71,383學齡),佔全港兒童的8.09%,若加上懷疑個案,相關數字可能仍是低估。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全面的學前服務為殘疾兒童及受殘疾威脅的六歲或以下兒童而設,為他們提供促進身心發展並提升社交能力,旨在提高他們入讀普通學校和參與日常活動的機會,以及協助有關家庭照顧他們的特別需要。 你可以透過一系列全面的醫療服務和教育資源,更輕鬆照顧孩子的健康,及處理孩子在成長中可能遇到的發展障礙或行為問題。

(一)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測驗服務)在全港共設有七間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為懷疑在成長發展過程上出現問題的12歲以下兒童提供全面的體能智力測驗評估和診斷服務,並於評估後根據個別兒童的需要制訂跟進計劃。 兒童輪候評估及康復服務期間,測驗服務會為家長提供過渡性的支援,協助兒童發展成長。 計劃的其中一個部分,乃透過區內學前教育機構及母嬰健康院的合作,發展一套轉介制度,讓學前教育工作者及早轉介有需要的兒童到有關服務機構接受跟進。 假如老師或幼兒工作員發現校內兒童有健康、發展或行為問題,經家長同意後,可填妥轉介表格,透過傳真直接轉介兒童到區內所屬母嬰健康院。 母嬰健康院收到轉介後,會主動聯絡家長,盡早安排孩子到母嬰健康院接受初步評估,有需要時,再轉介孩子到有關專科作進一步跟進。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九龍樂善堂

家長若想進一步了解如何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子女,可參考上載於教育局網頁的《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家長篇》,並瀏覽相關資訊。 【大公報訊】記者張凱晴報道:為了能在「黃金期」內盡早介入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學前兒童支援,昨日公布的財政預算案顯示,政府為學前兒童提供智力及發展評估的到校「第一層支援服務」,將恆常化並擴展到近九百間學前教育機構。 消息人士表示,預期6000兒童受惠,計劃包括九成的相關教育機構。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2023 在照顧者方面,協會建議每月為SEN照顧者提供1200元津貼,仿效「為低收入的殘疾人士照顧者提供生活津貼試驗計劃」。

雖然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的發病原因仍有待研究,但有證據顯示此症與遺傳有關。 此外,母親於懷孕期間吸煙或酗酒、嬰兒早產及出生體重不足、曾患腦炎、中鉛毒、新陳代謝出現異常、腦癇症、腦創傷等,亦會增加患上此症的機會。 根據衞生署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的資料顯示,在2020年確診的新症中,男女比例約為3比1。 患者工作時較難集中精神、容易分心、生活缺乏條理、做事欠效率、耐性及行為衝動。 患有專注力不足 / 過度活躍症的兒童,比同齡的兒童較難維持專注力,他們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而分心。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香港特殊學習障礙協會

社區聚腳中心-童喜點於觀塘設立童喜點,並按幼兒之年齡與發育階段設計當中的區域,家庭參與其中共同編織社區支援網絡。 恩童計劃旨在為育有3歲或以下幼兒之家庭提供以實證為本的全面服務。 為殘疾人士及其家人而設的社區支援計劃,其目標是為了增強家庭照顧殘疾人士的能力,紓緩照顧者的負擔,及提升殘疾人士及其家庭的生活質素。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有些弱智人士的行為出現問題(例如用發脾氣來吸引他人的注意),通常這與管教方法和社會人士對他們態度與期望有關。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香港所有弱智人士均同樣獲得九年免費教育,會按其程度編排就讀輕、中或嚴重特殊學校。 弱智是指腦部功能發展緩慢或不能如常完全發展,使學習及社會適應能力受到限制或遇上困難,不及常人。 發展遲緩的情況早在嬰兒或兒童期間可察覺得到,不似一般疾病或精神病的突發性。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教育心理學家評估學生學習需要 提供心理及學習支援

在新學年前的六月,教育局會向家長確定其子女入讀的公營小學或直接資助計劃(直資)小學,並在新學年開始前把評估資料送交有關小學,以便學校及早知悉有關學生的情況,從而為他們計劃和提供適切的支援。 行政長官在二○一九年《施政報告》及《施政報告附篇》中宣布,政府會於二○一九/二○至二○二一/二二年度增加共超過1 200個特殊幼兒中心及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的服務名額,並於至二○二○/二一至至二○二二/二三學年增加共3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2023 000個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名額。 為讓有特殊需要的學前兒童盡快獲得支援,政府會持續檢視各類學前康復服務的供求情況及相關專業人手的供應情況,並適時增加服務名額,以縮短輪候時間。 及早察覺孩子發展有特殊教育需要,並把握時間給予適當的訓練,能對他們成長帶來莫大裨益。 協康會積極探討和回應社會需求,不斷檢視和完善多項服務,包括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特殊幼兒中心、幼兒園、到校學前康復服務和青蔥計劃等,又開展前瞻服務計劃和製作教育資源,致力幫助孩子在訓練的黃金期發揮最大潛能。 另外,針對非牟利機構服務收費昂貴問題,她建議政府開展一定數量的免費服務,亦可提供全免或半免名額,並考慮提供1,200現金補助或學習券,鼓勵家長使用服務。

提昇兒童於學習、情緒、社交及行為等各方面的發展,協助父母了解及處理子女在成長路上遇到的困難、轉變和挑戰,讓兒童有更全面的發展。 雖然不少的父母都捨不得將子女送入院舍,但知道院舍輪候時間十分之長,而又擔心自己年紀愈來愈大,不知道自己可否繼續照顧子女,所以就算覺得現時可以照顧子女,都一早為子女申請院舍。 現時的康復服務院舍入住安排並不理想,若當其子女已成功輪候院舍服務,如果不安排子女入住,便要重新排隊,結果令到部分父母雖然仍想自己照顧子女,但無奈地,便安排子女入住。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 樂融天地 - 兒童言語治療服務

在二○二一/二二學年,58 890名就讀公營普通學校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均受惠於上述措施。 在二○二二至二三財政年度,教育局投放在融合教育的開支約為37億元,較二○一七至一八財政年度大幅增加約147%。 (二)衞生署母嬰健康院為初生至五歲的兒童提供一套全面的促進健康及預防疾病的「幼兒健康及發展綜合計劃」,其中包括發展監察服務。 透過發展監察服務,母嬰健康院醫護人員會於孩子指定的年齡,與家長進行面談及觀察孩子在各方面發展的表現,以及早識別懷疑有發展障礙的兒童。 另外,在教育局、衞生署、醫管局、社署及非政府機構共同推行的「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機制下,學前導師可直接轉介有需要的兒童到所屬地區的母嬰健康院作初步評估。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幼稚園/幼兒中心

雖然現時全港所有公營學校均有申領此津貼,而津貼優勢在於有足夠彈性讓學校選擇外購專業服務、聘請額外人手、改善校內設施等協助SEN兒童,惟津貼的劣勢為教育局未有就治療和訓練服務的比例、節數、時限和營辦機構作出規範和指引,各校購買專業治療和訓練服務不同,實施情況參差。 本會接觸到的照顧者均反應其SEN兒童在中小學參與治療和訓練服務較少的情況。 據統計處資料,2018/19學年,有36.9%(142間學校)獲得了100萬或以上津貼,但是次調查中超過九成照顧者仍明顯感覺校內支援不足。 本會早於2015年就指出學齡支援模式有局限性,缺乏專業訓練和治療支援服務,無法就SEN兒童的不同學習需要和SEN程度提供相應的服務,而校本服務提供的功輔等服務與SEN兒童需要和照顧者期望出現落差。 這亦可解釋為何每年港府均有提升中小學針對融合教育服務的支援比例,但照顧者均無法感到明顯的服務提升。 整體而言,學校將有穩定的教師團隊、可靈活運用的資源及更充分的專業支援,以照顧校內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 家庭活動及資源中心

特首林鄭月娥上任的首份施政報告,針對特殊教育(下稱「SEN」)的兒童支援,仍主要集中於學前兒童和高能力自閉症青少年,對於就讀小學的特殊教育學生的支援,表示社會福利署與教育局正作探討,其實需要很明顯,奈何政府步伐太緩慢。 幼稚園 / 幼稚園暨幼兒中心第一層支援服務試驗計劃為正在輪候兒童體能智力測驗中心評估或經這些中心評估為有邊緣成長發展問題的兒童提供早期介入服務。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愛.孩子」- 學前兒童及學齡人士服務 學前單位社工服務由社會福利署資助,由2019年2月起在學前單位提供駐校社工服務,為學前兒童及其家庭提供預防性、發展性及治療性的社工服務,讓學童在關愛的環境中健康快樂成長。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