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8大分析2023!(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近年市局重建局發展的項目,管理費都高於私人住宅,如煥然壹居管理費呎租達港幣4元。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2023 另外,由於市建局在發展項目的公契中列明收取管理人酬金為大廈開支的百份之十,變相盡可能谷大大廈支出,以賺取更多管理人酬金,亦令管理費居高不下。 2017年9月14日,由五個土瓜灣重建項目小商戶共同組成的「KC9-KC13受影響非住宅租戶關注組」發起集會請願行動,批評市區重建局的新措施充滿漏洞,未能真正保障舖租戶的權益,不但變相剋扣原有賠償,還要先等待市建局成功收購業權後才能領取發有關賠償,十分荒謬。 被迫遷的小店潮汕美食老闆娘受訪時指,小商戶面對驟如其來的迫遷,除了往後生計堪虞外,還需要應付各項結業支出,只是員工的遺散費,就可能周轉不靈[33][34],而市建局的補償卻隨時要在結業數年後才發放,根本無助舒緩燃眉之急。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就開展荃灣及深水埗地區研究,市建局管理層會盡快呈請董事會,在獲得其支持後盡快開展研究,期望可在兩年內相繼完成。 御凱(英語:The Dynasty)是香港大型住宅重建發展項目「荃灣七街重建計劃」的連繫項目,位於新界荃灣楊屋道,由信和置業及市區重建局合作發展。 1981年至1985年期間,荃灣區議會的管轄範圍包括整個荃灣新市鎮(荃灣、葵涌及青衣),東至金山郊野公園西面界線,南至荔景山路九華徑及荔景臺,西至青龍頭嘉龍村,北至大帽山郊野公園近荃錦坳和城門郊野公園近鉛鑛凹,而馬灣和大嶼山東北部也是荃灣區的範圍。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荃灣七街重建 收7份標書

市區重建局主席蘇慶和強調市區重建局的運作模式一直無變,不過希望引入新思維,例如用盡地積比率、重建價值不高的舊樓,可以改為加強樓宇復修。 對於顧問報告建議改變重建模式,考慮盈利及商業效益,蘇慶和不認為顧問報告引起市區重建局內部反感,強調自己處事一直追求效率和效益,清者自清,不會受到其他噪音影響,他會盡好主席之份[21]。 2012年9月,市區重建局企業傳訊總監邱松鶴被指控於2012年5月至9月期間在維基百科上編輯市區重建局、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發展局局長陳茂波、市區重建局主席張震遠、永利街、嘉咸街以及利東街的條目,作出隱惡揚善的刪改。 邱松鶴於中文及英文維基百科均使用賬戶Qshshq,在英文維基百科用戶頁上更表明身份。 例如經常被批評活化成高級餐廳後,一般香港市民難以參觀的和昌大押被形容為「香港市民和遊客的好去處」。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2023 香港維基媒體協會於9月21日發表聲明,強調嚴禁用戶利用維基百科宣傳,勸喻公關應該避免在有利益衝突的條目作出編輯。

可是政府改變主意,決定在四季大廈原址興建臨時房屋區,以舒緩九龍和荃灣臨時房屋區單位不足之問題,並延至1985年由房協宣佈拆卸計劃,開始安排居民遷離[17]。 房協在1987年11月公佈,受影響居民可以選擇優先租住或購買附近的混合發展屋邨祈德尊新邨,並以特惠租金或八五折樓價,吸引他們遷入[18]。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1982年地鐵伸延至荃灣區,令荃灣站周邊地區迅速發展為區內一個頗為人口密集的區域,帶動興建多個大型私人屋苑,包括綠楊新邨及荃景圍一帶的愉景新城、荃灣中心、荃威花園(荃灣區第一個大型私人屋苑)和荃景花園等。 隨後香港國際機場及青馬大橋落成,由於汀九至深井一帶可以望見大橋的景觀,令多個地產發展商成為爭相發展目標,浪翠園、碧堤半島、珀麗灣等高級私人屋苑吸引中產人任遷入區內。 在荃灣北部的荃錦公路山上,還有鄰近大帽山郊野公園半山低密度歐式豪宅寶雲匯及朗逸峯。 近年因為工業區用地需求減低,令部分地產商將工廠大廈用地更改為商業或住宅樓宇,爵悅庭就是當中的代表者。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重建項目

當時荃灣媲美英國工業城市曼徹斯特,更有小曼徹斯特(Little Manchester)之稱。 在1970年代前荃灣都是香港的工業重鎮,如1962年在全香港共有30間紗廠,荃灣在當中就佔有一半[10]。 荃灣區議會[6],於1981年成立,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荃灣區的事務。 荃灣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第六屆荃灣區議會有19名民選議員及2位當然議員,共有21名議員,原本民主派佔16名,然而2021年區議員辭職潮及宣誓後,再無陣營佔據主導權,仍在任8名議員當中4名為民主派議員,4名為建制派議員。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該項目由市區重建局的前身土地發展公司提出重建,項目稱為「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市區重建局成立至2012年,推行了56個重建項目,令到3萬4千戶居民受惠,並且為到房屋市場提供約1萬9千個新住宅單位。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同年9月3日,市區重建局位於深水埗首個「需求主導」重建項目(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取得突破,逾8成業主在60日考慮期屆滿前同意將其物業出售予該局,是該局歷史上首個落實由業主申請重建的項目。 同年12月,為了協助增加香港土地供應,市區重建局表示於未來5年將會加快重建步伐[2]。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主席張震遠表示,有需要研究將更多的工業大廈更改作為房屋用途,惟現時市區重建項目的速度太慢,每個項目至少歷時7至8年,大型項目超過10年,他直言需要認真探討各個環節是否有加快的空間。 他透露,市區重建局方於未來5年計劃投放250億港元進行重建發展及樓宇復修等,又會逐步接手香港房屋協會的樓宇復修工作,預計涉及6千7百幢樓宇,惠及約23萬個單位的業主[3][4]。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重建發展模式爭議

當區區議員則指該區不少大廈都出現裂痕,潛在風險,故會向有關當局跟進,亦建議政府盡快重建舊區。 2011年3月,市區重建局董事會通過《「樓換樓」先導計劃(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根據《市區重建策略》,「樓換樓」是給予住宅自住業主現金補償及特惠金以外的另外一個選擇。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2023 同年4月,市區重建局開始在市區重建事務中擔當「促進者」(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角色的框架。 同年5月,市區重建局通過「需求主導」(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重建模式的執行框架;該重建模式是香港政府於同年2月公佈的新《市區重建策略》的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同年8月,通過其藝術文化支援政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隨著荃灣新市鎮發展而令荃灣區人口不斷增加,政府為減輕區會資源分配的負擔,重新劃分地方行政區,於1985年4月1日成立葵涌及青衣區議會(1988年4月1日改稱葵青區議會),集中服務葵涌及青衣居民。 荃灣區重新劃界,東面以城門道、和宜合道、昌榮路、青山公路及德士古道為界,南面以汀九海岸線和馬灣海峽為界,西面仍以青龍頭嘉龍村為界,北面仍以大帽山郊野公園近荃錦坳和城門郊野公園近鉛鑛凹為界,馬灣及大嶼山東北部(包括陰澳、竹篙灣)仍歸屬荃灣區。 楊屋道重建項目﹐地盤面積約七萬七千八百二十五方呎﹐住宅及商業樓面分別為三十七萬七千方呎及二萬三千零二十四方呎﹐將提供的住宅單位為五百六十八個。 就荃灣方面,區內不少樓宇樓齡已超過50年,韋志成指當年新市鎮訂定的住用地積比率一般較市區為低,荃灣的最高住用地積比率現時僅為五倍,因此現時是合適時候,在荃灣開展類似研究,並審視提高荃灣區地積比的可行性,同時檢視土地用途,改善這個舊區的整體環境。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商場

停車場上蓋將興建一個新運動場,旁邊會有一座新的政府綜合大樓,既重置現時的體育設施,還有更多社區設施。 水道會由太子道西延伸至彌敦道,兩旁會有商業(包括高層建築和低層精品商業街)和住宅發展。 約1973年,香港政府開始發展荃灣新市鎮,四季大廈周邊大興土木,區內建有不少住宅,當時就已有傳四季大廈將會在不久後被拆卸,1978年港府的荃灣新市鎮介紹書刊中也說明這消息[2]。 後來港府延遲到1983年底至1984年初清拆,並計劃重建為公園[16]。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御凱設有86,000方呎會所,命名為「The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2023 Dynasty Club」,以英倫風格為主題,並分為六大主題區,內設典雅的壁畫、大型水晶吊燈及擺設。 設施包括位於泳池中央,逾2,000方呎,以玻璃獨立屋設計的宴會廳、桌球室、健身室、兒童遊樂室、室內外游泳池、按摩浴池、桑拿室和蒸氣室。 交通方面,萬景峯距離港鐵西鐵線荃灣西站及荃灣站約10分鐘左右步程。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柴灣角工業區的範圍,東面至大涌道,西面至荃灣西約的麗城花園,北面至青山公路近愉景新城,南面至海盛路海旁,包括青山公路(荃灣段)中段及沙咀道前段的工廠大廈。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荃灣「鹹水」舊樓外牆驚現多條裂縫 居民指大廈甩皮甩骨爆鋼筋

四季大廈總共有四座長型大廈,建在大屋圍附近的填海地之上,佔地約4,366平方公尺,合共提供459個單位,這些大廈分別有三種不同的通道設計[1]。 三種設計分別為:中央天井型樓梯分隔式(春明、秋趣樓)、露台相連式(夏雨樓)和中央走廊式(冬隱樓),部分樓宇設計都同時應用在觀塘花園大廈內[2]。 由於荃灣船民營計劃遭受議員和居民抨擊,保安科唯有修改計劃,將四季大廈留作最後考慮選項,並改在索罟群島等地物色新選址[32]。

  • 他續指,這些裂痕在舊區舊樓經常會見到,因當年香港不夠水,用了鹹水溝水泥來興建樓宇,故有「鹹水樓」之稱,以致這種樓宇很多時候即使維修了外牆都會爆裂,並會出現一些奇怪的裂痕。
  • 在荃灣北部的荃錦公路山上,還有鄰近大帽山郊野公園半山低密度歐式豪宅寶雲匯及朗逸峯。
  • 而時任荃灣區議會主席周厚澄則明言極力反對此安排,並相信全個荃灣區的居民也不會接受[27]。
  • 至於向北及西北單位則以望荃灣市景為主;向南及東南的低層戶主要望內園池景,中至高層單位則享開揚樓景,眺望少量維港海景。
  • 到1989年又再出現大量船民,其中在5月頭八天就已經新增近2,500名來港船民,令全港羈留設施均告飽和,布政司署保安科有見及此,在5月8日向行政立法兩局建議將深水埗難民營的船民遷到四季大廈並改作開放式船民營,而深水埗難民營就會被改建為羈留中心[24][25]。

附近設施包括荃灣大會堂、楊屋道街市、如心廣場等,並設有天橋網絡連接鄰近主要建築群。 荃灣區議員陳恒鑌對《香港01》表示,該區樓宇的樓齡大約是55年左右,當局在6、7年前為有關樓宇做過外牆維修。 他續指,這些裂痕在舊區舊樓經常會見到,因當年香港不夠水,用了鹹水溝水泥來興建樓宇,故有「鹹水樓」之稱,以致這種樓宇很多時候即使維修了外牆都會爆裂,並會出現一些奇怪的裂痕。 在該棟舊樓地鋪的租客向《香港01》記者透露,大廈外牆的裂痕存在已一段時間,但發現近日裂痕明顯增多,很擔心樓宇安全問題。 該租客表示,從未見過有人來檢查,由於他並非業主,無法跟進有關情況,「你睇外面甩皮甩骨,但我只係租客,呢啲事要同業主講先得」。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樓宇復修

複式戶亦只設兩伙,位於各座66及67樓,實用面積分別為2,102方呎及2,095方呎,各配置私人泳池。 不過荃灣區議會曾經「先行先試」,於2011年自資拜托香港科技大學,為整個荃灣區將來樓宇開展停止風洞測試研討。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2023 經過數據證明,發現荃灣西站上蓋物業發展項目將會令荃灣空氣質素更為惡化,並嚴重影響荃灣社區的景觀[13]。 但政府最終沒有理會區議會以至地區人士反對聲音,如期讓項目的代理人港鐵為物業發展項目進行招標工作。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日前與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到訪旺角,另提到今年《施政報告》提出邀請市建局在荃灣及深水埗舊區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以確定更新方案。 如韋總監說,舊區更新不應只看項目,亦不應只看小區,應以更宏觀的概念來考慮。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同時,發展局正連同相關部門與市建局密鑼緊鼓,就建議的規劃工具制訂執行細節,如透過更新一些指引落實措施,並期望明年完成相關工作。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韋總監說,市建局會將合適的項目納入市建局未來五年的業務綱領內,盡快開展一些起動項目,並率先試用建議的新規劃工具,為私人主導的重建項目應用新規劃工具提供經驗參考。 在2017年6月13日,市區重建局宣佈優化「住宅租客體恤援助計劃」,指在優化政策下,被迫遷住宅租戶可獲賠償金,或如符合入住公屋資格,可獲公屋安置,或如未能符合入住公屋資格,亦可獲安置於市建局的安置大廈[27]。 荃灣區早在1970年代進行大規劃發展,而當時香港房屋委員會才剛剛成立,1959年荃灣首個公共屋村四季大廈落成。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2023 但時至今日區內的公共屋邨不經不覺已經超過五十年歷史,大部分建築物已經殘破不全,部分屋邨隨著區內迅速發展而清拆興建新型屋邨。 公共的大型屋邨計有4條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的屋邨,3條(原有4條)由香港房屋協會發展的屋邨。

荃灣七街重建項目: 重建

單位間隔包括三及四房,分為三房連套房及多用途房、四房連套房及工人套房、四房連雙套房及工人套房三種。 標準戶共有246伙,分布於7至63樓,實用面積由728方呎至1,290方呎。 連平台戶只有6伙,位於各座6樓,實用面積由728方呎至1,290方呎,各配置平台花園。 相連戶僅設兩伙,位於各座65樓,實用面積分別為1,553方呎及1,523方呎,各配置空中花園。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