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軟巢癌第三期6大好處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軟巢癌第三期

卵巢上皮細胞癌包含了五種亞型,其中高分化漿液性(英語:high-grade serous)卵巢癌是最常見的。 一般相信這些腫瘤是來自卵巢表面的細胞[3],雖然有些可能是形成於輸卵管[11]。 要確診是哪一種類型,通常是透過對手術中移除的部分做活體切片檢察[1]。 鄭文芳補充說明,除了 BRCA1 / BRCA2,研究也發現,只要病人檢測出存在任一修復基因突變,使用 PARP 抑制劑治療都有些成效,而台灣的食藥署也核准可使用 PARP 抑制劑來治療。 「研究數據告訴我們,有這類基因突變的使用這種抑制劑,有效的機會較高,但不代表沒有這類基因突變的就一定沒效,而且也不是所有有這類基因突變的病人,使用 PARP 抑制劑治療都會有很好的成效,只是讓病人有更多的治療選項可以嘗試,」鄭文芳強調。 Poly ADP-ribose polymerase(PARP)抑制劑(Olaparib,Lynparza 令癌莎):

軟巢癌第三期

根據大型臨床試驗研究指出PARP抑制劑的時機,一是用在卵巢癌手術後,並以輔助性化學治療接續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證實可作為卵巢癌手術後的第一線治療,提升治療成功率,並延緩復發時間。 曾志仁副院長根據臨床經驗表示,一線治療成功率可達77.6%,大幅提升患者緩解的機會,成為卵巢癌治療的黃金典範。 而復發後的卵巢癌病患使用PARP藥物治療,可以延緩復發的時間,延長進入化療的時程,進而提升病患生活品質及降低化療所產生的副作用。 1.卵巢癌病患,反覆復發,近三年的時間都在化學治療當中度過,但因化學治療產生強烈的副作用使其生活品質降低,最終放棄化學治療,而改以新一代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作為維持性治療,結果讓癌指數成功下降且延緩疾病復發,使其生活品質大大提升,目前得與癌症和平共存。 2018年在歐洲內科腫瘤年會(ESMO)發表的研究提到,針對具有 BRCA1 / BRCA2 基因變異的卵巢癌病人,就無疾病進展存活(PFS)而言,使用Lynparza 令癌莎治療組的受試者,要比使用安慰劑的控制組病人延長3年以上,其風險值降低 70 %。 一年之後,另一項研究發現,針對復發性的病人使用令癌莎要比使用化學藥物,足足減少 38 % 的死亡風險。

軟巢癌第三期: 卵巢癌 2022 治療最新進展

若是罹患卵巢癌風險非常高的女性,可以切除卵巢以避免罹患卵巢癌[4]。 若在卵巢癌的早期就發現並加以治療,卵巢癌是可以治癒的,治療方式一般包括手術、放射線療法及化學療法[1],結果視疾病的程度及卵巢癌的類型而定[3]。 曾志仁副院長提到,BRCA1/2基因已知是導致卵巢癌的重大原因之一,有這類致癌基因的人,罹患卵巢癌機率高達40-60%(若有BRCA1),在卵巢癌患者中,每5人就有1人帶有BRCA1/2基因。 對此,已有針對BRCA1/2基因開發的口服標靶藥物PARP抑制劑,可以延緩癌症生長和復發,增加患者生活品質。

  • 鄭文芳強調,在卵巢癌治療計畫中,是不能跳過化療直接選擇標靶藥物的,而是在化療藥物有效的基礎上追加標靶藥物,以達到維持性治療的目的。
  • 要確診是哪一種類型,通常是透過對手術中移除的部分做活體切片檢察[1]。
  •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 曾志仁副院長根據臨床經驗表示,一線治療成功率可達77.6%,大幅提升患者緩解的機會,成為卵巢癌治療的黃金典範。
  • 2018年在歐洲內科腫瘤年會(ESMO)發表的研究提到,針對具有 BRCA1 / BRCA2 基因變異的卵巢癌病人,就無疾病進展存活(PFS)而言,使用Lynparza 令癌莎治療組的受試者,要比使用安慰劑的控制組病人延長3年以上,其風險值降低 70 %。
  • 「這種療法目前並非常規治療,也可能會出現急性腎衰竭、急性肺水腫、肺積水等副作用,建議病人與專業醫師討論是否適用,」鄭文芳提醒。
  • 目前針對卵巢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不論辨別期數、癌細胞的型態,以及確認癌細胞擴散範圍,都還是以開刀最為精準,」臺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鄭文芳強調。
  • 雖然標靶藥物對於卵巢癌治療幫助大,患者應確實服藥,並定時回診,檢查肝腎功能。

不過,只要接受完整治療,緩解率達9成,才能爭取5年內50%存活率的機會。 PARP 抑制劑主要作用方式,是干擾癌細胞的 DNA 軟巢癌第三期 修復。 若在具有 BRCA1 / BRCA2 軟巢癌第三期2023 基因變異的腫瘤組織內將 PARP 功能加以抑制,癌細胞就沒有辦法自行修復,就會造成癌細胞死亡。

軟巢癌第三期: 卵巢癌分期如何治療?各期治癒率有多高?

手術治療(切除子宮、兩側卵巢、輸卵管、骨盆腔淋巴結、大網膜)或減積手術(減少腫瘤的數量和體積) + 建議 3 ~ 6 次化學治療。 對於不能立刻手術,如病患年齡較長,或腹部腫瘤太大,減積手術不易成功,擔心要切除器官組織過多的病人,也可先進行「前導性化療」,先縮小腫瘤,再進行手術,術後再接續化學治療。 目前針對卵巢癌的治療以手術為主,「不論辨別期數、癌細胞的型態,以及確認癌細胞擴散範圍,都還是以開刀最為精準,」臺大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鄭文芳強調。 卵巢癌晚期病患約有 75 % 的機率會復發,卵巢癌治療方式包括手術、化療等,都會影響病患的生活品質和存活。

軟巢癌第三期

可以只切除有癌細胞的單側卵巢,保留子宮及單側卵巢輸卵管,但仍需進行完整分期手術的其他項目。 鄭文芳提醒,還是得與醫師充分討論、溝通,才能決定是否適合保留。 卵巢癌手術通常會做子宮全切除、兩側卵巢及輸卵管切除、腸網膜切除、骨盆腔及腹主動脈旁淋巴腺取樣摘除術,把癌症組織清的愈乾淨愈好,避免擴散,殘留癌細胞最好能小於 1 公分。

軟巢癌第三期: 卵巢癌治療費用多少?哪些治療有納入健保?

卵巢癌治療的新進展主要是在標靶藥物的發展上,利用新的作用機轉,幫助拉長疾病穩定期,延緩復發時間。 軟巢癌第三期2023 不過鄭文芳特別強調,標靶藥物的維持性治療,是在化療有效的基礎上追加治療,而非跳過化療直接選擇標靶藥物來服用。 鄭文芳解釋,微創手術強調傷口小,只有大約 軟巢癌第三期 2 公分的孔洞。 但是要把腫瘤取出時勢必得弄破,如此便容易讓癌細胞散播到整個腹腔;再者,進行微創手術時會灌二氧化碳,也可能將癌細胞推波助瀾至上腹腔,「常常會有第一期的癌友,做完微創手術後反而變成第三期」。 治療期間得追蹤血壓及腎功能,若有高血壓的患者就得合併血壓藥治療,腎臟病人也不適合。

鄭文芳表示,約 軟巢癌第三期2023 95 % 的卵巢癌病人都得接受預防性或治療性的化療,以避免有些肉眼看不到的癌細胞沒有被清除乾淨,會增加復發的風險。 因此,第 1、2 期癌友通常會視情況進行約 3 ~ 6 次的預防性化學治療。 至於第 3、4 期的癌友,因多半已蔓延至腹腔,出現腹水情況,可能得進行 6 ~ 9 次的化療。 自從抗血管新生標靶已經從2005年在台灣上市至今,在卵巢癌復發病人可以合併化療做使用,可以增加反應率及延緩復發時間;對於部分患者,甚至可以延長存活時間使用。 而新一代的口服標靶PARP抑制劑的產生,更是替卵巢癌病患帶來新的福音。 一般健康女性不建議進行卵巢癌篩查,因為證據並未顯示卵巢癌篩查能降低死亡率,而且假陽性的比例高,會造成不必要的手術,而且手術本身也有其風險[12]。

軟巢癌第三期: 醫師 + 診別資訊

不幸的是,大部分治療後一年後就會復發,醫師坦言,一旦復發,永遠都會再復發,目前患者需反覆化療,影響生活品質,是卵巢癌最折磨人之處。 標靶藥物中的血管新生抑制劑(Bevacizumab,Avastin 癌思停):健保給付條件:適用晚期第一線治療後,6 ~ 12 個月復發的病人。 第一線治療並不給付,第一線治療完 6 個月內或 12 個月以後復發的病人也不給付。

軟巢癌第三期

「這種療法目前並非常規治療,也可能會出現急性腎衰竭、急性肺水腫、肺積水等副作用,建議病人與專業醫師討論是否適用,」鄭文芳提醒。 卵巢癌是發源自女性卵巢的癌症[4],會產生會入侵以及轉移到其他部位的異常細胞[9]。 卵巢癌初期症狀不明顯,隨病情進展,才會出現許多癌症的典型症狀,包括脹氣、腹脹、骨盆痛(英語:Pelvic pain)等[1]。 軟巢癌第三期 癌症較容易擴散到腹膜、淋巴結、肺臟、肝臟等部位[10] 。

軟巢癌第三期: 癌症預防

當腫瘤體積增大時,患者會有肚脹、腹部不適等現象,亦可能有壓迫性的病徵如小便頻密、大便困難等。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軟巢癌第三期

照護線上是個醫護人員所組成的團隊,由醫師擔任編輯,並邀請各專科醫師撰稿,提供給您高品質、具有實證、符合世界醫療指引的健康資訊。 只要免費註冊會員就能使用整合診所、藥局等醫療機構的地圖資訊,便捷的搜尋功能,是您的就醫好幫手。 主要通過中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阻斷它和內皮細胞上的血管結合,減少腫瘤血管生成,使腫瘤組織無法獲得所需的血液、氧氣和其他養分,已達到抗癌的效果。

軟巢癌第三期: 卵巢癌 2022 最新治療是標靶藥物!了解治療費用、化療副作用與復發

手術為主,切除子宮、兩側卵巢、輸卵管、骨盆腔淋巴結、大網膜;再視情況給予術後 3 ~ 6 次的預防性化學治療。 鄭文芳強調,在卵巢癌治療計畫中,是不能跳過化療直接選擇標靶藥物的,而是在化療藥物有效的基礎上追加標靶藥物,以達到維持性治療的目的。 這種手術方式稱為「卵巢癌減積手術」,目的是為了盡可能把腫瘤的負荷減至最少,手術切除後剩餘的腫瘤越少,後續進行輔助療法的效果便愈好。 2012年全世界共有23萬9千名女性罹患卵巢癌,造成15萬2千人死亡。 軟巢癌第三期 是癌症中罹患人數第七多的癌症,也是造成女性死亡癌症中的第八位。

軟巢癌第三期

健保給付條件:適用 BRCA 1 / 2 基因突變的晚期卵巢癌患者,可合併第一線含鉑化療維持治療。 卵巢癌名列女性十大癌症,堪稱無聲殺手,曾志仁副院長表示,由於沒有症狀,直到腹水、腹脹,半數發現都已晚期,且癌症生長快、復發快,治療難度高,存活率並不理想。 雖然標靶藥物對於卵巢癌治療幫助大,患者應確實服藥,並定時回診,檢查肝腎功能。 曾志仁副院長更提醒,卵巢癌的死亡、存活率差,治療也大大影響生活品質,建議超音波、抽血及早篩檢,若確診一定要勇敢接受治療,加上標靶藥物等新療法,存活率、生活品質都可以提高。 針對第三期卵巢癌,傳統上一定要手術徹底清除腫瘤,還必須化療盡可能清除所有癌細胞,然而由於卵巢癌化療劑量強,能夠接受完整手術和化療成功率僅40-70%。

軟巢癌第三期: 癌症專區

根據 2021 年美國癌症治療指引(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第 3、4 期卵巢癌病患於初次手術後,建議使用化學治療合併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有助提升治療成效。 所以從未生育的、較早開始排卵的,或是較晚進入更年期的人,罹患的機率都會上升[3]。 其他危險因子包括停經後的荷爾蒙治療、排卵藥物(英語:fertility medication),和肥胖症等等[4][5]。 降低風險的方法則包括荷爾蒙避孕法、輸卵管結紮術,以及哺乳等[5]。 大約有1成的病例是來自遺傳風險,而BRCA1或BRCA2基因突變者,有將近一半的機會誘發此症。 卵巢癌中最常見的類型是卵巢上皮細胞癌 (英語:ovarian carcinoma),高達95%的病例都屬於此類型。

軟巢癌第三期

就算無法完全清除,也儘量將腫瘤縮小至 1 公分內,再搭配 6 軟巢癌第三期 ~ 9 次的化療,看病人對化療藥的反應。 如果病人不適合手術,或是腫瘤過多,可能會先進行術前化療再手術。 因腫瘤已擴散到腹腔,除了切除子宮、兩側卵巢、輸卵管、骨盆腔淋巴結、大網膜外,擴散至腹腔的腫瘤也得清除乾淨。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