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咽喉癌的症狀2023詳細資料!(持續更新).

Article hero image

但若是口咽癌不治療的話,後果將會是原發腫瘤不斷變大,突破顎骨導致大量出血,當患者進食時,食物以及流質的物體就會從鼻子流出,疼痛也會加劇。 由於喉是一個很精密的器官,稍有病變,便會出現嗄聲而向病患提出警訊,但也正因為很多病變都會導致嗄聲,使得嗄聲的出現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 對於嗄聲持續兩個星期以上病史的病人,詳細的喉部檢查是診斷喉癌的不二法門,尤其是那些年齡在50至70歲的男性,具有菸酒嗜好,又無其他明顯導致嗄聲因素的病患。 最重要的是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喉癌第一、二期可接受放射治療或雷射局部切除,術後仍可自然發聲,第三、四期則需接受範圍更大之手術或全喉切除,後者需藉人工發聲器說話。 頭頸部癌包括了鎖骨以上(除了腦部以外)耳、鼻、鼻竇、口腔、鼻咽、口咽、下咽、喉、唾液腺、甲狀腺、神經、血管、肌肉、皮膚、軟組織等之所有惡性腫瘤。

五年存活率從第一期至第四期分別為75%、60%、48%、40%左右,本院長期存活之病友組成無喉者復聲協會,協助新病友語言訓練工作,每星期三中午一時於9C耳鼻喉科病房討論室上課。

咽喉癌的症狀: 吞嚥困難、帶血唾液都要小心

聲門上癌:發生率約19%,初期症狀有聲音沙啞、喉嚨不適、喉頭有異物感,因為相對不明顯,經常被忽視;直到晚期出現喉嚨痛、吞嚥困難等症狀,才比較會被發現。 由於聲門上區淋巴循環豐富,容易發生淋巴轉移,進而出現頸部腫塊。 外科手術及放射治療均會影響患者口腔、舌頭及喉嚨的活動,造成飲食困難,此乃正常現象。 患者可嘗試軟食,例如炒蛋、乳酪等,避免麻辣、椒鹽等具刺激性的食物。 待傷口的組織復元後,腫脹會逐漸消散,患者可回復正常飲食。 咽喉癌的病徵與口腔癌十分近似,包括吞嚥困難、耳朵疼痛、無法痊癒的腫脹及體重驟降。

畢業於香港大學,林醫生取得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及香港大學醫療科學碩士的學歷。 林醫生的其他專業資格包括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醫學院耳鼻喉科院士、香港耳鼻喉科醫學院院士、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耳鼻喉科)。 NPC在美國和大多數其他國家並不常見,在大多數人群中每10萬人不到1例。 但是在中國南方地區非常普遍,特別是在廣東,佔中國所有癌症的18%。

咽喉癌的症狀: 常見問題

在美國,每100,000人就有五人患上喉癌(每年平均有12,500個新個案)。 美國癌症協會估計,在2006年約有9,510人患上喉癌,當中包括7,700位男性和1,810位女性,而當中約3,740人因而離世。 维基百科中的醫學内容仅供参考,並不能視作專業意見。 手術後傷口兩側會放引流管約三 、四天,待每天引流量少於10c 咽喉癌的症狀 、c、就可拔掉,但是仍要暫時由鼻胃管灌食十天後才可以正常的進食,只是必須由氣管造口處呼吸、咳嗽。

咽喉癌的症狀

專家提醒,如果毫無緣由聲音沙啞超過一個月,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醫,排除隱患。 近年使用的三維順形放射治療及調強適形放射治療,能精確將輻射劑量集中射向腫瘤,全面阻止腫瘤擴散,同時減低輻射對附近正常組織的影響。 由於鼻咽位置非常隱蔽,不容易檢查,因此醫生除了會進行問診,亦會查患者頸部是否有淋巴結腫脹問題。 要進一步確定是否患有鼻咽癌及其分期,就需要抽取樣本檢驗,並用內窺鏡檢查。 除了頭痛之現象,鼻咽癌腫瘤或會擴散壓迫到腦神經,令患者出現臉部皮膚感覺麻木、舌頭麻痺,甚至造成吞嚥困難或聲音沙啞的症狀。

咽喉癌的症狀: 台灣性別平權亞洲第一!但「家務8成仍女性在做」三高三低困境需重視

对于上咽喉癌,超选择性动脉注射的动脉会因抗癌剂引起血管障碍造成脑神经麻痹。 对于下咽喉癌,则因动脉注射的导管操作非常困难,会引起并发症。 这个超选择性动脉注射和放射线的并用疗法,尤其对进展性的上颚洞癌、中咽喉癌(舌根部)、舌癌有效,并取得了至今未曾有的良好治疗效果。 近年,放射线治疗和抗癌剂治疗并用的放射线化学疗法,在食道癌等取得了与手术同样的效果,所以也开始被利用在治疗咽喉癌。 但是抗癌剂也有副作用大、降低免疫力、对正常细胞也造成伤害的问题。 根据癌症的部位和大小,在癌症的病巢组织内刺入针状的放射性同位体进行治疗的密封小腺源组织内进行照射。

咽喉癌的症狀

期數愈後,表示腫瘤擴散範圍愈廣,能根治的可能性就愈低。 氣切管子拿掉後,傷口就會自然癒合,還是可以講話,有些可能稍微傷到聲帶,有些沙啞,等到標準治療完、腫瘤縮小了、症狀改善了,之後再來拔除氣切管也可以。 事實上,口咽癌的產生,跟特定致癌物有很明顯的關聯,超過90%的患者都有抽菸、喝酒和嚼食檳榔的習慣。 避免接觸菸、酒、檳榔等容易致癌物質,才是拒絕癌症最重要且最有效的預防方式。

咽喉癌的症狀: 咽喉顯微直視鏡檢查

除此之外,癌細胞亦有機會擴散至其他部位,近則波及頸部的淋巴結,遠則牽連肺部及肝部。 由於鼻咽的位置比較隱蔽,所以醫生需抽血液樣本以及用內窺鏡檢查鼻咽是否有異常,甚至有機會需抽取組織進行化驗。 雖然流鼻血、帶血分泌或任何鼻部徵狀,未必一定與鼻咽癌有關,可觀察 2 星期再決定應否求醫。 不過,如果徵狀持續出現超過 2 星期,或者同時出現耳鳴或聽覺失靈等病徵,甚至頸側淋巴結脹大,則必須儘快找耳鼻喉科醫生檢查,以免延誤。 下咽癌與喉癌的發生率在所有頭頸癌當中僅次於口腔癌與鼻咽癌名列第三, 但是下咽癌的致死率卻高於前面兩者高居第一。

  • 由於聲門上區淋巴循環豐富,容易發生淋巴轉移,進而出現頸部腫塊。
  • 一旦懷疑食道以下的消化道問題,會需要腸胃科醫師接手後續的檢查和治療,包括胃鏡、食道攝影、食道壓力檢查...等等。
  • 早期的扁桃腺癌存活率有50%以上,晚期則降至37.5%以上,若已經有遠處轉移的話,則治癒的機率就會變更小。
  • 五年存活率從第一期至第四期分別為75%、60%、48%、40%左右,本院長期存活之病友組成無喉者復聲協會,協助新病友語言訓練工作,每星期三中午一時於9C耳鼻喉科病房討論室上課。
  • 當醫師已經幫您排除上述的所有問題,喉嚨仍有揮之不去的異物感,就很有可能是所謂的臆球症(或稱喉球症,globus hystericus)。
  • 對於部分早期下嚥鱗癌,可以採取單純放療的方式,其療效不亞於手術;對於中晚期下嚥鱗癌,通常採用先放療再手術,或先手術再放療的方式。

治療方式依臨床分期而有所不同,如手術、化療、放射線治療、標靶藥物、免疫治療或細胞治療,手術切除病灶是最重要的步驟。 當口腔內出現異狀或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時,都應該多加留意! 若出現以下症狀時,必須盡快就醫檢查,才能及早發現癌前病變。 咽喉癌的症狀 口腔癌的發生是一段長期過程,最初常只是口腔內慢性發炎,如白斑、紅斑、不明腫塊或持續性潰瘍,隨著時間推進,範圍可能逐步擴大,且受傷或病變的區塊無法自行癒合。 若口腔黏膜長期受到刺激,可能使細胞產生變異,像是嚼檳榔、吸菸、喝酒、過度陽光照射、長期營養不良、口腔衛生不佳、蛀牙或尺寸不合的假牙、過熱或太辣的食物等,都是刺激黏膜病變的危險因子。

咽喉癌的症狀: 晚期治癒率剩三成!50至70歲男性不可不知的口咽癌早期症狀

另外,若發現長期咳嗽,或聲帶出現問題,例如聲線沙啞、說話不清等,亦有可能患上咽喉癌,應盡快向醫生了解情況。 咽喉癌的症狀 如果懷疑病人患上喉癌,醫生通常會進行活組織檢查,這種檢查通常在全身麻醉下進行。 如果病變相對較小及沒有擴散的話,外科醫生可能回直接對改病變組織進行切除。 在這種情況下,病理學科醫生不但能夠清楚診斷癌細胞,還能夠就病變組織切除的完整性作出分析。

咽喉癌的症狀

口腔癌的標靶治療藥物 ,可以增加腫瘤的局部控制率,降低其轉移或增生,也可以讓放射治療的效果更好。 根據研究,三~四期的晚期患者,放射線治療時同時合併標靶藥物治療,患者存活期的中位數,從只接受放射線治療的的24個月,提升到49個月。 健保對於不適合接受「化學治療同步於放射線治療」的晚期患者(如腎功能不佳、年紀過大等),且符合其他條件的患者,有提供健保給付。 咽喉癌的症狀2023 若無健保給付,此標靶藥物整個療程自費約需30~40萬。

咽喉癌的症狀: 鼻咽癌3個類型

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博雷利則表示,建議歐盟花費10億歐元,為烏克蘭聯合採購彈藥並補充庫存。 烏克蘭國防部長列茲尼科夫之前就敦促歐盟,支持一項以40億歐元購買100萬枚炮彈的計劃,以幫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的入侵並補充庫存。 本港過去幾年曾經出現多宗駭人聽聞的凶宅,其中一宗為轟動一時的布九龍灣德福花園「五屍命案」,該宗謀殺案發生於1998年,5名女性因飲用混合礦泉水及山埃的符水,集體毒發身亡。 警方其後破案,兇手是一名風水師,兇手行兇後更把單位佈置成自殺假象,並掠去130萬元。

研究結果未有明確解釋原因,但也為鼻咽癌防治帶來新的觀點。 咽喉癌的症狀2023 不論是鼻咽癌、鼻敏感、鼻竇炎,鼻腔分泌物帶血也是十分常見的徵狀,同時亦是最容易被忽視的早期鼻咽癌先兆。 鼻敏感分泌物一般以呈白色和透明狀的鼻涕為主,可能帶有少量血絲;鼻咽癌的分泌物則有機會呈淡黃色,更可能只有鼻血而沒有鼻涕。 到底鼻咽癌與鼻敏感、慢性鼻竇炎等上呼吸道疾病是否有關聯? 明辨常見的鼻咽癌先兆,切勿將早期鼻咽癌先兆與一般上呼吸道疾病混淆。

咽喉癌的症狀: 咽喉癌的檢查方法及費用

少部分患者需要進行開胸、胸腔鏡或達文西機器人手術,才能有效治療。 由於位在口腔的後側,早期的症狀往往較為不明顯,可能只有喉嚨痛、喉嚨部位有異物感等非異狀性的症狀,所以常被忽略。 咽喉癌的症狀2023 到了晚期才會出現吞嚥困難、構音異常、耳部會有轉移性疼痛、出血或是牙關緊閉的症狀。 這兩者都是下咽癌有喉部侵犯的症狀,由於下咽位於喉部周圍,所以腫瘤很容易就侵犯至聲帶或是喉返神經,如此將影響到聲帶的運動,造成聲音沙啞。 當有此症狀的時候,腫瘤通常已是第三或是第四期的晚期癌症。

咽喉癌的症狀

但這些症狀都不是下咽癌所特有的,在其他一些常見的疾病也會出現類似症狀。 因此下咽癌常因無明顯症狀、病患本身的疏忽未即時就醫或因第一線的醫師沒有注意,未能及早轉診至耳鼻喉科做進一步檢查,以至於失去早期診斷、即早治療的時機。 下咽癌腫瘤較大時,病患會產生頸部腫塊、吞嚥疼痛、吞嚥困難、體重減輕、聲音沙啞、咳血、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 喉癌的早期症狀有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咳嗽痰多帶血、頸部腫大以及咽喉有異物感等,主要是喉癌存在喉嚨中引起的咽喉不適,導致咽喉出現異常的情況,所以出現咽喉不適的患者,可以進行喉鏡檢查。 喉癌是由於大家在平時飲食不當或者長期抽菸的因素導致的,是一種發生在喉部粘膜上的癌變細胞。 身體檢查包括整體檢查,以評估整體健康程度,並檢查是否出現相關轉移性疾病的跡象。

咽喉癌的症狀: 鼻咽癌檢查有甚麼方法?

由於病患本身的疏忽,或是第一線的醫師未能提高警覺,以至於失去早期診斷的先機。 隨著腫瘤的逐漸長大,病患會產生頸部腫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這些都是因為腫瘤的局部侵犯和頸部轉移而出現的症狀。 下咽癌的預後之所以較差,主要是因為早期的症狀較不明顯,發現時往往都已較為晚期,同時容易有頸部淋巴結及遠處的轉移。 不過若是仔細的詢問病患的病史,則仍然可以發現再早期的時候有咽部疼痛、咽部異物感及耳痛等症狀,但這些都是非特異性的,在一些常見的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喉炎及急性外耳炎等,都可以能有次症狀。

咽喉癌的症狀: 健康情報

另外,鼻咽癌手術並非典型的治療方法,因為著手癌症處是困難的,但在某些情況下,或若鼻咽癌復發,手術可用來移除頸部淋巴癌,或鼻咽的腫瘤。 有時候,放射線治療、化療,以及質子束治療也會搭配一起進行治療復發性鼻咽癌。 咽喉癌的症狀2023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咽喉癌的症狀: 鼻咽癌治療方法( ︰外科手術

因此,現在有一些方法是先做其他治療讓腫瘤縮小一點,再來做手術。 中晚期則可先用化學治療,若腫瘤有明顯縮小,就可以同步加上電療,反之,若腫瘤依然沒有顯著的改善,就得接受手術切除了,但手術需要併做頸部淋巴廓清,功能損害極大,往往會造成吞嚥功能等障礙。 因此,傷口持續無法癒合,可能就需要特別注意,並且趕緊就醫,也許只是感染發炎,但可以針對那個傷口進行切片檢查,因為切片檢查的結果可以比較確切分辨是否癌化。 因此,只要發現帶有血液的唾液、口咽腔內有紅、白斑點,或是兩個星期以上不易癒合的潰瘍,合併頸部有不明的腫塊,便要立即就醫。

咽喉癌的症狀: 健康雲

另外,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在2005至2009年間進行的一個全港性口咽癌流行病學研究,合共分析了207名來自十多間公立醫院的口咽癌個案。 由林偉雄醫生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每5名華人患者中,就有一名是由HPV病毒所引致。 咽喉癌的症狀2023 聲門癌:最常見的喉癌類型,發生率約80%,範圍包括在聲帶與聲帶游離緣至下方1公分處。

咽喉癌的症狀: 口腔中的生理變化

不過以香港的情況來說,仍然有大約7成口咽癌患者屬於HPV陰性,他們主要因吸煙和酗酒而致癌,所以要預防口咽癌,除了要注意HPV病毒的預防方法,避免煙酒依然是港人的主流,以及最有效的方法。 針對細菌感染引起的咽炎,利用抗生素治療是最直接的方法。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的統計,阿莫西林(Amoxicillin)和盤尼西林(Penicillin,青黴素)是最常被使用來治療受鏈球菌感染的咽炎的方法。 為避免抗藥性及病情再度惡化,務必完成整個抗生素療程,一次治療通常需要持續 7~10 天。 咽喉炎發生的機率非常高,因為任何年齡層都有可能發生感冒或遭到病毒感染上呼吸道,尤其女性更容易受到感染,不過只要避免文章後段提及的風險因素,就能有效降低發作的風險。 鼻咽癌約有 80% 機會於康復後 2 咽喉癌的症狀2023 年內復發,此後逐年遞減,5 年之後復發的機會便低於 5%。

其他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