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ana Wong Yoana Wong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好唔好2023!(震驚真相).

Article hero image

日本美景常為港人讚嘆,渠務署斥資3000萬港元,耗時兩年打造佐敦谷明渠,變身「港版目黑川」,將其由臭渠搖身一變成生態水道,並隨處可見蝴蝶蜻蜓等飛舞。 觀塘區議員葉興國近年不時接獲街坊投訴,在佐敦谷游泳池及休憩公園運動時,會嗅到佐敦谷明渠傳出的臭味,期望署方可盡快解決「臭渠」的問題,包括嚴查明渠沿途的非法污水接駁及在明渠口擺放殺菌凝膠去除引致臭味的細菌。 以前佐敦谷渠太過靠近佐敦谷邨的徙置大廈,加上居民缺乏公德,所以於此處出現大量垃圾。 由於污水,加上垃圾暴露於空氣中,佐敦谷渠經常為牛頭角、佐敦谷及淘大花園帶來環境衛生方面的困擾。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渠務署在2019年的施政報告首度提出「河畔城市」概念,隨後揀選了大圍明渠、佐敦谷明渠和火炭明渠作首批活化對象。 民主黨黃碧雲則關注翠屏河活化後的水質情況,因現時仍有不少非法接駁的污水渠,令河道常出現異味,影響當區居民。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惟立法會議員何君堯則不支持活化,認為應在明渠上蓋興建休憩花園,「唔好學韓國,人做你又做,渠就係渠,唔駛美化佢。」最終大部分議員支持將撥款呈交工務小組審議。 專題綵燈展「河畔城市」今起舉行,其中佐敦谷水道亮燈時間為每晚6時30分至11時,並於9月10日延至晚上11時30分,而啟德河亮燈時間為每晚6時30分至10時,並於9月10日延至晚上11時。 為營造節日氣氛,並展現河道活化的生物多樣性元素,渠務署在佐敦谷水道和啟德河中設置巨型月亮綵燈,並在河道兩旁懸掛雀鳥造型綵燈。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渠務署批出工程合約編號DC/2019/03「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立法會發展事務委員會今(26日)討論相關事項,多名議員關注工程造價太貴,要求進一步解釋工程的詳細開支,渠署代表解釋項目包括多項工程如活化明渠、挖深河道等,強調造價合理。 下游「綠化水道」種植約四千五百棵水生植物,渠務署苗圃提供自家培植水生植物進行綠化,品種包括翠蘆莉、青葙及鳶尾等;亦以石塊形成天然河曲和改良原有堤堰;水道旁的欄杆設置了「綠化咖啡枱」,有自拍座,讓市民駐足休憩及閒聊。 上下游之間的「水道花園」融合綠化建築元素,上蓋鋪設太陽能板,為花園的LED燈帶和手機充電器座提供電力。 甯漢豪表示,渠務署推展河道活化工程,改善河道排洪能力的同時,亦積極將創新意念融入工程設計,以提升河道的生態和觀賞價值,並將河道活化成公共空間。

下游部分因坡度平坦、水流較慢,故署方種植了4,500棵青葙、鳶尾等水生植物,並搭建了天然河曲及改良原有堤堰;旁邊欄桿亦設置了多座種植了結縷草的「綠化咖啡桌」,讓市民可直接接觸綠化環境。 蕭直言整條明渠昔日的自然生態近乎零,經綠化後已發現到蜥蝪、蝴蝶和貓頭鷹等於附近活動,更有多種蜻蜓出沒,象徵河道環境整潔。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佐敦谷明渠的活化工程在2020年開始展開,明渠主要收集來自飛鵝山和牛頭角一帶的雨水,因應政府在2019年提出「河畔城市」的概念,渠務署同年檢視各區的主要河道及明渠,然後選擇了具極高活化潛力的佐敦谷明渠。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香港

至2017年,政府重提並打算將河渠活化為港版的韓國「清溪川」,優先將5條明渠及河道活化成「河道公園」或「親水走廊」,當中包括屯門河中游,惟計劃至今仍未有進展。 由於佐敦谷渠中的污水一向為社區帶來環境及衛生問題,渠務署以往都有在佐敦谷渠的兩岸進行綠化工程,例如將傳統明渠旁的混凝土坡及舊花崗石牆,更改為綠化的草坡。 渠務署於2005年1月宣佈斥資12億港元為香港的16段明渠進行覆蓋工程,佐敦谷明渠亦被包括在內。 現今原明渠上方的地帶已經鋪上混凝土,部分地段被建設為綠化帶,接近淘大花園一段的渠道的上蓋被更改興建為遊樂場。 渠務處高級工程師蕭偉忠表示,雖然市民不能進入河道親水,但活化後的佐敦谷水道提供公共休憩空間,推廣近水文化,促進生態保育的信息。

政府近年完成多個河道改善工程,例如西貢蠔涌河、大埔林村河上游、啟德明渠(啟德河)等,不但美化環境,亦令河溪生態變得多元化,效果理想。 觀塘敬業街明渠則會活化成翠屏河,提升排洪能力的同時,渠務署會以「易行九龍東」的理念,在河畔建造行人通道、跨河行人通道和園景平台,加強沿河與周邊範圍(包括翠屏河花園)的聯繫。 其中大圍明渠活化計劃,渠務署工程師梁建基指,明渠上游連接下城門水塘,適宜保留周邊的大自然環境,主要考慮如何將附近生態引進河道,以促進生物多樣性。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綠化供涉足撐艇 五河渠將活化變清溪川

工程包括在佐敦谷明渠改善景观和生态及增建园景平台、及于市区及新界内27个地点进行雨水及污水系统的小型改善工程。 渠务署于2020年3月16日与建信建筑有限公司签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首份「新工程合约」第四版工程建造合约C选项,总值约一亿三千一百万元。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2023 署方現時管理1750公里的污水渠、及2400公里的雨水渠,當中分別47%和35%已使用30年或以上。

渠務署排水工程部高級工程師蕭偉忠說,進行工程的明渠全長約330米,分為上游部分的「生態水道」和下游部分的「綠化水道」,中間以環保木材建造了架空的「水道花園」供市民觀賞水道風景。 上游「生態水道」環境比較幽靜,適合引進生態設施,因此渠務署將55噸石塊鋪設於河底,用作模擬天然的河底生境,並設置15個淺灘及15條魚梯,提供空間讓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停留。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渠務署種植了約4,500棵水生植物,包括翠蘆莉、青葙以及鳶尾等於下游部份,由過往「零生物」的佐敦谷明渠,改變成現在吸引到黑尾灰蜻、赤褐灰蜻、大鳳蝶和珠頸斑鳩等生物聚集的明渠。 發展局長甯漢豪主持綵燈會亮燈儀式,並視察佐敦谷水道和「活化翠屏河」計劃工地,實地了解渠務署的河道活化工作。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活化佐敦谷明渠綠意盎然 變身「港版目黑川」

上下游之間的「水道花園」融合綠化建築元素,上蓋鋪設太陽能板,為花園的LED燈帶和手機充電器座提供電力,台階式座位以環保木材鋪砌。 政府早年選擇在大圍明渠、佐敦谷明渠和火炭明渠作活化,目前尚在初步考慮的階段,工程細節待定。 而率先在本周開放的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長約330米,造價大約3000萬元,分為3個部分。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二○一二年,他與團隊在區內各間中小學舉辦藝術家駐校工作坊,邀請本地與海外藝術家參與,讓環保藝術品沿河水浮沉,把橫臥在啟德河上的橋變為戲劇舞台,以創作表達對河道生態的關注。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最後,政府撤回原有方案,並於二○一一年開始活化工程,將其活化成一條綠化河道走廊。 渠務署日前(24日)宣布,將於中秋節期間舉行多項活動,其中包括首次於牛頭角佐敦谷水道和啟德河舉行綵燈展覽,希望與市民共賀佳節。 政府自2011年開始進行啟德河改善工程,渠務署今日(27日)表示,啟德河的排洪工程預料今年4月前完成,整體工程則於今年內竣工,排洪能力料可增加約一倍至一倍半,紓緩黃大仙及新蒲崗道一帶的水浸風險。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河畔城市

今次,我邀請了兩位渠務署工程師,介紹將會進行的活化河道項目,講解如何引入活化水體設施,加強河道與社區的聯繫。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中加入了「河畔城市」的概念以及不同生態元素,例如大小石塊形成天然河底、魚梯、導流板以及進行大量水生植物綠化等等,務求將佐敦谷水道活化成為市區綠化走廊。 同時水道上的觀景台也為市民提供休憩空間,讓市民更接近水體以及觀賞水道的綠化園境。

  • 為營造節日氣氛,並展現河道活化的生物多樣性元素,渠務署在佐敦谷水道和啟德河中設置巨型月亮綵燈,並在河道兩旁懸掛雀鳥造型綵燈。
  • 就活化火炭明渠項目,工程除了把河道活化成綠色的走廊,也會檢視與周邊環境的聯繫,提升由桂地新村附近的住宅區至火炭站沿河道的易行度,以便市民欣賞四周環境。
  • 渠務署計劃將逾50年歷史的觀塘敬業街明渠,活化成「翠屏河」,當局預計擬議工程費用達17.6億。
  • 他表示,渠務署過往在梅窩白銀鄉河及鹿地塘河、西貢蠔涌河等治理工程,都有成功的活化經驗,亦會在施工中的黃大仙啟德河加入綠化、園境及生態等元素,將其活化為市區中的綠化河道走廊。
  • 至於去年已完成改善工程、活化成綠化河道走廊的啟德河,渠務署工程管理部高級工程師黃可揚稱,比較工程完成後及近月所收集數據顯示,在啟德河發現到的鳥類由21種增至28種,魚類數目亦有所增加。
  • 由於新合約模式為工程各方人員建立良好的互助互信夥伴關係,從而減少或避免不必要的工程糾紛,令工程減少延誤。
  • 以前佐敦谷渠太過靠近佐敦谷邨的徙置大廈,加上居民缺乏公德,所以於此處出現大量垃圾。

全港現時約有二百二十八條主要河道或明渠,需要改善防洪能力的啟德河和觀塘翠屏河,近年率先獲揀選活化。 因應資源增加,渠務署根據近年展開的「活化水體顧問研究」篩選四十五條河段,再進行精細檢視,初步評估大圍明渠、屯門河中游、佐敦谷明渠和火炭明渠進行活化,署方準備替有關工程做前期準備,目標於未來兩至五年內陸續施工。 梁指,在河道上推動親水活動有一定挑戰,因暴雨時明渠有機會洪水氾濫,該署需要研究一個全面的洪水預告系統,令市民在洪水來臨前安全離開河道,同時亦要因應情況改善水質。 活化佐敦谷明渠及火炭明渠的項目,將分別於2020年第1季及2024年展開。 前特首曾蔭權爵士2007年提出要動用10億元,優先進行屯門河活化工程,並打算在屯門河打造地標,發展水上漂浮餐廳及水上活動中心等,惟有關活化計劃縮水之餘更無影,甚至連屯門河特色行人天橋工程亦超支逾倍。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活化市區河流 減熱島效應

佐敦谷渠的污水先由上佐敦谷的污水處理設施流出,經過一道谷中約百多米長的明渠流至佐敦谷水塘剩餘的主壩,再從壩側繞過,經過集水池後流至壩底,此即為現時佐敦谷石澗的起點。 此外,工程安排較高噪音的撞擊式打樁工程和使用挖土機上破碎機的拆卸工程在旱季(即11月至3月,水鳥越冬的高峰期)以外的時間進行,避免對及候鳥或越冬水鳥造成影響。 報告又指,在錦田河沿岸的一處地點曾記錄過鷺鳥夜棲地,建議在施工前在距離項目範圍100米以內的地區進行調查,以確認鷺鳥夜棲地的位置和狀況,以免造成滋擾。 環評報告指,元朗地勢大致平坦,並參考超強颱風天鴿及山竹的潮汐水平,顯示元朗易受水浸影響,為了公眾安全,認為有必要提供一套有彈性應對氣候變化,又具有成本效益的穩健防洪計劃。 測量人員在執行外勤工作前,除了預先安排所需人手、儀器、安全裝備及交通工具外,還要留意天氣 — 在近岸工作時尤其要注意潮汐變化。 舉例說,我們有一次到坪洲測量三個位於水平面以下的排水口,趁最低排水口在大退潮時露出水面的十多分鐘時間,爭分奪秒進行測量工作,最終在海水差不多淹至腳邊前完成工作。

  • 渠務署於2020年3月16日與建信建築有限公司簽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的首份「新工程合約」第四版工程建造合約C選項,總值約一億三千一百萬元。
  • 報告又指,在錦田河沿岸的一處地點曾記錄過鷺鳥夜棲地,建議在施工前在距離項目範圍100米以內的地區進行調查,以確認鷺鳥夜棲地的位置和狀況,以免造成滋擾。
  • 觀塘敬業街明渠則會活化成翠屏河,提升排洪能力的同時,渠務署會以「易行九龍東」的理念,在河畔建造行人通道、跨河行人通道和園景平台,加強沿河與周邊範圍(包括翠屏河花園)的聯繫。
  • 為了提供優質的測量服務,我們自當隨時候命,竭盡所能,如同特種部隊一樣,在「天時」、「地利」、「人和」三者俱備的情況下,全天候24 小時為全港市民提供測量支援服務。
  • 觀塘區議員葉興國近年不時接獲街坊投訴,在佐敦谷游泳池及休憩公園運動時,會嗅到佐敦谷明渠傳出的臭味,期望署方可盡快解決「臭渠」的問題,包括嚴查明渠沿途的非法污水接駁及在明渠口擺放殺菌凝膠去除引致臭味的細菌。

我感謝部門同事致力把活化的河道帶進每個社區,為市民提供優質的公共空間,並期望透過公眾教育及推廣親水或近水活動,讓市民與河道聯繫,認識河道的重要生態價值。 我們會一點一滴地盡力為市民締造美好的生活環境,並共同努力保育河道生態、環境和水資源。 近年,渠務署藉着改善工程提升河道排洪能力的同時,加入綠化元素,美化景觀,令河道與周邊環境融合,推動親水及近水文化。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生活訊息

蕭指,花園園景、建築和圖案設計均以水道的自然地理及水動元素作設計概念,搭建的台階式座位上蓋則設有太陽能板,專為花園內的LED燈帶和無綫手機充電器提供電力,另設有高腳座椅、旋轉自拍器和咖啡桌等以吸引市民逗留。 渠務署署長唐嘉鴻表示,過去兩年不時接獲地區意見,擔心區內河道若是防洪能力足夠,或需要延後活化,但隨著《施政綱領》確立新的政策方向,署方亦準備在河道活化工作方面加大力度。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2023 美國著名記者赫什表示,位於波羅的海的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事件,是美國總統拜登下令實施的秘密行動,美國海軍潛水員在管道安放遠程遙控炸彈,挪威軍機投下聲納浮標引爆炸彈。

葉沛璣指,「河畔城市」是藉着推行活化河道項目,為公眾提供高質素的公共空間。 (發展局網頁)政府提出發展「河畔城市」,近年完成多個河道改善工程,例如西貢蠔涌河、大埔林村河上游等,不但美化環境,亦令河溪生態變得多元化,啟德河成為市區第一條「綠化河道走廊」。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指,未來將有多條河道進行改善工程,這些工程最快於明年開展,會透過加入綠化元素,美化景觀,令河道與周邊環境融合,推動親水及近水文化,同時加強河道與社區的連繋。 政府在2019年《施政報告》提倡打造「河畔城市」概念,即在活化河道工程上,加強公眾與河道的連繫,市民可以進行親水或近水活動。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佐敦谷明渠活化 水道花園打卡賞河

他表示,渠務署過往在梅窩白銀鄉河及鹿地塘河、西貢蠔涌河等治理工程,都有成功的活化經驗,亦會在施工中的黃大仙啟德河加入綠化、園境及生態等元素,將其活化為市區中的綠化河道走廊。 時至2015年,渠務署展開活化水體顧問研究,並初步從全港228條主要河、渠段中,篩選出45條,最後選出5條最具潛力河段優先活化,甚至進行水上活動,當中包括屯門河中游、大圍明渠、火炭明渠及佐敦谷明渠等。 其中屯門河中游的石屎河堤預計改建為草皮,並在其中150米至200米的長度,加設行人步道以及划艇設施,達到真正的親水文化。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工作坊網上登記表格:

「在市區,其實我們也不會預期有很天然的生態,始終市區地方周圍已發展。一般引來魚、雀鳥、蜻蜓,算是不錯。因為那裏周圍已是市中心、石屎,很難變回一條溪流。」親水有不同層面,猶如「水景公園」般的啟德河,也是保育天然河溪以外,推廣親水文化的另一方向。 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於二○○五年《施政報告》宣布,計劃於十年內覆蓋十六段位於市區的露天明渠。 渠务署自2018年6月展开了香港首份「新工程合约」第四版的专业服务合约后,一直为采用「新工程合约」的先驱。 署方除展开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首份「新工程合约」第四版的工程建造合约C选项之外,亦会逐步展开更多的「新工程合约」第四版工务工程合约。 啟德河總長度2.4公里,是東九龍其中一條主要排洪渠道,渠務署則負責黃大仙區內共1.1公里的改善工程,其餘則由土木工程拓展署負責。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河道綵燈會亮燈

環評指,該工程有助水浸範圍大幅減小,亦營造環境優美的公共空間予公眾進行康樂活動,也減少炎熱氣候期間的熱島效應。 渠務署排水工程部高級工程師蕭偉忠說,上游環境較幽閉,為增加生態價值,種植約300棵攀藤植物,包括炮仗花和紫藤等,令水道四季呈現不同景象。 河底鋪設55噸石塊,設置15個淺灘及15條「之」字型魚梯,模擬天然的河底生境及溪澗環境,提供空間讓魚和其他水生動物停留。 雖然近日社會氣氛緊張,但政府致力改善民生的決心並沒有改變,工作也沒有停下來。

但圍村被市建局納入重建範圍,二○一六年收地後,在圍村的東北角和西南角發現了估計最早建於明清時期之圍牆和圍斗的石製地基,古物古蹟辦事處的考古評估報告尚未公布,圍村去向未卜。 「衙前圍村是唯一一個現存在市區內較完整的客家圍村,我從文化和地區角度衡量,覺得應該重點保留。」他認為,啟德河是一條文化紐帶,串連着衙前圍村、黃大仙祠、志蓮淨苑等與香港歷史文化有關的地標,日後有望發展成導賞路線。 教育,不止是十天半月的計劃或藝術節,目前,他仍有一個未竟之志—成立以啟德河為中心的學校村。 根據各學校擅長的範疇,共享資源,為學生設計最完善並且與啟德河相關的課程。 日治時期,日軍為了擴建啟德機場,拆除附近建築物,並且進一步挖掘啟德明渠。

項目獲財委會通過撥款後,將於今年第4季展開工程,分階段於2022年第4季至2023年第4 季完成。 正在施工的「活化翠屏河」計劃亦結合園境美化和生態元素,在區內打造綠化河道走廊,美化社區。 佐敦谷明渠建於50年代,主要用作收集飛鵝山和牛頭角一帶雨水,是區內主要排水設施。

佐敦谷水道在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下,以河畔城市概念活化而成,展現加強生物多樣性、綠化河道、增加公共休憩空間、帶動近水文化等多項設計元素。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2023 正在施工的活化翠屏河計劃結合園境美化和生態元素,在區內打造綠化河道走廊,美化社區。 渠務署計劃活化長約一公里的觀塘敬業街明渠,包括重鋪河道、興建智能水閘及提供近水設施。 根據文件,渠務署預計擬議工程所需費用約17.6億,當中約4.3億用作活化明渠、3.5億建造河畔及園景平台等。

政府指,佐敦谷水道在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下,以河畔城市概念活化而成,展現加強生物多樣性、綠化河道、增加公共休憩空間、帶動近水文化等多項設計元素。 而正在施工的「活化翠屏河」計劃亦結合園境美化和生態元素,在區內打造綠化河道走廊,美化社區。 佐敦谷明渠的活化工程近日正式完工,由渠務署打造的首個架空「水道花園」亦於本周一(25日)已開放,為社區提供一個極具特色的近水空間。 渠務署高級工程師蕭偉忠表示,是次工程十分成功,將明渠由舊式只講求排洪功能的石屎明渠,活化成多功能的市區綠化生態水道,成功吸引無數蜻蜓、蝴蝶和魚類在此繁殖,現時歡迎市民閒時到訪打卡、玩樂。 就活化火炭明渠項目,工程除了把河道活化成綠色的走廊,也會檢視與周邊環境的聯繫,提升由桂地新村附近的住宅區至火炭站沿河道的易行度,以便市民欣賞四周環境。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元朗明渠擬建防洪壩 配合美化工程 料明年第四季展開2029年完工

活水滋長萬物,亦啟發了他策劃了一連串的社區教育計劃,並且得到區內十七間中小學校長支持,推動與啟德河有關的視藝、通識、歷史、科學等課程,例如檢驗水質、大腸桿菌、統計雀鳥數目。 佐敦谷明渠活化工程及市區及新界小型渠務改善工程 嚴格來說,啟德河不能算作河流,只能稱作城市河道,即是流經或發源於市區,且為人工興建或經過大規模人為改造的排水道。 在一九二○年代,人口急劇增長,華人紳商於九龍寨城附近的九龍灣北面填海,建造住宅區「啟德濱」,與此同時,龍津河被修建成明渠,以方便排水,形成了啟德河的雛型。

她指,渠務署推展河道活化工程,改善河道排洪能力的同時,亦積極將創新意念融入工程設計,以提升河道的生態和觀賞價值,並將河道活化成公共空間。 署方擬將大圍明渠長約2公里的混凝土排水道,活化成大型綠色空間,並積極考慮加入親水活動設施,研究以試驗方式讓公眾進入河道的可行性。 活化工程分為三部份,最大的特色是在佐敦谷水道上方建成的「水道花園」,渠務署高級工程師蕭偉忠表示,設計融合了綠化與可持續發展的元素,例如台階使用環保木鋪砌,上蓋設有太陽能板為花園內的LED燈帶和手機充電器提供電力,「晚上花園會着晒燈,會形造出懸浮嘅效果」。 蕭偉忠認為,水道花園可為市民提供一個近水的公共休憩空間,將社區與水體連結起來。 渠務署預計,整個活化水體顧問研究預計明年年底完成可行性研究及進行諮詢工作,即使現階段仍就活化火炭明渠進行研究,但估計可於一九年連同大圍明渠及屯門河中遊等活化項目一起立項,並在隨後五年內施工。 至於佐敦谷明渠,由於計畫活化的渠道只有二百米,項目規模相對較細,唐嘉鴻估計其造價會在三千萬元以下,不用以個別項目形式交上立法會審批,故署方爭取在一九年展開詳細設計,並在其後兩至三年內施工,料可成為首個上馬的項目。

在北京,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說,北溪天然氣管道是重大跨國基礎設施,爆炸事件對全球能源市場和全球生態環境產生重大負面影響,如果赫什的調查報道屬實,是不可接受,並必須受到追責,美方應當向世界作出負責任的交代。 日本美景常為港人讚嘆,渠務署斥資3,000萬元,耗時兩年打造佐敦谷明渠,變身「港版目黑川」,將其由臭渠搖身一變成生態水道,並隨處可見蝴蝶蜻蜓等飛舞。 渠務署今日至本月18日在佐敦谷水道和啟德河舉辦以「中秋明月」和「河道活化」為主題的中秋綵燈會,與市民共慶佳節和特區成立25周年。 他亦指出,啟德河生態價值不高,現時河道內多見的非洲鯽魚「很粗生」,能夠在有污染的河道生存。

其他文章推薦: